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回到家中,刚踏进门槛,便见几位大臣已在厅堂中候着。他们一见比干,立刻起身迎上前,眼中满是关切之色。
“王叔,您回来了。今日在鹿台上的情况如何?”一位年长的大臣急切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焦虑。
比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脸上的疲惫和无奈一览无余。
“陛下……他已经完全被费仲、尤浑这等奸佞之臣蛊惑了。他们日夜在帝辛耳边低语,将一个明君引入歧途,使得宫中骄奢淫逸,荒淫无度。”比干的声音低沉,充满了失望。
众大臣听闻此言,脸色各异,有的紧皱眉头,有的面露忧色,厅堂内一时间陷入了沉重的气氛。
“这……这怎么好?”一位大臣叹息着,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担忧,“陛下如此,朝廷大计将何以为继?”
“是啊,陛下沉溺于声色之中,对国事疏于顾及,朝政日渐败坏,百姓疾苦,我们这些臣子,又该如何是好?”另一位大臣也跟着叹息。
比干看着这些忠心于国的大臣,心中更是愁云密布。他知道,自己虽然刚直不阿,但在这个腐败的朝廷中,坦率的言辞往往只会招来杀身之祸。
“诸位,我知道大家都是忧国忧民的忠臣,但现在的局势,实在是……”比干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变成了自语。
众大臣面面相觑,无人能出一个所以然来。他们深知,一旦朝廷陷入混乱,百姓遭受苦难,那么他们这些大臣也难辞其咎。
“王叔,我们该如何是好?”一位大臣忍不住开口问道,他的声音中满是无奈和绝望。
比干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却也透露出一丝哀伤。
“我会尽我所能,去筹集钱粮,尽量减轻西南的旱灾和东北的战事带来的苦难。至于朝廷……”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至于朝廷,我们还能做的,只有尽力而为,劝谏陛下,希望他能早日醒悟。”
众大臣再次叹息,他们知道比干的话虽然充满了决心,但在这个权力斗争激烈的朝廷中,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厅堂内的气氛沉重而压抑,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忧虑,愁眉不展。他们不知道,这个曾经辉煌的大商王朝,还能走向何方。
就在众大臣议论纷纷之际,管家快步走了进来,神色间带着几分紧张:“王叔,陛下有旨,特派上大夫尤浑前来传达。”
比干闻言,心中一惊,不解陛下此时为何又有旨意。他沉吟片刻,起身向外走去,来到花厅,准备迎接传旨的使者。果不其然,站在厅中的正是尤浑,他身姿挺拔,神态之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傲气。
尤浑见比干走来,没有丝毫的客气,直接宣读旨意:“王叔,陛下有命,你须立即筹措足够的钱粮,以应对西南旱灾及东北战事,期限之内若有差池,责难不轻。”
比干听后,心如重锤,面色凝重。他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作为一国之臣,他只能低头领旨:“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尤浑见比干领旨,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王叔,你可要努力些,莫要让陛下失望了。”
说罢,他不再多言,转身离去,留下一片哗然。
比干站在原地,目送尤浑的背影渐行渐远,心中的重负仿佛更加沉重。
他转身回到厅堂,面对着忧心忡忡的众大臣,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诸位,事已至此,我们只能尽力而为。我将立即着手此事,还望各位能尽己所能,共同度过这一难关。”
众大臣见比干如此担当,心中虽然忧虑,但也被比干的决心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全力以赴,协助比干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花厅内,虽然没有了尤浑的嘲讽,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一股沉甸甸的忧愁,众人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不知何时才能见到一线光明。
好在比干及时给诸位大臣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赈灾的钱粮倒是不成问题,杨氏商号的姜先生已经答应出资援助。
他们家大业大,对于救济百姓一向不遗余力。”
众大臣闻言,顿时面露喜色。
杨氏商号的名声和实力,他们自是了解,这无疑给了他们一丝希望。
