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觐晋阳劝降汉主 晤城南收伏名将 (二)
少倾,宋营大帐。
呼延赞手持双鞭,惭愧的走进帐中,“官家,末将无能,未能擒下杨业,请您治罪1
赵光义摇摇头,“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杨业武艺超群,呼延将军未能取胜,朕不怪你,回帐休息去吧。”
呼延赞忙拱手道:“末将多谢官家1说罢快步出了大帐。
赵光义见呼延赞走了,微微叹息道:“杨业实乃我大宋劲敌,有他在想强攻晋阳势比登天还难。”
赵德昭想了想,道:“官家,看来强攻是不成了,那何不劝其归顺大宋,共灭北汉?”
赵光义一笑,“皇侄啊,看来你对杨业太不了解了,若他肯轻易归顺,他就不配叫杨无敌!而且朕已带兵围困晋阳数月,城中之人都拒不投降,更何况是对北汉忠心耿耿的杨业?”
赵德昭摇头,道:“官家此言差矣!所谓事在人为,如今北汉军队人困马乏,粮草短缺,皇帝刘继元也定是焦头烂额。臣侄认为此时应派一位能言擅辩之人入城,说服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若他投降了,杨业等人又焉有不降之理?”
赵光义目光紧盯着赵德昭,道:“皇侄所言有理!既然你能出此计策,看来心中定是有了合适人选,不妨说出来,让朕听听1
赵德昭不假思索的道:“臣侄押运粮草时路过刑州,发现当地通判云子霄是个不世出的奇才,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能言善辩。如果官家派他前往,或许能说服刘继元投降。如果不能,官家也可趁机铲除贼人之后,以免日后发生祸患,岂不两全其美?”
赵光义在心中盘算了很久,才点头道:“也罢,那就劳烦皇侄亲自前往刑州,请云子霄前来说服刘继元1
赵德昭再次躬身施礼,道:“官家放心,臣侄定不辱命1他说完快步走到自己的坐骑旁,翻身上马,径直朝刑州方向疾驰而去。赵光义望着赵德昭远去的背影,脸上莫名的浮现出一种复杂的神情。
他的视线很快就被厮杀声和雨箭齐发时的破空声,拉回到面前的战常纵然他此刻已经精疲力尽,仍强打着精神,不断的分兵派将围攻晋阳。因为他深知这场战争打到现在,比拼的已不仅仅是兵力与智谋,更比的是自己与刘继元谁先倒下。
两日后,几骑快马如利箭般冲入宋营,直奔赵光义所在的金顶黄罗大帐而来。为首一人是位年过四旬的中年,身边紧跟着一位身着银色长袍的轻年,他们脸上除了疲惫与隐隐的担心外,更多的则是喜悦与期待。
两人打马来到大帐边,翻身下了坐骑,快步走入黄罗大帐。此刻赵光义正端坐帐中,手拿一卷兵书,全神贯注的在阅读,丝毫没有察觉两人已到了他面前。
中年男子见状,朝赵光义深施一礼,低声道:“官家,臣侄已将刑州通判云子霄请来了,不知何时让他入城?”
赵光义闻声抬起头,见云子霄果真已站在自己面前,微微一笑,“云通判,伱我君臣数月未见了,近来一向可好?”
