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再也不飞了
    第二次到巴老家里,还是老样子。
    就是客厅里多了一个人。
    看见陈凡进来,他和巴老一起转头。
    陈凡不经意地看了他一眼,面容清瘦,戴着一副黑框眼睛,头发往后梳得一丝不苟,穿着一件有点旧的老式羊毛大衣,里面是黑色羊毛衫,全身上下整整齐齐,看上去应该是位讲究的“老上海”。
    巴老对着陈凡招招手,脸上的笑容显得很开心,“小陈快过来,给你介绍一位老前辈。”
    那人听见这话,咧着嘴无声地笑着,目光也一直放在陈凡身上。
    陈凡快步走过去,先恭恭敬敬地打招呼,“巴老好、先生好。”
    随即主动拉了把椅子坐到茶几前,故作埋怨地说道,“您要介绍老前辈给我认识,也要提前说一声啊。您看看,我这脸没洗、牙没刷,急匆匆地跑过来,礼物也没带一件,多不好意思。”
    巴老顿时让一口茶呛住,没好气指着他,“小滑头,没个正行。”
    那位先生也终于“哈哈”地笑出声来。
    巴老转头对他说道,“就是这个小滑头,一下子顺走了我从北方战场带回来的钢笔,还有风眠的那只画筒。”
    那位先生一听,笑声更加爽朗,“你呀你,终于遇到对手咯。”
    笑声过后,巴老终于介绍道,“他叫夏衍,你可听说过?”
    陈凡瞬间眼睛瞪得老大,赶紧起身重新问好,“夏老先生好。”
    如果说巴老是文坛大佬,那夏衍便是戏剧界的话事人之一,备注:戏剧包括电影。
    在电视机还没普及、电视剧还没兴起的时代,就没有“影视界”这个概念,现在观众说的都是电影、戏剧,这里的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至于京剧和地方剧,那叫戏曲,民间叫老戏。
    而夏衍便是戏剧家,也是左派戏剧的发起人、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还是全国作协重要成员,在作协内部地位也不低。
    可惜,时运不济,作为“四条汉子”之一,两次被连累。
    直到几個月前才返回上海。
    他和巴老是多年的老交情,互相之间串门很常见。
    只不过,陈凡心里有点犯嘀咕,巴老把自己叫来,就是为了介绍夏老?
    自己脸还没那么大吧?!
    思长时短。
    陈凡刚重新问过好,巴老便说道,“今天叫你过来,是因为老夏看上了你的《摆渡人》,想将其改编成剧本,交给上影厂拍成电影,你意下如何?”
    陈凡呵呵直笑,我意下不如何。
    嘴上却说道,“那是我的荣幸啊。您放心改、随便改!”
    这可是夏衍,他说要拍,就可以视为下达任务。……《英雄儿女》就是他看了巴老带队去了北方战场采集素材、后来写的《团圆》之后,指示长影厂拍摄的。
    现在点了他的名,几乎可以预见,《摆渡人》一定能拍成电影。
    就是不知道是今年还是明年上映。
    可是他心里除了高兴,还有点打鼓。
    为啥呢?
    众所周知,八十年代是“文风”最宽松的时候,很多尖锐的文章都能堂而皇之地见报、出版。
    而在这段时期,地位极高的夏老却没什么文章出来,是不是很奇怪?
    因为他当时写的文章尖锐到连那时候的报刊都不敢刊登,气得他只能关起门来读书,直到90年代才发表了几篇回忆录。
    现在陈凡只是期望夏老对待“艺术”的时候能够心平气和些,千万别在剧本里加料,否则他的小心脏承受不住啊!
    夏老见陈凡如此干脆利落,尽管早有预料,也不禁有些欢喜,当即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支笔递给他,笑着说道,“听说你书法不错,这支笔送给伱,祝你更上一层楼。”
    陈凡刚双手接过去,没来得及说话,旁边巴老便没好气地说道,“他的书法已经略胜启功一筹,还更上一层楼,你让他上天不成?!”
    夏老顿时一惊,转头看着陈凡,“竟然有如此造诣?”
    顿了两秒,他便说道,“既然你刚才说没带礼物过来、不好意思,那就送我几幅字吧,这样就不用不好意思了。”
    陈凡目光逐渐陷入呆滞,大佬们都这么不喜欢客气的吗?
