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透心凉
    “呕呕……”
    吐蕃军营地里,姗姗来迟的方重勇,一来这里,就忍不住翻身下马,疯狂呕吐!
    地上到处都是尸体,绝大多数都是吐蕃人的,其中不少都是断臂残肢。面目狰狞的尸体,鲜血将黄沙浸染,这里里里外外都透露出一股难言的悲壮之意。
    兴奋到爆表的唐军士卒们,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弄来了一些铁锯子,正在现场“清点首级”。他们脸上带着狂热,面对这令方重勇作呕的场面,几乎是面不改色。
    领军功的玩意,他们从不觉得恶心!
    或许在豆卢军士卒们看来,刀口舔血之辈,要么舔自己的血,要么舔别人的血。只要上了战场,那便与野兽无异,难道还讲究杀人杀得好看点?
    没有这样的说法。
    “使君,以后习惯就好了,沙场上就是这样,活着就是赢家,顾不上其他的。”
    一直在方重勇身边护卫着的张光晟小声说道。
    “无妨的,你替我去传令,现在让士卒们速速收拾战场,回城固守,不要节外生枝。”
    方重勇忍住肚子里翻涌的酸水说道。
    目前看来,瓜州肯定已经沦陷,故而河西边军的援军迟迟未来。我们既然已经赢了一阵,便要稳扎稳打才是。”
    方重勇看着滚滚流淌,目前水深绝对超过三米的党河河面,摆了摆手,镇定自若的说道。
    历史上不少沙场之人都是半场开香槟浪死的,也有不少主将是错失乘胜追击的时机,而被对手反杀的。
    他是个平日里很注重学习的丘八,志向远大。对于吐蕃人的事情,平日里也多有打听,知道吐蕃人不少内幕。
    王思礼对骑在马上的方重勇从容说道,似乎并不担忧的模样。
    兵凶战危,还是别上去装逼了,搞不好就会死的。
    “使君,河对岸的吐蕃军在列阵!”
    唐代李筌《太白阴经·水战具》曰:“蒲筏,以蒲九尺围,颠倒为束,以十道缚之,似束枪为筏。量长短多少,随蒲之丰俭载人。无蒲用芦苇,法亦如蒲筏。”
    在这个世界里,将不会再有苯教徒对朝政“指手画脚”,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美好。
    张光晟指了指甘泉水对岸的吐蕃大营说道。
    一天的紧张厮杀结束了,方重勇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在沙州府衙大堂的主座上。他现在还根本不能休息!
    豆卢军军使王思礼,以张悛为首的本地大户代表,全都在这里落座,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使君,破损的营地乃是绝地,在这里不是很安全,不如退到一旁观战吧。”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并不同意王思礼的看法。
    自松赞干布开始的历代赞普,都在通过弘扬佛教的办法压制苯教。但信仰苯教的贵族数量依然很大,并且还掌控着军队。
    豆卢军是精锐边军,正规编制,此时便显示出他们令行禁止的本领来。
    所以攻沙州小城的是一部吐蕃军,攻罗城的又是另外一部,二者之间互相看笑话,完全不能排除这个可能。
    吐蕃“平民阶层”分为“桂”和“庸”,这两者是吐蕃军队的主力。
    而本地大户们的人马,王思礼不放心他们打恶仗,命其退回城内。那些人早已拿着战利品退回了敦煌小城,只剩下豆卢军在这里结阵。
    没想到话音刚落,河对岸的吐蕃人,便急急忙忙从大营内搬出很多蒲筏,像是下饺子一样抱着蒲筏就往甘泉水里跳,摆明了是要渡河强攻!
    “卧槽……”
    “吐蕃军要渡河的话,我们半渡而击就行了,正常情况下,他们不会过河的。”
    围攻罗城的吐蕃军在河对岸,目前看来与这次被唐军歼灭的这一支并不是隶属关系。
    底层农奴,他们的生活不可能有什么本质变化。
    方重勇心中碎碎念,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王思礼沉声说道。
    远处的传令兵大喊道,随即身后鼓手拼命敲鼓。那些正在拿着锯子“清点战果”的唐军,亦是迅速找到自己的马匹,翻身上马,准备冲击那些刚刚上岸的吐蕃人。
    这些人一点点奇迹都没创造出来,就直接被碾压了!