云子霄忙道:“多谢官家挂怀,微臣荣幸之至。自从被官家委任为刑州通判后,一切都十分安好,只是微臣身处刑州,除了每日辅助知州大人处理些地方琐事外,无法更多的为国效力、为君分忧,心中常有尸位素餐之感,不免微感忐忑。”
赵光义点点头,满意的笑道:“哈哈,昔年朕和太祖都曾与慕容燕云为敌,但心中却无不羡慕他能有云逸墨那样一个足智多谋、高谈雄辩的能人辅佐。这么多年过去了,不想云逸墨之子竟能为朕所用,当真是寡人之幸,大宋之幸也1
云子霄笑了笑,道:“官家实在过誉了,能为官家分忧,子霄此生足矣1他说着侧首望向晋阳城,自信的道:“官家,微臣自认凭我三寸不烂之舌,一颗报国之心,定能说服刘继元归顺我主1
赵光义道:“云通判的本领朕早已领教过,不过你一路劳顿,还是暂歇半日,待明日一早再去劝降也不迟。”
云子霄道:“不必!今夜之前,臣必能说服刘继元来降,若臣不能做到,情愿以欺君之罪论处1他说着朝赵光义深施一礼,转身便出了大帐,径直朝晋阳城走去。
赵光义此刻双拳虚握,手心不由自主的渗出汗水,暗道,“此人一向面若湖水,看不透其内心。他这一去,若能说服刘继元自然最好,但若他因其父之死,对大宋心怀不轨,此番联合刘继元与朕作对,只怕大事不妙。但为今之计,也只好一赌了1
片刻后,云子霄穿越战场,行至晋阳城下,高声道:“城头上的诸位听着,我乃刑州通判云子霄,奉官家之命特来劝降。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还望打开城门,放我进去1
城头上老将马峰向下望去,见云子霄的模样不过是一介书生,心中倒也没有太大的敌意。他对手下士兵吩咐道:“来人啊,给本将找个箩筐,再找根长绳,将城下的使者拉上来。”他身边一个亲兵忙答应一声,转身下城去找箩筐和绳索了。
很快,这个亲兵便拿着一根长绳,快步走了回来。他来到马峰近前,一躬身,战战兢兢的道:“报告马将军,属下只寻来一段长绳,却未找到能装人的箩筐,还望将军恕罪……”
马峰闻言转身,视线越过亲兵,望向城下早已被战火洗礼多时的晋阳城。他见原本繁华富足的晋阳,已被宋军围困得名声凋敝,无数百姓、士兵都在拆自己的房屋,将拆下来的一砖一瓦都运到城头,只望守城的将士们哪怕能够再多坚持一刻。
“唉……”马峰长长的叹息一声,随后转身对云子霄喊道:“云通判,你再稍等片刻,待本将找到箩筐,就拉你上来1
云子霄摇头,自信的道:“马将军,我上城不需箩筐,只要你把长绳放下来便可1
马峰将信将疑的接过长绳,亲手把绳子放了下去,可长绳放到尽头距城下也还差两三丈,他只得又道:“云通判,实在抱歉,这根绳子不够长,待本将寻来更长的绳子再拉你上来吧。”
云子霄抬头看了看,嘴角微微一笑,当即足尖一点便已跃起两丈有余。紧接着,他双手抓住长绳,足尖在城墙上轻轻点了几下,人竟已从城下飞身到了城头。
城头上的北汉众人,见状个个看得目瞪口呆,马峰更是惊得险些松了手。云子霄却不以为意的笑了笑,道:“马将军,有劳您了1
马峰闻言这才回过神来,称赞道:“云通判,您这身轻功,当真让我大开眼界!如果宋军人人都有云通判这样的轻功,莫说拿下区区的晋阳,就是攻陷辽国的上京,恐怕也不费吹灰之力啊1
云子霄道:“马将军,过奖了。云某圣命在身,不宜在此久留,还望您快带云某入宫吧。”马峰连连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带着云子霄快步向皇宫走去。
两人下了城头,穿过西城,不久就来到北汉皇宫。马峰与守门的侍卫打过招呼,一路上毫无阻拦,少倾就带着云子霄到了大殿之下。
此时北汉的大殿中,一个身披皇袍的中年,正满面愁容的与殿中群臣议事。仗打到现在,人人都如霜打的茄子,没人还有精力与勇气,再抵抗下去,殿中的气氛凝重中透着凄凉。所有人都明白,国家到了此时此刻已不再是亡与不亡的问题,而是今日灭亡还是明日灭亡的问题。
云子霄紧随马峰步入殿中,目光不断扫视着在场众人。他见众人都是这副神情,心中的把握更多了几分。刘继元见马峰领着一位轻年缓步而来,不免仔细打量了一下云子霄,转而竟露出一抹苦笑。
马峰躬身施礼,道:“陛下,此人是宋国的刑州通判,名叫云子霄,特奉宋国国君赵光义之命,前来劝降。”
刘继元脸上的神色愈发凄楚,似乎不仅是因为建国二十余年的北汉,要在自己的手中彻底覆灭,更像是为某些曾经做过的错事而懊悔。半晌,他才问道:“云通判,你认识昔年的燕国丞相云逸墨吗?”
