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第9部_第八章 废杀伏皇后,威逼天子
皇后末日
建安十九年十一月,已是严冬时节,狂暴的北风吹拂着许都皇宫,那些并不巍峨的楼台殿宇发出呜呜响声,似在为国都的沉浮而悲鸣。十九年前许都初建之时何等欣欣向荣?风华正茂万物维新,百官竭诚人才济济,谁都不曾质疑大汉王朝将走上新一轮复兴,可这样的美梦未持续多久,曹操便图穷匕见。十九年后许都依旧是那座许都,依旧是大汉王朝的核心,但它的灵魂却早已被蛀空。
连守卫宫廷的虎贲士都记不清多长时间没正式举行朝会了,一年还是两年?自荀彧离开后,朝廷就真的只是一具空壳了。可能不举行朝会倒是好事,那些担当要职的官员要么风烛残年,要么被曹氏权势所迫,要么本就是曹操亲信,魏国建立后不少人自愿和被迫兼职了魏官,更有甚者干脆卷铺盖去了邺城,上至侍中、大夫,下至尚书、令史都缺员,堂堂大汉朝廷沦落到有职无员的尴尬境地,竟不及自己统治下的一个公国,还举行什么朝会?傀儡天子与有名无实的列卿、没兵可带的将军、行将就木的贵戚又有何天下大事可议?
尚书台似乎已与朝廷关系没有,倒像是魏国设在许都的一个办事机构,每当曹操有什么要求,华歆、董昭这帮人就开始忙,刷刷写写弄份诏书,然后把天子大印往上一盖,就算了事——于是一个治国的机构演变为卖国的衙门,把数不清的权力、名号、爵禄理直气壮地转移到魏国名下。对大汉尚有感情的官员当然心中不忿,但他们或是闭门不出或是告老还乡,这情势下能独善其身保住性命就不错了;留下的大半是无名下僚,纯粹养家糊口混碗饭,可谓“小车不倒只管推”;还有些名声不显、才干不佳的也恨,想投曹操却没个门路,闲在家里大骂——怎么想卖国都这么难呢!
拱卫京师的北军根本不存在,五校尉倒是有,不过是给万潜那类的曹营元老当的,立过功劳年纪又大了,曹操给他们殊荣养老。南军倒还有,七署官员一个不少,兵士也不缺员,但只要张口说话,一水儿的沛国谯县口音,全是曹氏的老乡!城外是伏波将军夏侯惇麾下部队,城内有丞相长史王必管辖的兵,校事爪牙分布大街小巷窥视监察,几无隐私可言。
许都也算是异彩纷呈,像曹魏的分支机构、像养老院、像军营、像监狱——就是不像国都。
天子刘协似乎已习惯这一切,屈指算来自他九岁被董卓抱上龙位就是傀儡,如今三十五岁了,依旧是傀儡,盘古开天以来,皇帝当成这样也算古今第一人了!
但刘协既不糊涂也不昏庸,相反他也曾雄心勃勃、仁怀天下,但很快意识到一切都是徒劳,除了皇帝虚名他什么都没有,甚至连虚名都随时会被抢走。从董卓到李傕,再到曹操,天下乌鸦一般黑,抗拒毫无意义,只能让自己处境更糟。所以他得过且过,熬一天算一天,治国的道理也不用去探究了,读读《老子》聊以慰藉吧。于是整日里诵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他的人生只能寄托在虚幻思想里。好在有伏皇后和为数极少的宫娥陪伴,也不至于如行尸走肉,可曹氏姐妹的入宫改变了一切。
当两个如花似玉的曹贵人出现在刘协面前时,他真的恐惧了——昔日王莽把女儿许配给孝平帝当皇后,没几年孝平帝就被王莽鸩弑,又迎立孺子刘婴,皇后成了皇太后。曹操是不是觉得他这个成年皇帝太缚手缚脚,想除掉他另立一孺子?还是曹魏篡汉大限将至,再不用他这傀儡了?刘协与伏后惶惶不可终日,对曹氏姊妹既不敢亲近,又不敢慢待疏远,整日如履薄冰,似乎她们才是皇宫真正的主人,皇帝与皇后只是被她们监管的囚犯。
大贵人曹宪倒还本分,早晚问安恭敬有礼,安于宫室深居简出,而且生性内敛极少言语。二贵人曹节可不守规矩,整日跟屁虫一样黏在皇帝身边,刘协读书她要跟着读,刘协写字她要一旁研墨,刘协有时被迫审阅些诏书她也一旁看着。刘协越发认定她是曹操派来监视自己的,却更不敢招惹,就连偶尔对弈、投壶也故意相让,即便她笑颜相迎也拒之千里,更别提肌肤之亲、枕席之欢了。倘若“不慎”与她生下皇子,曹操与王莽一样成了堂堂正正的国之外戚,还有他的活命吗?转眼间两位贵人入宫将近一年,刘协浑浑噩噩如履薄冰,这样痛苦的生活何时终了?
直到这一天清晨,有份诏书送进了前殿,身为天子的刘协不得不在虎贲士的催促下到前殿予以批示。尚书令华歆已在殿上等了很久,施礼已毕,一言不发地退到一边;而大殿外还候着御史大夫郗虑,他形容枯槁呆滞无神,手里紧紧攥着符节;郗虑身后是校事卢洪、赵达以及一队士兵。
这类情形刘协见多了,只要曹操想要篡夺什么重大权力,总会派人起草一份诏书叫他亲自签署,然后当殿派遣使者持节宣诏。次数太多刘协已经麻木,也轻车熟路了;机械地走到御座,翻开龙书案上早已起草好的诏书,看也不看就在上面盖了皇帝行玺——审阅也没用,曹操要办的事没人能阻拦,看了也只能徒增烦恼,索性听之任之。
哪知刚刚署完诏书,就听外面一声断喝:“奉诏入宫!”那队士兵簇拥着郗虑冲上殿来。刘协大吃一惊,这才细看这份诏书:
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于兹。既无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谨身养己之福,而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诏,其上皇后玺绶,退避中宫,迁于它馆。呜呼伤哉!自寿取之,未致于理,为幸多焉。
“废后?!”诏书从刘协颤抖的手中飘然落地,“皇后何罪?”
郗虑二目无神呆若木鸡、华歆无言以对低着脑袋,二人实不知该如何作答。赵达却厉声道:“昔日伏后涉董承、王子服二贼之叛,又屡发书信与其父伏完毁谤丞相、妄议朝政,陛下难道不知?”玉带诏乃十五年前旧事,伏完也去世四年多了,这些所谓的罪都是陈芝麻烂谷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虽然眼前只一小小校事,刘协却不敢反驳,只得放下自尊哀求:“皇后废立关乎家国荣辱,况伏氏已诞育皇子,国本倚仗不可轻废。请爱卿向魏公求情,赦免其罪。”
赵达毫无臣下之礼,“嘿嘿”冷笑道:“此乃帝王家事,魏公出征在外与他何干?诏书不是陛下您恩准的吗?”
刘协气满胸膛,乍着胆子痛斥:“乱臣贼子!难道朕不签诏书,你们就能放过皇后?”
赵达自知理亏不与辩解,喝令士兵:“速往后宫擒拿废后伏氏!”根本不理皇帝,领着兵吵吵嚷嚷而去。
卢洪左看看郗虑、右看看华歆,讪笑道:“二位大人,奉诏办事不容耽误,别愣着啊。”招呼亲兵“恭请”二位大臣也去了后宫。
“乱臣贼子!”刘协不住痛斥着,却根本没人理睬,没人把他这皇帝当回事;见他们擅闯宫闱,只得踉踉跄跄在后面跟着,口中不住喃喃:“擅闯宫闱戕害皇后,天下怎有这等事……怎有这等事……”
宫女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寺人吓得抱头鼠窜,皇宫被士兵搅了个天翻地覆,偏偏寻不到皇后踪迹。折腾半个多时辰,终于有人禀报,皇后躲在长乐宫偏殿夹壁后面。士兵立刻如乌云般包围长乐宫,夹壁墙太窄,只能挤进一人,赵达高喝:“虎贲士听令,破壁捉拿贱人!”虎贲士所持斧钺是象征天子权威的仪仗,用它杀人都少,更别说拆房。但今天顾不了许多,两柄大斧在墙上咚咚撞击,不多时就凿出个大窟窿,伏后早吓得披头散发瘫软在地,身上落满灰尘。赵达越发冷笑:“我听人言,昔日秦始皇焚书,博士伏胜藏匿《尚书》于夹壁之中,故而《尚书》得以传后世,伏氏一门也因此显贵。您是琅琊伏氏第十六世孙,没想到老祖宗钻墙缝的伎俩还没忘!哈哈哈……”
卢洪高叫:“擒拿贱人!”
