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德高望重
    陈凡除了晚上回招待所睡觉,其他时候都呆在博物馆里,这一呆,就是整整一个星期。
    有张馆长亲自单独教学,加上之前卢四爷给他打下的基础,他的鉴宝技能经验值飙升,进步速度让张馆长惊叹不已。
    哪怕他说了之前学习过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让张馆长连连感叹,难怪能入得徐教授法眼,并被收为亲传弟子。
    一听就懂、一点就明,关键还记得住。单单这份学习的灵巧劲,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最关键的,还没有那种在聪明人身上最常见的浮躁。
    为什么很多人聪明人的成就还不如一些普通人?原因就在于聪明人容易自得自满,学习、做事都不够扎实,若是不能及时纠正,时间一长,便泯然众人矣。
    这个问题在陈凡身上就不存在。
    他学习多扎实啊,听过的、看过的都变成了经验值存在技能板里,想忘都忘不掉,还能举一反三,根基绝对深厚,一点毛病都没有。
    所以在这一个星期里,陈凡的收获非常大。
    整个博物馆里,凡是张馆长介绍过的藏品,包括相似的器具,从制作工艺到历史背景,乃至相关的时代故事,他都如数家珍。
    如果只是这样,顶多算是个书呆子,想要真正介入鉴宝这一行,还是很危险滴。
    因为在这一行里,不仅要鉴真,更要会鉴假!
    很多人以为改开前,并没有什么假古董,如果抱着这种想法进入这一行,那就等着被骗到当裤子吧。
    因为造假最鼎盛的时期,并不是在古董市场爆火的90年代,而是在民国时期的20、30年代。
    注意了,那个时期只能说是造假最鼎盛的时期,并不代表其他时候就平安无事。
    事实上,最早从两宋时期开始,一直到清末,各方面的造假就没消停过,从衣食住行,到笔墨纸砚,再到各种古玩,丝毫不比后来的科技狠活差。
    比如,当年纪晓岚买了一块明朝时期治墨大师罗小华做的墨条,那墨条看上去“漆匣黯敝,真旧物也”,回去一用,好家伙,竟然就是一根泥条外面、涂了一层黑色,还体贴地带有一层白霜,看上去特别真。
    这还算好的,更离谱的事都有。
    他进京赶考的时候,在路上买了几根蜡烛备用,到了寓所准备点上,可灯芯都烧完了,也不见蜡烛化开,掰断一看,竟然又是泥条做的,外面就涂了一层羊脂。
    此外他还买到过假烤鸭、假靴子。
    追忆南宋都城临安风物的古籍《武林旧事》里面就有记载,“卖买物货,以伪易真,至以纸为衣,铜铅为金银,土木为香药……”。
    意思就是:有人脑洞大开,用纸做衣服、用铜冒充黄金、把铅块掺进银锭里、用一般树木冒充檀香……
    至于说往鸡鸭肚子中塞沙子、在鹅羊体内吹气、往鱼肉里注水等等这类小伎俩,更是两宋时期就有的常事。
    看看,注水肉并不是现代才有,人家古人也吃过。
    后人跟古人比起来,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连衣食住行都是如此,何况价值连城的古董宝贝呢?
    所以古董造假,是古来有之。
    而博物馆的收藏里面,夹杂着一些假货,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这种事民国时期最多,不少收藏大佬都打过眼,有的还把误买的赝品供起来,以作警示。
    到了后来,“收假辨真”,几乎成了博物馆的惯例。
    也就是博物馆会主动收集一些真假难辨的赝品,用来与真品进行对比,以防真假混淆,也能增长学问。
    能够把假货造得跟真的一样,必定要对当年的制作工艺非常了解,这不是学问、是什么?!
    再往后,绝大多数博物馆里拿出来展出的,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赝品,尤其是国宝级的东西,常年放在库房里保存,基本上只展出赝品。
    哦,人家有自己的专业术语,叫仿品。
    反正去参观的基本上都是外行,看个热闹就够了,还要什么真品呢?!
