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珩觉得奇怪,“昌州旱灾导致秋时颗粒无收,可户部在十月月便调了赈灾粮过去,加上昌州的存粮,为何仍会有大量的饿民惨死路野?”
祁珩看向身旁,“难不成户部尚书手下办事不利,没将赈灾粮放过去?”
户部尚书见火烧眉头了,他匆忙解释,“王爷不要冤了人,那赈灾粮实实在在是送了过去。”
户部尚书又看向自己身旁,“只是不知道这昌州的知州,有没有将粮分发给百姓。”
魏景升见祁珩和户部尚书一唱一和,把火引到了自己这里,他举着笏板,高声道:“陛下!那粮有没有分发下去,臣亦不知啊。只是昌州知州魏尔,任职近十年,从未出过纰漏,也许是因为别的原因导致饿殍遍地。”
祁珩顺着魏景升的话问下去,“什么原因?知州将克扣粮草,占为己用?还是常州百姓太能吃?”
“昌州路远,来往通信不便,张巡按不是赴昌州任职了吗?待张大人到达常州,”魏景升得意地回瞪祁珩,“谣言自会不攻自破。”
礼部尚书本就看不惯魏景升,看他得意的样子就忍不住攻击,“既然昌州路远,那谁还知道中间会不会出差错?”
礼部尚书眉头微皱,而后又恍然大悟,“但是张大人同魏尚书相交,细细想来,魏尚书定然会让张大人平安赴任。”
“我同张远八竿子打不着,你就会胡搅蛮缠、公然抹黑朝廷命官!”
太后在帘后被他们吵得头疼,礼部尚书同魏景升又开始打嘴仗,旁边还有祁珩推波助澜。
“住口!”
太后震怒,怒斥众人,“昌州灾情水深火热,你们没有一人提出解决方案,反而在朝上互相攀咬,置陛下于何地!”
开和帝道:“知州魏尔既然说昌州缺粮,那户部调粮速速押往昌州。”
祁珩觉得不妥,“陛下,昌州说缺粮,我们便送粮,昌州距离永安甚远,谁知昌州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魏景升觉出不对味儿来,“王爷难道说昌州谎报灾情不成?”
祁珩忙反驳,“我可没说,这话是魏尚书说的。我只是建议陛下查清昌州实际情况而已,魏尚书如此激动,难不成昌州果真有猫腻?”
魏景升胡须颤抖,“强词夺理!”
“放肆!”
太后震呵,开和帝抢先一步问:“既然纠结之处在这里,那便派人携粮赴昌州。若昌州灾情果真如魏尔所说,再调粮。”
太后被抢了话,也不恼,她反而更加平静,“以陛下所见,派谁最为合适?”
让谁去是一个大难题,开和帝信任的官员没几个,心腹又都在中央任职,调不开。
祁珩也在思虑该让谁去昌州,他不能去,他一旦离了永安,回来时不知道永安又会成什么样子。
他的棋局刚刚开始,虽然可以暂交给冷然,但是以防万一,他还是不能轻易离开。
这样的话……祁珩想到了许多人可派出去。程澈、薛恒皆是粗人,去了同魏尔难免闹起来,适得其反。
他身边的一些不是大粗人,就是经不住寒霜的,一时间他也说不出一个名字。
祁珩视线在殿内官员身上流转,只见他们个个都战战兢兢,袖袍下的手都要将笏板握出汗来,都生怕自己被挑中,派去苦寒之地。
梅松臣打破沉默,他面色一如往常得严肃,手掀起官袍跪下一拜,道:“陛下,臣有一人,可供赴任。”
梅松臣为两朝元老,开和帝向来对他极为尊敬,他招呼了旁边的苏石,梅松臣坐在了搬出来的座位上。
梅松臣捋髯,他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但他的眼神却是炯炯有神,“御史中丞顾行知跨级晋升,应是有被埋没的风采。昌州一行任命顾行知既可证明他自己,又可解决燃眉之急。”
梅松臣字字句句指向顾太后。
当初顾太后钻空子,趁梅松臣不在朝,强行将顾行知安插进御史台。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观阅!!!
第45章 木已成舟
顾行知于开和七年秋任职御史中丞, 当时御史大夫梅松臣卧病在床,不知朝中变动。
待他回朝之时,顾行知已然入职。若不是顾行知还算安分, 处理事务也算有些本事,梅松臣早就将他强行调离御史台。
顾行知出列, 于梅松臣旁跪拜皇帝, “臣自请赴昌州, 还望陛下恩准。”
其余太后党开和帝基本都能辨别本质,可是这顾行知却是让他迟迟疑虑, 他到底是太后党还是站在梅松臣一边?
他是顾家出身,同辈之中当属他最为出色。刚任职之时, 朝中街坊间皆有编排, 可他任职近一年半,竟未出过任何差错。
平时看不惯太后党的文臣, 一个个平时嘴巴毒得很,可对于顾行知, 确实挑不出可攻讦之处。
这一点,也恰恰是让祁珩不解之处。他暗中调查顾行知,也是一点错处也抓不到, 当初给他忧心了一阵。
可后来顾行知迟迟未有动作,这更让祁珩提高警惕, 因为不知道顾行知这颗棋子,顾太后打算怎么动。
现今,顾行知主动请旨,将这颗钉子丢出去, 开和帝何乐而不为?“顾爱卿主动请旨, 朕有何不应之理?来人……”
“慢着。”
太后叫住开和帝下令, 祁珩目光不经意间同太后对上。
祁珩看向身旁,“难不成户部尚书手下办事不利,没将赈灾粮放过去?”