“杨氏商号富可敌国,既然他们愿意出力赈灾,那么从他们那里借些钱粮以应对北方战事,他们定能拿得出来。”一位大臣急切地说道,似乎已经看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然而,比干却摇了摇头,脸上流露出一丝苦涩:“诸位,杨氏商号虽然富甲一方,但他们一向只做善事,赈灾救人是他们乐于参与的。
然而提供资金支持平叛,造成的杀戮太多,这是他们所不愿意涉足的领域。”
众大臣闻言,脸上的喜色顿时消散,又陷入了沉思。
商人讲究利益,杨氏商号能够慷慨解囊赈灾,已是难能可贵,要他们参与朝廷的军事纷争,确实是难以为继。
比干见众大臣默然,便继续说道:“北方战事紧急,钱粮需求巨大,我们必须另觅他途。
我会亲自出面,与其他商贾家族商议,尽可能筹措到所需物资。”
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神情坚定:“王叔,我愿意随您一同前往,商贾之间的交涉,或许我能提供些许帮助。”
“我也愿意出一份力。”另一位大臣也站了起来。
很快,几位大臣都表示愿意协助比干,尽自己所能,为朝廷分忧。
比干看着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心中的沉重略微减轻了一些。
“好,既然诸位都有此决心,那我们就分头行动,尽快筹集到所需的钱粮。”比干的声音里充满了决断,“至于劝谏陛下,我会找机会再次上书,希望能够触动帝心。”
厅堂内的众大臣纷纷点头,虽然前路艰难,但在比干的带领下,他们愿意共同面对,共度时艰。
尽管外界风云变幻,但在这一刻,他们的心意已经凝聚成了一股不可动摇的力量。
……
翌日傍晚,比干的书房内灯火通明,但气氛却异常沉闷。
一天的奔波让比干和一众大臣都疲惫不堪,他们的脸上没有了昨日的决心和希望,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无力和挫败。
比干坐在书桌前,手中捏着一封又一封的回信,每一封都是商贾家族的婉拒。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面前的大臣们,见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不禁心中一紧。
“诸位,你们的情况如何?”比干的声音虽然平静,但眼中却难掩焦虑。
大臣们相视一眼,最终还是一个年长的大臣叹息着开口:“王叔,我们已尽力而为,但那些商贾家族,无一例外,都拒绝了我们的请求。
他们之中有的直言不讳,有的则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是担心朝廷有借无还。”
另一位大臣也接着说:“是啊,朝廷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让人人自危。那些商贾家族虽然富有,但他们更是精明,他们害怕一旦借出钱粮,就再也收不回来。”
比干听着大臣们的汇报,心中的失望和无奈如潮水般涌来。
他深知,现在的朝廷的确毫无信用可言,这些年来,帝辛耳濡目染,朝政腐败,百姓怨声载道,商贾们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
“唉,我们也不能怪这些商贾。”比干叹息道,“朝廷连百姓的生计都难以保障,又怎能让人相信会还他们的钱粮呢?”
书房内的气氛更加沉重,大臣们低头沉默,无人能提出解决之道。
比干沉默片刻,然后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诸位,虽然现状不容乐观,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我会亲自再次拜访几位商贾家族的族长,尽我最后的努力。”
大臣们见比干仍不放弃,心中虽然感动,但也不免担忧。他们知道,即便比干再有能力,面对如此局势,能做的实在有限。
“王叔,您已经够辛苦的了,这样下去,恐怕……”一位大臣欲言又止,他不忍心看到比干这样勉强自己。
比干却摆了摆手,坚定地说:“不,我不能坐视不管。若是连我也放弃了,那这个朝廷又有谁能够指望?”
众大臣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点头,他们知道比干说的是实情。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比干的坚持或许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正当众人陷入沉默之际,一位平日里不多言的大臣突然站了起来,声音冷冽而坚定:“王叔,现状如此,我们不妨考虑一种更直接的手段。以武力借来钱粮,至少能保障前线将士的开销。”
他的话音刚落,厅堂内顿时响起了激烈的争论。
“这……这未免太过了吧?我们怎能用武力向百姓索要?”一位性情温和的大臣立刻反对道。
“但若是前线缺粮断箭,那又将如何?我们不能眼看着将士们饿死在战场上!”支持者则坚持己见。
争执之声不绝于耳,厅堂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有的大臣面露愤色,有的则是愁眉紧锁,他们各执一词,无法达成共识。
比干静静地听着他们的争论,眉头越皱越紧。终于,他站起身来,沉声打断了众人的争执:“诸位,停止吵闹!”
