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
刘健与谢迁相对而坐。
元辅大人神情凝重,脸色很是难看。
便宜行事。
《史记·萧相国世家》:“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简单来说,就是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朝廷,不必请示皇帝!
比如李唐贤相狄仁杰,圣历元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女帝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被皇帝临时授予的“便宜行事”之权,允许他自己做主处理一些事务,狄仁杰就成了可以节制整个河北道所有军民以及官吏的第一人。
又如大明王朝现如今这些巡抚、总督等地方监察官员,在兼领其他专项事务时也被赋予“便宜从事”的权力,他们甚至有权过问和处理如劝课农桑、勘察灾情、兴修水利等本应由地方官员处理的事务,而且可以随时下令捉人拿人,包括布政使这等封疆大吏也不例外。
此外,像前宋时期川陕宣抚处置司的张浚,他被赋予了极大的“便宜行事”之权,许其在川陕地区享有军、政、财的一切支配权,自张浚经营川陕以来,陕西军民受到很大鼓舞,使得金军主将完颜娄室“所下陕西城邑,辄叛”,不得不请求增兵,前宋抗金颓势自此逆转。
总而言之,这“便宜行事”之权,权势之大远超寻常,更是尤在节制地方军马权之上!
但是现在,小皇帝不仅赐给了中山侯汤昊“节制地方军马权”,还给了他汤昊“便宜行事之权”,这也就意味着汤昊所到之处,他可以调动当地所有兵马,可以捉拿当地所有官员!
这才是刘健真正担心的地方!
“木斋,你觉得咱们这位中山侯,到底想干什么?”
类似于王鏊被天官马文升选定为接班人,刘健同样选了接班人,就是眼前的东阁大学士谢迁。
谢迁是成华十一年的状元,状元本就前程似锦,谢迁更是将这条路走到了极致,翰林院观政后便入东宫成为成化太子近臣,后于弘治八年同李东阳一起入内阁参与政务,等到弘治太子出阁时,又加封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可谓是仕途锦绣青云直上。
但难能可贵的是,谢迁即便身居高位,也不像那李东阳一样,广交党羽结党营私,反而谢迁是一个干吏,办事坚持原则,为人光明磊落,简单说起来就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其实,刘健本不想选谢迁继任首辅,毕竟他刘健是一个循吏,而谢迁是一个干吏。
内阁首辅,就是缙绅领袖,这个位置,需要老成持重,需要多方斡旋,似乎老谋深算的李东阳更加合适。
奈何经过先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刘健也算是彻底对李东阳失望了,一个一心只顾着自身利益,枉顾家国天下的利己之人,更加不适合坐上内阁首辅这个位置!
而且正因为谢迁是一个干吏,更加迎合皇帝陛下的胃口,毕竟傻子都看得出来,汤昊和小皇帝一门心思地想要刷新朝政治理弊政,谢迁这个干吏首辅,或许能与他们这对君臣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听到刘健的询问,谢迁顿时脸色一正。
“元辅,下官以为,中山侯是想趁机厘清沿海卫所的弊政!”
“先前兵部尚书许进已经指出,沿海卫所糜烂不堪,而中山侯又有意重建水师,那么他此次打着剿倭的名义出兵,肯定会借此机会针对这些沿海卫所下手!”
顿了顿,谢迁突然笑道:“下官以为,此事未尝不可!”
“诚如中山侯所言,自我大明立国至今,倭寇之患始终未绝,反倒是因为沿海备倭卫所都司的糜烂,导致倭患日益严重!”
“所以,不如让汤侯带兵去肃清一番,该杀的杀,该抓的抓,至少可以让沿海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
这个回答,就很谢迁。
干吏就是干吏,只求目的,不论手段。
尤其谢迁还是个嫉恶如仇的干吏,对待那些贪腐受贿、克扣军饷、奴役军士的卫所将领,他恨不得自己亲自前去,将这些狗东西血洗一遍。
刘健听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嗯……
或许让谢迁跟自己一起致仕?
这个选择是不是更好一些?
老首辅现在是真的有些心慌,他害怕等自己致仕之后,这谢迁会跟着汤昊和小皇帝,三人组成“嫉恶如仇三人组”,直接把大明给闹个天翻地覆啊这!
