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285
事呢?这年头儿,略微有头有脸的人家儿,哪家没些个糟心亲戚糟心事。一家姓宋,一家姓李,就是诛连九族也诛连不到一处儿的。”
荣氏嫁过来,很为宋嘉言的事发了一阵子的愁。
其实,荣氏多心了,她嫁进宁安侯府,宋嘉言只令人送了份贺礼。后来,纪闵去了宋嘉言的别院几趟,并没有带着荣氏。及至宋嘉言大事已定,从西山别院回了宋府,纪闵去宋家,依旧不带她。
荣氏心里就有些没底,偏偏,她这满腹心事,也没个人可倾诉。丈夫是个粗心的,并不理会这些。荣氏也只得更用心的往婆婆这边服侍罢了。
说了会儿话,就到了午饭的时候,荣氏忙命人摆饭,服侍着婆婆、太婆婆用饭。
纪闵道,“坐着一并吃吧。”
荣氏笑,“我服侍着祖母、母亲用完,再用是一样的。”
“咱家没那些规矩。”纪闵笑望着太夫人,“我嫁过来后,母亲也不必我立规矩,拿我当个女儿疼。我对你,也是一样的。”
荣氏瞧着丫头们摆好饭,便笑着坐下了,笑,“就是我家里母亲也常说我命好,有婆婆和祖母这样疼我。”
祖婆媳三人一并用了午饭。
——
今日既是椒房请安日,来的便不只是皇后家的亲戚。
承恩公夫人也来了,方家一日不比一日,承恩公夫人就来的勤了些。
话说有爵人家儿,如承恩公府,子弟多了,哪个就一老本分的?只要有心人寻衅,谁还没个错处?先时三司审了一批,虽然没丢了性命,不过该罢官的罢官,该夺职的夺职,前后三代子弟,于朝中者寥寥无几。
承恩公夫人既然来了,方太后也留了这娘家老嫂子在慈宁宫用膳,又叫了丽妃过来,娘儿几个见面,虽无人说些糟心事,但,这餐饭就是用的无比凄凉。似乎,再如何的山珍海味也难掩方家的落寞。
待承恩公夫人走了,方太后便想念起自己的皇帝儿子来,遂问身边的嬷嬷,“皇帝晌午在哪儿用的膳?”
李嬷嬷恭身禀道,“听说,万岁爷去了凤仪宫。”
听到凤仪宫,方太后又是一阵气闷,也不知那狐狸精又从山上学来了什么狐媚手段,颜色也不出众,脾气也不柔软,怎么就勾得皇帝这么离不开了呢?尤其自老梅庵回来,这都多久了,皇帝再未踏足过他宫别院,当然,往她这慈宁宫请安除外。
真个狐媚子!
方太后再如何的厌恶宋嘉言,如今也不敢再率性出手了。
身为皇帝的亲娘,再如何折腾,皇帝儿子也得忍着。只是,方太后在后宫痛快了,端看前朝如今方家的情形,方太后也隐隐明白,儿子这是不满了。
叹口气,一个女人,忍她一忍,总归是娘家更重要。
听到儿子又去了凤仪宫,方太后何其扫兴,就不必提了。
没等到皇帝儿子,倒是等来了亲王儿子。
仁德亲王来宫里给老娘请安。
仁德亲王是来孝顺老娘的。
见着小儿子,方太后从心里高兴,念叨了几句,“好几日不见你来给我请安,还以为你把亲娘都忘了呢?”
“看 母后说的,儿子怎敢忘了您?”仁德亲王做了多年闲散王亲,有钱有闲的,雅趣不少,平日里就很会讨老娘开心。仁德亲王笑,“儿子的属官自南面儿寻来好大一块 玉。”比划了一下那玉的大小,仁德亲王笑,“这么大的玉,实在难得。儿子叫他们运到帝都来,整整走了小半年。儿臣瞧了那玉,玉色不算上等,贵在难得有这样 大的暖玉。儿子想着,做什么好呢?干脆给母后打了一张玉床,如今这床刚刚打磨好,儿子特意来跟母后请示,若哪日得闲,儿子令人将床给母后送进宫来。”又说 起那玉床打磨的什么花色什么样式。
方太后听的开心,笑,“弄这些做什么,哀家又不缺床使。”
仁德亲王笑,“那些床能跟这床一样吗?这可是儿子亲自命人打来孝敬母后的。玉养人,前些时候母后不是说晚上少眠么,兴许换换床会好些。”
儿子特意孝顺的东西,哪怕不是贵重的玉床,就是根草,方太后心里也是欢喜的。
方太后开了颜,不禁问,“怎么这些天没见着你媳妇进宫来?”宫里有宋嘉言每日堵心,方太后便格外的想念小儿媳妇。
仁德亲王笑,“她这几日有些不爽俐,儿臣让她在府里好生养着。”
方太后叹道,“你媳妇的难处,哀家都知道。堂堂亲王妃,竟然被降为郡王妃,她又是个好脸面的,哪里还愿意出门走动?”