“且慢,”赵达阴笑着拦住,“忘了魏公的嘱托吗?华令君,擒拿废后可是魏公点名叫您办的差事。”
华歆面部轻轻颤抖几下——擒拿伏后是曹操千叮咛万嘱咐叫他亲自做的,但身为汉臣欺凌主上岂不永受唾骂?今日碰伏后一指头,半世清名一扫而尽!
华歆享誉士林,绝非无耻之徒,但他性格柔弱屈辱自保,当年在豫章向孙策开城投降就饱受非议,入主尚书台以来对曹操逆来顺受无半分违拗。想不失名节,又要保宗族富贵,不作出点牺牲可能吗?改易九州、册封魏公不都是在他的配合下完成的吗?这张脸早就保不住,不想当贰臣也是贰臣了!他和他家族的前途命运已毫无选择地攀附在曹氏身上了……
“怎么磨磨蹭蹭的,还不动手?”卢洪催促道。
华歆把牙一咬,心一横,跨上两步,哆哆嗦嗦揪住伏皇后发髻——这岂能制住一个大活人?但只要有姿态就够了,卢洪朝爪牙之士使个眼色,两名虎贲士立刻扑上,一左一右拖拖拉拉往外带。
刘协匆匆赶到殿门,却被士兵阻在殿外——天子竟驱使不动几个虎贲士!见郗虑也默默站在阶下,手里举着白旄之节,忙上前恳求:“郗公,可否向魏公进言?”
郗虑充耳不闻,宛若泥胎偶像,只低声喃喃:“莫问我……不关我事……不关我事……”
人群闪开,失魂落魄的伏后被士兵推出来,一见天子放声大呼:“陛下救我!陛下救我活命……”
刘协望着哀哀乞活的皇后,望着活死人一般的郗虑,望着手牵发髻满脸羞赧的华歆,望着凶恶叫嚣的曹氏爪牙……这情景何等熟悉?十五年前董承之女、怀有身孕的董贵人就是这么被抓去的,现在又轮到皇后了。天啊!这场噩梦还在延续,无尽无休,何时才是尽头?
伏后兀自痛哭哀求:“陛下救我活命……”
“救你活命?”刘协回天乏术连连摇头,“朕亦不知命在何时,如何救得了你?”
华歆早羞得无地自容,仿佛自己被扒光了弃于闹市之上。他松开伏后发梢,颤巍巍道:“走吧……走吧……”
赵达不冷不热道了句:“臣等辞驾!”便催促士兵押着伏后离去。刘协心如刀绞,却不忍再望皇后一眼。相濡以沫二十余年,伏后没跟他享过一天帝王之家的荣耀,反受尽千辛万苦,到头来竟还这等下场。
他低着脑袋浑身颤抖,听着皇后渐渐远去的惨号声,扭
脸间又见郗虑还蔫呆呆愣在原地,不禁怒满胸膛,厉声喝问:“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天下岂有这等事?”
问他又有何用?郗虑就像这朝廷一样,似乎已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他木然地看看刘协,紧紧攥着符节,一瘸一拐也走了;行出甚远,忽然一阵呜咽:“世上再没有郑氏高足郗鸿豫了,也再没有德高之士华子鱼了……呜呜……再没有了……”行尸走肉般缓缓踱去——是啊,谁不知他郗虑是郑玄高徒,谁不知华歆是平原名士?正因如此曹操才更要逼他们出头。如果连郗虑、华歆都能做这等事,天下名士谁不可抛弃名节投效篡逆?谁不可舍弃廉耻当曹氏走狗?曹操一石二鸟,既废了皇后,又树立两个“深明大义”投效新朝的表率,道德权威被砸个稀烂!
刘协欲哭无泪,扪心自问——莫说作为皇帝,哪怕作为一个普通男人、寻常丈夫,朕又何等失败!可这一切是朕能左右的吗?谁能帮朕?荀彧不在了,皇后也被废了,连个能推心置腹的人都没有,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老天爷,你睁眼看看吧!朕是天子,受命于你统治天下的人,可朕现在不想再做九五之尊了……朕不求复兴汉室国祚长远,但求做个不受摆布的普通人,难道连这都不行吗……”他撕心裂肺地呐喊着,一边捶打自己,一边撕扯着黄袍,状若疯癫,周匝宫人宦官虽多,却无一人敢劝慰——倒不是没良心,对天子说两句体贴话简单,可若叫魏公耳目看见,满门性命就不保了!
“尔等都是聋子、瞎子吗?”一声尖锐的断喝惊住众人——贵人曹节闻讯而来。
宫女宦官吓得魂儿都没了,宁得罪天子不得罪曹家,乱乱哄哄全跪下了。曹贵人杏眼圆睁满面娇嗔:“身为天子近人,不能为君分忧,要尔等何用?滚!都给我滚!”
“诺。”宫人哪见过这般跋扈的妃子?大伙哆哆嗦嗦答应一声,腿都不利索了,当真滚的滚、爬的爬。
刘协也不呐喊了,怒冲冲望着这个仇敌的女儿,几个时辰前他还对她畏如刀俎,现在不怕了,反正到头来不免国破家亡,豁出去啦!他两步抢上,对准曹节脸颊狠狠一巴掌。
“陛下……”曹节直挺挺跪在地,“贱妾自知有罪,我曹家世受国恩,却行此欺主之事。罄南山之竹难书僭越之罪,倾北海之波难洗狂悖之污。臣妾在此,陛下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只求陛下不要苦了自己……”
刘协的手再度高高扬起,却迟迟没有落下——曹节白皙的脸上映着那道通红掌印,两只眼睛却直勾勾望着他。看得出来,她不似与其父串通一心,虽然她生性张扬不谙礼数,却未尝不是个体贴人。
刘协毕竟久读诗书,更被这半生凄苦锻炼出一颗悲天悯人之心,他默默提醒着自己:刘协啊刘协,你这是怎么了?莫说她并无恶意,即便真是曹贼派来监视自己的,一个还不到二十的女子,你怎下得去手?堂堂七尺男儿,又有皇帝之名,海纳百川怀德天下,就算与曹贼结恨又岂能迁怒于她女儿?朕若扬手即打、破口便骂,岂不与那卑鄙无耻的赘阉遗丑成了一路歹人?朕耻之矣!
慢慢地,他把手撂了下来:“你起来……”
“既奉身入宫,便是刘氏之妇。臣妾有罪!”曹节重重磕头。
“唉!罪不在你。”刘协伸出一手轻轻搀她起来;不知为何,抓着她绵软的手,望着她明亮的眼睛,心中又添了几分信任,“你……能恳求你父饶恕皇后?”开口向偏妃告求,实在难以启齿。
曹节挨打都没哭,一闻此言泪水簌簌而下:“臣妾有心无力……妾若真能劝动父亲,也不会入宫侍奉陛下了。”
天下岂有这样的妃子,胆敢直言不愿嫁天子?若乾纲独断之朝,就凭这一句话便打入冷宫终生不得面君了,可刘协非但不怒反而大笑——是啊,她年纪都能做朕女儿了,又生于公侯之家从小富贵娇宠,怎会心甘情愿侍奉朕?若侍奉一个太平天子也罢了,侍奉朕这等末世之君有什么好处?天意啊天意!朕毕生被无道父皇所累,这女子却也被凶恶父亲所逼,倒真是对苦命鸳鸯!
曹节愈哭刘协愈笑,竟大有幸灾乐祸之感,笑着笑着突然也悲从中来,一把抱住曹节,伏在她肩头唏嘘不已,仿佛倏然找到知己。
曹节的泪水渐渐止住——罢了,这辈子就这样啦!托生一张女人皮,在这世道又能怎样?就跟这年近不惑的傀儡天子做个伴吧……正思忖间忽听远处又响起卢洪嘶哑的叫嚷声:“除恶务尽,皇后已废,其子焉能再居宫中?把她养活的两个小孽子也抓起来!”
