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一切官职!
    革除一切功名!
    全家流放辽东!
    当听到这个处置后,曾鉴如遭雷击!
    流放辽东,这无异于是慢性死亡!
    辽东乃是东北的边陲之地,被称为“东北虎窜”,辽东气候非常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根本无法正常耕种作物,是以辽东地广人稀,再加上盘踞着大量蒙古、女真等蛮夷,成了国朝流放重犯的去处!
    曾鉴怎么都没有想到,小皇帝竟会如此铁血无情!
    他没想到眼前年轻尚幼的帝王,根本就不按常理出牌。
    按照常理,自己这等朝堂重臣请辞,做为皇帝应该出言挽留才是,然后曾鉴就可顺势提出要求,请求小皇帝饶恕那五十六人,最不济有人要保住人家的性命和官身。
    可是这小皇帝不但不予挽留,还要将自己全家流放,这简直比杀了自己还要难受!
    曾鉴更是没想到,自己已退为进的一招用错了地方,小皇帝与先帝爷相比,根本就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极端!
    事实上,曾鉴曾经多次这么干过。
    比如当年先帝爷从谏如流,纳诸大臣言召还织造中官。
    这织造中官,即是江宁、苏州、杭州各地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之类,以供皇帝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而大明于三处各置提督织造太监一人。
    这些织造太监一放出去之后,就是内廷出了名的敛财工具,大肆敛财贪腐受贿,文臣缙绅对这些太监宦官一直都采取严厉的反对态度。
    中官邓瑢请求再次派遣,先帝爷耳根子太软竟然又许之,曾鉴等人极言反对,甚至不惜以请辞相逼,先帝爷这才下令减免三分之一。
    说白了,这就是曾鉴的为官之道,只有做出与众不同的姿态,才能让自己在皇帝面前加深印象。
    如此一来,这样自己“铮臣”的形象,可就树立了起来,凭着这铮臣的形象,无论做什么事都无往而不利。
    铮臣,这就是最好的招牌,也是文臣缙绅最有利的武器工具!
    然而曾鉴怎么都没有想到,他无往不利的形象,到了小皇帝面前,直接就形同无物。
    小皇帝的态度和反应,远远超出了正常皇帝的预料。
    若是自己不俯首低头,盛怒之下的小皇帝,一定会将自己连同自己全家打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是以,曾鉴立刻就怂了,当场选择磕头认错。
    “陛下息怒,臣罪该万死,请陛下责罚!”
    是的,怂了,不怂也不行!
    他可不想真个牵连到自己的家人,也不想被革除功名,不然这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内阁首辅刘健急忙开口,沉声道:“陛下,大司空近些日子过度疲惫,所以才会口不择言,他并无任何藐视君王的意思,国朝不能有“因言获罪”的先河!”
    “因言获罪?”小皇帝怒击反笑,“朕从来不会因言获罪,朕愤怒之处在于,尔等口口声声地说忠君爱国,结果真正到了关乎自身利益的时候,遇到什么不顺心的时候,直接就敢请辞致仕!”
    “朕这个大明皇帝,是尔等臣民君父,尔等都是朕之臣子,难道君父还不能教训臣子了吗?”
    “那五十六人罪证确凿,朕要用《大明律》严惩,尔等不让,朕要革除其功名,尔等亦不让!”
    “现在是更好了,堂堂工部尚书,朝堂正二品大员,直接以请辞致仕相逼迫!”
    “怎么?你曾鉴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撂挑子?还是说你讪君卖直无往不利,以为这一套用在朕的身上也很合适?朕要你这样的臣子有何用 朝廷凭什么要给你这种人优待?”
    曾鉴那心思被点破,彻底慌了手脚,直接跪伏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出。
    一众廷臣也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才好。
    毕竟现在情况已经变了,不再是选择恢复《大明律》,还是选择坐视皇帝革除功名,而是他娘地因为曾鉴请辞,小皇帝现在非要革除功名不可!
    按照常理而言,一个官员突然请辞致仕,而且没有任何说得过去的理由,说好听的就是此人淡泊名利,视功名富贵如粪土,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所以选择坚守本心辞官归隐,比如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隐士就是此列。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说难听的一点,这些个官员那就是根本对朝廷给予的官职所承担的责任不放在心上,这类人就是纯粹的不负责任,纯粹的自私自利,比之尸位素餐者还要可恶!