户部尚书见火烧眉头了,他匆忙解释,“王爷不要冤了人,那赈灾粮实实在在是送了过去。”
户部尚书又看向自己身旁,“只是不知道这昌州的知州,有没有将粮分发给百姓。”
魏景升见祁珩和户部尚书一唱一和,把火引到了自己这里,他举着笏板,高声道:“陛下!那粮有没有分发下去,臣亦不知啊。只是昌州知州魏尔,任职近十年,从未出过纰漏,也许是因为别的原因导致饿殍遍地。”
祁珩顺着魏景升的话问下去,“什么原因?知州将克扣粮草,占为己用?还是常州百姓太能吃?”
“昌州路远,来往通信不便,张巡按不是赴昌州任职了吗?待张大人到达常州,”魏景升得意地回瞪祁珩,“谣言自会不攻自破。”
礼部尚书本就看不惯魏景升,看他得意的样子就忍不住攻击,“既然昌州路远,那谁还知道中间会不会出差错?”
礼部尚书眉头微皱,而后又恍然大悟,“但是张大人同魏尚书相交,细细想来,魏尚书定然会让张大人平安赴任。”
“我同张远八竿子打不着,你就会胡搅蛮缠、公然抹黑朝廷命官!”
太后在帘后被他们吵得头疼,礼部尚书同魏景升又开始打嘴仗,旁边还有祁珩推波助澜。
“住口!”
太后震怒,怒斥众人,“昌州灾情水深火热,你们没有一人提出解决方案,反而在朝上互相攀咬,置陛下于何地!”
开和帝道:“知州魏尔既然说昌州缺粮,那户部调粮速速押往昌州。”
祁珩觉得不妥,“陛下,昌州说缺粮,我们便送粮,昌州距离永安甚远,谁知昌州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魏景升觉出不对味儿来,“王爷难道说昌州谎报灾情不成?”
祁珩忙反驳,“我可没说,这话是魏尚书说的。我只是建议陛下查清昌州实际情况而已,魏尚书如此激动,难不成昌州果真有猫腻?”
魏景升胡须颤抖,“强词夺理!”
“放肆!”
太后震呵,开和帝抢先一步问:“既然纠结之处在这里,那便派人携粮赴昌州。若昌州灾情果真如魏尔所说,再调粮。”
太后被抢了话,也不恼,她反而更加平静,“以陛下所见,派谁最为合适?”
让谁去是一个大难题,开和帝信任的官员没几个,心腹又都在中央任职,调不开。
祁珩也在思虑该让谁去昌州,他不能去,他一旦离了永安,回来时不知道永安又会成什么样子。
他的棋局刚刚开始,虽然可以暂交给冷然,但是以防万一,他还是不能轻易离开。
这样的话……祁珩想到了许多人可派出去。程澈、薛恒皆是粗人,去了同魏尔难免闹起来,适得其反。
他身边的一些不是大粗人,就是经不住寒霜的,一时间他也说不出一个名字。
祁珩视线在殿内官员身上流转,只见他们个个都战战兢兢,袖袍下的手都要将笏板握出汗来,都生怕自己被挑中,派去苦寒之地。
梅松臣打破沉默,他面色一如往常得严肃,手掀起官袍跪下一拜,道:“陛下,臣有一人,可供赴任。”
梅松臣为两朝元老,开和帝向来对他极为尊敬,他招呼了旁边的苏石,梅松臣坐在了搬出来的座位上。
梅松臣捋髯,他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但他的眼神却是炯炯有神,“御史中丞顾行知跨级晋升,应是有被埋没的风采。昌州一行任命顾行知既可证明他自己,又可解决燃眉之急。”
梅松臣字字句句指向顾太后。
当初顾太后钻空子,趁梅松臣不在朝,强行将顾行知安插进御史台。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观阅!!!
第45章 木已成舟
顾行知于开和七年秋任职御史中丞, 当时御史大夫梅松臣卧病在床,不知朝中变动。
待他回朝之时,顾行知已然入职。若不是顾行知还算安分, 处理事务也算有些本事,梅松臣早就将他强行调离御史台。
顾行知出列, 于梅松臣旁跪拜皇帝, “臣自请赴昌州, 还望陛下恩准。”
其余太后党开和帝基本都能辨别本质,可是这顾行知却是让他迟迟疑虑, 他到底是太后党还是站在梅松臣一边?
他是顾家出身,同辈之中当属他最为出色。刚任职之时, 朝中街坊间皆有编排, 可他任职近一年半,竟未出过任何差错。
平时看不惯太后党的文臣, 一个个平时嘴巴毒得很,可对于顾行知, 确实挑不出可攻讦之处。
这一点,也恰恰是让祁珩不解之处。他暗中调查顾行知,也是一点错处也抓不到, 当初给他忧心了一阵。
可后来顾行知迟迟未有动作,这更让祁珩提高警惕, 因为不知道顾行知这颗棋子,顾太后打算怎么动。
现今,顾行知主动请旨,将这颗钉子丢出去, 开和帝何乐而不为?“顾爱卿主动请旨, 朕有何不应之理?来人……”
“慢着。”
太后叫住开和帝下令, 祁珩目光不经意间同太后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