第410章 0405【全面新政】
用锻压机制造银币和铜币,这自然是改革币制的最佳方式。
但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我手里既没有蛋也没有饭,请问我怎么烹饪蛋炒饭?
四川确实有个铜山县产铜,也确实部分地区产银。但就那点银铜产量,发行出来瞬间失踪。钱币锻压得越精美,消失速度就越快,全被富户藏进地窖里去了。
北宋初年,全国都有铁钱流通,一步步改为发行铜钱。
四川这边就是改不过来,因为铸钱监的铜钱,都是在产铜区就近发行,全部跨地区调运的成本太高了。
结果四川及周边的铸钱监,无论发行多少铜钱,因为数量相对市场太少,一发出去就石沉大海,连一丁点水都看不见。那些铜钱,只要进了大户的口袋,根本别想再拿出来用。
甚至是质量上乘的铁钱,富户都屯在家里,专门用那些烂铁钱。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字面意思。
北宋中后期,由于出现钱荒,铁钱使用区不断扩大。
最开始是给西军发铁钱,朝廷用铁钱在陕西采购军用物资,继而渐渐扩大到南襄盆地。等到了南宋,两淮也开始使用铁钱。
蔡京既然对铁钱下手,自然不会放过纸币。
交子就是在蔡京手里彻底废除的,改为使用钱引。这也是一种纸币,而且在全国发行,只京畿、两浙、荆湖、两广、福建例外,就连江东和江西也是纸币区。
然后就炸了根本没多少准备金。
而南宋产铜区被金国占领,赵构只能用铁钱和纸币支撑财政。不但让铁钱在两淮流通,而且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南宋的纸币叫做会子。一直使用到宋朝灭亡,再被元朝、明朝捡起来继承。
在中国古代,纸币的有效使用时间,至少在三百年以上!
“不一定要用蜀锦,绢更普遍,也是硬通货,”朱铭建议道,“盐也可以用来做背书,川盐是重要经济保障。”
朱国祥说:“还有金子。洋州、金州产金,房州也产金,以黄金、粮食、绢布、川盐做储备金,足够保证纸币的信誉度。还有就是防伪问题,得采用特殊纸张、特殊图案、特殊油墨来印刷,最好再发明出套版彩印技术。”
房州的黄金产量,在全国都排得上号,远远大于洋州和金州。
“荆湖和江西得尽早拿下,都是重要的铜银产地,”朱铭说道,“占领这两个地方,就可以锻压铜币和银币,到时候与纸币并行流通。能打下云南更好,云南的铜矿足够多。”
朱国祥摇头:“难。”
此时整个贵州,都在蛮夷手中,川南也有大量蛮夷,云南等于被蛮夷给包围起来。
大理国的汉化程度极高,但也只是在主要城市,其国内也遍地蛮夷存在。
打下来或许容易,治理难度极大,行政成本太高,只能使用土司制来过度。册封土司的同时,迁徙军队和百姓去屯垦,让汉人占据关键地区,并朝着周边蛮夷辐射影响力。
移民屯垦这种事,在宋初非常困难,主要是瘴气导致死亡率高。
现在渐渐摸索出经验,官员们已经知道怎么防瘴气,许多汤剂也被医生探索总结出来。
可即便要移民屯垦,也是优先考虑湖南、湖北,那里尚且地广人稀呢?若有人口和钱粮搞移民,当然得先发展核心区域,川南、贵州、云南这些地方还得靠后。
父子俩开始讨论这个,朱国祥说:“先在川南逐步汉化,特别是产盐区。就连宜宾、泸州都遍地蛮夷,还扯什么贵州、云南?我打算在这些地方开办学校,让蛮夷头领送子女来读书,既是作为人质,也能传播汉文化。所有蛮夷头领和熟蛮,必须改汉姓、取汉名。特别是离得近的熟蛮,须得全部编户齐民。”
朱铭说:“可能会激起叛乱,川南地区只有三个军,不知道军队够不够用。”
朱国祥说:“激起叛乱就镇压,川东还有军队,随时可以调过去。你治理过的黎州,五部落蛮率先编户。他们都是熟羌,不但会说汉话,且早就取消首领世袭制,很多五部蛮子弟还在当兵,只要给予一定赋税减免,编户齐民工作还是相对轻松的。让腾骧军的五部蛮士兵,全都给家里写信。”
朱铭在黎州的时候,已经让五部蛮编户齐民了。
但那只是做样子大量隐瞒人口土地。
这次却是动真格的,人口土地不得瞒报。但毕竟这些部落率先投靠,也不能做得太过分,赋税必须相应减免,而且要给他们留一些自治权。