    而眼下,这个人,是曾鉴,当朝工部尚书,正二品的朝堂重臣,也无怪小皇帝如此震怒了!
    刘健、马文升和张敷华三人正在交换眼神,互相交换意见,想要达成一致,从而平息皇帝陛下心中的怒火。
    毕竟此事小皇帝占着理,说破了天,那也是曾鉴此獠罪有应得!
    先帝爷是什么脾气,当今陛下又是什么脾气,你曾鉴连这么粗浅的道理都没看明白吗?
    你他娘地失心疯了,才会搞出铮臣这一套把戏!
    小皇帝和那中山侯巴不得你自己跳出来,然后一棒子给你打死,再安插上他们自己的人,继而指挥都察院血洗整个工部!
    这是什么?
    这不只是主动找死,而且还是要拉着大家一起陪葬啊!
    众廷臣心中都是暗骂这个曾鉴真不是东西,好端端地伱非要发癫,非要搞出这套把戏,撞到小皇帝的枪口上面!
    不然方才内阁首辅刘健都准备开口,直接一锤定音,将此事给彻底揭过去了,大不了让那五十六人去死好了,怎么着也不能让小皇帝开革除读书人功名的先河!
    结果现在好了,因为曾鉴这个蠢货,小皇帝又抓住了一个大好机会,直接将革除功名的范围扩大到了无故请辞致仕之人!
    曾鉴啊曾鉴,你真是该死啊你!
    骂归骂,但该解决还是要解决。
    现在这事,已经不是曾鉴个人之事,而是事关整个士绅群体利益之事。
    一旦革除功名成为定制,那读书人优待就会存疑,谁都不敢保证小皇帝下一刀会不会直接砍在这上面!
    文臣缙绅不敢去赌,所以他们坚决不能让皇帝革去曾鉴的功名,也绝不能开这个先河!
    只是,该怎么解决呢?
    一众廷臣都选择了沉默,大脑开始疯狂运转,希冀着能够在记忆里面找到什么“祖制成法”,来应对眼前的危机!
    刘健忍不住叹了口气,他是内阁首辅,别人可以沉默,但是他不行,他必须要开这个口!
    “陛下,大司空为国操劳一生,居官数十年一直恪尽职守,未尝有任何非议之处!”
    “如若因为请辞致仕一事就被革除功名流放辽东,只怕会令天下读书人寒心,昔年太祖高皇帝定下“养士取士”之国策,亲言“治国以教化为先”!”
    “若臣子有错,陛下身为君父当施行教化,而不是一味严惩,如此会失去仁义之心啊!”
    刘健这番话,意思很简单。
    话里话外都在提醒小皇帝,差不多行了,别做得太过分了。
    连太祖高皇帝都要“养士取士”,你要是真这么干革除读书人功名,失去了士人之心,这大明王朝还怎么维持得下去?
    最后一句话,就是在服软了,我们承认您是我们的君父,但是臣子有错您也不能往死里整啊,当宽厚仁慈推行仁义教化,这样臣子才会对您这位君父感恩戴德!
    老首辅的话,小皇帝还是要听的,不过他选择了听一半。
    “既然元辅求情,那朕就饶你这一回。”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曾鉴狂悖在先,若是不予严惩,只怕天下官员见了,都会因此生出怠政惰政之心!”
    “日前南京工部尚书李善守制结束,你去接替南京工部尚书,继续公忠体国吧,擢李善为工部尚书!”
    听到这话,曾鉴身子一颤,最终还是只能跪地谢恩。
    南京工部尚书,与工部尚书,二者虽只有两字之差,但意义却是天差地别!