你说话的时候,能不能稍微动动脑子啊喂?!
“木斋,你想过没有,那些沿海卫所为什么会糜烂?”
刘健大有深意地开口提点道,希冀着谢迁能够体悟到自己话语中的深意。
可惜谢迁这辈子仕途太过顺畅,自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后,不是待在翰林院观政,就是进入东宫成为太子近臣,没经历过什么官场黑暗,更不了解民间疾苦。
当然,他能够坚守本心,做到恪守原则一心为国一心为民,与他这顺畅的仕途也分不开关系。
“元辅,卫所废弛,根源不是出在世袭武官制度上面吗?”
“昔年太祖高皇帝在天下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然后创立了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即是卫所军制。”
“但问题在于,这卫所军户乃是世袭,武官世袭武官,军丁世袭军丁,致使一个个卫所俨然变成了这些武官将佐的自留地,各级卫所军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军屯土地,私役士兵,倒卖军械,克扣军饷……”
谢迁说得情绪激动,脸色涨红。
刘健听得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直到谢迁一五一十地道出了这卫所军制的弊病,道出了为何沿海卫所会日益糜烂,可元辅大人依旧没有开口,而是满脸失望地看着他。
终于,谢迁意识到了不对劲,他默默地闭上了嘴。
“你说的很对,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这只是其一,甚至都不是主要原因。”
“沿海卫所,重在“沿海”二字,你能够听明白吗?”
沿海卫所,重在沿海。
谢迁闻言一怔,脸色逐渐变得难看了起来。
“元辅大人的意思是……”
“沿海卫所之所以糜烂,是因为卫所军官与商人勾结,买卖走私货物,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敛财。”
刘健叹了口气,再次出言,给了谢迁重磅一击。
“那么,这些商人又是凭什么,有资格与执掌卫所的军官搭上线呢?”
“商贾向来卑贱,若是背后没有势力支持,他们别说与卫所军官做生意了,只要胆敢登门,就会被这些武夫丘八给生吃活剥了,连点血水都不会剩下!”
“所以,他们背后站着人,那木斋你想想,这些商人背后站着谁呢?”
话听到这儿,谢迁的脸色已经很是难看了。
“他们背后站着的人,足以让卫所军官忌惮,不至于为了蝇头小利与商贾背后之人撕破脸皮,那么这些商贾背后之人,到底是谁呢?”
“比如我大明与倭国的勘合贸易,日商每一次都会采购大量的如生丝、药材、字画、书籍等中原特产,那么木斋你想过没有,这些东西从何而来?”
“单论生丝,江南就是为整个大明的生丝生产中心,苏州“家杼轴而户纂组”,织造花罗、素罗、缎、绸数十种,杭州成为各地“大贾不远千里而求罗、绮、缯、帛者必走浙东”的基地,嘉兴“蚕桑组绣之技衣食海内”……”
“或许你会说,还有川蜀,“蜀锦工甲天下,特设织锦坊供御用”,保宁“有丝绫文锦之饶”,还有山西“潞绸”,“潞城机杼斗巧,织作纯丽衣天下”……”
“但不管是川蜀还是山西,他们都距离沿海太远,哪有江南之地占据了地利优势方便!”
刘健不再去看谢迁,而是自顾自地站起了身,向屋外走去。
“木斋,沿海卫所之所以糜烂,是因为有人想要它糜烂;沿海倭患之所以猖獗,是有人想要它猖獗!”
“这一次,中山侯汤昊,出兵剿的不是“倭”,而是“卫”,而是“绅”!”
“用不了多久,老夫就会致仕了,这首辅之位,只有伱来做!”
“凡事不要只看皮,要看骨要看里!”
谢迁豁然转头,下意识地追问道。
“元辅大人,既然您一直心知肚明,为何还要……还要……”
刘健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谢迁。
“还要……如何?”
“作壁上观,冷眼旁观,尸位素餐,对吧?”
“但是你想过没有,老夫又能如何?”
刘健冷笑道:“你谢迁不是江南士绅的一员吗?哪怕你自己洁身自好奉公廉明,但是你的家人你的族人你的乡人呢?”