朱国祥说:“我今年打算组建劝农司,培养专门的农政官员。优先在山区推广玉米红薯,那些蛮夷多在山区,等把核心区域推广开了,便派农官去蛮夷聚居地。对待蛮夷不能一味强硬,特别是熟蛮,他们被宋代官员压迫得很惨。给他们好处,让他们能吃饱,肯定有一部分蛮夷会感恩。有这份恩情存在,再去拉拢分化,打击顽固死硬分子。”
朱铭的思维极其跳跃,刚刚还在说蛮夷,突然想到别的地方:“给我弄点马来,要西北好马。”
朱国祥笑道:“这得结交姚古,还要结交新上任的提举都大茶马司。”
就是跟朝廷的茶马司合作,用川茶换取西北战马,一路走私过来。
茶马司油水很足,最近几任提举都大茶马司,全都是宰相的心腹担任。他们为了捞钱,多半愿意合作,到时候互市买马,肯定把好马卖给四川,再把劣马交给大宋军队。
这种操作太正常了,像明代的那些军阀,悄悄把健壮官马卖掉,对外宣称养死养坏了,不断哀求朝廷拨款买马。然后再跟蒙古、后金合作,先把劣马卖给蒙古、后金,再用朝廷的银子买劣马吃回扣。
反正一个比一个玩得骚,到最后都懒得复杂操作,省去各种中间环节,直接索要银子买马贪钱。
朱铭说道:“南襄盆地那边地广人稀,好多地方都荒芜长草了。除了把土地分给士兵和流民,我还打算暂时留些做牧场。腾骧军调过去,有大片牧场供他们撒欢。但这只是轻骑兵,我还想搞些重骑兵,所以需要大量的西北战马。组建精锐骑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现在就得提上日程。什么牧草最好?”
朱国祥说:“全国遍地都有苜蓿,这东西本来就是当做牧草引进的。”
“那就安排一些流民做养马户,让他们大量种植苜蓿,”朱铭又问,“军械工厂搞得怎样了?”
朱国祥说:“即将正式组建军械司,钱琛就不错,让他来主管军械司。你能放心,我也放心。各州府县,我打算设置七个军械所,发给私人采矿和冶炼牌照,为他们提供先进的冶炼技术。私人炼好的生铁和熟铁,必须拿出一半卖给官府。官府这边只需采购生熟铁,再让军械所打造兵甲,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财政开支。而且颁发冶炼牌照时,还能奖励和控制本地富户,让他们配合清查人口和土地。”
北宋也想着盐铁国营,事实证明,效率奇差,贪腐横行。
每次整顿之后,最多十几年又坏掉了。
最后只能改为盐铁专营,给商人发放经营牌照,朝廷只控制关键流程,立即就能让盐铁产量大增。
就连宋徽宗的御茶园,现在都搞得一塌糊涂,大量采购私茶当做御茶进贡。
因为御茶园的茶叶,质量远远不如私茶。
即便许多新品茶叶,其实是御茶园开发的,但新品开发两三年之后,私人茶园就能完成学习、仿制和反超。
父子俩聊了几个小时,最后的谈话内容是摊丁入亩。
朱国祥已经有了计划,等完成土地清查之后,就立即全面实行摊丁入亩。
这是在变相增加田赋,但能减少摊派,对地主来说有利有弊。
如果官府能确保不胡乱摊派,地主是极为愿意且支持的,可惜古代王朝做不到。最终的结果,是既要摊丁入亩,摊派也会渐渐恢复,导致地主需要交两份钱。这才是地主反对摊丁入亩的根本原因。
各种军政措施,父子俩交流了好几天。
互相确认之后,再各搞各的,同时又有一定合作。
如今,地盘内的兵甲制作工厂,暂时停止打造军械,正在疯狂打造农具。
还有大量耕牛,每个县根据富庶程度,提供十头到五十头不等,全部要跟农具一起运往南襄盆地。有些耕牛和农具已经快运到了,大量流民正等着春耕。
京西南路籍贯的俘虏,已经全部放归家乡。
本地流民也获得安置每天都有京西北路的农民,从朝廷的地盘,成群结队往朱贼的地盘逃难。
特别说明一下,京西南路的地主,对朱贼的忠诚度极高。
只因朱国祥下令,不再有西城所那种玩意儿,直接让许多地主的赋税减半。
得到实惠的地主,纷纷把子弟送往汉中,一来表达忠心,二来谋求官职。
(本章完)
用锻压机制造银币和铜币,这自然是改革币制的最佳方式。
但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我手里既没有蛋也没有饭,请问我怎么烹饪蛋炒饭?