    南京在大明初年是大明帝国的首都,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以后,南京作为留都一直保留了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与北京相对应的中央机构,自此大明王朝形成了以北京为政治中心、以南京为经济中心的两京制度。
    这种两京制度的特点是:皇帝和内阁大学士等决策人物都在北京,北京的六部等衙门是名副其实的中央权力机构;南京各衙门多为虚衔,公务清闲,任职官员被称为“吏隐”,但地位一般不低于北京相对应的衙门官员。
    而南衙各部真正掌控实权的机构,是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和提督南京军务勋臣,即大明常见的文臣—宦官—武勋互相制衡掣肘的格局。
    而南京兵部尚书又是其中的核心人物,此职即是文臣之首,又是节制留都军务,可谓是留都的绝对实权人物。
    其次则是南京户部尚书,南京户部负责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此四地所交税粮几乎占了大明帝国的一半,同时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明朝从始至终,南京户部一直负责这一事务),职权不可谓不重,这也是南京作为大明留都的真正意义。
    毕竟江南之地占据了大明赋税的半壁江山,哪怕是迁都北京了,南京也要留下一个朝堂班底,专门负责征收南直隶赋税。
    但是,南衙的其他部门,比如曾鉴这个南京工部尚书,那就是真正的清水衙门,毫无实权可言了,基本上是去养老的。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恶了天子的曾鉴,这辈子仕途是走到头了!
    然而他怨不得任何人,要怪就只能怪他自己看不清形势,非要横插一脚为那五十六人开口发声,甚至还采取了最极端的请辞相逼方式!
    朱厚照跟着汤昊厮混了这么久,早就养成了汤昊的暴脾气,软硬不吃就是莽,你敢用请辞逼迫,那朕就敢废了你!
    更何况小皇帝早就有心整饬六部澄清吏治,结果你曾鉴偏偏自己撞上枪口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去南衙养老吧!
    曾鉴默默起身,然后退出了文华殿。
    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资格参与这文华殿廷议了。
    自此,继兵部尚书刘大夏、都御史屠勋之后,又一位中枢重臣被打落下马,逐出了朝堂!
    群臣看着曾鉴的背影,眼神里面没有半点怜悯,更多的是愤怒。
    因为虽然曾鉴拍拍屁股走了,但是他们现在还要面临小皇帝的责难!
    汤昊见火候差不多了,也再次起身开口。
    “陛下,此风绝不可涨!”
    “臣请制定条例明发邸报,任何官员若再有随意无故请辞致仕者,一律革除功名并且严查追责,根据其罪行大小按照《大明律》定罪,从重严惩!”
    此话一出,群臣脸色全都变了。
    中山侯啊中山侯,你可真是“公忠体国”啊!
    一有机会,你是真的巴不得整死我们啊!
    革除功名也就罢了,还要严查追责,你怎么不直接要我们的命啊!
    但是,事到如今,群臣已经没有反驳的理由了!
    毕竟小皇帝刚刚才放了那曾鉴一马,这个时候再加以反驳,那就是有些不知好歹了!
    没看见这位皇帝陛下正在露出獠牙吗?
    谁敢冒出头来,他就敢收拾谁!
    朱厚照看向张敷华,沉声道:“中山侯所言,总宪觉得如何?”
    张敷华闻言暗自叹了口气,随即点头表态。
    “汤侯所言……可行!”
    “元辅觉得呢?”
    “老臣附议!”
    “大冢宰?”
    “附议!”
    至此,三位真王点头同意,汤昊的提议也就顺势通过了。
    这邸报,就是大明版本的报纸,不过不是给平民百姓看的,而是给官员看的,让他们了解朝廷的大政方针!
    至于平头老百姓,一些黔首愚民,老老实实都耕田种地就行了,了解什么大政方针?
    旋即,小皇帝又旧事重提。
    “对了,那五十六贼,怎么处置?”
    这一次,刘健是真心怕了,也不犹豫了,直接开口道:“一切按《大明律》论处!”
    他是真的害怕,再冒出来一个曾鉴之流,给了小皇帝继续敲打文臣缙绅的机会!
    朱厚照闻言笑眯眯地点了点头。
    “元辅既然都开口了,那就这么办吧!”
    “该杀头的杀头,该充军的充军,该去琼州的去琼州,朕不希望听到有什么意外发生!”
    张敷华闻言急忙点了点头。
    “陛下放心,绝无意外!”
    自此,廷议结束。
    原本今日廷议还有户部尚书韩文所奏盐政改革,奈何出现了剧变,也没人敢继续开口了。
    而纵观今日这场廷议,湖广乡党彻底沦为了牺牲品,大司空曾鉴被逐出朝堂,五十六名湖广乡党死的死废的废,无一人有重返朝堂的机会。
    小皇帝重新回到月台上面,汤昊也跟了上来。
    “曾鉴什么情况?”
    “一言为定,双喜临门!”
    “……”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莽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朕闻上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朕闻上古并收藏大明第一莽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