厅堂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比干身上。
比干缓缓地摇了摇头,语气坚决:“一旦我们动用武力,那等于是在告诉天下人,我们已经走投无路。
这样做,无异于把那些商贾家族逼向叛军那一方。他们若是出于恐惧,反过来暗中资助叛军,那我们岂不是自掘坟墓?”
众大臣闻言,心中一惊,他们并未深思比干的话中之意,此刻听了这番分析,不禁沉默起来。
“王叔所言极是。我们不能因一时之急,而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一位老大臣颔首附和。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难道就眼看着朝廷陷入更深的危机?”一位年轻大臣焦急地问道。
比干深吸一口气,环视众人:“我知道大家都是为了朝廷着想。但我们不能放弃信念,不能因为困难而选择损人利己的道路。
我会再次出面,再去杨氏商号和姜先生沟通,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也会上书陛下,详述形势,恳请他能够减少宫廷开支,以身作则。”
听到比干的话,众大臣心中虽然仍有忧虑,但也知道这是目前最为稳妥的办法。
他们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比干的决定。
比干看着这些忠诚的同僚,心中的沉重稍微减轻了一些。他知道,这是一场艰难的斗争,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总有一线生机。
“好,我们就这么定了。明日一早,我便出发前往杨氏商号。诸位,这段时间还请在朝中多加努力,稳定人心。”比干最后叮嘱道。
众大臣齐声应诺,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不易,但只要比干在,他们就有了前行的勇气。
厅堂内的灯火依旧明亮,但比干和众大臣的心中,都在期盼着那一线黎明的到来。
翌日,朝阳初升,比干便急匆匆地来到了姜子牙的住处。
门前的古树依旧,院落中的鸟鸣清脆,但比干的心情却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沉重而忧郁。
管家见比干到来,连忙引路,将他迎入雅致的客厅。
不多时,姜子牙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的面容依旧慈祥,单薄的身影飘逸出尘,又透着一股仙风道骨的气韵。
比干知道姜子牙是有道之士,并非凡俗之辈,便上前几步,行了一礼,直言不讳地说明了来意:“姜先生,朝廷现正面临钱粮短缺之困,西南旱灾,东北战事,民不聊生,将士生命垂危。
望贵商号能伸出援手,助朝廷一臂之力。”
姜子牙听后,眉头微微一皱,旋即摇头道:“王叔,你我虽非旧识,但我对你的为人还是颇有耳闻。
你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我敬你是个好官。然而,我杨氏商号的立场你也是知道的,我们只做善事,不涉朝政。”
比干听到这果断的拒绝,心中不由得一沉,但他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再次恳求:“姜先生,诚然,我明白贵商号的立场,但现在整个朝廷,乃至于天下百姓的目光都聚焦于杨氏商号。
若是你们不出手相助,其他商贾定然也会效仿,到时候战事告急,这天下生灵涂炭,还有谁会伸出援手呢?”
姜子牙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比干,我们杨氏商号的确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被卷入朝廷的是是非非。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行善,为了百姓。”
比干见姜子牙态度坚决,心中焦急,但他仍旧不愿放弃最后的希望,他低声说道:“姜先生,实不相瞒。如今朝廷国库空虚,若是实在筹措不到钱粮,十有八九只能从百姓身上摄取。
百姓已是生活困苦,再这样下去,只怕天下不久将大乱。杨氏商号若是此时慷慨解囊,实则也是在做善事,是在救天下于水火。”
姜子牙的目光在比干身上定定地停留了许久,似乎在衡量着什么。
终于,他叹了口气,缓缓开口:“比干,你的话我明白了。我会与家主再商议一番,看看是否有可能在不违背我们原则的情况下,给予朝廷一些帮助。”
比干听到这话,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他深知姜子牙向来说话算话,至少杨氏商号已经答应解决西南的旱灾问题,实在不宜逼得过紧。
“多谢姜先生,若是杨氏商号能够伸出援手,必将功在社稷,名垂青史。”比干郑重其事地说道。
姜子牙微微点头,示意比干不必多礼。转身吩咐管家,准备一些茶点,以待比干稍作歇息,自己则匆匆离去。
不一会儿,姜子牙便回到了花厅。
比干急切地望着他,希望从他的表情中读出一丝好消息。然而,姜子牙的面容依旧是那般平静,没有太多的波澜。
“王叔,我与家主商谈过了。”姜子牙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丝无奈,“家主坚持认为,商号不应该掺和朝廷的战事。他认为,支援战事无异于犯下无端杀戮的业力,这与我们杨氏商号的宗旨相悖。”
比干听到这话,心中一沉,他知道姜子牙说的是杨氏商号的底线,这是他们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原则。
姜子牙继续说道:“而且,家主还觉得,朝廷若以百姓的安危来威胁我们,更是荒唐至极。我们杨氏商号,向来以救济贫苦、行善积德为己任,但绝不会因此而被卷入权力的漩涡。”
比干的脸上露出窘迫之色,他知道姜子牙的话中有理,但朝廷的危急形势,又让他无法轻易放弃。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开口:“姜先生,我理解贵商号的立场,但天下苍生的生死存亡,难道就不能动容贵商号的慈悲之心吗?”