“这大明呐,文臣缙绅把持朝政太久,久到他们都快要忘记了,大明王朝的真正主人,并不是他们,而是皇帝陛下!”
“老夫只是一个循吏,只能竭力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只能确保大明王朝不会彻底崩盘,你明白了吗?”
说完这些话,老首辅就离去了,留下了独自陷入沉思的东阁大学士。
这些话,刘健压在了心中很久,今日一吐为快,整个人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他并不是在责难谢迁,而是在点拨于他。
刘健希望谢迁能够正视自己,能够真正见识到这大明官场的丑恶!
仅仅只是做一个一心为国的干吏,那样自然远远不够。
内阁首辅这个位置,要的是能够稳定住朝堂大局,能够维持大明王朝的正常运转。
因为内阁票拟之权,内阁首辅其实是代皇帝决策,若是如同谢迁这样眼中非黑即白,恶人全都该死,那这大明迟早会出大乱子!
刘健希望谢迁做出改变,至少变得明智一些。
如若不然,那这内阁,只怕要引进新人了。
离开文渊阁后,刘健再次来到了吏部衙署。
天官大人原本正在小憩,他今年已经整整八十岁了,是不折不扣的耄耋老臣。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这“古稀古稀”,就是自古以来就很稀少的意思。
七十岁就很稀少了,马文升活到了八十岁,还能顽强地挺立到这朝堂之上,为大明执掌吏部权柄,即便自傲如刘健,每每想到这儿,也不由对马文升心生敬意。
他也没有打扰马文升小憩,就自顾自地坐在一旁喝茶。
不知过了多久,马文升这才幽幽睁开了眼睛。
只是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惬意的呻吟,他就注意到了正在喝茶的刘健,一张老脸顿时就冷了下去。
“刘希贤,你有病是不是?”
“此地是吏部衙署,不是你的文渊阁!”
“三天两头地往老夫这儿跑,你吃饱了撑的?”
刘健骤然间被骂,也不恼怒,而是笑呵呵地发出了邀请。
“请天官大人随下官去面圣!”
面圣?
听到这两个字,马文升脸色微变。
“你想做什么?”
“给中山侯套上一层枷锁!”
听到这话,马文升“噗嗤”一下乐出了声。
“哈哈哈……”
“刘希贤啊刘希贤,你真是够了!”
“人家中山侯又不是什么疯狗,你还想着在人家脖子上套上根链子?”
“他如果去了江南,那他就是真的疯狗了!”刘健语气平静地放下茶杯,淡淡开口道。
马文升一听到这话,脸色瞬间狂变。
“刘希贤,你是说……”
“节制地方军马权,可调集当地所有兵马!”
刘健目光深邃地开口道:“便宜行事之权,可捉拿任何地方官吏,包括布政使、按察使在内!”
“这二者迭加在一起,中山侯就是一个行走的……皇帝陛下,他想抓谁就抓谁,他想杀谁就杀谁,地方军将若不奉命,那就是抗旨不遵;地方官员若敢反抗,那就是以下犯上!”
“他这一次,剿的不是倭,而是士绅!”
马文升也反应了过来,捋了捋白色长须。
“借着剿倭之名,巡视沿海卫所,整饬备倭军务,肃清贪腐将佐,然后再通过这些贪腐将佐,顺藤摸瓜地挖出那些士绅……嘿,中山侯真是他娘的天才!”
听见天官大人这些粗鄙之语,刘健忍不住摇头苦笑。
这人越老越像孩童,浑然没有顾忌。
尤其是马文升的身份地位,连皇帝陛下都不敢对他大声说话,更何况其他人了。
“倭寇可以剿,卫所可以清,都没有问题!”
“但是江南士绅,不可以轻动,否则会出现大乱子的!”
刘健深吸了一口气,这神情无比郑重。
“现在的大明,经不起折腾了,天官大人明白吗?”
马文升听后眸光闪动,随后颐指气使地对刘健喝道:“还愣着干嘛?把老夫的拐杖拿过来!”
闻听此言,刘健如释重负,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马文升接过拐杖,颤颤巍巍地起身。
“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娃娃,真是敢想敢做啊!”
“走吧,入宫,面圣!”