父子连心啊!刘协又气又恨无可奈何,死死掐着曹节的肩膀。曹节一样无奈,但除了更紧地抱着这个与自己一样苦命的男人,又能如何呢?
回师邺城
建安十九年十一月皇后伏寿被废,幽禁冷宫数日后被秘密处死,所生二皇子也被鸩杀。皇后兄弟宗族自不其侯伏隆以下全部以谋反罪论处,死者百余人,皇后之母刘盈乃汉顺帝之女、安阳长公主,虽侥幸保全性命,却被迫迁徙涿郡在监视下苦度余生。素以经学传家与世无争的东州望族“伏不斗”竟落个灭门的下场,怎不叫人唏嘘?当然了,这一切都在曹操撤军过程中发生,皆出自天子“自己主张”,与他丝毫扯不上干系。
曹操撤军途中又得到天子诏书,宣布他可以选拔旄(máo)头、魏宫可以设置钟虡(ju)。这两样都是天子专有的配饰,至此曹操在仪仗方面已与天子相差无多。十二月,大军终于抵达延津,只要渡过黄河就踏上魏国的土地了。
第三次南征从出发到归来总共四个多月,刚到长江边,连敌人的面还未见着就匆匆收兵,不但空劳一场,还白白浪费许多辎重军粮,重臣荀攸又崩于营中,曹魏开国的第一仗不败而败。加之此番出征,文武群臣乃至三军士卒皆有异议,校事赵达等又执法苛刻,因而曹操颁下教令:
夫刑,百姓之命也,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当即宣布在幕府设立理曹掾,从今以后军法惩罪归理曹掾管辖,校事不得干预。三军将士早恨透了赵达、卢洪那两个奸诈小人,无不欢呼雀跃大呼万岁,曹操也算挽回了点儿面子。
大军备下船只,还未渡河就见北岸旌旗招展——原来曹植闻父亲归来,派官员前来迎接。太仆王修、少府王朗、侍中和洽带队,率领郎中、议郎、虎贲百余名前来接驾;幕府方面也来了长史陈矫、西曹掾徐奕、门下督陈琳等人。时值严冬,黄河结了一层薄冰,魏郡太守赵俨召集百姓破冰纤船,帮士兵搬运军辎。曹操颇觉欣慰,领曹丕、曹彰、曹真、曹休等率先渡河与群臣相见。
“恭迎魏公得胜回朝……”大家齐声道贺,其实谁都明白这场仗怎么回事,嘴上还得这么说。
曹操不禁苦笑——出师时还以为天下将定,哪知刘备非但未死还得了蜀地,成败之事实未可测,看来真不该拒绝纳谏、一意孤行啊!想至此未免有些羞赧,对群臣多加抚慰。
西曹掾徐奕奏道:“主公发下求贤令,各地推荐的才德之士都已到了,今日也同来迎候主公,可否先见见?”
“甚好。”开国立恩自要招贤纳士,何况现在又得知敌国未灭,曹操更不敢怠慢,当即请诸人近前——有崔琰推举的钜鹿文士杨训、安平文士李覃、南阳之士张固、已故太医令缪斐之子缪袭、新郑士人东里衮、开封儒士郑称等三十余人。曹操向天下求贤不止一次,每次至少也百余人应辟;可曹魏建国伊始,应辟之人却不增反减,这可不是好征兆。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曹操晋位开国又受封九锡,已是僭越之举,何况皇后一族血染屠刀,天下贤士愤者愤、惧者惧,这个节骨眼上有几人肯来捧场?虽这么想却不便说,都挂着一副笑脸。
曹操何尝不知?早拿定主意,要将这帮人全部予以重用,燕昭王为求贤不吝千金买骨,只要厚待这帮人,何愁天下岩穴之士不眼热?他摆足了折节下士的架势,与众人一一相见叙谈;众人见魏公竟如此器重,无不感恩戴德。曹丕远远望见司马懿站在和洽身后,满腹机谋欲与他说,苦于耳目众多不便过去述说,只好默默盘算。
突然间,曹操把目光锁定在人群后排一个布衣之士身上——此人瘦小枯干,一张瓜条脸,三绺焦黄胡须,满脸皱纹,水蛇腰大罗锅,其实才四十出头,不知道的还以为六七十呢,比曹操都显老。他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衫,这衣服不知穿多少年,衣襟下摆都起毛了,袖子上还有块补丁。即便不拘衣着,见当朝丞相、封国之主岂能这般寒酸?
曹操不但不恼,反而甚喜:“哎呀!这不是吉先生吗?”
吉茂,字叔畅,冯翊池阳人,莫看此人寒酸得紧,却是响当当的人物。郭氏、田氏、吉氏皆冯翊大族,吉茂曾家财豪富,他族兄吉本是两朝老臣,今在许都担任太医令;吉茂日子却越过越穷。只因他有收集图书的癖好,为此广求天下书籍简册,什么天文地理、经史子集、文韬武略,乃至谶纬、医卜、历书统统来者不拒,结果偌大一份家产都叫他换了竹片。他倒不挑吃、不挑穿,只是坐吃山空家里房子越来越小,最后书都堆满了卧房,窗户都堵死了,为此妻子天天指着鼻子数落他。
“惭愧惭愧。”吉茂见到曹操很是羞赧——当初曹操征关中时曾与他相见,甚有起用之意,吉茂再三推辞不肯为官,如今却厚着脸皮主动上门了。
徐奕怕他面子过不去,忙打圆场:“吉先生此来可与当初不同,当年不过是经籍之士,如今却是孝廉。”
“这就对了。”曹操笑道,“看来张既不但通晓治戎之策,也慧眼识人,似吉先生这样的高士,不举他为孝廉还举谁?关中战乱二十余年,民生尚且难保,何况书籍简册?若非吉先生这等爱书成癖之人,只怕有更多典籍毁于战火。理乱之功造福一时,治国之功造福一代,文教之功造福千古,这是莫大的功劳!”
“不错,不错……”众人不禁点头。
吉茂眼泪差点儿掉下来,为保护书籍吃多少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能得世人这评价,也算无怨无悔了,索性把心里话向曹操挑明:“在下不敢欺瞒丞相,我读书成癖不愿为官,但蜗居已久无可生计,求亲告友终非长久之计,实是想求份俸禄养家糊口。即便不为自己,也为那满堂的书籍啊!
”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无不揪心:哪有这么直白的?若都似你这样,魏国朝廷岂不成了混饭的地方?名气大的多数不肯出山,好不容易来一个还为糊口,魏公岂能痛快?
哪知曹操仰天大笑:“这有何难?天下之大财货充盈,难道就养不了一个为国贮书之人?先生既然张口,孤就当馈赠。但无功不受禄,传扬出去对先生名誉也有损。我看这样吧,我表奏您回乡当个县令,您拿六百石的官俸守家在田,既当了官,又没离开您那些书,两全其美,您看如何?”
“这、这……”吉茂不知说什么好。
“不必推辞。”曹操不让他为难,“回头我嘱咐张既,叫他选几个精明的功曹皂隶派到你县,先生实在拨冗不开,就叫他们代为理事,出了乱子我问他们的罪。您若愿意办事就到大堂坐坐,不愿意就拍屁股回家歇着,他们还敢拦您?”
吉茂再不满足也说不过去了:“多谢明公。”
曹操也满意,其实重吉茂之名远胜其才,这样的人想尽办法也要让他挂个官职,好向天下人展示自己多受名士爱戴。客套两句又见数人,不过拱手寒暄,直到徐奕介绍:“这位乃弘农董遇董季直,在朝任黄门侍郎,受丞相之命调职邺城。”
“哦?阁下就是为天子讲解《老子》之人?”曹操加了小心,从上到下仔细打量,唯恐此人接近天子有“不轨”之心;见董遇四十左右,身材敦实貌不惊人,莫说不及想象中那般出类拔萃,甚至有些迂腐之态,当真是个老实的读书人。
不过曹操依旧没掉以轻心——昔日孝灵帝师刘宽、杨赐,先前给刘协讲学的也是荀悦、谢该之流;此人这等年纪便有侍讲之荣,恐非泛泛之辈。因而问道:“董大人精何典籍?”