云子霄微微颔首,道:“认识,云逸墨正是家父。”
刘继元苦笑着流下泪水,颤声道:“朕自从十几年前与宋、辽两国结盟,派兵消灭了燕国以来,没有一日不因此深深懊悔。昔年令尊设计夺得我北汉兵权,朕还恨之入骨,一心想夺回权柄。可现在想想,若是朕任由他掌权,或许慕容燕云、云逸墨、李明和他们就不会死,如果他们还在世,一定会帮助朕抵御外敌的。可惜斯人已逝,现在一切都太迟了……”
世间真正有本事的人,从不只是让敌人恨他、怕他,而且还会让敌人敬重他,甚至怀念他。云子霄幼时便崇拜自己这位父亲,但那时也只是听过一些关于他的传说,只隐约间知道父亲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可当他仗剑下山,亲眼目睹了赵光义、耶律贤、刘继元这几位父亲曾经的敌人后,他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是何等的天纵奇才。
刘继元慢慢拭干泪水,问道:“云通判,朕曾闻你主赵光义心狠手辣,极不容人。听说李煜、钱俶归顺后,都被他无端毒害。朕不求封王拜相,也不求荣华富贵,只求朕归降后能得以善终,不知云通判能否替赵光义做这个主?”
云子霄思索一下,道:“在下只是个小小通判,自然无法替陛下做主。不过在下可以发誓,一旦察觉官家对您不利,在下纵然赌上自己的性命,也一定会求官家开恩1
刘继元点点头,对殿中群臣道:“朕的话你们听见了吧?朕决意要开城投降,你们有人反对吗?如果没有,便都散了吧。”他说着无奈的朝众人摆了摆手。
满朝文武此刻人人眼含热泪,不约而同的排成一个长队。马峰率先走到刘继元面前,双膝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站起身缓缓脱下了北汉的朝服,转身出殿。他身后的每个人都依法照做,殿中的人越来越少,脱下的朝服却越来越多。这些人从始至终谁都没有多说一句话,但整个场面却让人深深震撼,催人泪下。
当最后一个大臣叩完响头,脱下朝服的一刻,就是北汉被终结的一刻,更是五代十国被终结的一刻。这一刻,不仅刘继元望着众人陆续远去的背影,哭得泣不成声,就连置身事外的云子霄,都莫名的红了眼眶。
云子霄此时心中万分矛盾,他明白父亲拼搏了一生,直到临死前心心念念的都是和平。现在北汉已灭,放眼天下除了北方的辽国、西南方的瞿越和大理,以及西北方蠢蠢欲动的党项外,天下再也没有任何势力能威胁大宋了。父亲临死都没盼来的和平,此刻终于渐渐到来了,只是为天下百姓带来和平的,却是那个把父亲活活逼死的大宋,他真的不知是该感到庆幸,还是深深的难过。
许久之后,刘继元才渐渐缓过神来,拿起玉玺看向云子霄,“云通判,请随我前去开城投降,迎宋主入城吧。”
云子霄微微颔首,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默默的跟随着刘继元走到西城门前,西门的守将见状热泪纵横,随着城门缓缓开启,刘继元手捧玉玺缓步而出。
(本章完)
少倾,宋营大帐。
呼延赞手持双鞭,惭愧的走进帐中,“官家,末将无能,未能擒下杨业,请您治罪1
赵光义摇摇头,“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杨业武艺超群,呼延将军未能取胜,朕不怪你,回帐休息去吧。”
呼延赞忙拱手道:“末将多谢官家1说罢快步出了大帐。
赵光义见呼延赞走了,微微叹息道:“杨业实乃我大宋劲敌,有他在想强攻晋阳势比登天还难。”
赵德昭想了想,道:“官家,看来强攻是不成了,那何不劝其归顺大宋,共灭北汉?”
