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
    虽然是说要把精力放在材料上面,但常浩南显然不可能再去对接一遍全国的材料研发人员。
    高速轴承这个研究方向属于冷门中的冷门,全国总共也没多少课题组在搞,处在前沿的更是就那么寥寥几个,而且恰好都集中在几所科工委系统的高校下面,凑起来开个会很容易。
    但材料,哪怕是相对不那么热门的金属材料都绝对属于显学(容易水文章),研究人员的数量浩如烟海,甚至一些原本不是材料学领域的学者也会为了多发几篇论文而凑热闹,要是分批给他们开会,常浩南接下来几年时间估计就不用干别的事情了。
    哪怕去抓冶金的工业端,国内的钢厂数量……
    你根本不知道哪个钢厂在哪个细分领域鼓捣出来过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
    总不能在1997年搞工业大摸底吧。
    在信息化时代之前搞这种狠活,调用的人力物力,以及中间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弯弯绕绕足够让全行业乱套乃至停摆。
    而这种时候,就要学会抓关键矛盾了。
    在整个轴承产业链上,国内最集中的部分实际上是轴承本身的生产厂家。
    能够制造出相对比较高端轴承产品的只有哈、洛、瓦三家。
    也就是冰城轴承集团、洛邑轴承集团和复州轴承集团。
    他们都是业内的老牌企业,跟上游的机床、冶金、精密仪器行业,以及下游的诸多制造业,尤其是民用制造行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很重要。
    正如前面所说,要想进一步完善他的理论,并且让终端用户也从中受益,需要大量来自工业界的数据积累。
    但这种事情说说容易,办起来却有个大问题。
    眼下,华夏的高端轴承国产化率恨不得直接就是0,如何让用户信任并开始使用国产轴承?
    科工委系统确实可以提供一些助力,但航发火箭这些东西的型号和产能终究有限,面向的使用工况也过于单调。
    比如涡扇发动机的核心轴承实际上也就是5-6组,而且同类型航发之间高度相似,提供不了太多数据。
    相比于花样繁多且市场庞大的民用领域,军工在这方面属于先天短板。
    但民用领域的环境可就要复杂多了。
    ntn、斯凯孚、fag等国外品牌的高端轴承已经形成了完善且牢固的市场壁垒,无论是从稳定性的角度,还是从利益分配的角度,用户都不会轻易选择更换供应商。
    这实际上是华夏在很多领域都面临的难题——
    高端用户根本不在乎性价比,只要性能和稳定性,一旦形成使用习惯,除非迫不得已根本不会去换,降价之类的手段完全没用。
    哪怕在前世,如果不是懂王在后面推了一把,华夏的很多产业,尤其是基础产业还真没那么容易发展起来。
    所以眼下这功夫,只能从国企下手慢慢来了。
    ……
    考虑到三家轴承集团都不是科工委系统下属的单位,跟常浩南之间过去也没什么业务联系,所以后者最终决定以火炬公司总经理的名义分别发一封询问函过去。
    让他自己都有些意外的是,三份询问函都在当天就得到了回复。
    回复的内容也基本一致——
    马上派人去京城。
    这样的态度和效率,常浩南两辈子都没见过。
    “真是出乎预料地顺利……”
    常浩南手里拿着三份传真过来的答复函,语气中难免带上了些许惊讶。
    “那是当然,咱们公司虽然没和他们产生过直接的业务联系,也不属于同一个系统,但您可是973计划重要科学前沿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内但凡有点研发能力的企业和机构,怎么也得给上几分面子。”
    把答复函送过来的办公室主任宋景明恰到好处地恭维了一番:
    “再说,这件事情本身对他们也是百利无一害,如果我是负责人,那肯定也会抢着来,生怕另外两家占到先机埃”
    “也对。”      常浩南把手里的东西随手放到一边,转头看向宋景明:
    “那老宋你去安排一下接待,还有会议的事情,规格可以稍微高一点,但是要尽快。”
    随着火炬公司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除了技术以外的其它部门也逐渐充实起来。
    好在这功夫还没完成国企去行政化改革,哪怕是基层单位也可以从其他地方薅羊毛。
    宋景明就是被他从科工委办公厅给调过来的。
    为此还给人家升了半级。
    当然,因为常浩南并不准备搞一个大而全的巨无霸企业,所以很多部门都还比较单保
    比如行政办公室,算上宋景明一共才两个人,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这个主任亲力亲为。
    市场部更是只有杨慧梅一个,好在她手下有不少研(牛)究(马)生,可以帮着分摊一些不重要的工作。
    ……
    应该说,宋景明的猜测是准确的。
    当来自冰城轴承集团的研发负责人张旭走进常浩南的办公室,却发现从洛邑和复州过来的同行已经坐在里面的时候,面色当时就白了。
    这要是另外两家已经趁着自己不在的时候偷摸谈下来了什么东西,他回去之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要知道,在出发之前,冰轴集团的总经理特地把他叫到办公室再三叮嘱,表示这次会议虽然规模不大但重要性极高、那个主持会议的常浩南总经理年龄不大但无论能力还是关系都牛逼的很、过去所有跟这个人搭上关系的机构和企业都原地起飞云云。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这次去京城,要是拿不到什么有竞争力的技术,那你自己就呆在京城别回来了。
    短短几秒钟时间,张旭已经开始思考自己下一份工作要怎么找的问题了。
    这个时候常浩南清了清嗓子:
    “既然张工已经到了,那我们就开始吧。”
    “我这里有几份跟轴承有关的技术文件,三位先看一下,对这个项目是否感兴趣。”
    常浩南示意宋景明把文件发给坐在两边沙发上的三个人。
    张旭的脸色终于稍微缓和了一些,看这架势,自己应该没错过什么重要的内容。
    不过放松的心情还没持续几秒,拿到技术文件的他就又感觉心脏猛地一缩。
    文件最开始是一个系列对轴承的性能要求。
    作为研发总监,张旭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难度。
    3万以上的高转速、250c以上的工作温度、不规则且极高水平的外部过载,再加上不低于3000小时的寿命要求……
    换个场合的话,张旭恐怕都要问一句伱咋不上天呢?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这个轴承还真就是要上天。
    与此同时另外两个人也是面露难色。
    他们三家虽然在具体的领域各有所长,但总体水平差不太多,一家觉得棘手的问题,另外两边也不会多么轻松。
    “第一个要求都这么难,后面得是什么样……”
    带着这样的想法,张旭鼓起勇气翻到了文档的第二页……
    “我艹?”
    第二页并不是另外一个技术要求,而是针对这个轴承的具体设计。
    换句话说,常浩南并不是要给他们出题,而是让他们看解题过程。
    然后,这份文档是越看越让张旭震惊。
    他总算理解了为什么自家总经理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来这一趟。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