董遇嗓音低沉语言谦虚:“在下腹笥不广,唯治《老子》《左传》,不敢言精,勉力为之。”
“可有人从您受学?”曹操这话似漫不经心,却紧要至极。若有门生学子就不单纯是做学问人,很有可能主持着一个以经学为基础的士人集团,为防不测当另加详察。
董遇道:“并无门生。”
“仕宦之友可曾教授?”
“闭门自守,并无知近之人。”
“宗族子弟呢?”
“也没有。”
曹操却不信:“似大人这等学识,岂会无人登门求教?”
“求教之人倒是为数不少,尽被下官推辞。”说到这里董遇眼中似有得意之色,却只一闪而过。
“为何?”曹操一句接一句,不容他思考。
“先贤博士读书所为治学,著书立说施恩后世。自先朝党锢之祸诛戮太学士以来,正教毁败经学不振,战乱多年人心大异,如今十个经学之士倒有八个为谋仕途,名为治学实为投机。似这等人登门求教,即便下官用心去教,有何裨益?我便叫他们把书读一百遍再来。”
“哦?哈哈哈……”曹操闻听此言不那么反感了,“读书百遍,倒是敷衍他们的好办法。”心下另想,也未尝不是关门闭户得保平安的好主意。
董遇却道:“倒也不是故意搪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倘若能全心诵读,自会明其要理,何必再去求人授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众人甚觉可笑。
曹丕望了司马懿半晌,才刚缓过神来,闻听此话略觉有趣,不禁插言:“一卷书读百遍得耗多少光阴,人活世间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财货生计是免不了的,谁有这么多工夫?”
董遇捋捋胡须,露出几分笑意:“在下以为读书当择三余。”
“何为三余?”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董遇这说法乃是鼓励士人当在每年、每日、每时珍惜读书勤学的机会。
曹操趁机白了曹丕一眼:“听见没有?读书勤学理当孜孜不倦,现在正值冬日,岁之余也。你回去后闭门读书,不要有任何杂务。”
曹丕被父亲泼盆凉水,闭门读书说得好听,其实是不叫他做事,也不允许与任何人来往。当真如此岂不愈加落于曹植之后?
曹休瞧曹丕面露怏怏,忙过来解围:“冬日读书自然妙,不过最妙的无过于冬日下雨,又是夜晚。此乃冬之雨夜读书,三余俱全!”一番话逗得众人无不欢笑,连“始作俑者”董遇都不免莞尔。
曹操终于认清了董遇的面目,果然只是个心无旁骛的白面书生,心里放宽了不少。徐奕又拉过一人道:“主公,此人便是您点名征辟的司马叔达。”
曹操、曹丕都留上神了——司马孚个子不高、面貌倒是挺英俊,但缺了几分灵气,举手投足格外拘谨,他大哥司马朗端正儒雅、二哥司马懿潇洒俊逸,他完全没有两位兄长的风范,甚至还有些胆怯,垂手而立中规中矩,倒与董遇有几分相像。
“知道我为何征辟你吗?”曹操单刀直入。
司马孚倒是坦诚,低声道:“在下不知。”
“因为你闭门读书小有贤名,更因为司马氏与孤有些渊源。”曹操手捻须髯,“你两位兄长皆在朝堂,你也该为国效力。听闻司马建公有八子,今后若无意外,孤还会征辟你家兄弟。国之良辅求之不易,你司马氏久有名望,当尽忠魏廷,给天下士人做表率。记下了吗?”
司马孚诺诺连声。
“好。孤现在就任命你为临淄侯文学,以后伴吾儿读书习学,他若有不当之处要竭尽所能劝谏指教……”
曹丕陡然一惊,不禁扭头看司马懿——他似是尴尬,早把头压得低低的,瞧不见神情。
曹操却环顾众人侃侃而论:“昔周公求贤,一饭三吐脯、一沐三握发,孤虽不敢比古之圣贤,然亦有伯乐之意。世间俗人多好纯誉之士,岂不知纯誉者乃诈,非真贤也!伯夷隘、柳下惠不恭,古之良士尚遭非议,况乎今人?”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开汉功臣陈平有盗嫂之污,兴燕之士苏秦好为摇舌,此亦功业有成者,故贤无益于国不加赏,不肖无害于治不加罚。对孤而言,非但不罚,倘有一技之长还可予以重用。所以今后州郡举士不必拘泥于名声门第、平素形状,‘命贵,从贱地自达’!务必要使野无遗贤、社稷昌盛。”
群臣齐声称是。曹操毫不耽搁,立刻口宣敕令命陈琳笔录,下达天下各州郡。其辞曰: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曹操《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
四年前曹操就曾颁布过《求贤令》,其中一句“唯才是举”惹得天下热议。而今又下此令,似是对先前人才政策的进一步阐释,不过在场不少有识之士都能品味到,这道敕令与先前相比大有弦外之音。《求贤令》是在赤壁战败人心不稳的情况下颁布的,一者是为与孙、刘等对手争夺人才,再者也是提拔寒微之士扼制豪族。而这道敕令则把重点落在人格污点上,大言有才乏德亦可予以重用,恰与华歆、郗虑逼宫废后之举互相印证。这是鉴于曹魏人气不旺,向天下人大开仕途之路,简而言之一句话——只要肯为曹某效力,也不管你名声多差、犯过何错,我绝对亏待不了你!
群臣遵令,齐呼圣明,各部将领也陆续过河,这才列开队伍同往邺城。曹操也不叫虎贲护卫,左边吉茂、郑称,右有董遇、缪袭,与新募的士人齐辔而行。这就是人敬人高互相吹捧,曹操给他们荣耀,更为成就自己爱才之名。此番南征虽然空劳无功,但能摆出这样喜庆的架势回转邺城,面子也够了。
可队伍后面的曹丕却不那么惬意,他没想到父亲会把司马孚派到三弟府里——司马氏已入了曹植府门,今后还能不能信任?随军四个多月,曹植把邺城整治成什么样了?崔琰、毛玠有没有变心呢?
曹丕没心思与人搭讪,缓缓落在后面,眺望河滩不禁黯然——冬季水枯,为协助大军运辎重,附近县令征调大量百姓在运河两岸拉纤,不仅有男子,也有妇女孩童,百姓喊着号子趟水拉纤,隆冬时节却累得四鬓汗流。天下事就这么不公平,有人骑马乘车优哉游哉,有人却辛苦劳顿;见不远处有艘运粮船,一对男女拉着纤绳苦苦前拽;还有个孩子,也就与他儿曹叡年纪仿佛,个子太小拉不了绳索,在船后死劲地推,踩着冰凉齐腰的河水,一步一喘,脑袋都快扎到水里了!
猛然间曹丕感觉自己就像这劳苦的一家子,虽非生于贫贱,却也时运不济,苦劳苦曳终无出头之日。随口吟道:
郁郁河边树,青青野田草。
舍我故乡客,将适万里道。
妻子牵衣袂,抆泪沾怀抱。
还附幼童子,顾托兄与嫂。
辞诀未及终,严驾一何早。
负笮引文舟,饱渴常不饱。
谁令尔贫贱!咨嗟何所道?
(曹丕《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
谁让你时运不济,谁让你命不好,又有什么办法?
“五官将悲天悯人,乃天下苍生之福。”不知何时司马懿已悄悄凑到他身后。
曹丕扭头看看他,一个字都没说。
司马懿一眼就看穿了他心思,情知这位大公子心胸不宽,赶紧说好话:“五官将这诗作得极好,临淄侯虽出口成诵、下笔成文,但所作诗赋可有一篇爱怜民生疾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享天下之福不那么简单,须心怀黎庶德被苍生。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言下之意很明显——曹植不行,还得是你。
曹丕略觉宽慰,但仍不能释然:“你素与我相厚,令尊与我父曾同殿共事,如今令弟又成我三弟的侍从,咱们也算是世交了。”
司马懿自然听出这是试探,左顾右盼,见四下没人注意,便凑到他耳边:“在下自然全力辅助五官将,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唯有知己知彼方为上策。难道叔达在那边做事不好吗?”