赵光义一笑,“皇侄啊,看来你对杨业太不了解了,若他肯轻易归顺,他就不配叫杨无敌!而且朕已带兵围困晋阳数月,城中之人都拒不投降,更何况是对北汉忠心耿耿的杨业?”
赵德昭摇头,道:“官家此言差矣!所谓事在人为,如今北汉军队人困马乏,粮草短缺,皇帝刘继元也定是焦头烂额。臣侄认为此时应派一位能言擅辩之人入城,说服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若他投降了,杨业等人又焉有不降之理?”
赵光义目光紧盯着赵德昭,道:“皇侄所言有理!既然你能出此计策,看来心中定是有了合适人选,不妨说出来,让朕听听1
赵德昭不假思索的道:“臣侄押运粮草时路过刑州,发现当地通判云子霄是个不世出的奇才,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能言善辩。如果官家派他前往,或许能说服刘继元投降。如果不能,官家也可趁机铲除贼人之后,以免日后发生祸患,岂不两全其美?”
赵光义在心中盘算了很久,才点头道:“也罢,那就劳烦皇侄亲自前往刑州,请云子霄前来说服刘继元1
赵德昭再次躬身施礼,道:“官家放心,臣侄定不辱命1他说完快步走到自己的坐骑旁,翻身上马,径直朝刑州方向疾驰而去。赵光义望着赵德昭远去的背影,脸上莫名的浮现出一种复杂的神情。
他的视线很快就被厮杀声和雨箭齐发时的破空声,拉回到面前的战常纵然他此刻已经精疲力尽,仍强打着精神,不断的分兵派将围攻晋阳。因为他深知这场战争打到现在,比拼的已不仅仅是兵力与智谋,更比的是自己与刘继元谁先倒下。
两日后,几骑快马如利箭般冲入宋营,直奔赵光义所在的金顶黄罗大帐而来。为首一人是位年过四旬的中年,身边紧跟着一位身着银色长袍的轻年,他们脸上除了疲惫与隐隐的担心外,更多的则是喜悦与期待。
两人打马来到大帐边,翻身下了坐骑,快步走入黄罗大帐。此刻赵光义正端坐帐中,手拿一卷兵书,全神贯注的在阅读,丝毫没有察觉两人已到了他面前。
中年男子见状,朝赵光义深施一礼,低声道:“官家,臣侄已将刑州通判云子霄请来了,不知何时让他入城?”
赵光义闻声抬起头,见云子霄果真已站在自己面前,微微一笑,“云通判,伱我君臣数月未见了,近来一向可好?”