姜子牙沉默了片刻,目光深邃地看着比干,终于叹息道:“比干,你的忠心我钦佩。
但你也知道,商王的骄奢淫逸已经到了极致,纵然我们借出钱粮,恐怕也不够他挥霍的。
除非商王能够下罪己诏,改掉这些毛病,勤政爱民,我们才可能借出。”
比干闻言,心中一阵挣扎。他知道商王的性格,要他下罪己诏,改变一贯的作风,无异于登天之难。
但比干也明白,这或许是唯一能够说服杨氏商号的办法。
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对姜子牙说:“姜先生的话我深有体会,我愿意尝试去说服陛下,虽然机会渺茫,但我愿意为朝廷,为天下百姓做最后的努力。”
姜子牙见比干如此坚定,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了点头:“如果商王能够真正反省,下罪己诏,改变他的作风,那么我们杨氏商号,自然愿意为朝廷分忧。”
比干心中一阵欣慰,但随即又被现实的困难所笼罩。
他知道,想要让帝辛下罪己诏,改变他多年来的生活习惯,无异于登天之难。
姜子牙见状,又补充道:“王叔,你也清楚,如今国库空虚,正是商王奢侈无度所造成的。纵然我们借出了钱粮,恐怕也不够他挥霍的。”
比干默默点头,他明白姜子牙的话中之意,这不仅仅是借钱粮的问题,更是整个朝政需要根本性的改变。
“我愿意尝试。”比干最终说道,声音坚定,尽管前路茫茫,但他不能就此放弃。
姜子牙看着比干的眼神,其中满是坚毅和不屈,他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那么,我就期待着你的好消息。”
比干深深鞠了一躬,表示感谢,然后告辞离开。
他知道,接下来他将面临的,将是一场更艰难的斗争。他需要说服帝辛,需要让一个沉迷于骄奢淫逸的君王,真正为民着想,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就算是微弱的希望,比干也决不放弃。
比干回到家中,脸上的疲惫掩盖不住心中的焦虑。他立即召集了一众大臣,将自己与姜子牙的对话一一道来,并告诉他们自己打算进宫劝谏,希望陛下能够降下罪己诏,改变现状。
众大臣听后,议论纷纷,厅堂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看好比干的计划,认为这是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
“王叔,您这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啊!”一位年长的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向来独断专行,从不容许他人指责其过错,您这样直接劝谏,只怕会惹祸上身。”
“是啊,我们都知道您忠心耿耿,但这种事情……”另一位大臣摇头叹息,“恐怕会让您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比干的目光在众大臣间一一扫过,他的眼中透出坚毅的光芒:“我知道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但若连我都畏缩不前,那朝廷还有谁能站出来?只有陛下他真正改邪归正,我们大商才有救,百姓才能免受苦难。”
众大臣听后,陷入了沉默。他们心知比干所言极是,但这样的决定实在是太过危险。
终于,一位平日里与比干交好的大臣站了出来,他的声音虽低,却坚定无比:“王叔,我们都是朝廷的臣子,都是这片土地上的儿女。若您决定进宫劝谏,那我们也愿意与您同进退。”
比干看着这位大臣,眼中闪过一丝感激,随即他的目光在其他人身上一一停留,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片刻之后,众大臣纷纷点头,尽管他们心中仍旧忧虑,但比干的勇气和决心感染了他们,他们愿意支持比干,哪怕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比干深深地看了他们一眼,心中的重担似乎轻了一些:“诸位,我深知这一决定的重大,但我也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必能让陛下听见我们的心声。
明日,我将进宫,无论生死,都将为了朝廷和百姓尽到最后的责任。”
众大臣齐声应诺,决心已定,他们都知道,比干所要走的路,将是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但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他们愿意与比干一同前行。
翌日一早,朝霞映照下的王宫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比干穿上了一身由锦缎和织金绸料制成的隆重服饰,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向了宫殿。
他的心中虽然忐忑,但脸上却带着一份从容。