曹丕心里悬着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长出一口气,脸上却未露出丝毫喜色,只随口道:“分别多日,若有空就来我府上喝两杯吧。”但与他并辔行了几步,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急切,又补充道,“还有件事跟你谈,今晚就来吧……”
建安十九年十一月,已是严冬时节,狂暴的北风吹拂着许都皇宫,那些并不巍峨的楼台殿宇发出呜呜响声,似在为国都的沉浮而悲鸣。十九年前许都初建之时何等欣欣向荣?风华正茂万物维新,百官竭诚人才济济,谁都不曾质疑大汉王朝将走上新一轮复兴,可这样的美梦未持续多久,曹操便图穷匕见。十九年后许都依旧是那座许都,依旧是大汉王朝的核心,但它的灵魂却早已被蛀空。
连守卫宫廷的虎贲士都记不清多长时间没正式举行朝会了,一年还是两年?自荀彧离开后,朝廷就真的只是一具空壳了。可能不举行朝会倒是好事,那些担当要职的官员要么风烛残年,要么被曹氏权势所迫,要么本就是曹操亲信,魏国建立后不少人自愿和被迫兼职了魏官,更有甚者干脆卷铺盖去了邺城,上至侍中、大夫,下至尚书、令史都缺员,堂堂大汉朝廷沦落到有职无员的尴尬境地,竟不及自己统治下的一个公国,还举行什么朝会?傀儡天子与有名无实的列卿、没兵可带的将军、行将就木的贵戚又有何天下大事可议?
尚书台似乎已与朝廷关系没有,倒像是魏国设在许都的一个办事机构,每当曹操有什么要求,华歆、董昭这帮人就开始忙,刷刷写写弄份诏书,然后把天子大印往上一盖,就算了事——于是一个治国的机构演变为卖国的衙门,把数不清的权力、名号、爵禄理直气壮地转移到魏国名下。对大汉尚有感情的官员当然心中不忿,但他们或是闭门不出或是告老还乡,这情势下能独善其身保住性命就不错了;留下的大半是无名下僚,纯粹养家糊口混碗饭,可谓“小车不倒只管推”;还有些名声不显、才干不佳的也恨,想投曹操却没个门路,闲在家里大骂——怎么想卖国都这么难呢!
拱卫京师的北军根本不存在,五校尉倒是有,不过是给万潜那类的曹营元老当的,立过功劳年纪又大了,曹操给他们殊荣养老。南军倒还有,七署官员一个不少,兵士也不缺员,但只要张口说话,一水儿的沛国谯县口音,全是曹氏的老乡!城外是伏波将军夏侯惇麾下部队,城内有丞相长史王必管辖的兵,校事爪牙分布大街小巷窥视监察,几无隐私可言。
许都也算是异彩纷呈,像曹魏的分支机构、像养老院、像军营、像监狱——就是不像国都。
天子刘协似乎已习惯这一切,屈指算来自他九岁被董卓抱上龙位就是傀儡,如今三十五岁了,依旧是傀儡,盘古开天以来,皇帝当成这样也算古今第一人了!
但刘协既不糊涂也不昏庸,相反他也曾雄心勃勃、仁怀天下,但很快意识到一切都是徒劳,除了皇帝虚名他什么都没有,甚至连虚名都随时会被抢走。从董卓到李傕,再到曹操,天下乌鸦一般黑,抗拒毫无意义,只能让自己处境更糟。所以他得过且过,熬一天算一天,治国的道理也不用去探究了,读读《老子》聊以慰藉吧。于是整日里诵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他的人生只能寄托在虚幻思想里。好在有伏皇后和为数极少的宫娥陪伴,也不至于如行尸走肉,可曹氏姐妹的入宫改变了一切。
当两个如花似玉的曹贵人出现在刘协面前时,他真的恐惧了——昔日王莽把女儿许配给孝平帝当皇后,没几年孝平帝就被王莽鸩弑,又迎立孺子刘婴,皇后成了皇太后。曹操是不是觉得他这个成年皇帝太缚手缚脚,想除掉他另立一孺子?还是曹魏篡汉大限将至,再不用他这傀儡了?刘协与伏后惶惶不可终日,对曹氏姊妹既不敢亲近,又不敢慢待疏远,整日如履薄冰,似乎她们才是皇宫真正的主人,皇帝与皇后只是被她们监管的囚犯。
大贵人曹宪倒还本分,早晚问安恭敬有礼,安于宫室深居简出,而且生性内敛极少言语。二贵人曹节可不守规矩,整日跟屁虫一样黏在皇帝身边,刘协读书她要跟着读,刘协写字她要一旁研墨,刘协有时被迫审阅些诏书她也一旁看着。刘协越发认定她是曹操派来监视自己的,却更不敢招惹,就连偶尔对弈、投壶也故意相让,即便她笑颜相迎也拒之千里,更别提肌肤之亲、枕席之欢了。倘若“不慎”与她生下皇子,曹操与王莽一样成了堂堂正正的国之外戚,还有他的活命吗?转眼间两位贵人入宫将近一年,刘协浑浑噩噩如履薄冰,这样痛苦的生活何时终了?
直到这一天清晨,有份诏书送进了前殿,身为天子的刘协不得不在虎贲士的催促下到前殿予以批示。尚书令华歆已在殿上等了很久,施礼已毕,一言不发地退到一边;而大殿外还候着御史大夫郗虑,他形容枯槁呆滞无神,手里紧紧攥着符节;郗虑身后是校事卢洪、赵达以及一队士兵。
这类情形刘协见多了,只要曹操想要篡夺什么重大权力,总会派人起草一份诏书叫他亲自签署,然后当殿派遣使者持节宣诏。次数太多刘协已经麻木,也轻车熟路了;机械地走到御座,翻开龙书案上早已起草好的诏书,看也不看就在上面盖了皇帝行玺——审阅也没用,曹操要办的事没人能阻拦,看了也只能徒增烦恼,索性听之任之。
哪知刚刚署完诏书,就听外面一声断喝:“奉诏入宫!”那队士兵簇拥着郗虑冲上殿来。刘协大吃一惊,这才细看这份诏书:
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于兹。既无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谨身养己之福,而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诏,其上皇后玺绶,退避中宫,迁于它馆。呜呼伤哉!自寿取之,未致于理,为幸多焉。
“废后?!”诏书从刘协颤抖的手中飘然落地,“皇后何罪?”
郗虑二目无神呆若木鸡、华歆无言以对低着脑袋,二人实不知该如何作答。赵达却厉声道:“昔日伏后涉董承、王子服二贼之叛,又屡发书信与其父伏完毁谤丞相、妄议朝政,陛下难道不知?”玉带诏乃十五年前旧事,伏完也去世四年多了,这些所谓的罪都是陈芝麻烂谷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虽然眼前只一小小校事,刘协却不敢反驳,只得放下自尊哀求:“皇后废立关乎家国荣辱,况伏氏已诞育皇子,国本倚仗不可轻废。请爱卿向魏公求情,赦免其罪。”
赵达毫无臣下之礼,“嘿嘿”冷笑道:“此乃帝王家事,魏公出征在外与他何干?诏书不是陛下您恩准的吗?”
刘协气满胸膛,乍着胆子痛斥:“乱臣贼子!难道朕不签诏书,你们就能放过皇后?”
赵达自知理亏不与辩解,喝令士兵:“速往后宫擒拿废后伏氏!”根本不理皇帝,领着兵吵吵嚷嚷而去。
卢洪左看看郗虑、右看看华歆,讪笑道:“二位大人,奉诏办事不容耽误,别愣着啊。”招呼亲兵“恭请”二位大臣也去了后宫。
“乱臣贼子!”刘协不住痛斥着,却根本没人理睬,没人把他这皇帝当回事;见他们擅闯宫闱,只得踉踉跄跄在后面跟着,口中不住喃喃:“擅闯宫闱戕害皇后,天下怎有这等事……怎有这等事……”
宫女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寺人吓得抱头鼠窜,皇宫被士兵搅了个天翻地覆,偏偏寻不到皇后踪迹。折腾半个多时辰,终于有人禀报,皇后躲在长乐宫偏殿夹壁后面。士兵立刻如乌云般包围长乐宫,夹壁墙太窄,只能挤进一人,赵达高喝:“虎贲士听令,破壁捉拿贱人!”虎贲士所持斧钺是象征天子权威的仪仗,用它杀人都少,更别说拆房。但今天顾不了许多,两柄大斧在墙上咚咚撞击,不多时就凿出个大窟窿,伏后早吓得披头散发瘫软在地,身上落满灰尘。赵达越发冷笑:“我听人言,昔日秦始皇焚书,博士伏胜藏匿《尚书》于夹壁之中,故而《尚书》得以传后世,伏氏一门也因此显贵。您是琅琊伏氏第十六世孙,没想到老祖宗钻墙缝的伎俩还没忘!哈哈哈……”
卢洪高叫:“擒拿贱人!”
