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最好的苏27在华夏(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58)
常浩南抬手捋了捋自己因为两个多月没剪而已经有点长的头发,发出了一声感叹:
“我艹……”
尽管常浩南的母亲周莉女士是一名语文老师,但他的语文成绩始终都处在一个比较抱歉的水平,加上系统似乎也没有增加文学素养的能力。
总之此时他也想不出有什么更加准确的词语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过了许久之后,常浩南才终于又一次开口问道:
“这么好的条件……老毛子那边不会整出什么别的幺蛾子吧?”
也不是他内心狭隘,实在是上面何明所说的协议内容让他有一种不真实感。
就好像如果有人介绍一种投资方式,年化50%收益还能保证不损失本金,那脑子正常的人都得想想自己是不是需要安装国家反诈app了……
常浩南重生之前,还真有同事被这种套路骗过。
钱到最后也没追回来。
诚然,俄罗斯在跟华夏的合作中没有太多黑历史。
但如果把合作的乙方切换成印度的话,情况好像又不太一样了……
1块钱买的航母后来花了将近20亿美元改装这种事还历历在目。
这个问题让何明认真地思索了一会,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应该不能,一方面约定的付款方式是按照项目节点来算的,咱们进度越顺利,他们那边就能越快拿到钱。”
“另一方面么……负责谈判的同志说,就算现在这个条件,最后签协议的时候也是对面比我们更着急,所以问题不大。”
“当然,核心还是咱们112厂虽然技术上跟共青城有差距,但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就算他们真玩什么花样,至少也能看得出来。”
“说的也是。”
听到何明的回答,常浩南也轻笑了出来:
“等到前面28架生产结束,需要俄方指导的东西也就不多了。”
“光是打通生产线的话,应该不需要28架,根据我的经验,16到20架就足够了。”何明一边带着常浩南走下台阶一边判断道:
“重点还是在后面那90架,苏27这个飞机的底子非常好,但机载设备有些落后了,如果能在原型号的基础上改进,完全可以进一步发挥战斗力,不过这就需要你们这些搞总体设计的人操心了。”
虽然112厂的业务是飞机制造,而何明是负责总装的工程师,但作为从60年代一路过来的老航空,他对于整个行业多少都有些了解。
毕竟华夏的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正是在112厂内成立的。
他的想法正好跟常浩南不谋而合。
作为一个国土和海洋面积加起来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华夏毫无疑问需要一种航程和机动性出色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而华夏空军要想完成从国土防御型到攻守兼备型的华丽蜕变,也需要一种有足够动力和载弹量的多用途空中平台。
苏27毫无疑问可以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只不过除了平台本身之外的部分完全可以换成华夏自己的东西。
别的不说,那个将近一吨重的n001雷达肯定要首先换掉,苏维埃钟表店也要改成玻璃化座舱。
实际上,就连老毛子自己人也不太受得了苏27身上的这两大神器,如果不是联盟解体导致研发停止,那么使用平板缝隙天线和数字电传的苏27sm应该也差不多要服役了。
想到这里,常浩南觉得自己需要安排一下八三工程之后的计划了。
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其实在上一世都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的。 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的想法是“我全都要”。
不过这就要求他当好一个时间管理大师,否则如果左支右绌两边不能兼顾,那效果反而更差。
“不知道咱们厂对打通四阶段生产线的时间节点是怎么设定的?”
飞机制造是一个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飞机设计的工作。
飞机,或者任何复杂机械产品从完全进口到完全国产之间,实际上都会包含三到四个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用原厂进口的大部件对飞机进行组装,打通“整机总装线”。
组装飞机看上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其实能走通这一步的国家就已经不太多了。
其次是进口中散件组装大部件,以及进口低散件组装成组合件。
根据飞机的复杂程度不同,这可能是一个或者两个步骤。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走到这里基本就算是到头了。
不少国家的所谓“自研”飞机,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最后才是从毛坯料开始生产低散件,打通零部件生产线,然后一步步生产出整架飞机来,实现飞机的完全国产化。
“这个么……”何明略微思索了一会:
“原本的协议规定是在明年年末之前完成2-4架飞机的整机总装,1999年年末之前完成机体部分的全部生产线。”
“不过得益于你的功劳,现在又多了一个节点,就是在2001年末之前完成对全机生产的国产化标准替代,把苏27彻底变成符合华夏航空工业标准的东西1
“当然除了飞机本身之外,还有一个任务是地面保障设备的国产化,否则光有了三代机,相应的勤务能力跟不上,一样没办法形成战斗力。”
“唔……”常浩南在心中盘算了一下:
“进度要求不算紧张,那应该还来得及……”
“什么来得及?”
何明的语气有些好奇。
“当然是飞机改进。”
常浩南耸了耸肩:
“在总装线打通之后,零部件生产的消化吸收完全可以和技术改进同时进行,至于机载设备,尤其是电子设备,更是可以单独立项预研。”
“只不过这样搞的话,你们厂的压力应该会比较大,尤其是跟俄方技术人员的合作方面。”
旁边的何明转过头看了他一眼,几秒钟之后才回答道:
“要不是我知道伱过去三个月时间都做过什么,恐怕会觉得提出这个想法的人疯了……”
“不过……边生产边改进,确实是一个法子,我回去之后会跟厂里提一下这个想法,尽量配合你们的工作。至于俄方技术人员……总归有办法的,改进工作肯定要以我为主。”
“只怕等这118架飞机造到最后,他们自己的人都要认不出来咯……”
听到这句话,常浩南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重生之前的情况,还真能跟何明的预期对上号。
“我想应该是要这样的……”
“以后,最好的苏27,肯定会诞生在咱们华夏。”
应该是月票金主加更的第六章
(本章完)
常浩南抬手捋了捋自己因为两个多月没剪而已经有点长的头发,发出了一声感叹:
“我艹……”
尽管常浩南的母亲周莉女士是一名语文老师,但他的语文成绩始终都处在一个比较抱歉的水平,加上系统似乎也没有增加文学素养的能力。
总之此时他也想不出有什么更加准确的词语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过了许久之后,常浩南才终于又一次开口问道:
“这么好的条件……老毛子那边不会整出什么别的幺蛾子吧?”
