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前的寅时。
    汪武派海寇柳四捎两封信件分别给两人,一封捎给城中地下帮会熊鞑,另外一封捎给城郊黑风岭土匪马骝。
    柳四不识字,只知道是和密谋攻打武阳城有关的。
    海寇柳四规划了自己的路线,由东南边的海滩上岸途经南湖村。
    翻过山头一直走山路就可以直达黑风岭。
    然后从北门进城再给熊鞑送信。
    这样的路线要比从南门进城再到黑风岭要更加快。
    他急于将汪武的信件送达,因此选择了一条较为快捷但是较为崎岖的山路。
    由于夜色深沉,加之柳四对这一带地形不熟悉,匆忙赶路。
    他在经过南湖村时,不慎将写给城中地下帮会头目熊鞑的信件遗失了。
    柳四在到达黑风寨时才意识到信件遗失,心中非常焦急。
    他知道这封信对于汪武和城中的熊鞑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信件落入他人之手,可能会引起双方的猜疑。
    甚至可能导致计划泄露,危及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但柳四心想再回去寻找信件定会耽误时间,自己琢磨着反正熊鞑不知道信件的内容。
    自己可以在武阳城内找一个捉刀人代写一封即可。
    自己口述捏造大概的意思,之后再将捉刀人杀了。
    这样即可完成汪武的任务,也有信件交给熊鞑。
    柳四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亮,最终也是得偿所愿。
    与此同时,南湖村的一位村民在清晨上山采药时,无意间发现了柳四遗失的信件。
    村民好奇地打开信件,发现了只有一张纸,并没有什么其他东西,纸张上没有写字。
    于是他便找到了吴赖,并将信件及发现的经过告知吴赖。
    吴赖在看过信件后眉头紧锁,纸张确实是没有字。
    但这并不能难倒吴赖,只见他拿起纸张用鼻子闻了闻。
    有一股特殊的染料气味,吴赖断定这一封书信绝不简单。
    纸张通过某种液体浸泡过,从而实现书信书写的字可以被隐藏起来,这是其一;
    再加上这个书写用的墨水也是特殊制作的,也是可以隐藏书写的内容。
    这样一来就有双重保障,就算信件遗失被人捡获也不会被人发现其中的书信内容。
    但这只是对于一般人而言,在吴赖眼中这不算什么。
    他拿起蜡烛,借着火光,纸张在火焰附近轻轻加热。
    信上的内容渐渐显现出来,但只有一半。
    吴赖又将纸张另一半涂抹上特殊药水,不多时书写的另一半内容也随之浮现。
    敬启者:熊鞑帮主麾下
    数月前吾与熊鞑兄相谈甚欢,武阳一事,吾与熊鞑兄志同道合。
    攻袭武阳城,定计于三日后之夜。
    届时,吾将遣人放烟火为号,尔于城中乘机兴乱,与我内外夹击。
    事成之后,武阳城即为吾等所有。
    望阁下深思熟虑吾之提议,并赐予回音。
    期待与阁下携手合作,共创辉煌。
    汪武敬上
    吴赖阅读了其内容,立马认定海寇汪武这是要对武阳城图谋不轨。
    吴赖推测出他们会在三日后的子时发起偷袭,同时料定武阳的守军未必能守住武阳城。
    吴赖立即从‘南湖村’前往武阳城寻找陈舟。
    并与陈舟一同前往县衙府,将汪武海寇一伙攻打武阳城的事告知曹县令。
    吴赖并分析汪武敢攻打武阳城,不可能单单只与城中熊鞑洽谈密谋一事。
    汪武还有其他伙伴,比如土匪或者其他的势力。
    武阳城的守军不能抵挡汪武一伙的入侵,需要借调更多的兵力以防万一。
    县衙府内,吴赖将武阳城即将面临的灾难分析了一遍。
    一旁的县丞伍柏、县尉鲁元、及城主李刚都觉得有必要多调集一些士兵,纷纷让曹县令书信向邻县借调官兵。
    这时就有人跳出来反对。
    “曹县令呀!我看没有这个必要。”
    “我们武阳城的三千守军对付这一些海寇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吗?”
    “根本没有必要向其他各县借调兵力来抵御海寇,这样显得我们武阳城的士兵很窝囊。”
    “也间接告诉其他县的县令,曹县令您没有能力治理好武阳城,您说是不是!”
    “再说,这海寇能有多少人马,大不了就上千人,再加上城中的地头蛇、土匪,能比我们城中的兵力多吗?”