云子霄忙道:“多谢官家挂怀,微臣荣幸之至。自从被官家委任为刑州通判后,一切都十分安好,只是微臣身处刑州,除了每日辅助知州大人处理些地方琐事外,无法更多的为国效力、为君分忧,心中常有尸位素餐之感,不免微感忐忑。”
赵光义点点头,满意的笑道:“哈哈,昔年朕和太祖都曾与慕容燕云为敌,但心中却无不羡慕他能有云逸墨那样一个足智多谋、高谈雄辩的能人辅佐。这么多年过去了,不想云逸墨之子竟能为朕所用,当真是寡人之幸,大宋之幸也1
云子霄笑了笑,道:“官家实在过誉了,能为官家分忧,子霄此生足矣1他说着侧首望向晋阳城,自信的道:“官家,微臣自认凭我三寸不烂之舌,一颗报国之心,定能说服刘继元归顺我主1
赵光义道:“云通判的本领朕早已领教过,不过你一路劳顿,还是暂歇半日,待明日一早再去劝降也不迟。”
云子霄道:“不必!今夜之前,臣必能说服刘继元来降,若臣不能做到,情愿以欺君之罪论处1他说着朝赵光义深施一礼,转身便出了大帐,径直朝晋阳城走去。
赵光义此刻双拳虚握,手心不由自主的渗出汗水,暗道,“此人一向面若湖水,看不透其内心。他这一去,若能说服刘继元自然最好,但若他因其父之死,对大宋心怀不轨,此番联合刘继元与朕作对,只怕大事不妙。但为今之计,也只好一赌了1
片刻后,云子霄穿越战场,行至晋阳城下,高声道:“城头上的诸位听着,我乃刑州通判云子霄,奉官家之命特来劝降。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还望打开城门,放我进去1
城头上老将马峰向下望去,见云子霄的模样不过是一介书生,心中倒也没有太大的敌意。他对手下士兵吩咐道:“来人啊,给本将找个箩筐,再找根长绳,将城下的使者拉上来。”他身边一个亲兵忙答应一声,转身下城去找箩筐和绳索了。
很快,这个亲兵便拿着一根长绳,快步走了回来。他来到马峰近前,一躬身,战战兢兢的道:“报告马将军,属下只寻来一段长绳,却未找到能装人的箩筐,还望将军恕罪……”
马峰闻言转身,视线越过亲兵,望向城下早已被战火洗礼多时的晋阳城。他见原本繁华富足的晋阳,已被宋军围困得名声凋敝,无数百姓、士兵都在拆自己的房屋,将拆下来的一砖一瓦都运到城头,只望守城的将士们哪怕能够再多坚持一刻。
“唉……”马峰长长的叹息一声,随后转身对云子霄喊道:“云通判,你再稍等片刻,待本将找到箩筐,就拉你上来1
云子霄摇头,自信的道:“马将军,我上城不需箩筐,只要你把长绳放下来便可1
马峰将信将疑的接过长绳,亲手把绳子放了下去,可长绳放到尽头距城下也还差两三丈,他只得又道:“云通判,实在抱歉,这根绳子不够长,待本将寻来更长的绳子再拉你上来吧。”
云子霄抬头看了看,嘴角微微一笑,当即足尖一点便已跃起两丈有余。紧接着,他双手抓住长绳,足尖在城墙上轻轻点了几下,人竟已从城下飞身到了城头。
城头上的北汉众人,见状个个看得目瞪口呆,马峰更是惊得险些松了手。云子霄却不以为意的笑了笑,道:“马将军,有劳您了1
马峰闻言这才回过神来,称赞道:“云通判,您这身轻功,当真让我大开眼界!如果宋军人人都有云通判这样的轻功,莫说拿下区区的晋阳,就是攻陷辽国的上京,恐怕也不费吹灰之力啊1
云子霄道:“马将军,过奖了。云某圣命在身,不宜在此久留,还望您快带云某入宫吧。”马峰连连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带着云子霄快步向皇宫走去。
两人下了城头,穿过西城,不久就来到北汉皇宫。马峰与守门的侍卫打过招呼,一路上毫无阻拦,少倾就带着云子霄到了大殿之下。
此时北汉的大殿中,一个身披皇袍的中年,正满面愁容的与殿中群臣议事。仗打到现在,人人都如霜打的茄子,没人还有精力与勇气,再抵抗下去,殿中的气氛凝重中透着凄凉。所有人都明白,国家到了此时此刻已不再是亡与不亡的问题,而是今日灭亡还是明日灭亡的问题。
云子霄紧随马峰步入殿中,目光不断扫视着在场众人。他见众人都是这副神情,心中的把握更多了几分。刘继元见马峰领着一位轻年缓步而来,不免仔细打量了一下云子霄,转而竟露出一抹苦笑。
马峰躬身施礼,道:“陛下,此人是宋国的刑州通判,名叫云子霄,特奉宋国国君赵光义之命,前来劝降。”
刘继元脸上的神色愈发凄楚,似乎不仅是因为建国二十余年的北汉,要在自己的手中彻底覆灭,更像是为某些曾经做过的错事而懊悔。半晌,他才问道:“云通判,你认识昔年的燕国丞相云逸墨吗?”