“且慢,”赵达阴笑着拦住,“忘了魏公的嘱托吗?华令君,擒拿废后可是魏公点名叫您办的差事。”
华歆面部轻轻颤抖几下——擒拿伏后是曹操千叮咛万嘱咐叫他亲自做的,但身为汉臣欺凌主上岂不永受唾骂?今日碰伏后一指头,半世清名一扫而尽!
华歆享誉士林,绝非无耻之徒,但他性格柔弱屈辱自保,当年在豫章向孙策开城投降就饱受非议,入主尚书台以来对曹操逆来顺受无半分违拗。想不失名节,又要保宗族富贵,不作出点牺牲可能吗?改易九州、册封魏公不都是在他的配合下完成的吗?这张脸早就保不住,不想当贰臣也是贰臣了!他和他家族的前途命运已毫无选择地攀附在曹氏身上了……
“怎么磨磨蹭蹭的,还不动手?”卢洪催促道。
华歆把牙一咬,心一横,跨上两步,哆哆嗦嗦揪住伏皇后发髻——这岂能制住一个大活人?但只要有姿态就够了,卢洪朝爪牙之士使个眼色,两名虎贲士立刻扑上,一左一右拖拖拉拉往外带。
刘协匆匆赶到殿门,却被士兵阻在殿外——天子竟驱使不动几个虎贲士!见郗虑也默默站在阶下,手里举着白旄之节,忙上前恳求:“郗公,可否向魏公进言?”
郗虑充耳不闻,宛若泥胎偶像,只低声喃喃:“莫问我……不关我事……不关我事……”
人群闪开,失魂落魄的伏后被士兵推出来,一见天子放声大呼:“陛下救我!陛下救我活命……”
刘协望着哀哀乞活的皇后,望着活死人一般的郗虑,望着手牵发髻满脸羞赧的华歆,望着凶恶叫嚣的曹氏爪牙……这情景何等熟悉?十五年前董承之女、怀有身孕的董贵人就是这么被抓去的,现在又轮到皇后了。天啊!这场噩梦还在延续,无尽无休,何时才是尽头?
伏后兀自痛哭哀求:“陛下救我活命……”
“救你活命?”刘协回天乏术连连摇头,“朕亦不知命在何时,如何救得了你?”
华歆早羞得无地自容,仿佛自己被扒光了弃于闹市之上。他松开伏后发梢,颤巍巍道:“走吧……走吧……”
赵达不冷不热道了句:“臣等辞驾!”便催促士兵押着伏后离去。刘协心如刀绞,却不忍再望皇后一眼。相濡以沫二十余年,伏后没跟他享过一天帝王之家的荣耀,反受尽千辛万苦,到头来竟还这等下场。
他低着脑袋浑身颤抖,听着皇后渐渐远去的惨号声,扭
脸间又见郗虑还蔫呆呆愣在原地,不禁怒满胸膛,厉声喝问:“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天下岂有这等事?”
问他又有何用?郗虑就像这朝廷一样,似乎已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他木然地看看刘协,紧紧攥着符节,一瘸一拐也走了;行出甚远,忽然一阵呜咽:“世上再没有郑氏高足郗鸿豫了,也再没有德高之士华子鱼了……呜呜……再没有了……”行尸走肉般缓缓踱去——是啊,谁不知他郗虑是郑玄高徒,谁不知华歆是平原名士?正因如此曹操才更要逼他们出头。如果连郗虑、华歆都能做这等事,天下名士谁不可抛弃名节投效篡逆?谁不可舍弃廉耻当曹氏走狗?曹操一石二鸟,既废了皇后,又树立两个“深明大义”投效新朝的表率,道德权威被砸个稀烂!
刘协欲哭无泪,扪心自问——莫说作为皇帝,哪怕作为一个普通男人、寻常丈夫,朕又何等失败!可这一切是朕能左右的吗?谁能帮朕?荀彧不在了,皇后也被废了,连个能推心置腹的人都没有,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老天爷,你睁眼看看吧!朕是天子,受命于你统治天下的人,可朕现在不想再做九五之尊了……朕不求复兴汉室国祚长远,但求做个不受摆布的普通人,难道连这都不行吗……”他撕心裂肺地呐喊着,一边捶打自己,一边撕扯着黄袍,状若疯癫,周匝宫人宦官虽多,却无一人敢劝慰——倒不是没良心,对天子说两句体贴话简单,可若叫魏公耳目看见,满门性命就不保了!
“尔等都是聋子、瞎子吗?”一声尖锐的断喝惊住众人——贵人曹节闻讯而来。
宫女宦官吓得魂儿都没了,宁得罪天子不得罪曹家,乱乱哄哄全跪下了。曹贵人杏眼圆睁满面娇嗔:“身为天子近人,不能为君分忧,要尔等何用?滚!都给我滚!”
“诺。”宫人哪见过这般跋扈的妃子?大伙哆哆嗦嗦答应一声,腿都不利索了,当真滚的滚、爬的爬。
刘协也不呐喊了,怒冲冲望着这个仇敌的女儿,几个时辰前他还对她畏如刀俎,现在不怕了,反正到头来不免国破家亡,豁出去啦!他两步抢上,对准曹节脸颊狠狠一巴掌。
“陛下……”曹节直挺挺跪在地,“贱妾自知有罪,我曹家世受国恩,却行此欺主之事。罄南山之竹难书僭越之罪,倾北海之波难洗狂悖之污。臣妾在此,陛下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只求陛下不要苦了自己……”
刘协的手再度高高扬起,却迟迟没有落下——曹节白皙的脸上映着那道通红掌印,两只眼睛却直勾勾望着他。看得出来,她不似与其父串通一心,虽然她生性张扬不谙礼数,却未尝不是个体贴人。
刘协毕竟久读诗书,更被这半生凄苦锻炼出一颗悲天悯人之心,他默默提醒着自己:刘协啊刘协,你这是怎么了?莫说她并无恶意,即便真是曹贼派来监视自己的,一个还不到二十的女子,你怎下得去手?堂堂七尺男儿,又有皇帝之名,海纳百川怀德天下,就算与曹贼结恨又岂能迁怒于她女儿?朕若扬手即打、破口便骂,岂不与那卑鄙无耻的赘阉遗丑成了一路歹人?朕耻之矣!
慢慢地,他把手撂了下来:“你起来……”
“既奉身入宫,便是刘氏之妇。臣妾有罪!”曹节重重磕头。
“唉!罪不在你。”刘协伸出一手轻轻搀她起来;不知为何,抓着她绵软的手,望着她明亮的眼睛,心中又添了几分信任,“你……能恳求你父饶恕皇后?”开口向偏妃告求,实在难以启齿。
曹节挨打都没哭,一闻此言泪水簌簌而下:“臣妾有心无力……妾若真能劝动父亲,也不会入宫侍奉陛下了。”
天下岂有这样的妃子,胆敢直言不愿嫁天子?若乾纲独断之朝,就凭这一句话便打入冷宫终生不得面君了,可刘协非但不怒反而大笑——是啊,她年纪都能做朕女儿了,又生于公侯之家从小富贵娇宠,怎会心甘情愿侍奉朕?若侍奉一个太平天子也罢了,侍奉朕这等末世之君有什么好处?天意啊天意!朕毕生被无道父皇所累,这女子却也被凶恶父亲所逼,倒真是对苦命鸳鸯!
曹节愈哭刘协愈笑,竟大有幸灾乐祸之感,笑着笑着突然也悲从中来,一把抱住曹节,伏在她肩头唏嘘不已,仿佛倏然找到知己。
曹节的泪水渐渐止住——罢了,这辈子就这样啦!托生一张女人皮,在这世道又能怎样?就跟这年近不惑的傀儡天子做个伴吧……正思忖间忽听远处又响起卢洪嘶哑的叫嚷声:“除恶务尽,皇后已废,其子焉能再居宫中?把她养活的两个小孽子也抓起来!”