也不是他内心狭隘,实在是上面何明所说的协议内容让他有一种不真实感。
就好像如果有人介绍一种投资方式,年化50%收益还能保证不损失本金,那脑子正常的人都得想想自己是不是需要安装国家反诈app了……
常浩南重生之前,还真有同事被这种套路骗过。
钱到最后也没追回来。
诚然,俄罗斯在跟华夏的合作中没有太多黑历史。
但如果把合作的乙方切换成印度的话,情况好像又不太一样了……
1块钱买的航母后来花了将近20亿美元改装这种事还历历在目。
这个问题让何明认真地思索了一会,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应该不能,一方面约定的付款方式是按照项目节点来算的,咱们进度越顺利,他们那边就能越快拿到钱。”
“另一方面么……负责谈判的同志说,就算现在这个条件,最后签协议的时候也是对面比我们更着急,所以问题不大。”
“当然,核心还是咱们112厂虽然技术上跟共青城有差距,但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就算他们真玩什么花样,至少也能看得出来。”
“说的也是。”
听到何明的回答,常浩南也轻笑了出来:
“等到前面28架生产结束,需要俄方指导的东西也就不多了。”
“光是打通生产线的话,应该不需要28架,根据我的经验,16到20架就足够了。”何明一边带着常浩南走下台阶一边判断道:
“重点还是在后面那90架,苏27这个飞机的底子非常好,但机载设备有些落后了,如果能在原型号的基础上改进,完全可以进一步发挥战斗力,不过这就需要你们这些搞总体设计的人操心了。”
虽然112厂的业务是飞机制造,而何明是负责总装的工程师,但作为从60年代一路过来的老航空,他对于整个行业多少都有些了解。
毕竟华夏的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正是在112厂内成立的。
他的想法正好跟常浩南不谋而合。
作为一个国土和海洋面积加起来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华夏毫无疑问需要一种航程和机动性出色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而华夏空军要想完成从国土防御型到攻守兼备型的华丽蜕变,也需要一种有足够动力和载弹量的多用途空中平台。
苏27毫无疑问可以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只不过除了平台本身之外的部分完全可以换成华夏自己的东西。
别的不说,那个将近一吨重的n001雷达肯定要首先换掉,苏维埃钟表店也要改成玻璃化座舱。
实际上,就连老毛子自己人也不太受得了苏27身上的这两大神器,如果不是联盟解体导致研发停止,那么使用平板缝隙天线和数字电传的苏27sm应该也差不多要服役了。
想到这里,常浩南觉得自己需要安排一下八三工程之后的计划了。
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其实在上一世都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的。 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的想法是“我全都要”。
不过这就要求他当好一个时间管理大师,否则如果左支右绌两边不能兼顾,那效果反而更差。
“不知道咱们厂对打通四阶段生产线的时间节点是怎么设定的?”
飞机制造是一个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飞机设计的工作。
飞机,或者任何复杂机械产品从完全进口到完全国产之间,实际上都会包含三到四个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用原厂进口的大部件对飞机进行组装,打通“整机总装线”。
组装飞机看上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其实能走通这一步的国家就已经不太多了。
其次是进口中散件组装大部件,以及进口低散件组装成组合件。
根据飞机的复杂程度不同,这可能是一个或者两个步骤。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走到这里基本就算是到头了。
不少国家的所谓“自研”飞机,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最后才是从毛坯料开始生产低散件,打通零部件生产线,然后一步步生产出整架飞机来,实现飞机的完全国产化。
“这个么……”何明略微思索了一会:
“原本的协议规定是在明年年末之前完成2-4架飞机的整机总装,1999年年末之前完成机体部分的全部生产线。”
“不过得益于你的功劳,现在又多了一个节点,就是在2001年末之前完成对全机生产的国产化标准替代,把苏27彻底变成符合华夏航空工业标准的东西1
“当然除了飞机本身之外,还有一个任务是地面保障设备的国产化,否则光有了三代机,相应的勤务能力跟不上,一样没办法形成战斗力。”
“唔……”常浩南在心中盘算了一下:
“进度要求不算紧张,那应该还来得及……”
“什么来得及?”
何明的语气有些好奇。
“当然是飞机改进。”
常浩南耸了耸肩:
“在总装线打通之后,零部件生产的消化吸收完全可以和技术改进同时进行,至于机载设备,尤其是电子设备,更是可以单独立项预研。”
“只不过这样搞的话,你们厂的压力应该会比较大,尤其是跟俄方技术人员的合作方面。”
旁边的何明转过头看了他一眼,几秒钟之后才回答道:
“要不是我知道伱过去三个月时间都做过什么,恐怕会觉得提出这个想法的人疯了……”
“不过……边生产边改进,确实是一个法子,我回去之后会跟厂里提一下这个想法,尽量配合你们的工作。至于俄方技术人员……总归有办法的,改进工作肯定要以我为主。”
“只怕等这118架飞机造到最后,他们自己的人都要认不出来咯……”
听到这句话,常浩南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重生之前的情况,还真能跟何明的预期对上号。
“我想应该是要这样的……”
“以后,最好的苏27,肯定会诞生在咱们华夏。”
应该是月票金主加更的第六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