他知道,今日的一切言行,将会决定大商朝的未来,以及无数百姓的命运。
比干被宫卫引入了寝宫,商王帝辛正坐在龙椅上,一袭龙袍显得尊贵而威严。
他的目光落在比干的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比干,你可是筹措到钱粮了?”帝辛的声音冷冷地响起,直截了当地询问着。
比干跪拜于地,头微微低垂,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启禀陛下,臣已有了眉目,但需要陛下您作出决断。”
“哦?”帝辛眉头一挑,显得有些好奇,“说来听听。”
比干深呼吸一口气,缓缓地说:“陛下,若您肯下罪己诏,承认过往的不足,改变骄奢淫逸之风,勤政爱民,杨氏商号愿意借出钱粮,以解国难。”
话音刚落,整个寝宫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帝辛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怒火。
“比干!”帝辛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愤怒,“你这是何意?竟敢在朕面前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
比干的心中一紧,但他并未退缩,依然保持着跪姿,头也不抬:“陛下,臣无意冒犯,只是为了大商江山,为了天下苍生,臣不得不直言。”
帝辛勃然大怒,站起身来,指着比干怒斥:“你这是在教训朕吗?
朕乃人王,朕坐拥天下,这一切都是朕的,朕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即便是朕的叔父,却也只是区区一个臣子,你怎敢教训朕!
你这是包藏祸心!”
“王叔,您回来了。今日在鹿台上的情况如何?”一位年长的大臣急切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焦虑。
比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脸上的疲惫和无奈一览无余。
“陛下……他已经完全被费仲、尤浑这等奸佞之臣蛊惑了。他们日夜在帝辛耳边低语,将一个明君引入歧途,使得宫中骄奢淫逸,荒淫无度。”比干的声音低沉,充满了失望。
众大臣听闻此言,脸色各异,有的紧皱眉头,有的面露忧色,厅堂内一时间陷入了沉重的气氛。
“这……这怎么好?”一位大臣叹息着,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担忧,“陛下如此,朝廷大计将何以为继?”
“是啊,陛下沉溺于声色之中,对国事疏于顾及,朝政日渐败坏,百姓疾苦,我们这些臣子,又该如何是好?”另一位大臣也跟着叹息。
比干看着这些忠心于国的大臣,心中更是愁云密布。他知道,自己虽然刚直不阿,但在这个腐败的朝廷中,坦率的言辞往往只会招来杀身之祸。
“诸位,我知道大家都是忧国忧民的忠臣,但现在的局势,实在是……”比干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变成了自语。
众大臣面面相觑,无人能出一个所以然来。他们深知,一旦朝廷陷入混乱,百姓遭受苦难,那么他们这些大臣也难辞其咎。
“王叔,我们该如何是好?”一位大臣忍不住开口问道,他的声音中满是无奈和绝望。
比干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却也透露出一丝哀伤。
“我会尽我所能,去筹集钱粮,尽量减轻西南的旱灾和东北的战事带来的苦难。至于朝廷……”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至于朝廷,我们还能做的,只有尽力而为,劝谏陛下,希望他能早日醒悟。”
众大臣再次叹息,他们知道比干的话虽然充满了决心,但在这个权力斗争激烈的朝廷中,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厅堂内的气氛沉重而压抑,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忧虑,愁眉不展。他们不知道,这个曾经辉煌的大商王朝,还能走向何方。
就在众大臣议论纷纷之际,管家快步走了进来,神色间带着几分紧张:“王叔,陛下有旨,特派上大夫尤浑前来传达。”
比干闻言,心中一惊,不解陛下此时为何又有旨意。他沉吟片刻,起身向外走去,来到花厅,准备迎接传旨的使者。果不其然,站在厅中的正是尤浑,他身姿挺拔,神态之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傲气。
尤浑见比干走来,没有丝毫的客气,直接宣读旨意:“王叔,陛下有命,你须立即筹措足够的钱粮,以应对西南旱灾及东北战事,期限之内若有差池,责难不轻。”