父子连心啊!刘协又气又恨无可奈何,死死掐着曹节的肩膀。曹节一样无奈,但除了更紧地抱着这个与自己一样苦命的男人,又能如何呢?
回师邺城
建安十九年十一月皇后伏寿被废,幽禁冷宫数日后被秘密处死,所生二皇子也被鸩杀。皇后兄弟宗族自不其侯伏隆以下全部以谋反罪论处,死者百余人,皇后之母刘盈乃汉顺帝之女、安阳长公主,虽侥幸保全性命,却被迫迁徙涿郡在监视下苦度余生。素以经学传家与世无争的东州望族“伏不斗”竟落个灭门的下场,怎不叫人唏嘘?当然了,这一切都在曹操撤军过程中发生,皆出自天子“自己主张”,与他丝毫扯不上干系。
曹操撤军途中又得到天子诏书,宣布他可以选拔旄(máo)头、魏宫可以设置钟虡(ju)。这两样都是天子专有的配饰,至此曹操在仪仗方面已与天子相差无多。十二月,大军终于抵达延津,只要渡过黄河就踏上魏国的土地了。
第三次南征从出发到归来总共四个多月,刚到长江边,连敌人的面还未见着就匆匆收兵,不但空劳一场,还白白浪费许多辎重军粮,重臣荀攸又崩于营中,曹魏开国的第一仗不败而败。加之此番出征,文武群臣乃至三军士卒皆有异议,校事赵达等又执法苛刻,因而曹操颁下教令:
夫刑,百姓之命也,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当即宣布在幕府设立理曹掾,从今以后军法惩罪归理曹掾管辖,校事不得干预。三军将士早恨透了赵达、卢洪那两个奸诈小人,无不欢呼雀跃大呼万岁,曹操也算挽回了点儿面子。
大军备下船只,还未渡河就见北岸旌旗招展——原来曹植闻父亲归来,派官员前来迎接。太仆王修、少府王朗、侍中和洽带队,率领郎中、议郎、虎贲百余名前来接驾;幕府方面也来了长史陈矫、西曹掾徐奕、门下督陈琳等人。时值严冬,黄河结了一层薄冰,魏郡太守赵俨召集百姓破冰纤船,帮士兵搬运军辎。曹操颇觉欣慰,领曹丕、曹彰、曹真、曹休等率先渡河与群臣相见。
“恭迎魏公得胜回朝……”大家齐声道贺,其实谁都明白这场仗怎么回事,嘴上还得这么说。
曹操不禁苦笑——出师时还以为天下将定,哪知刘备非但未死还得了蜀地,成败之事实未可测,看来真不该拒绝纳谏、一意孤行啊!想至此未免有些羞赧,对群臣多加抚慰。
西曹掾徐奕奏道:“主公发下求贤令,各地推荐的才德之士都已到了,今日也同来迎候主公,可否先见见?”
“甚好。”开国立恩自要招贤纳士,何况现在又得知敌国未灭,曹操更不敢怠慢,当即请诸人近前——有崔琰推举的钜鹿文士杨训、安平文士李覃、南阳之士张固、已故太医令缪斐之子缪袭、新郑士人东里衮、开封儒士郑称等三十余人。曹操向天下求贤不止一次,每次至少也百余人应辟;可曹魏建国伊始,应辟之人却不增反减,这可不是好征兆。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曹操晋位开国又受封九锡,已是僭越之举,何况皇后一族血染屠刀,天下贤士愤者愤、惧者惧,这个节骨眼上有几人肯来捧场?虽这么想却不便说,都挂着一副笑脸。
曹操何尝不知?早拿定主意,要将这帮人全部予以重用,燕昭王为求贤不吝千金买骨,只要厚待这帮人,何愁天下岩穴之士不眼热?他摆足了折节下士的架势,与众人一一相见叙谈;众人见魏公竟如此器重,无不感恩戴德。曹丕远远望见司马懿站在和洽身后,满腹机谋欲与他说,苦于耳目众多不便过去述说,只好默默盘算。
突然间,曹操把目光锁定在人群后排一个布衣之士身上——此人瘦小枯干,一张瓜条脸,三绺焦黄胡须,满脸皱纹,水蛇腰大罗锅,其实才四十出头,不知道的还以为六七十呢,比曹操都显老。他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衫,这衣服不知穿多少年,衣襟下摆都起毛了,袖子上还有块补丁。即便不拘衣着,见当朝丞相、封国之主岂能这般寒酸?
曹操不但不恼,反而甚喜:“哎呀!这不是吉先生吗?”
吉茂,字叔畅,冯翊池阳人,莫看此人寒酸得紧,却是响当当的人物。郭氏、田氏、吉氏皆冯翊大族,吉茂曾家财豪富,他族兄吉本是两朝老臣,今在许都担任太医令;吉茂日子却越过越穷。只因他有收集图书的癖好,为此广求天下书籍简册,什么天文地理、经史子集、文韬武略,乃至谶纬、医卜、历书统统来者不拒,结果偌大一份家产都叫他换了竹片。他倒不挑吃、不挑穿,只是坐吃山空家里房子越来越小,最后书都堆满了卧房,窗户都堵死了,为此妻子天天指着鼻子数落他。
“惭愧惭愧。”吉茂见到曹操很是羞赧——当初曹操征关中时曾与他相见,甚有起用之意,吉茂再三推辞不肯为官,如今却厚着脸皮主动上门了。
徐奕怕他面子过不去,忙打圆场:“吉先生此来可与当初不同,当年不过是经籍之士,如今却是孝廉。”
“这就对了。”曹操笑道,“看来张既不但通晓治戎之策,也慧眼识人,似吉先生这样的高士,不举他为孝廉还举谁?关中战乱二十余年,民生尚且难保,何况书籍简册?若非吉先生这等爱书成癖之人,只怕有更多典籍毁于战火。理乱之功造福一时,治国之功造福一代,文教之功造福千古,这是莫大的功劳!”
“不错,不错……”众人不禁点头。
吉茂眼泪差点儿掉下来,为保护书籍吃多少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能得世人这评价,也算无怨无悔了,索性把心里话向曹操挑明:“在下不敢欺瞒丞相,我读书成癖不愿为官,但蜗居已久无可生计,求亲告友终非长久之计,实是想求份俸禄养家糊口。即便不为自己,也为那满堂的书籍啊!
”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无不揪心:哪有这么直白的?若都似你这样,魏国朝廷岂不成了混饭的地方?名气大的多数不肯出山,好不容易来一个还为糊口,魏公岂能痛快?
哪知曹操仰天大笑:“这有何难?天下之大财货充盈,难道就养不了一个为国贮书之人?先生既然张口,孤就当馈赠。但无功不受禄,传扬出去对先生名誉也有损。我看这样吧,我表奏您回乡当个县令,您拿六百石的官俸守家在田,既当了官,又没离开您那些书,两全其美,您看如何?”
“这、这……”吉茂不知说什么好。
“不必推辞。”曹操不让他为难,“回头我嘱咐张既,叫他选几个精明的功曹皂隶派到你县,先生实在拨冗不开,就叫他们代为理事,出了乱子我问他们的罪。您若愿意办事就到大堂坐坐,不愿意就拍屁股回家歇着,他们还敢拦您?”
吉茂再不满足也说不过去了:“多谢明公。”
曹操也满意,其实重吉茂之名远胜其才,这样的人想尽办法也要让他挂个官职,好向天下人展示自己多受名士爱戴。客套两句又见数人,不过拱手寒暄,直到徐奕介绍:“这位乃弘农董遇董季直,在朝任黄门侍郎,受丞相之命调职邺城。”
“哦?阁下就是为天子讲解《老子》之人?”曹操加了小心,从上到下仔细打量,唯恐此人接近天子有“不轨”之心;见董遇四十左右,身材敦实貌不惊人,莫说不及想象中那般出类拔萃,甚至有些迂腐之态,当真是个老实的读书人。
不过曹操依旧没掉以轻心——昔日孝灵帝师刘宽、杨赐,先前给刘协讲学的也是荀悦、谢该之流;此人这等年纪便有侍讲之荣,恐非泛泛之辈。因而问道:“董大人精何典籍?”