    这次别说是战斗了,类似打法更像是在送死!
    原来阿娜耶的父亲还挺猛的啊,当年只怕也快六十岁了吧?
    敦煌这里有一种特色芦苇,很适合做蒲筏,拿绳子捆几束,抱着就能泅渡了。
    “使君请稍后,待某击溃吐蕃军再说。”
    要说运筹帷幄,或许他还有点手段;但说起临阵指挥,突然遇敌之后的操作,实在是差得远,难登大雅之堂,拍马也比不上久经战阵的王思礼。
    吐蕃人的狂妄,直接把方重勇给整无语了,直接爆了一句粗口。
    沿着河岸,只要不是枯水期,这种惠而不费的植物随处可见,哪里都能采集。吐蕃人当然不会讲客气,于是直接拿来当“造船”的材料,用于大军渡河。
    每一个“如”彼此之间,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并非铁板一块,军队战斗力和向心力也是天差地别。
    不过吐蕃国内的情况,却比大唐要复杂得多。
    方重勇想了想刚刚发了洪水,流速相当凶猛的甘泉水;又想了想这条在夏天就脾气暴躁的敦煌母亲河,他觉得吐蕃人打过河的可能性非常低。
    某些丘八们仅仅是因为赌博输光了就敢哗变,实在是因为刀口舔血惯了,穷死与被杀又有多大区别呢?
    这些技战术娴熟,杀人技巧娴熟的丘八们,他们身无长物之余,一旦失去对死亡的敬畏,那么天下之大,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敢干的。
    “如此也好。”
    方重勇没有矫情,直接踩着马镫上马,在张光晟等人的护卫下离开了吐蕃军大营,来到列阵后的唐军队伍后方。
    当年阿娜耶她爹吊打了大同军,如今她的男人又吊打了新规建的大同军。不得不说,这河西土妞跟吐蕃大同军还挺有缘分的。
    唯一能活着的办法,就是爬上军队的高层,那样死亡率会大大下降。
    作为策划战斗,指挥战斗的主将,身上的责任异常重大。稍有不慎,就会葬送成千上万的部下。
    麻烦的事情在于吐蕃贵族之间的信仰问题,也是内部的重要矛盾之一。
    一个人只有一条命,死了便不能重来。没有读档,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小心一万次都不算多,一次不小心,命没了就没了。
    这些事情方重勇虽然不是全部都知道,但也从侧面收集到了许多零零碎碎的关键信息。
    刚刚在河对岸作壁上观的另外一支吐蕃军,现在好像刚刚睡醒一样,也开始在河对岸列阵等待,只是不明白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去年的时候,为了稳定政权,缓和佛教与苯教贵族之间的矛盾,赤德祖赞不得不在吐蕃流行天为由,将许多僧人驱逐出境。
    世间谁有不死光环,可以保证自己在战场上能活到寿终正寝呢?
    想到这里,他面色发白,身上的冷汗都吓出来了。
    沙州小城已经解除了围困,要不要乘胜追击,解除罗城之围呢?
    沙州以外,会不会有吐蕃人的援军赶来呢?
    乃是重新规建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
    吐蕃国内的经济制度,是带有农奴色彩的采邑制度。理论上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所有的吐蕃国土都是赞普的,名义上是。
    方重勇忍住内心的不适,看着王思礼从容指挥唐军,调度兵马出击,无奈的叹了口气。
    某以为,吐蕃军精锐,并不在此,所以我们可以与罗城唐军里应外合,绞杀河对岸的吐蕃军。”
    甘泉水对岸,还有一个吐蕃大营,二者隔着河水相望,也不知道彼此之间有没有隶属关系。方重勇心中纳闷,但表面上不动声色。
    “结阵!”
    甚至在吐蕃建立的过程中,很多东岱不乏世仇毗邻的情况。
    吐蕃君主与贵族争权,渗透到了藏地的佛教与苯教之争当中。宗教只是工具,权力斗争才是乱象的实质。
    当然如果只有这些毛病,倒也罢了,吐蕃军高层可以调和。
    方重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然后眼睁睁看着泅渡过河的吐蕃人,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便被冲到河岸边的唐军骑兵,如同宰羊一般的杀掉,毫无怜悯。
    “等待在未来之途的会是什么,我不知道。不过,肯定是与和平、善良、正义完全无关的东西吧!”