刘健与谢迁相对而坐。
元辅大人神情凝重,脸色很是难看。
便宜行事。
《史记·萧相国世家》:“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简单来说,就是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朝廷,不必请示皇帝!
比如李唐贤相狄仁杰,圣历元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女帝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被皇帝临时授予的“便宜行事”之权,允许他自己做主处理一些事务,狄仁杰就成了可以节制整个河北道所有军民以及官吏的第一人。
又如大明王朝现如今这些巡抚、总督等地方监察官员,在兼领其他专项事务时也被赋予“便宜从事”的权力,他们甚至有权过问和处理如劝课农桑、勘察灾情、兴修水利等本应由地方官员处理的事务,而且可以随时下令捉人拿人,包括布政使这等封疆大吏也不例外。
此外,像前宋时期川陕宣抚处置司的张浚,他被赋予了极大的“便宜行事”之权,许其在川陕地区享有军、政、财的一切支配权,自张浚经营川陕以来,陕西军民受到很大鼓舞,使得金军主将完颜娄室“所下陕西城邑,辄叛”,不得不请求增兵,前宋抗金颓势自此逆转。
总而言之,这“便宜行事”之权,权势之大远超寻常,更是尤在节制地方军马权之上!
但是现在,小皇帝不仅赐给了中山侯汤昊“节制地方军马权”,还给了他汤昊“便宜行事之权”,这也就意味着汤昊所到之处,他可以调动当地所有兵马,可以捉拿当地所有官员!
这才是刘健真正担心的地方!
“木斋,你觉得咱们这位中山侯,到底想干什么?”
类似于王鏊被天官马文升选定为接班人,刘健同样选了接班人,就是眼前的东阁大学士谢迁。
谢迁是成华十一年的状元,状元本就前程似锦,谢迁更是将这条路走到了极致,翰林院观政后便入东宫成为成化太子近臣,后于弘治八年同李东阳一起入内阁参与政务,等到弘治太子出阁时,又加封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可谓是仕途锦绣青云直上。
但难能可贵的是,谢迁即便身居高位,也不像那李东阳一样,广交党羽结党营私,反而谢迁是一个干吏,办事坚持原则,为人光明磊落,简单说起来就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其实,刘健本不想选谢迁继任首辅,毕竟他刘健是一个循吏,而谢迁是一个干吏。
内阁首辅,就是缙绅领袖,这个位置,需要老成持重,需要多方斡旋,似乎老谋深算的李东阳更加合适。
奈何经过先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刘健也算是彻底对李东阳失望了,一个一心只顾着自身利益,枉顾家国天下的利己之人,更加不适合坐上内阁首辅这个位置!
而且正因为谢迁是一个干吏,更加迎合皇帝陛下的胃口,毕竟傻子都看得出来,汤昊和小皇帝一门心思地想要刷新朝政治理弊政,谢迁这个干吏首辅,或许能与他们这对君臣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听到刘健的询问,谢迁顿时脸色一正。
“元辅,下官以为,中山侯是想趁机厘清沿海卫所的弊政!”
“先前兵部尚书许进已经指出,沿海卫所糜烂不堪,而中山侯又有意重建水师,那么他此次打着剿倭的名义出兵,肯定会借此机会针对这些沿海卫所下手!”
顿了顿,谢迁突然笑道:“下官以为,此事未尝不可!”
“诚如中山侯所言,自我大明立国至今,倭寇之患始终未绝,反倒是因为沿海备倭卫所都司的糜烂,导致倭患日益严重!”
“所以,不如让汤侯带兵去肃清一番,该杀的杀,该抓的抓,至少可以让沿海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
这个回答,就很谢迁。
干吏就是干吏,只求目的,不论手段。
尤其谢迁还是个嫉恶如仇的干吏,对待那些贪腐受贿、克扣军饷、奴役军士的卫所将领,他恨不得自己亲自前去,将这些狗东西血洗一遍。
刘健听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嗯……
或许让谢迁跟自己一起致仕?
这个选择是不是更好一些?
老首辅现在是真的有些心慌,他害怕等自己致仕之后,这谢迁会跟着汤昊和小皇帝,三人组成“嫉恶如仇三人组”,直接把大明给闹个天翻地覆啊这!