董遇嗓音低沉语言谦虚:“在下腹笥不广,唯治《老子》《左传》,不敢言精,勉力为之。”
“可有人从您受学?”曹操这话似漫不经心,却紧要至极。若有门生学子就不单纯是做学问人,很有可能主持着一个以经学为基础的士人集团,为防不测当另加详察。
董遇道:“并无门生。”
“仕宦之友可曾教授?”
“闭门自守,并无知近之人。”
“宗族子弟呢?”
“也没有。”
曹操却不信:“似大人这等学识,岂会无人登门求教?”
“求教之人倒是为数不少,尽被下官推辞。”说到这里董遇眼中似有得意之色,却只一闪而过。
“为何?”曹操一句接一句,不容他思考。
“先贤博士读书所为治学,著书立说施恩后世。自先朝党锢之祸诛戮太学士以来,正教毁败经学不振,战乱多年人心大异,如今十个经学之士倒有八个为谋仕途,名为治学实为投机。似这等人登门求教,即便下官用心去教,有何裨益?我便叫他们把书读一百遍再来。”
“哦?哈哈哈……”曹操闻听此言不那么反感了,“读书百遍,倒是敷衍他们的好办法。”心下另想,也未尝不是关门闭户得保平安的好主意。
董遇却道:“倒也不是故意搪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倘若能全心诵读,自会明其要理,何必再去求人授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众人甚觉可笑。
曹丕望了司马懿半晌,才刚缓过神来,闻听此话略觉有趣,不禁插言:“一卷书读百遍得耗多少光阴,人活世间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财货生计是免不了的,谁有这么多工夫?”
董遇捋捋胡须,露出几分笑意:“在下以为读书当择三余。”
“何为三余?”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董遇这说法乃是鼓励士人当在每年、每日、每时珍惜读书勤学的机会。
曹操趁机白了曹丕一眼:“听见没有?读书勤学理当孜孜不倦,现在正值冬日,岁之余也。你回去后闭门读书,不要有任何杂务。”
曹丕被父亲泼盆凉水,闭门读书说得好听,其实是不叫他做事,也不允许与任何人来往。当真如此岂不愈加落于曹植之后?
曹休瞧曹丕面露怏怏,忙过来解围:“冬日读书自然妙,不过最妙的无过于冬日下雨,又是夜晚。此乃冬之雨夜读书,三余俱全!”一番话逗得众人无不欢笑,连“始作俑者”董遇都不免莞尔。
曹操终于认清了董遇的面目,果然只是个心无旁骛的白面书生,心里放宽了不少。徐奕又拉过一人道:“主公,此人便是您点名征辟的司马叔达。”
曹操、曹丕都留上神了——司马孚个子不高、面貌倒是挺英俊,但缺了几分灵气,举手投足格外拘谨,他大哥司马朗端正儒雅、二哥司马懿潇洒俊逸,他完全没有两位兄长的风范,甚至还有些胆怯,垂手而立中规中矩,倒与董遇有几分相像。
“知道我为何征辟你吗?”曹操单刀直入。
司马孚倒是坦诚,低声道:“在下不知。”
“因为你闭门读书小有贤名,更因为司马氏与孤有些渊源。”曹操手捻须髯,“你两位兄长皆在朝堂,你也该为国效力。听闻司马建公有八子,今后若无意外,孤还会征辟你家兄弟。国之良辅求之不易,你司马氏久有名望,当尽忠魏廷,给天下士人做表率。记下了吗?”
司马孚诺诺连声。
“好。孤现在就任命你为临淄侯文学,以后伴吾儿读书习学,他若有不当之处要竭尽所能劝谏指教……”
曹丕陡然一惊,不禁扭头看司马懿——他似是尴尬,早把头压得低低的,瞧不见神情。
曹操却环顾众人侃侃而论:“昔周公求贤,一饭三吐脯、一沐三握发,孤虽不敢比古之圣贤,然亦有伯乐之意。世间俗人多好纯誉之士,岂不知纯誉者乃诈,非真贤也!伯夷隘、柳下惠不恭,古之良士尚遭非议,况乎今人?”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开汉功臣陈平有盗嫂之污,兴燕之士苏秦好为摇舌,此亦功业有成者,故贤无益于国不加赏,不肖无害于治不加罚。对孤而言,非但不罚,倘有一技之长还可予以重用。所以今后州郡举士不必拘泥于名声门第、平素形状,‘命贵,从贱地自达’!务必要使野无遗贤、社稷昌盛。”
群臣齐声称是。曹操毫不耽搁,立刻口宣敕令命陈琳笔录,下达天下各州郡。其辞曰: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曹操《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
四年前曹操就曾颁布过《求贤令》,其中一句“唯才是举”惹得天下热议。而今又下此令,似是对先前人才政策的进一步阐释,不过在场不少有识之士都能品味到,这道敕令与先前相比大有弦外之音。《求贤令》是在赤壁战败人心不稳的情况下颁布的,一者是为与孙、刘等对手争夺人才,再者也是提拔寒微之士扼制豪族。而这道敕令则把重点落在人格污点上,大言有才乏德亦可予以重用,恰与华歆、郗虑逼宫废后之举互相印证。这是鉴于曹魏人气不旺,向天下人大开仕途之路,简而言之一句话——只要肯为曹某效力,也不管你名声多差、犯过何错,我绝对亏待不了你!
群臣遵令,齐呼圣明,各部将领也陆续过河,这才列开队伍同往邺城。曹操也不叫虎贲护卫,左边吉茂、郑称,右有董遇、缪袭,与新募的士人齐辔而行。这就是人敬人高互相吹捧,曹操给他们荣耀,更为成就自己爱才之名。此番南征虽然空劳无功,但能摆出这样喜庆的架势回转邺城,面子也够了。
可队伍后面的曹丕却不那么惬意,他没想到父亲会把司马孚派到三弟府里——司马氏已入了曹植府门,今后还能不能信任?随军四个多月,曹植把邺城整治成什么样了?崔琰、毛玠有没有变心呢?
曹丕没心思与人搭讪,缓缓落在后面,眺望河滩不禁黯然——冬季水枯,为协助大军运辎重,附近县令征调大量百姓在运河两岸拉纤,不仅有男子,也有妇女孩童,百姓喊着号子趟水拉纤,隆冬时节却累得四鬓汗流。天下事就这么不公平,有人骑马乘车优哉游哉,有人却辛苦劳顿;见不远处有艘运粮船,一对男女拉着纤绳苦苦前拽;还有个孩子,也就与他儿曹叡年纪仿佛,个子太小拉不了绳索,在船后死劲地推,踩着冰凉齐腰的河水,一步一喘,脑袋都快扎到水里了!
猛然间曹丕感觉自己就像这劳苦的一家子,虽非生于贫贱,却也时运不济,苦劳苦曳终无出头之日。随口吟道:
郁郁河边树,青青野田草。
舍我故乡客,将适万里道。
妻子牵衣袂,抆泪沾怀抱。
还附幼童子,顾托兄与嫂。
辞诀未及终,严驾一何早。
负笮引文舟,饱渴常不饱。
谁令尔贫贱!咨嗟何所道?
(曹丕《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
谁让你时运不济,谁让你命不好,又有什么办法?
“五官将悲天悯人,乃天下苍生之福。”不知何时司马懿已悄悄凑到他身后。
曹丕扭头看看他,一个字都没说。
司马懿一眼就看穿了他心思,情知这位大公子心胸不宽,赶紧说好话:“五官将这诗作得极好,临淄侯虽出口成诵、下笔成文,但所作诗赋可有一篇爱怜民生疾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享天下之福不那么简单,须心怀黎庶德被苍生。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言下之意很明显——曹植不行,还得是你。
曹丕略觉宽慰,但仍不能释然:“你素与我相厚,令尊与我父曾同殿共事,如今令弟又成我三弟的侍从,咱们也算是世交了。”
司马懿自然听出这是试探,左顾右盼,见四下没人注意,便凑到他耳边:“在下自然全力辅助五官将,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唯有知己知彼方为上策。难道叔达在那边做事不好吗?”
曹丕心里悬着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长出一口气,脸上却未露出丝毫喜色,只随口道:“分别多日,若有空就来我府上喝两杯吧。”但与他并辔行了几步,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急切,又补充道,“还有件事跟你谈,今晚就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