比干听后,心如重锤,面色凝重。他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作为一国之臣,他只能低头领旨:“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尤浑见比干领旨,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王叔,你可要努力些,莫要让陛下失望了。”
说罢,他不再多言,转身离去,留下一片哗然。
比干站在原地,目送尤浑的背影渐行渐远,心中的重负仿佛更加沉重。
他转身回到厅堂,面对着忧心忡忡的众大臣,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诸位,事已至此,我们只能尽力而为。我将立即着手此事,还望各位能尽己所能,共同度过这一难关。”
众大臣见比干如此担当,心中虽然忧虑,但也被比干的决心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全力以赴,协助比干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花厅内,虽然没有了尤浑的嘲讽,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一股沉甸甸的忧愁,众人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不知何时才能见到一线光明。
好在比干及时给诸位大臣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赈灾的钱粮倒是不成问题,杨氏商号的姜先生已经答应出资援助。
他们家大业大,对于救济百姓一向不遗余力。”
众大臣闻言,顿时面露喜色。
杨氏商号的名声和实力,他们自是了解,这无疑给了他们一丝希望。
“杨氏商号富可敌国,既然他们愿意出力赈灾,那么从他们那里借些钱粮以应对北方战事,他们定能拿得出来。”一位大臣急切地说道,似乎已经看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然而,比干却摇了摇头,脸上流露出一丝苦涩:“诸位,杨氏商号虽然富甲一方,但他们一向只做善事,赈灾救人是他们乐于参与的。
然而提供资金支持平叛,造成的杀戮太多,这是他们所不愿意涉足的领域。”
众大臣闻言,脸上的喜色顿时消散,又陷入了沉思。
商人讲究利益,杨氏商号能够慷慨解囊赈灾,已是难能可贵,要他们参与朝廷的军事纷争,确实是难以为继。
比干见众大臣默然,便继续说道:“北方战事紧急,钱粮需求巨大,我们必须另觅他途。
我会亲自出面,与其他商贾家族商议,尽可能筹措到所需物资。”
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神情坚定:“王叔,我愿意随您一同前往,商贾之间的交涉,或许我能提供些许帮助。”
“我也愿意出一份力。”另一位大臣也站了起来。
很快,几位大臣都表示愿意协助比干,尽自己所能,为朝廷分忧。
比干看着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心中的沉重略微减轻了一些。
“好,既然诸位都有此决心,那我们就分头行动,尽快筹集到所需的钱粮。”比干的声音里充满了决断,“至于劝谏陛下,我会找机会再次上书,希望能够触动帝心。”
厅堂内的众大臣纷纷点头,虽然前路艰难,但在比干的带领下,他们愿意共同面对,共度时艰。
尽管外界风云变幻,但在这一刻,他们的心意已经凝聚成了一股不可动摇的力量。
……
翌日傍晚,比干的书房内灯火通明,但气氛却异常沉闷。
一天的奔波让比干和一众大臣都疲惫不堪,他们的脸上没有了昨日的决心和希望,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无力和挫败。
比干坐在书桌前,手中捏着一封又一封的回信,每一封都是商贾家族的婉拒。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面前的大臣们,见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不禁心中一紧。
“诸位,你们的情况如何?”比干的声音虽然平静,但眼中却难掩焦虑。
大臣们相视一眼,最终还是一个年长的大臣叹息着开口:“王叔,我们已尽力而为,但那些商贾家族,无一例外,都拒绝了我们的请求。
他们之中有的直言不讳,有的则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是担心朝廷有借无还。”
另一位大臣也接着说:“是啊,朝廷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让人人自危。那些商贾家族虽然富有,但他们更是精明,他们害怕一旦借出钱粮,就再也收不回来。”
比干听着大臣们的汇报,心中的失望和无奈如潮水般涌来。
他深知,现在的朝廷的确毫无信用可言,这些年来,帝辛耳濡目染,朝政腐败,百姓怨声载道,商贾们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
“唉,我们也不能怪这些商贾。”比干叹息道,“朝廷连百姓的生计都难以保障,又怎能让人相信会还他们的钱粮呢?”