    “难道我们武阳城士兵的战斗力会不及这一些海寇不成。”
    “加之武阳的城墙坚固,依我看,就算这海寇有上万人没一两月都不可能攻下武阳城”
    计老六在曹县令身旁一顿输出,让曹县令听得频频点头,觉得计老六说的很有道理。
    “我看啊!计师爷分析得在理,咱们靠我们自己家的兵力足以应付这一群乌合之众。”
    曹县令露出智慧的眼神朝向众人,轻描淡写说着。
    “根本没有必要去搬救兵,显得我这个县令很窝囊。”
    “曹大人,依老夫之见,借调兵力一事还是需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吴赖眼神坚定注视着曹县令说道。
    曹县令被吴赖尖锐的眼神盯得发怵,一时间说话都说不利索。
    “大胆!你这个刁民,我们曹县令岂是你可以冒犯的。”
    “我们曹县令看你是老朽才没有对你用刑,要不然现在你就得挨上几十大板,然后在牢里接受牢狱之刑了。”
    “再着说,你说这个海寇会来犯,这个事情都不一定是真的,有可能也是你凭空捏造的,曹县令你可得斟酌清楚。”
    计老六啪啪又是一顿输出。
    “计师爷说得有理,我看在你是老者,就免你责罚,这个海寇入侵一事还要待我查清定夺。”
    曹县令说罢便要退堂。
    “大人,且慢!”
    吴赖立刻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
    “请您过目!”
    “这是我们村的村民今日清晨上山采药时无意间发现的。”
    “村民刚开始以为只是一张白纸,并无字迹,后经过我一番处理才将信件上隐藏的内容显现出来。”
    “信中提及海寇汪武勾结武阳城中的熊鞑欲攻取武阳城。”
    吴赖说着就让衙役将信件呈上去。
    “这,此事当真!”
    曹县令看完将信件递给其他人一一过目。
    “嗯!如信件所说,汪武一事应该可信。”县尉鲁元说道
    “不错!看来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大人,依我之见这应当将城中的熊鞑揪出来。”县丞伍柏接着说道。
    计老六一把夺过信件仔细端详过后。
    “大人,这一封信件未必是真的,我们不可轻信。”
    “这信件也有可能是某人捏造的,他就想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我看此人定是想唯恐武阳大乱,企图从中谋利。”
    “海寇汪武密谋攻打武阳是假,实则是有人想借此捏造的信件挑起事端。”
    计老六对吴赖说着,不时露出阴险狡诈的一面。
    “你放屁,你这是诬陷,信不信我现在就先把你的嘴给缝上。”
    陈舟指着计老六骂道。
    亮出自己的宝剑就想一剑刺死这个贼眉鼠眼之辈。
    计老六见陈舟正义凛然的架势立马躲到鲁元身后。
    “大人!您看,县衙府内,大堂之上居然有人敢携带佩剑,预谋加害于您呀!”
    “县令大人!且慢。”
    吴赖出言奉劝。
    “您是武阳城的县令,也是武阳百姓的父母官,为了武阳城的安危,百姓的安危,您更应该重视此事。”
    又不忘给曹县令捋清利弊。
    “如若武阳因海寇入侵一事沦陷,造成武阳生灵涂炭,百姓妻离子散,届时你枉为武阳县令,枉为朝廷命官。”
    计老六闻言立马又再次发难。
    “放肆,居然如此放肆,屡次顶撞县令大人,你眼里还有王法吗。”
    然后用他那不太灵光的脑袋向曹县令献计策。
    “曹县令,依我之见,将此匹夫收监,待三日后再处置他。”
    “如果海寇当真来犯,算他有功,功过相抵可以恕他无罪,到时候放了即可。”
    “反之海寇并无动静,这个老匹夫则犯了欺瞒诈骗、捏造事实、企图煽动事端的重罪,应当重罚。”
    “曹大人,您看我这个法子如何!”
    “嗯!就照计师爷说的办。”
    曹县令听言频频点头,那双眼睛明显被谗言所蒙蔽。
    “将吴赖收监,那个陈舟藐视公堂,企图加害本官也一并收监。”
    “来人,将此二人押入大牢,听后发落!”
    曹县令立即下令让差役将吴赖和陈舟收监。
    “且慢!曹县令,万万不可,此事应当听老者之言啊!切莫听信谗言,误大事。”李刚随即就要替吴赖呻冤。
    “李刚城主,您此话是什么意思,您是在说我计某人是小人吗?”