“母后。”仁德亲王截住母亲的话,温声道,“母后莫这样说,本是她错在先。皇后娘娘虽说年轻,却是皇兄名媒正娶的皇后,是一国之母。皇后威严,岂容冒犯?”
“母后几次要给李氏重新升回亲王妃之位,都是儿臣劝住了您。如今,儿臣还是要劝母后一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咱们皇家,尤是如此。”仁德亲王叹道,“母后,您若总这样偏心于儿臣,以后儿臣可是没脸进宫了。”
儿子愈是懂事,方太后愈是不落忍,叹,“你这孩子哪……”
仁 德亲王悄悄一扯母亲的衣襟,笑,“母后,自来宗室王亲,哪个不是留驻藩地,唯儿臣得以长留帝都,承欢膝下。何况,帝都这么些公卿大臣,都看着咱们皇家呢? 越是这样,咱们越得做出典范来。那些规矩法度,若咱们皇家人带了头儿的不遵守,又以何服人呢?儿臣虽没大出息,也明白国事不易。皇兄皇嫂那里,不能帮上忙 倒罢了,没的再去添乱。”
方太后略为不满,“哀家一片好心,倒成了添乱了?”
仁德亲王往自己脸上轻拍一记,笑,“儿子口不择言了。”
方太后笑,“自家母子,哪用这般?我不管就是了。”说着叹口气。
仁德亲王自责,“儿子惹母后不悦了么?”
“不是因着你。”方太后实在憋闷,忍不住跟小儿子道,“今天,你大舅母来了。唉,她年纪比哀家大两岁,如今头发都白了,走路得扶着杖,哀家留你大舅母用了午膳。娘们儿说说笑笑,不知怎地,总觉着心下难受。”方太后不觉眼圈儿微红。
仁德亲王连忙劝道,“母后这是怎么了?若是不放心大舅母,派个御医过去,再赐些个药材。儿子并不常见舅母,听说舅母身子骨儿身来结实,母亲不必担心。”
“哪 里是这个。”方太后叹道,“你舅母虽是什么都没说,我也明白。只想一想你几个舅舅家的日子,哀家这心里怎能不惦记?以往,你三个舅母常来哀家这儿说话儿, 如今,除了你大舅身上有个国公的爵位,你二舅三舅的官儿都罢的罢、免的免,她们就是想来给哀家请安,也不能够了
分卷阅读285
-
分卷阅读285
事呢?这年头儿,略微有头有脸的人家儿,哪家没些个糟心亲戚糟心事。一家姓宋,一家姓李,就是诛连九族也诛连不到一处儿的。”
荣氏嫁过来,很为宋嘉言的事发了一阵子的愁。
其实,荣氏多心了,她嫁进宁安侯府,宋嘉言只令人送了份贺礼。后来,纪闵去了宋嘉言的别院几趟,并没有带着荣氏。及至宋嘉言大事已定,从西山别院回了宋府,纪闵去宋家,依旧不带她。
荣氏心里就有些没底,偏偏,她这满腹心事,也没个人可倾诉。丈夫是个粗心的,并不理会这些。荣氏也只得更用心的往婆婆这边服侍罢了。
说了会儿话,就到了午饭的时候,荣氏忙命人摆饭,服侍着婆婆、太婆婆用饭。
纪闵道,“坐着一并吃吧。”
荣氏笑,“我服侍着祖母、母亲用完,再用是一样的。”
“咱家没那些规矩。”纪闵笑望着太夫人,“我嫁过来后,母亲也不必我立规矩,拿我当个女儿疼。我对你,也是一样的。”
荣氏瞧着丫头们摆好饭,便笑着坐下了,笑,“就是我家里母亲也常说我命好,有婆婆和祖母这样疼我。”
祖婆媳三人一并用了午饭。
——
今日既是椒房请安日,来的便不只是皇后家的亲戚。
承恩公夫人也来了,方家一日不比一日,承恩公夫人就来的勤了些。
话说有爵人家儿,如承恩公府,子弟多了,哪个就一老本分的?只要有心人寻衅,谁还没个错处?先时三司审了一批,虽然没丢了性命,不过该罢官的罢官,该夺职的夺职,前后三代子弟,于朝中者寥寥无几。
承恩公夫人既然来了,方太后也留了这娘家老嫂子在慈宁宫用膳,又叫了丽妃过来,娘儿几个见面,虽无人说些糟心事,但,这餐饭就是用的无比凄凉。似乎,再如何的山珍海味也难掩方家的落寞。
待承恩公夫人走了,方太后便想念起自己的皇帝儿子来,遂问身边的嬷嬷,“皇帝晌午在哪儿用的膳?”