书房内的气氛更加沉重,大臣们低头沉默,无人能提出解决之道。
比干沉默片刻,然后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诸位,虽然现状不容乐观,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我会亲自再次拜访几位商贾家族的族长,尽我最后的努力。”
大臣们见比干仍不放弃,心中虽然感动,但也不免担忧。他们知道,即便比干再有能力,面对如此局势,能做的实在有限。
“王叔,您已经够辛苦的了,这样下去,恐怕……”一位大臣欲言又止,他不忍心看到比干这样勉强自己。
比干却摆了摆手,坚定地说:“不,我不能坐视不管。若是连我也放弃了,那这个朝廷又有谁能够指望?”
众大臣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点头,他们知道比干说的是实情。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比干的坚持或许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正当众人陷入沉默之际,一位平日里不多言的大臣突然站了起来,声音冷冽而坚定:“王叔,现状如此,我们不妨考虑一种更直接的手段。以武力借来钱粮,至少能保障前线将士的开销。”
他的话音刚落,厅堂内顿时响起了激烈的争论。
“这……这未免太过了吧?我们怎能用武力向百姓索要?”一位性情温和的大臣立刻反对道。
“但若是前线缺粮断箭,那又将如何?我们不能眼看着将士们饿死在战场上!”支持者则坚持己见。
争执之声不绝于耳,厅堂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有的大臣面露愤色,有的则是愁眉紧锁,他们各执一词,无法达成共识。
比干静静地听着他们的争论,眉头越皱越紧。终于,他站起身来,沉声打断了众人的争执:“诸位,停止吵闹!”
厅堂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比干身上。
比干缓缓地摇了摇头,语气坚决:“一旦我们动用武力,那等于是在告诉天下人,我们已经走投无路。
这样做,无异于把那些商贾家族逼向叛军那一方。他们若是出于恐惧,反过来暗中资助叛军,那我们岂不是自掘坟墓?”
众大臣闻言,心中一惊,他们并未深思比干的话中之意,此刻听了这番分析,不禁沉默起来。
“王叔所言极是。我们不能因一时之急,而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一位老大臣颔首附和。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难道就眼看着朝廷陷入更深的危机?”一位年轻大臣焦急地问道。
比干深吸一口气,环视众人:“我知道大家都是为了朝廷着想。但我们不能放弃信念,不能因为困难而选择损人利己的道路。
我会再次出面,再去杨氏商号和姜先生沟通,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也会上书陛下,详述形势,恳请他能够减少宫廷开支,以身作则。”
听到比干的话,众大臣心中虽然仍有忧虑,但也知道这是目前最为稳妥的办法。
他们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比干的决定。
比干看着这些忠诚的同僚,心中的沉重稍微减轻了一些。他知道,这是一场艰难的斗争,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总有一线生机。
“好,我们就这么定了。明日一早,我便出发前往杨氏商号。诸位,这段时间还请在朝中多加努力,稳定人心。”比干最后叮嘱道。
众大臣齐声应诺,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不易,但只要比干在,他们就有了前行的勇气。
厅堂内的灯火依旧明亮,但比干和众大臣的心中,都在期盼着那一线黎明的到来。
翌日,朝阳初升,比干便急匆匆地来到了姜子牙的住处。
门前的古树依旧,院落中的鸟鸣清脆,但比干的心情却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沉重而忧郁。
管家见比干到来,连忙引路,将他迎入雅致的客厅。
不多时,姜子牙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的面容依旧慈祥,单薄的身影飘逸出尘,又透着一股仙风道骨的气韵。
比干知道姜子牙是有道之士,并非凡俗之辈,便上前几步,行了一礼,直言不讳地说明了来意:“姜先生,朝廷现正面临钱粮短缺之困,西南旱灾,东北战事,民不聊生,将士生命垂危。
望贵商号能伸出援手,助朝廷一臂之力。”
姜子牙听后,眉头微微一皱,旋即摇头道:“王叔,你我虽非旧识,但我对你的为人还是颇有耳闻。
你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我敬你是个好官。然而,我杨氏商号的立场你也是知道的,我们只做善事,不涉朝政。”
比干听到这果断的拒绝,心中不由得一沉,但他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再次恳求:“姜先生,诚然,我明白贵商号的立场,但现在整个朝廷,乃至于天下百姓的目光都聚焦于杨氏商号。
若是你们不出手相助,其他商贾定然也会效仿,到时候战事告急,这天下生灵涂炭,还有谁会伸出援手呢?”