你说话的时候,能不能稍微动动脑子啊喂?!
“木斋,你想过没有,那些沿海卫所为什么会糜烂?”
刘健大有深意地开口提点道,希冀着谢迁能够体悟到自己话语中的深意。
可惜谢迁这辈子仕途太过顺畅,自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后,不是待在翰林院观政,就是进入东宫成为太子近臣,没经历过什么官场黑暗,更不了解民间疾苦。
当然,他能够坚守本心,做到恪守原则一心为国一心为民,与他这顺畅的仕途也分不开关系。
“元辅,卫所废弛,根源不是出在世袭武官制度上面吗?”
“昔年太祖高皇帝在天下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然后创立了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即是卫所军制。”
“但问题在于,这卫所军户乃是世袭,武官世袭武官,军丁世袭军丁,致使一个个卫所俨然变成了这些武官将佐的自留地,各级卫所军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军屯土地,私役士兵,倒卖军械,克扣军饷……”
谢迁说得情绪激动,脸色涨红。
刘健听得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直到谢迁一五一十地道出了这卫所军制的弊病,道出了为何沿海卫所会日益糜烂,可元辅大人依旧没有开口,而是满脸失望地看着他。
终于,谢迁意识到了不对劲,他默默地闭上了嘴。
“你说的很对,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这只是其一,甚至都不是主要原因。”
“沿海卫所,重在“沿海”二字,你能够听明白吗?”
沿海卫所,重在沿海。
谢迁闻言一怔,脸色逐渐变得难看了起来。
“元辅大人的意思是……”
“沿海卫所之所以糜烂,是因为卫所军官与商人勾结,买卖走私货物,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敛财。”
刘健叹了口气,再次出言,给了谢迁重磅一击。
“那么,这些商人又是凭什么,有资格与执掌卫所的军官搭上线呢?”
“商贾向来卑贱,若是背后没有势力支持,他们别说与卫所军官做生意了,只要胆敢登门,就会被这些武夫丘八给生吃活剥了,连点血水都不会剩下!”
“所以,他们背后站着人,那木斋你想想,这些商人背后站着谁呢?”
话听到这儿,谢迁的脸色已经很是难看了。
“他们背后站着的人,足以让卫所军官忌惮,不至于为了蝇头小利与商贾背后之人撕破脸皮,那么这些商贾背后之人,到底是谁呢?”
“比如我大明与倭国的勘合贸易,日商每一次都会采购大量的如生丝、药材、字画、书籍等中原特产,那么木斋你想过没有,这些东西从何而来?”
“单论生丝,江南就是为整个大明的生丝生产中心,苏州“家杼轴而户纂组”,织造花罗、素罗、缎、绸数十种,杭州成为各地“大贾不远千里而求罗、绮、缯、帛者必走浙东”的基地,嘉兴“蚕桑组绣之技衣食海内”……”
“或许你会说,还有川蜀,“蜀锦工甲天下,特设织锦坊供御用”,保宁“有丝绫文锦之饶”,还有山西“潞绸”,“潞城机杼斗巧,织作纯丽衣天下”……”
“但不管是川蜀还是山西,他们都距离沿海太远,哪有江南之地占据了地利优势方便!”
刘健不再去看谢迁,而是自顾自地站起了身,向屋外走去。
“木斋,沿海卫所之所以糜烂,是因为有人想要它糜烂;沿海倭患之所以猖獗,是有人想要它猖獗!”
“这一次,中山侯汤昊,出兵剿的不是“倭”,而是“卫”,而是“绅”!”
“用不了多久,老夫就会致仕了,这首辅之位,只有伱来做!”
“凡事不要只看皮,要看骨要看里!”
谢迁豁然转头,下意识地追问道。
“元辅大人,既然您一直心知肚明,为何还要……还要……”
刘健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谢迁。
“还要……如何?”
“作壁上观,冷眼旁观,尸位素餐,对吧?”
“但是你想过没有,老夫又能如何?”
刘健冷笑道:“你谢迁不是江南士绅的一员吗?哪怕你自己洁身自好奉公廉明,但是你的家人你的族人你的乡人呢?”