四川确实有个铜山县产铜,也确实部分地区产银。但就那点银铜产量,发行出来瞬间失踪。钱币锻压得越精美,消失速度就越快,全被富户藏进地窖里去了。
北宋初年,全国都有铁钱流通,一步步改为发行铜钱。
四川这边就是改不过来,因为铸钱监的铜钱,都是在产铜区就近发行,全部跨地区调运的成本太高了。
结果四川及周边的铸钱监,无论发行多少铜钱,因为数量相对市场太少,一发出去就石沉大海,连一丁点水都看不见。那些铜钱,只要进了大户的口袋,根本别想再拿出来用。
甚至是质量上乘的铁钱,富户都屯在家里,专门用那些烂铁钱。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字面意思。
北宋中后期,由于出现钱荒,铁钱使用区不断扩大。
最开始是给西军发铁钱,朝廷用铁钱在陕西采购军用物资,继而渐渐扩大到南襄盆地。等到了南宋,两淮也开始使用铁钱。
蔡京既然对铁钱下手,自然不会放过纸币。
交子就是在蔡京手里彻底废除的,改为使用钱引。这也是一种纸币,而且在全国发行,只京畿、两浙、荆湖、两广、福建例外,就连江东和江西也是纸币区。
然后就炸了根本没多少准备金。
而南宋产铜区被金国占领,赵构只能用铁钱和纸币支撑财政。不但让铁钱在两淮流通,而且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南宋的纸币叫做会子。一直使用到宋朝灭亡,再被元朝、明朝捡起来继承。
在中国古代,纸币的有效使用时间,至少在三百年以上!
“不一定要用蜀锦,绢更普遍,也是硬通货,”朱铭建议道,“盐也可以用来做背书,川盐是重要经济保障。”
朱国祥说:“还有金子。洋州、金州产金,房州也产金,以黄金、粮食、绢布、川盐做储备金,足够保证纸币的信誉度。还有就是防伪问题,得采用特殊纸张、特殊图案、特殊油墨来印刷,最好再发明出套版彩印技术。”
房州的黄金产量,在全国都排得上号,远远大于洋州和金州。
“荆湖和江西得尽早拿下,都是重要的铜银产地,”朱铭说道,“占领这两个地方,就可以锻压铜币和银币,到时候与纸币并行流通。能打下云南更好,云南的铜矿足够多。”
朱国祥摇头:“难。”
此时整个贵州,都在蛮夷手中,川南也有大量蛮夷,云南等于被蛮夷给包围起来。
大理国的汉化程度极高,但也只是在主要城市,其国内也遍地蛮夷存在。
打下来或许容易,治理难度极大,行政成本太高,只能使用土司制来过度。册封土司的同时,迁徙军队和百姓去屯垦,让汉人占据关键地区,并朝着周边蛮夷辐射影响力。
移民屯垦这种事,在宋初非常困难,主要是瘴气导致死亡率高。
现在渐渐摸索出经验,官员们已经知道怎么防瘴气,许多汤剂也被医生探索总结出来。
可即便要移民屯垦,也是优先考虑湖南、湖北,那里尚且地广人稀呢?若有人口和钱粮搞移民,当然得先发展核心区域,川南、贵州、云南这些地方还得靠后。
父子俩开始讨论这个,朱国祥说:“先在川南逐步汉化,特别是产盐区。就连宜宾、泸州都遍地蛮夷,还扯什么贵州、云南?我打算在这些地方开办学校,让蛮夷头领送子女来读书,既是作为人质,也能传播汉文化。所有蛮夷头领和熟蛮,必须改汉姓、取汉名。特别是离得近的熟蛮,须得全部编户齐民。”
朱铭说:“可能会激起叛乱,川南地区只有三个军,不知道军队够不够用。”
朱国祥说:“激起叛乱就镇压,川东还有军队,随时可以调过去。你治理过的黎州,五部落蛮率先编户。他们都是熟羌,不但会说汉话,且早就取消首领世袭制,很多五部蛮子弟还在当兵,只要给予一定赋税减免,编户齐民工作还是相对轻松的。让腾骧军的五部蛮士兵,全都给家里写信。”
朱铭在黎州的时候,已经让五部蛮编户齐民了。
但那只是做样子大量隐瞒人口土地。
这次却是动真格的,人口土地不得瞒报。但毕竟这些部落率先投靠,也不能做得太过分,赋税必须相应减免,而且要给他们留一些自治权。