李嬷嬷恭身禀道,“听说,万岁爷去了凤仪宫。”
听到凤仪宫,方太后又是一阵气闷,也不知那狐狸精又从山上学来了什么狐媚手段,颜色也不出众,脾气也不柔软,怎么就勾得皇帝这么离不开了呢?尤其自老梅庵回来,这都多久了,皇帝再未踏足过他宫别院,当然,往她这慈宁宫请安除外。
真个狐媚子!
方太后再如何的厌恶宋嘉言,如今也不敢再率性出手了。
身为皇帝的亲娘,再如何折腾,皇帝儿子也得忍着。只是,方太后在后宫痛快了,端看前朝如今方家的情形,方太后也隐隐明白,儿子这是不满了。
叹口气,一个女人,忍她一忍,总归是娘家更重要。
听到儿子又去了凤仪宫,方太后何其扫兴,就不必提了。
没等到皇帝儿子,倒是等来了亲王儿子。
仁德亲王来宫里给老娘请安。
仁德亲王是来孝顺老娘的。
见着小儿子,方太后从心里高兴,念叨了几句,“好几日不见你来给我请安,还以为你把亲娘都忘了呢?”
“看 母后说的,儿子怎敢忘了您?”仁德亲王做了多年闲散王亲,有钱有闲的,雅趣不少,平日里就很会讨老娘开心。仁德亲王笑,“儿子的属官自南面儿寻来好大一块 玉。”比划了一下那玉的大小,仁德亲王笑,“这么大的玉,实在难得。儿子叫他们运到帝都来,整整走了小半年。儿臣瞧了那玉,玉色不算上等,贵在难得有这样 大的暖玉。儿子想着,做什么好呢?干脆给母后打了一张玉床,如今这床刚刚打磨好,儿子特意来跟母后请示,若哪日得闲,儿子令人将床给母后送进宫来。”又说 起那玉床打磨的什么花色什么样式。
方太后听的开心,笑,“弄这些做什么,哀家又不缺床使。”
仁德亲王笑,“那些床能跟这床一样吗?这可是儿子亲自命人打来孝敬母后的。玉养人,前些时候母后不是说晚上少眠么,兴许换换床会好些。”
儿子特意孝顺的东西,哪怕不是贵重的玉床,就是根草,方太后心里也是欢喜的。
方太后开了颜,不禁问,“怎么这些天没见着你媳妇进宫来?”宫里有宋嘉言每日堵心,方太后便格外的想念小儿媳妇。
仁德亲王笑,“她这几日有些不爽俐,儿臣让她在府里好生养着。”
方太后叹道,“你媳妇的难处,哀家都知道。堂堂亲王妃,竟然被降为郡王妃,她又是个好脸面的,哪里还愿意出门走动?”
“母后。”仁德亲王截住母亲的话,温声道,“母后莫这样说,本是她错在先。皇后娘娘虽说年轻,却是皇兄名媒正娶的皇后,是一国之母。皇后威严,岂容冒犯?”
“母后几次要给李氏重新升回亲王妃之位,都是儿臣劝住了您。如今,儿臣还是要劝母后一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咱们皇家,尤是如此。”仁德亲王叹道,“母后,您若总这样偏心于儿臣,以后儿臣可是没脸进宫了。”
儿子愈是懂事,方太后愈是不落忍,叹,“你这孩子哪……”
仁 德亲王悄悄一扯母亲的衣襟,笑,“母后,自来宗室王亲,哪个不是留驻藩地,唯儿臣得以长留帝都,承欢膝下。何况,帝都这么些公卿大臣,都看着咱们皇家呢? 越是这样,咱们越得做出典范来。那些规矩法度,若咱们皇家人带了头儿的不遵守,又以何服人呢?儿臣虽没大出息,也明白国事不易。皇兄皇嫂那里,不能帮上忙 倒罢了,没的再去添乱。”
方太后略为不满,“哀家一片好心,倒成了添乱了?”
仁德亲王往自己脸上轻拍一记,笑,“儿子口不择言了。”
方太后笑,“自家母子,哪用这般?我不管就是了。”说着叹口气。
仁德亲王自责,“儿子惹母后不悦了么?”
“不是因着你。”方太后实在憋闷,忍不住跟小儿子道,“今天,你大舅母来了。唉,她年纪比哀家大两岁,如今头发都白了,走路得扶着杖,哀家留你大舅母用了午膳。娘们儿说说笑笑,不知怎地,总觉着心下难受。”方太后不觉眼圈儿微红。
仁德亲王连忙劝道,“母后这是怎么了?若是不放心大舅母,派个御医过去,再赐些个药材。儿子并不常见舅母,听说舅母身子骨儿身来结实,母亲不必担心。”
“哪 里是这个。”方太后叹道,“你舅母虽是什么都没说,我也明白。只想一想你几个舅舅家的日子,哀家这心里怎能不惦记?以往,你三个舅母常来哀家这儿说话儿, 如今,除了你大舅身上有个国公的爵位,你二舅三舅的官儿都罢的罢、免的免,她们就是想来给哀家请安,也不能够了
分卷阅读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