    不过人家都付了“润笔费”,他也就不吝笔墨。
    照旧用巴老的笔墨纸砚,不一会儿功夫,便写了两副大字。
    夏老惦记着改编剧本的事,拿着刚刚干透的字,顺了巴老一只画筒装着,夹在腋下心满意足地急匆匆离去。
    站在门口目送夏老走远,巴老才关上门,拍拍陈凡的胳膊,往回走去。
    等陈凡顺手关好门、三两步跟上来,他才感慨地说道,“端先(夏衍是笔名,本名沈乃熙,字端先)回上海之后,每日郁郁寡欢,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也不见人,与他当年家门常开、哪怕黄口小儿也可随意出入的态度大相庭径。
    本来我还在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稍微治疗他的心情,没想到今天一大早他突然过来找我,说想要把《摆渡人》改编成剧本。”
    巴老说着笑了笑,“他已经很久没有写过剧本,应该是你的这篇小说有一些东西触动到他,这是非常难得的。”
    几句话的功夫回到客厅,陈凡扶着巴老坐下,又给他加满茶水,笑道,“那是我的荣幸。”
    确实是荣幸,夏衍很少写改编剧本,就改编过茅盾的《林家铺子》、《春蚕》,根据《红岩》改编的《在烈火中永生》,鲁迅的《祝福》等聊聊几部。
    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文章也能入他的眼,这可是大佬的待遇,不用等电影上映,只需要这个消息传开,全国作协那一帮人都要高看他一眼!
    陪着巴老聊了几句,陈凡便说道,“其实就算您今天不让人去找我,我也要来找您。”
    顿了两秒,他迎着巴老询问的眼神,笑道,“我买了明天去首都的机票,过几天要陪同何主席去参加作协复建讨论会,所以要过来向您告辞。”
    巴老恍然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个事。”
    他笑了笑说道,“过几天我也会过去,到时候还能在首都见面,雁冰一定会很高兴见到你。”
    陈凡脖子一缩,“您可别这么说,我会骄傲的。”
    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
    对,就是当今文坛的话事人,连巴老也要稍逊一筹。
    巴老打了个哈哈,挥挥手说道,“告别的话不用多说,还有相见的时候。去吧去吧。”
    陈凡哈哈一笑,老人家果然洒脱。
    随即抄起茶几上的紫砂壶就跑,气得巴老跳起来骂,“你个瓜娃子,以后不许进老子家门。”
    好嘛,乡音都冒出来了。
    ……
    陈凡先骑着摩托车回家,将这把顾景舟紫砂壶小心翼翼地放好,随后上楼看了看,房间里空空如也,看来姜丽丽应该已经去了学校。
    他也不停留,骑着车去了她学校,却不是找她,而是找胡老师告辞。
    姜丽丽还要在这里待四年呢,哪能用时人前用完人后?
    陪着胡老师聊了一会儿,留下几个自己雕的小摆件,陈凡便告辞离开。
    等姜丽丽中午放学,陪她在学校里吃了顿饭,顺便宣示一下主权,下午又去了一趟复旦,将这个流程又走了一遍。
    虽说有巴老打过招呼,可他自己也要知趣,这样才能长久。
    倒是没有陪姜甜甜吃晚饭,而是拉着她回家,和丽丽汇合后,去安全家吃单独的乔迁宴。
    吃饭的时候,听到安全兴致勃勃地跟陈凡聊如何在学校里办副业社、杂志社的事情,姜甜甜顿时来了兴趣。回家之后,姜甜甜问道,“小凡,我能在学校办校刊报纸或杂志吗?”
    陈凡坐在沙发上,等姜丽丽端来热水,当即踢掉拖鞋泡脚,舒服地呼出一口长气,随即看着她笑道,“当然可以啊,他要办也只能在上交大办,除非有其他学校的允许和配合,否则出不了校园大门。
    即便可以卖去外校,也不影响你在自己学校办刊。”
    顿了一下,他想到姜甜甜心里还藏着事,若是工作能忙起来,心思也会淡一些,便笑道,“如果你要办刊,你们系里一定会支持你。
    另外巴老不是让你利用周末去《上海文艺》编辑部学习吗,回头你也可以向他们请教。
    这样说起来,你的办刊条件比安哥要好得多。再一个,安哥做这些事,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你不同,所以你不要像他那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业务上面,那是报社社长、经理干的事,你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主编,为报刊质量负责。……”
    陈凡滔滔不绝,跟她讲了许多如何办报刊的想法,姜甜甜也一直认真在听。
    姜丽丽则倒完洗脚水,就一直陪在陈凡身边,就跟看守什么宝贝似的。
    不过她倒是没有多想,因为上次陈凡就跟她说过,让姐姐忙起来,这样就不会想太多,她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嗯,但是小心无大错,还是看紧点好。
    姜甜甜此时满脑子都是如何办好报刊,完全没注意到她。
    然后,到了睡觉的时候,陈凡才发现自己办差了。
    把姜甜甜接回来,老婆就不肯同房了啊,非得跑去自己房间睡。
    哼,掩耳盗铃。
    于是一夜无话,都睡了个安稳觉。
    第二天一早,陈凡便与两姐妹作别,叫了个出租车,直奔虹桥机场。
    (79年8月的机票,票价64元)
    陈凡拎着自己的超大行李箱进了机场,还在到处找安检口,就被一名服务员热情地带到登机台换登机牌,然后就这么畅通无阻地上了飞机?
    直到他坐上老旧的三叉戟飞机,还没回过神来。
    趁着一位漂亮的空姐路过,他赶紧小声问道,“同志,登机不需要安检吗?”