    计老六说话阴阳怪气。
    “依我看,您和这位老者该不会是一伙的吧,人也是你带进来的。”
    然后向李刚发难,也想一并拿下。
    “没错!应该就是,你们俩就是一伙的,造谣说什么海寇入侵,曹县令,我看呀!应该将李刚一并收监。”
    李刚瞪了计老六一眼。
    “不好意思,你们没有权力将我收监,我乃李唐宗室血脉,我的官衔是由太宗皇帝亲自授予,这武阳城一概剿匪御敌的军事由我说了算。”
    “武阳城府衙有你们这种害虫,迟早会祸害武阳的百姓,祸害整个武阳城。”
    李刚义愤填膺对着众人说道,他没有指名道姓,说得慷慨激昂。
    曹县令脸上略显不悦,有些不耐烦。
    “好了!李城主,武阳的一切行政事务我说了算。”
    “这两个平民藐视公堂,企图加害朝廷命官,理应惩罚治罪。”
    “来人!,将这两人收监,静候处置。”
    在计老六的教唆怂恿下,此时的曹县令也是壮大了胆子,依照唐律将吴赖和陈舟收监。
    “是!”
    随即衙役就将吴赖、陈舟两个人带了下去。
    吴赖同时朝李刚示意不许再为他们请命,告诉李刚要加强城墙守军的戒备和派出一支侦察队伍,密切关注海寇的动向。
    三日后的酉时。
    吴赖与陈舟在县衙牢房内呆了三天。
    时年二十五岁的吴广雄听闻吴赖被关押起来,也是连日跑来牢房看望。
    此时的吴广雄正在牢房里与吴赖交谈着。
    武阳城看似度过了平静的三日。
    很显然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此时的武阳城士兵和百姓们依旧怡然自得,过着谈笑风生的生活。
    在其他人按部就班的时候,只有李刚牢记吴赖的叮嘱。
    连日来命令士兵在武阳附近海域侦察,一有海寇的踪迹立马禀报,李刚没有一刻放松警惕。
    就在不久之前,李刚派出去的士兵侦察得大量海寇出没。
    李刚得知消息立刻调集守军加强城墙上的戒备。
    联系曹县令着手士兵做好抵御海寇入侵的准备工作。
    此时准备抵御海寇时间仓促,县衙府的士兵还是一副懒散样,一听到海寇将要来双脚直哆嗦。
    反观李刚带领的士兵则是严阵以待,各个准备着迎战杀敌。
    不多时,李刚来到县衙府牢房将吴赖和陈舟救出,李刚也是将海寇出动的消息与吴赖诉说。
    吴赖听闻,就要和陈舟兵分两路赶往邻县借调兵力。
    随即吴赖让李刚书写借调兵力的文书,并且向李刚要了兵符以备不时之需。
    吴赖也是吩咐吴广雄立马回南湖村,赶紧让村民躲藏到安全的地方。
    吴赖交代好事情便和陈舟即刻出发。
    吴赖往西走,朝归善县而去。
    陈舟往东,朝陆河县而去。
    只要武阳的守军能在日出之前坚守住,自己和陈舟搬来的救兵一定可以赶上。
    从而阻止汪武夺取武阳的阴谋。
    吴赖在夜色中急速骑行,心中反复计算着时间。
    他知道,加上士兵沿途休整,马匹也是要补给休整。
    武阳城的守军必须坚守至少五个时辰小时,直到他能够带着借调的援军返回。
    他紧紧握住马绳,一路疾驰,不敢有丝毫懈怠。
    与此同时,武阳城内的守军在紧张地备战。
    他们知道,汪武的势力庞大,且此次行动蓄谋已久。
    三千守军严阵以待,每个人都充满了紧张和决心。
    夜幕降临,汪武的势力开始发动夜袭。
    他们利用夜色作为掩护,向武阳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城内的守军英勇抵抗,每一处城墙上都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吴赖在途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他知道,他必须赶到归善县,带来援军,才能挽救武阳城的危机。
    他在心中默默为守军祈祷,也希望汪武集结的人马不会太多。
    希望他们能坚持到他带着援军回来,他更希望可以没有这个必要,自己杞人忧天。
    果然不出吴赖所料,汪武拉拢了各地的海寇。
    海寇人数多达五千有余,加上土匪和城中地头蛇也有上千人之多,他们人数众多。
    要不是武阳城守军骁勇善战和依靠地形优势,武阳城早就沦陷了。
    吴赖带着援军抵达武阳时,武阳城早已陷入一片火海。
    当他们赶到时,遍地是尸体,城内的守军已经坚持到了最后的一刻。
    吴赖带领一众弓箭手登上高处,在汪武即将挥刀砍向李刚首级之时,吴赖立马拔出箭羽就朝汪武胸膛射过去。

章节目录

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苜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苜年并收藏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