云子霄微微颔首,道:“认识,云逸墨正是家父。”
刘继元苦笑着流下泪水,颤声道:“朕自从十几年前与宋、辽两国结盟,派兵消灭了燕国以来,没有一日不因此深深懊悔。昔年令尊设计夺得我北汉兵权,朕还恨之入骨,一心想夺回权柄。可现在想想,若是朕任由他掌权,或许慕容燕云、云逸墨、李明和他们就不会死,如果他们还在世,一定会帮助朕抵御外敌的。可惜斯人已逝,现在一切都太迟了……”
世间真正有本事的人,从不只是让敌人恨他、怕他,而且还会让敌人敬重他,甚至怀念他。云子霄幼时便崇拜自己这位父亲,但那时也只是听过一些关于他的传说,只隐约间知道父亲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可当他仗剑下山,亲眼目睹了赵光义、耶律贤、刘继元这几位父亲曾经的敌人后,他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是何等的天纵奇才。
刘继元慢慢拭干泪水,问道:“云通判,朕曾闻你主赵光义心狠手辣,极不容人。听说李煜、钱俶归顺后,都被他无端毒害。朕不求封王拜相,也不求荣华富贵,只求朕归降后能得以善终,不知云通判能否替赵光义做这个主?”
云子霄思索一下,道:“在下只是个小小通判,自然无法替陛下做主。不过在下可以发誓,一旦察觉官家对您不利,在下纵然赌上自己的性命,也一定会求官家开恩1
刘继元点点头,对殿中群臣道:“朕的话你们听见了吧?朕决意要开城投降,你们有人反对吗?如果没有,便都散了吧。”他说着无奈的朝众人摆了摆手。
满朝文武此刻人人眼含热泪,不约而同的排成一个长队。马峰率先走到刘继元面前,双膝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站起身缓缓脱下了北汉的朝服,转身出殿。他身后的每个人都依法照做,殿中的人越来越少,脱下的朝服却越来越多。这些人从始至终谁都没有多说一句话,但整个场面却让人深深震撼,催人泪下。
当最后一个大臣叩完响头,脱下朝服的一刻,就是北汉被终结的一刻,更是五代十国被终结的一刻。这一刻,不仅刘继元望着众人陆续远去的背影,哭得泣不成声,就连置身事外的云子霄,都莫名的红了眼眶。
云子霄此时心中万分矛盾,他明白父亲拼搏了一生,直到临死前心心念念的都是和平。现在北汉已灭,放眼天下除了北方的辽国、西南方的瞿越和大理,以及西北方蠢蠢欲动的党项外,天下再也没有任何势力能威胁大宋了。父亲临死都没盼来的和平,此刻终于渐渐到来了,只是为天下百姓带来和平的,却是那个把父亲活活逼死的大宋,他真的不知是该感到庆幸,还是深深的难过。
许久之后,刘继元才渐渐缓过神来,拿起玉玺看向云子霄,“云通判,请随我前去开城投降,迎宋主入城吧。”
云子霄微微颔首,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默默的跟随着刘继元走到西城门前,西门的守将见状热泪纵横,随着城门缓缓开启,刘继元手捧玉玺缓步而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