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先生没出去吧?”孙隆冷着脸问。
    一个坐班锦衣卫忙说:“没有,没有,先生……啊不,王文龙就在书房里头整日读书呢。”
    孙隆点点头,递了帖子,在门房等待。
    不一会儿便被王平保请了进去。
    他原本以为王文龙会焦急等待万历皇帝的回应,对于今天来通知他坏消息,心中还有点过意不去。
    但见到王文龙说了情况,孙隆却发现王文龙一脸平常。
    “知道了,公公请坐……用饭了吗?一起吃点,今天中午吃涮羊肉……”
    孙隆发楞:“建阳不觉得意外?”
    “不就是留中不发么,有什么意外?”
    王文龙笑着说。
    孙隆一听也乐了,万历留中不发的折子,几百本估计是有。
    王文龙也是熟悉万历性格的。
    这是个能在大朝会上对着文武百官,脸不红心不跳,撒谎的主。
    这是个能把自己的工作丢给下面人,从此不闻不问,直到下面人累死之后才记起来的主。
    万历说出来的话当放屁,当他想要怼人之时,又是包不讲理。
    这应该是所有人都最讨厌的老板类型。
    对于万历做出的承诺,王文龙一成都不会相信。
    王文龙在家里闷了半个月,然后用几天时间抄出《晦翁学案》本来就是一次试探。
    他就想试试万历皇帝能不能看了他的书把他放了。
    反正试错成本也不高。
    现在一试,果然是不行。
    估计万历看到《晦翁学案》直接就丢到书桌上了,什么时候想起来也不知道。
    就像他对其他的折子一样。
    王文龙也死心了,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孙隆发现王文龙的想法也是笑了。
    他也在万历手下做事,深受其害。
    吐槽老板果然是从古至今员工拉近彼此心灵的最好方式。
    “建阳有什么需求,我能帮的。”
    王文龙道:“我想接家人上京城。”
    王文龙也快半年没见两个老婆和三个孩子了,好不容易能休息一下,自然想把老婆孩子接来。
    他现在被软禁,但老婆孩子还能出门,到了京城也能帮他采买东西,让他生活方便一点。
    “这事容易,建阳派个心腹,我安排官船接人。”
    王文龙道谢:“其他事情也没了。”
    倒是孙隆主动说道:
    “晦翁学案写得极好,我帮建阳去司礼监印出来。”
    王文龙点头同意。
    司礼监经场,全国刻书质量最好的印刷机构,若是由他们负责印刷《晦翁学案》,这书的售价都能高上两成。
    孙隆又建议说:
    “建阳还得写些著作。”
    “万岁爷虽不一定看,但万一问起,总要听说建阳在写书方是为好。”
    “而且建阳的事情已经传开,多少读书人都好奇你近日作品呢。此时的写作,也是个留下传世作品的机会不是?”
    王文龙很无语。
    他写了万历又不看,还偏得要他写。
    皇帝可以对他态度不好,他对皇帝态度不好,就是轻谩君上。恶心了一阵,王文龙知道孙隆也是一片好意,只能拱手道:“多谢公公提醒,我会做的。”
    午两人一起吃了顿涮肉,还喝了点小酒,孙隆发现王文龙的生活没有任何不适之处,于是放心,再次承诺会好好安排王文龙的家属上京,便带人离开。
    王文龙吃饱喝足睡了一觉,起床之后便开始写作。
    万历皇帝要他研究经史。
    《晦翁学案》绝对是经学,可以交一半的差了。
    再接着把《宋元学案》抄完也没什么意思。
    这种工作没有王文龙后人也会去做。
    王文龙把目光放向历史。
    既然万历皇帝不看,自己现在被软禁写书的消息又传遍京城,写出来的东西一定受到文人关注。
    那他不如搞些骚操作。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书还是要抄的,但可以写些有意义的作品。
    他也算是奉皇命做研究,可说是荤腥不忌、无所限制。
    后世影响巨大的史学著作。
    《万历十五年》肯定抄不了,开玩笑,这本抄出来,万历皇帝就算快病死也一定仔细看,然后寻章摘句把王文龙打入大狱。
    而且王文龙想抄一些开创性的作品。
    他突然想到一本史学小册子。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这本书非常小,却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不可跨过的丰碑。
    民国文坛所谓“用西方思想,整理国故”的风潮,做的大多数事情其实都是容易剪的低垂果实。
    拿一种新思想去研究旧学派,能够出的内容实在太多。
    但大多数“民国大家”所谓成果论文,放在王文龙前世系统化的人文社科研究理论之中都不太经得起推敲。
    其中能历久而弥新的不多,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算得上一本。
    此书一经问世,中国政治史研究直接开创新的一页。
    这本书总共才十万字,两个小时就能看完,但其信息密度绝对是超脱时代的。
    任何学生想要受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启蒙,读此书的两个小时过程,可说接触一种全新的思想。
    钱穆写作此书时,正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代。
    几乎所有中国古代史都被认为是封建糟粕而遭唾弃。
    钱穆用其广泛的史学阅读,朗朗提出中国的制度并不是像洋人所说,因循守旧一成不变。
    从秦汉一直至明清,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是一路传承下来的。
    而且每一个朝代对于前朝的得失都会进行分析,在新设立的制度中都会加以扬弃。
    所谓“守旧古板”“泥古不化”的中国制度史,在钱穆的笔下呈现出其本来面貌。
    让世人看出原来中国的制度变化可说是全世界最有改革性的。
    放在王文龙前世,新中国已经经历一系列改革、深化改革,国人对于改革已然习惯,也在慢慢建立制度自信。
    对钱穆提出的这一结论多半会感到理所应当。
    但钱穆写作此书的背景,却是在一个对旧时代制度全盘批判的环境。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出,有理有据的佐证了他的理论。
    这本书的证明能力绝对可称一流。
    这本书放在王文龙前世的大变革时代,都能引起天下文人震动。
    放在此时,则是身处古代研究古代。
    影响力和惊人程度只怕是核弹级别的。
    其学术思想的先进性更是不言而喻。(本章完)

章节目录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无相黄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相黄叶并收藏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