    现实情况如此,江南博物馆自然不会例外。
    从民国时期的民窑赝品瓷器,到河南尹川烟涧村出品的现代仿真青铜器,博物馆的库藏里面,连假货都假得很有特色。
    陈凡是白天看真品,晚上琢磨假货,几天下来,就将张馆长脑子里的存货,掏得干干净净。
    最后张馆长没办法,只能给他办了一张长期通行证,无奈地说道,“在鉴宝这方面,我是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既然能鉴宝,那对历史方面的东西,你可以自己去学习,就没必要继续在这里耗着。
    徐老师既是国学大家,也是历史大师,这方面的东西,他懂得只比我多、不比我少。
    既然我没什么可以教你的,那你也不用再每天过来。我给你办了这张通行证,你以后有时间了就可以过来看看,前面的展区和后面的库房,都可以随便进,只要不把东西带出去就行。”
    陈凡学了人家的本事,当然异常客气,“这些天多亏您的指导,以前我对古董没什么感觉,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才发现里面的学问真不简单。
    古董的可贵,不在于他的材质、外形和稀有程度,更不在于值多少钱,而在于其工艺、艺术内涵,和本身所包含的历史价值。
    博物馆是个好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延续,这种文化内涵,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后我会常来,也会继续研究这些东西。”
    张馆长听到这话,心里感到非常欣慰,笑着连连点头,“你能有这个转变,我非常开心,也不枉费我这几天教你。”
    顿了一下,又开着玩笑说道,“这里随时欢迎你来,只要不把东西拿出去,待多久都行。”
    陈凡笑道,“那不至于,如果我要收藏,上海文物商店里的东西多得是,价格也不算贵,可以去那里买。”
    听到这话,张馆长心里一动,掏出自己的小记事本,打开后翻了翻,随即找到一条记录,抄在后面的一张白纸上。
    他将纸撕下来,递给陈凡,说道,“这是我一个老同学,现在就在上海文物商店做副主任,同时也是高级研究员,你要真去那里买宝贝,找他肯定没错。”
    这年头都不说鉴定师,而是研究员,显得正规、有格调。
    等陈凡接过去,他又说道,“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文物商店经过了改造,那里对外出售的,全都是经过鉴定的真品,你去那里买东西,还是很有保障的。”
    陈凡将纸条收好,脸上笑开了,“谢谢了。”
    别说,在这里学了一个星期,他还真有收藏古董的想法。
    反正他现在是钱多得没地方,又对古董有了兴趣,买一批回来摆在家里,时不时的赏玩一下,也是很有文化气息的嘛。
    收好纸条,他从包里翻出来两条中华,嘿嘿笑着递给张馆长,“这个就算学费了,不收就是嫌弃。”
    张馆长也不客气,将烟接过去,随手丢到桌上,之后对着陈凡笑道,“东西我收了,不过,你要是能办成一件事,我会更高兴。”
    陈凡眨眨眼,“什么事?”
    张馆长故作神秘地左右看了看、小声说道,“你去上海逛文物商店的时候,看看能不能从那里头找出一两件赝品!”
    陈凡瞪大眼睛,眼里满是不解。
    啥意思?要砸人招牌?
    张馆长干咳一声,不好意思地嘿嘿笑道,“前些年的时候,我收了一只乾隆青折枝梅瓶,没想到那东西是个‘接底’,后来还让我那同学给看出来了,丢了一回脸。”
    陈凡顿时恍然,这是让自己报仇呢,果然是亲同学!
    所谓的接底,一般是指某种特殊的瓷器赝品,就是用一个真古董的底部,接上仿制的瓶身,凑成一个整体。
    由于瓷器鉴定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识别底部的款识,而接底的东西,恰恰底部又是真的,所以很多老江湖稍不注意也会打眼。
    只不过张馆长让自己去“报仇”,还真是看得起!