    空乘小姐姐惊讶地看着他,“安检?安全检查吗?为什么要安检?”
    陈凡抹了把脸,额头上冒出冷汗,“就、是,我怕有坏人上飞机。”
    小姐姐立刻笑着安慰他,“放心,我们飞机上也有公安同志跟随的,他们一定能保证所有乘客的安全。”
    心里却在憋笑,上飞机要安检?呵,那上轮船、上汽车要不要啊?
    没想到这位小同志看着挺帅气,却是个胆小鬼呢。
    想到这里,空姐转身进了工作间,不一会儿推出来一个小推车,送到陈凡面前,笑道,“同志,你是第一次坐飞机吗?”
    不等陈凡点头,她便拿出一盒小包装的中华烟放在陈凡面前的托盘上,笑道,“紧张的话可以抽支烟。”
    陈凡一下子冷汗都下来了。
    飞机上抽烟?
    他忽然感觉脚下有点软,嗯,是真软,因为铺着地毯呢!
    那要是烟头掉到地毯上……,现在他只想知道飞机上有没有降落伞???
    脚往座位下踢了踢,好像没有?
    然后看见空姐又拿出一只酒杯和一瓶酒,给他倒了一杯酒,递过来说道,“给,喝点酒,待会儿睡一觉,很快就到首都啦。”
    (飞机上喝茅台)
    陈凡一手茅台、一手华子,面前的托盘上还摆着果盘,默默等着飞机起飞。
    华子是五根的小包装,只有一盒,倒是茅台可以续杯,另外还有一把小折扇作为纪念品。
    不得不说,这年头坐飞机的体验感还蛮好的。
    除了安全!
    他现在很需要安全。
    得天之幸,几个小时后,飞机顺利降落在首都机场。
    陈凡逃也似的下了飞机,他发誓,在飞机上禁止抽烟之前,绝对不会再踏上飞机半步!
    之前也没人跟他说过啊!
    直到站在停机坪上,他才幽幽呼出一口长气,这时候,才有空打量78年的首都。
    然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好多鬼佬!
    (70年代的首都机场)
    没有登机桥,所有人都拎着行李,从候机厅走过来,再通过车载舷梯登机。
    陈凡站在停机坪上好奇地左张右望,尽管已经回到这个时代一年多,可眼前的情景,依然让他感觉很新奇。
    其实刚才在上海虹桥机场的时候,也看见了不少外国人,这年头中外航班的主要衔接点就在上海,很多外国游客入境,都是先从虹桥机场开始。
    不过当时他不是被热情的地勤工作人员带着上飞机么,可能是时间不对,停机坪上也没多少人,想看都没得看,现在看着就很有意思了。
    可能很多人认为,这年头到国内来旅游的外宾,应该是家里很有钱的那种。但是陈凡从他们的衣着来看,觉得他们绝大部分应该都是“普通”家庭。
    没有考究的衣服,也没有精致的妆容,连行李包和行李箱也都是普通货色。
    看他们的模样,不像来自欧美,应该是东欧和南美国家的人居多,当然也少不了小非。
    陈凡拎着行李箱,一步一摇地慢悠悠晃出机场,这才往出租车站走去。
    与上海那边可以随手招停不同,首都的出租车都很讲规矩,他们绝不会你手一招、他就停,而是只停在专门的出租车站,将你送到地点之后,又去最近的出租车站报到。
    如果有紧急任务,出租车公司也是通过遍布全市的出租车站去传达。
    作为首都机场,当然也有一座出租车站。
    就像去汽车站坐车要买票一样,乘坐出租车也要先买票。
    (70年代首都出租车票,可以通过电话叫车)
    陈凡一路问着到了出租车站售票亭,趴在窗口问道,“同志您好,我要去前门,请问要多少钱?”
    谢天谢地,亭子里是位女同志,看到陈凡那张脸,刚刚还漫不经心的态度立刻变得热情起来,“你要去前门啊?探亲吗?”
    陈凡呵呵干笑,“啊。”
    售票员拿着地图册翻看,“这里到前门大约35公里,你要是坐首汽的车,那就是每公里两毛五,如果坐北汽的车,那就是每公里两毛。”
    陈凡眨眨眼,“有什么区别吗?”
    售票员呵呵笑道,“区别大了,北汽的车都是东欧产的,像拉达、伏尔加这种,坐着不舒服,首汽的车却是从西方进口的,丰田、福特、别克这种,坐着要更舒服些,平时一般都用于接送外宾或领导呢。”
    这么神奇的吗?
    陈凡眨了眨眼,当即说道,“那有首汽的车吗?”
    我也是领导啊,哪能掉了面子?!
    售票员,“哟,看来是不差钱的呀,你们单位福利真好。”
    她说着便撕票,“算上起步价,总共8块5。”
    陈凡干净利落付钱,随后拿着发票,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往一辆别克车跑过去。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穿在1977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狸猫换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狸猫换银子并收藏穿在1977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