朱国祥说:“我今年打算组建劝农司,培养专门的农政官员。优先在山区推广玉米红薯,那些蛮夷多在山区,等把核心区域推广开了,便派农官去蛮夷聚居地。对待蛮夷不能一味强硬,特别是熟蛮,他们被宋代官员压迫得很惨。给他们好处,让他们能吃饱,肯定有一部分蛮夷会感恩。有这份恩情存在,再去拉拢分化,打击顽固死硬分子。”
朱铭的思维极其跳跃,刚刚还在说蛮夷,突然想到别的地方:“给我弄点马来,要西北好马。”
朱国祥笑道:“这得结交姚古,还要结交新上任的提举都大茶马司。”
就是跟朝廷的茶马司合作,用川茶换取西北战马,一路走私过来。
茶马司油水很足,最近几任提举都大茶马司,全都是宰相的心腹担任。他们为了捞钱,多半愿意合作,到时候互市买马,肯定把好马卖给四川,再把劣马交给大宋军队。
这种操作太正常了,像明代的那些军阀,悄悄把健壮官马卖掉,对外宣称养死养坏了,不断哀求朝廷拨款买马。然后再跟蒙古、后金合作,先把劣马卖给蒙古、后金,再用朝廷的银子买劣马吃回扣。
反正一个比一个玩得骚,到最后都懒得复杂操作,省去各种中间环节,直接索要银子买马贪钱。
朱铭说道:“南襄盆地那边地广人稀,好多地方都荒芜长草了。除了把土地分给士兵和流民,我还打算暂时留些做牧场。腾骧军调过去,有大片牧场供他们撒欢。但这只是轻骑兵,我还想搞些重骑兵,所以需要大量的西北战马。组建精锐骑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现在就得提上日程。什么牧草最好?”
朱国祥说:“全国遍地都有苜蓿,这东西本来就是当做牧草引进的。”
“那就安排一些流民做养马户,让他们大量种植苜蓿,”朱铭又问,“军械工厂搞得怎样了?”
朱国祥说:“即将正式组建军械司,钱琛就不错,让他来主管军械司。你能放心,我也放心。各州府县,我打算设置七个军械所,发给私人采矿和冶炼牌照,为他们提供先进的冶炼技术。私人炼好的生铁和熟铁,必须拿出一半卖给官府。官府这边只需采购生熟铁,再让军械所打造兵甲,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财政开支。而且颁发冶炼牌照时,还能奖励和控制本地富户,让他们配合清查人口和土地。”
北宋也想着盐铁国营,事实证明,效率奇差,贪腐横行。
每次整顿之后,最多十几年又坏掉了。
最后只能改为盐铁专营,给商人发放经营牌照,朝廷只控制关键流程,立即就能让盐铁产量大增。
就连宋徽宗的御茶园,现在都搞得一塌糊涂,大量采购私茶当做御茶进贡。
因为御茶园的茶叶,质量远远不如私茶。
即便许多新品茶叶,其实是御茶园开发的,但新品开发两三年之后,私人茶园就能完成学习、仿制和反超。
父子俩聊了几个小时,最后的谈话内容是摊丁入亩。
朱国祥已经有了计划,等完成土地清查之后,就立即全面实行摊丁入亩。
这是在变相增加田赋,但能减少摊派,对地主来说有利有弊。
如果官府能确保不胡乱摊派,地主是极为愿意且支持的,可惜古代王朝做不到。最终的结果,是既要摊丁入亩,摊派也会渐渐恢复,导致地主需要交两份钱。这才是地主反对摊丁入亩的根本原因。
各种军政措施,父子俩交流了好几天。
互相确认之后,再各搞各的,同时又有一定合作。
如今,地盘内的兵甲制作工厂,暂时停止打造军械,正在疯狂打造农具。
还有大量耕牛,每个县根据富庶程度,提供十头到五十头不等,全部要跟农具一起运往南襄盆地。有些耕牛和农具已经快运到了,大量流民正等着春耕。
京西南路籍贯的俘虏,已经全部放归家乡。
本地流民也获得安置每天都有京西北路的农民,从朝廷的地盘,成群结队往朱贼的地盘逃难。
特别说明一下,京西南路的地主,对朱贼的忠诚度极高。
只因朱国祥下令,不再有西城所那种玩意儿,直接让许多地主的赋税减半。
得到实惠的地主,纷纷把子弟送往汉中,一来表达忠心,二来谋求官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