“这大明呐,文臣缙绅把持朝政太久,久到他们都快要忘记了,大明王朝的真正主人,并不是他们,而是皇帝陛下!”
“老夫只是一个循吏,只能竭力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只能确保大明王朝不会彻底崩盘,你明白了吗?”
说完这些话,老首辅就离去了,留下了独自陷入沉思的东阁大学士。
这些话,刘健压在了心中很久,今日一吐为快,整个人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他并不是在责难谢迁,而是在点拨于他。
刘健希望谢迁能够正视自己,能够真正见识到这大明官场的丑恶!
仅仅只是做一个一心为国的干吏,那样自然远远不够。
内阁首辅这个位置,要的是能够稳定住朝堂大局,能够维持大明王朝的正常运转。
因为内阁票拟之权,内阁首辅其实是代皇帝决策,若是如同谢迁这样眼中非黑即白,恶人全都该死,那这大明迟早会出大乱子!
刘健希望谢迁做出改变,至少变得明智一些。
如若不然,那这内阁,只怕要引进新人了。
离开文渊阁后,刘健再次来到了吏部衙署。
天官大人原本正在小憩,他今年已经整整八十岁了,是不折不扣的耄耋老臣。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这“古稀古稀”,就是自古以来就很稀少的意思。
七十岁就很稀少了,马文升活到了八十岁,还能顽强地挺立到这朝堂之上,为大明执掌吏部权柄,即便自傲如刘健,每每想到这儿,也不由对马文升心生敬意。
他也没有打扰马文升小憩,就自顾自地坐在一旁喝茶。
不知过了多久,马文升这才幽幽睁开了眼睛。
只是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惬意的呻吟,他就注意到了正在喝茶的刘健,一张老脸顿时就冷了下去。
“刘希贤,你有病是不是?”
“此地是吏部衙署,不是你的文渊阁!”
“三天两头地往老夫这儿跑,你吃饱了撑的?”
刘健骤然间被骂,也不恼怒,而是笑呵呵地发出了邀请。
“请天官大人随下官去面圣!”
面圣?
听到这两个字,马文升脸色微变。
“你想做什么?”
“给中山侯套上一层枷锁!”
听到这话,马文升“噗嗤”一下乐出了声。
“哈哈哈……”
“刘希贤啊刘希贤,你真是够了!”
“人家中山侯又不是什么疯狗,你还想着在人家脖子上套上根链子?”
“他如果去了江南,那他就是真的疯狗了!”刘健语气平静地放下茶杯,淡淡开口道。
马文升一听到这话,脸色瞬间狂变。
“刘希贤,你是说……”
“节制地方军马权,可调集当地所有兵马!”
刘健目光深邃地开口道:“便宜行事之权,可捉拿任何地方官吏,包括布政使、按察使在内!”
“这二者迭加在一起,中山侯就是一个行走的……皇帝陛下,他想抓谁就抓谁,他想杀谁就杀谁,地方军将若不奉命,那就是抗旨不遵;地方官员若敢反抗,那就是以下犯上!”
“他这一次,剿的不是倭,而是士绅!”
马文升也反应了过来,捋了捋白色长须。
“借着剿倭之名,巡视沿海卫所,整饬备倭军务,肃清贪腐将佐,然后再通过这些贪腐将佐,顺藤摸瓜地挖出那些士绅……嘿,中山侯真是他娘的天才!”
听见天官大人这些粗鄙之语,刘健忍不住摇头苦笑。
这人越老越像孩童,浑然没有顾忌。
尤其是马文升的身份地位,连皇帝陛下都不敢对他大声说话,更何况其他人了。
“倭寇可以剿,卫所可以清,都没有问题!”
“但是江南士绅,不可以轻动,否则会出现大乱子的!”
刘健深吸了一口气,这神情无比郑重。
“现在的大明,经不起折腾了,天官大人明白吗?”
马文升听后眸光闪动,随后颐指气使地对刘健喝道:“还愣着干嘛?把老夫的拐杖拿过来!”
闻听此言,刘健如释重负,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马文升接过拐杖,颤颤巍巍地起身。
“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娃娃,真是敢想敢做啊!”
“走吧,入宫,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