    作为敌人的方重勇,在一旁看得都心疼!
    “据俘虏交代,这次我们交手的对象,是十多年前被信安王殿下带兵打残的吐蕃大同军。
    中晚唐与五代十国的丘八们,常常行事猖狂而不计后果,未尝没有不做身后打算的原因在里面。
    方重勇没有矫情,老老实实的退到了离战场更远的地方。就算他不能杀敌,也不能拖王思礼的后腿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方衙内很有逼数,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只要对方主将脑子还正常的话。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时,赤德祖赞迎娶了唐朝的金城公主,引入了更多的佛法与僧人,同时还收留因战乱逃亡到吐蕃的西域僧人。
    而赞普治理国家的方式,便是通过“租赁”的形式,将其分封给大贵族。大贵族一方面要给赞普缴税,另外一方面,又采用“包税制”的方式,将其分封给更小的贵族。
    此刻站在这杀人如麻的战场上,方重勇亦是体会到了底层丘八们的悲壮。人命如草芥的年月里,哪怕是卑微的生命,也在努力喊出自己的绝唱。
    不过,这种所谓的“美好”,所说的实质是苯教被压制,王权得以巩固和稳定,对吐蕃王权而言很美好。
    这些“庸”和农奴兵,经常被当做“耗材”使用,吐蕃军指挥官没有把他们的人命当回事,死光了回去再抽调同类人补充进来。
    ……
    “一切就拜托王军使了。”
    方重勇嘴里念叨得前世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名人名言,觉得安放在此处,当真是恰如其分。
    现在这种情况渡河跟唐军交手,难道不是在主动送人头?
    想到这里方重勇差点没笑出声来。
    早在太宗贞观时期,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就曾预言:当自己的玄孙辈中出现名带“赤与德”的人时,吐蕃将会成为信仰佛教的世界。
    “本官以为,派人去罗城,打探一下情况比较好。我们对罗城外那支吐蕃军不了解,贸然行动,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现在的情况是,这场战争不但没有因为白天的大胜而结束,反而因为视野的拓展,而变得更加深不可测。
    现在沙州小城所有人都在看他的表现,任何疑虑,都有可能被放大无数倍,从而影响士气!
    这一战令人迷惑的事情就在于:如果按照吐蕃军法严格处置,那么这次对岸的吐蕃军见死不救,便是死罪。
    但和大唐贞观年间的府兵情况有些类似,那时候的大唐有很多“兵募”,而现在吐蕃军中也存在数量巨大的农奴兵。并且担负后勤和杂兵任务的“庸”,地位比想象中的更加低下。
    吐蕃的行政结构是五如六十一东岱,实际上就是六个较大的行政区(有一个区没有设“如”),每个区约十个东岱。
    “不过是一些奴仆兵和庸罢了,如果是桂的话,肯定不会就这么白白送掉。河对岸的吐蕃军主将,刚刚是在试探我们是不是准备充分,这个人是个不顾人命的狠角色啊。”
    也就是在这期间,不少崇佛的大臣被提到了朝廷要职,这严重侵犯到了吐蕃贵族和苯教徒的权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
    方重勇身旁的张光晟忍不住开口点评道,说得头头是道。
    王思礼此时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从容下达军令了。
    由于自己名字中带有“赤德”二字,为政至今已经数十年的赤德祖赞,继位后便开始大兴佛法。
    张光晟很是机敏的将方重勇那匹小红马牵了过来说道。
    此举不仅没有平息争论,反而鼓舞了苯教徒的野心,使得吐蕃国内佛教与苯教之争进入你死我活的白热化阶段,进而开始影响国策。
    耳边传来远处的厮杀声,渐渐变成了无助的哀嚎。
    被吐蕃军高层追责起来,惩罚十分严重,甚至就连吐蕃军的高层都会有连带责任。
    “使君,士气可鼓不可泄啊!”
    王思礼恳求道。
    正在这时,一个斥候急急忙忙的跑进来,对着方重勇拱手行礼,大声禀告道:“方使君,河对岸的吐蕃人,正在撤军!”
    一听这话,大堂内众将顿时如同炸开锅一般,开始议论纷纷,躁动了起来!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