    那可是上海文物商店,与京城荣宝斋齐名的地方,里面鉴定大师无数,想要流进去一只赝品,那可比登天还难。
    得,这事儿听听就好,他可不会当真。
    张馆长将陈凡送到门口,看着他离开,心里也在想着这件事。
    自己丢不丢脸都无所谓,主要是自己都丢了,老朋友岂能幸免?
    这个小师弟虽然年纪不大,可一周时间就将自己掏空,尤其在鉴别赝品方面,连一次都没错过,包括那只让自己打了眼的乾隆梅瓶。那眼睛就跟显微镜似的,一点点细微的破绽都能看出来。
    现在就看那文物商店里面有没有掺进去一两只假货。
    万一有呢?!
    再让他识别出来,那自己下半辈子不就有反攻的炮弹了么!
    ……
    陈凡回到招待所,已经是晚上九点多。
    刚进院子,便看见食堂的里面亮着灯,可惜窗户离地两米高,看不见里面,只能听见里面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下车进了大门,先跟小彭打了声招呼,随即问道,“什么人现在还在吃饭?”
    小彭站起来趴在柜台上,小声说道,“你们不是明天开会吗,这两天人都到齐了,最后一个半个小时前才到。何主席和许秘书长招待他们吃饭呢。”
    陈凡“哦”了一声,点着头说道,“那确实挺晚的。”
    江南省除了有长江,还有不少山区,如果从那些地方过来,只能走蜿蜒曲折的山路。而这几天天气又不太好,今天早上还下了小雨,路上肯定不好走,说不定人家天没亮就出发,弄到现在才到,却也很正常。
    不过这个与他无关,他已经在博物馆食堂吃了晚饭,免费的那种,不用再加。
    于是便摆摆手,就要回房间。
    这时小彭忽然问道,“陈主任,你们单位不是分了房子吗,怎么不搬家呢?”
    陈凡回头看着她,“消息都传到你这里了吗?”
    小彭嘿嘿笑道,“我这里怎么啦?招待所每天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又都是文化系统的,消息灵通不是很正常吗。”
    陈凡一想也对,随即笑道,“这几天太忙,没时间,等明天找个时间就搬。”
    黄天志通过许启珍给他传消息,房子已经改造好,所有家具也配备到位。
    除此之外,陈凡安排的云湖小家电,也在李副厂长的安排下送了过来,除了给作协的两百套,由于听说他在省城的新家落成,又特意给他送了一套过来,另外也不知道从哪里寻摸来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三大件,也都配上。
    除此之外,竟然还想办法给他弄了一套煤气罐和燃气灶。
    燃气灶和上海、京城家里用的一样,都是铸铁的,没有电子打火功能,要用打火机或火柴才能点燃,区别是这里只有罐装气,而上海和京城用的是管道煤气。
    没办法,虽说省城还算不错,但对比那两个大城市,还是远远不能比。
    而省城的第一条管道煤气,要到80年代末才建成,还有得等呢。
    总而言之,现在家里各种家具、家电已经全部就位,连床铺被褥也被许启珍安排得妥妥当当,只等他拎包入住。
    正好明天不用再去学习,找个开会的空档,把招待所房间里的东西收拾收拾,就能搬过去。
    陈凡看了看小彭,好奇地问道,“严格算起来,文化宫也属于文化系统,你们招待所是文化宫的附属单位,你们应该也可以分房吧?”
    说到这个,小彭就忍不住撅起嘴,“有倒是有,可是跟你们单位根本不能比,我听说加起来也只有几十套房子,需要优先考虑住房困难的老职工。我这种参加工作才两三年的,根本没戏。”
    陈凡沉吟两秒,说道,“要是这样的话,新房子肯定没戏,不过老房子、或许还能争取一下。”
    小彭立刻瞪大眼睛看着他,“什么意思?”
    陈凡嘿嘿笑道,“你想啊,那些住房困难的老职工,他们得了新房,老房子是不是要交还给单位?”
    这一听,小彭立刻就明白了,当即两手一拍,兴奋地说道,“对呀,分不到新房,可以争取一下老房子,那也比一家人挤在一起强。”
    说完便双手合十,对着陈凡当神拜,“谢谢陈主任,要是房子分下来,我请你吃野味卤面。”
    陈凡呵呵笑道,“你要这么说的话,我再给你支一招,保证你分到房的概率大大增加。”
    小彭顿时眼睛发亮,“怎么说?”
    陈凡故作神秘地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道,“我们单位刚分出去100多套房,原来的老房子还在手里握着,房管局还没有收回去,……”
    小彭有些好奇,“为什么没收回去呢?”
    陈凡也不说话,只是笑着眨眨眼。
    小彭刚开始还有点不明白,很快脑子里灵光一闪,“补偿没到位?!”
    虽然说房子是房管局分配给作协的,但既然分了,那就是咱们的,对不对?
    现在虽然咱不缺房了,还有得多,而其他单位却依然缺房,你要想收回去重新分配给别人,也不是不行。
    可是,这房子不能这么红口白牙的就拿走吧?
    适当的补偿是不是要给一点?
    要不然以后怎么给小弟们争取利益?
    见陈凡笑着不说话,小彭便知道自己猜对了,当即嘿嘿笑道,“我们单位挺缺房子的,既然作协有那么多的房子,明天我去给领导提提建议,到时候,嘿嘿嘿……”
    陈凡打了个哈哈,“孺子可教也。”
    说完便摇头晃脑往后院走去。
    回到房间,三只小家伙已经从敞开的窗户里飞进来,窝在包里准备睡觉,听到陈凡进来,它们立刻探出脑袋,啾啾叫了几声。
    陈凡摸摸三只小脑袋,“吃饱了没有?”
    又是啾啾几声。
    陈凡,“嗯,吃饱了就睡觉。”
    看着三只小家伙缩进包里,陈凡摸了摸脑袋,想着什么时候给它们筑个巢,正好新房的院子里,有一颗很高的水杉。
    这种水杉环绕整个星湖,秋冬时节树叶枯黄,远看特别漂亮。
    在树顶上给它们搭个窝,它们一定很开心。
    安抚好三只小鸟,关上窗户,便去卫生间冲了个热水澡,换了身睡衣出来,准备睡觉。
    这时外面响起一阵杂乱的脚步声,陈凡往窗户的方向看了一眼,猜测应该是他们吃完饭,正要回房,便没当回事,关掉灯上床躺着。
    可不一会儿,自己的房门竟然被敲响。
    陈凡睁开眼睛,“谁啊?”
    门外响起何青生的声音,“我。你不会就睡了吧?”
    陈凡叹了口气,爬起来披上外套,打开电灯,走过去开门。
    何青生和许启珍两人站在门口,看到他的样子,不禁有些惊讶。
    许启珍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听说这几天你晚上不到12点不睡觉,怎么今天这么早?”
    陈凡打了个哈欠,拿茶杯倒茶,“学习完了呗,不用再那么紧张,以后慢慢来就行。”
    将茶杯端到茶几上,再接过何青生递来的烟,到另一边椅子上坐下,看着两人问道,“明天要开会,这是要提前通气?”
    何青生摇摇头,“跟他们要提前通气,你就不用,该说的都说了,到时候你等安排就好。”
    许启珍喝了口茶,看着他笑道,“这次会议以后,你就是咱们单位的领导级干部了,可不得来提前做做工作么。”
    陈凡脸色一黑,“你们不回去睡觉、跑来吵我,就是为了开玩笑的?”
    何青生点燃烟呵呵直笑,“真没跟你开玩笑啊。实话实说,论资历你可能浅了点,但是论功劳、论作品,说一句‘德高望重’都不为过,所以呢,我特意叫上小许,过来跟你聊聊,以后工作要怎么开展。”
    陈凡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年纪轻轻就德高望重,还说不是来看我笑话的?!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穿在1977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狸猫换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狸猫换银子并收藏穿在1977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