姜子牙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比干,我们杨氏商号的确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被卷入朝廷的是是非非。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行善,为了百姓。”
比干见姜子牙态度坚决,心中焦急,但他仍旧不愿放弃最后的希望,他低声说道:“姜先生,实不相瞒。如今朝廷国库空虚,若是实在筹措不到钱粮,十有八九只能从百姓身上摄取。
百姓已是生活困苦,再这样下去,只怕天下不久将大乱。杨氏商号若是此时慷慨解囊,实则也是在做善事,是在救天下于水火。”
姜子牙的目光在比干身上定定地停留了许久,似乎在衡量着什么。
终于,他叹了口气,缓缓开口:“比干,你的话我明白了。我会与家主再商议一番,看看是否有可能在不违背我们原则的情况下,给予朝廷一些帮助。”
比干听到这话,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他深知姜子牙向来说话算话,至少杨氏商号已经答应解决西南的旱灾问题,实在不宜逼得过紧。
“多谢姜先生,若是杨氏商号能够伸出援手,必将功在社稷,名垂青史。”比干郑重其事地说道。
姜子牙微微点头,示意比干不必多礼。转身吩咐管家,准备一些茶点,以待比干稍作歇息,自己则匆匆离去。
不一会儿,姜子牙便回到了花厅。
比干急切地望着他,希望从他的表情中读出一丝好消息。然而,姜子牙的面容依旧是那般平静,没有太多的波澜。
“王叔,我与家主商谈过了。”姜子牙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丝无奈,“家主坚持认为,商号不应该掺和朝廷的战事。他认为,支援战事无异于犯下无端杀戮的业力,这与我们杨氏商号的宗旨相悖。”
比干听到这话,心中一沉,他知道姜子牙说的是杨氏商号的底线,这是他们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原则。
姜子牙继续说道:“而且,家主还觉得,朝廷若以百姓的安危来威胁我们,更是荒唐至极。我们杨氏商号,向来以救济贫苦、行善积德为己任,但绝不会因此而被卷入权力的漩涡。”
比干的脸上露出窘迫之色,他知道姜子牙的话中有理,但朝廷的危急形势,又让他无法轻易放弃。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开口:“姜先生,我理解贵商号的立场,但天下苍生的生死存亡,难道就不能动容贵商号的慈悲之心吗?”
姜子牙沉默了片刻,目光深邃地看着比干,终于叹息道:“比干,你的忠心我钦佩。
但你也知道,商王的骄奢淫逸已经到了极致,纵然我们借出钱粮,恐怕也不够他挥霍的。
除非商王能够下罪己诏,改掉这些毛病,勤政爱民,我们才可能借出。”
比干闻言,心中一阵挣扎。他知道商王的性格,要他下罪己诏,改变一贯的作风,无异于登天之难。
但比干也明白,这或许是唯一能够说服杨氏商号的办法。
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对姜子牙说:“姜先生的话我深有体会,我愿意尝试去说服陛下,虽然机会渺茫,但我愿意为朝廷,为天下百姓做最后的努力。”
姜子牙见比干如此坚定,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了点头:“如果商王能够真正反省,下罪己诏,改变他的作风,那么我们杨氏商号,自然愿意为朝廷分忧。”
比干心中一阵欣慰,但随即又被现实的困难所笼罩。
他知道,想要让帝辛下罪己诏,改变他多年来的生活习惯,无异于登天之难。
姜子牙见状,又补充道:“王叔,你也清楚,如今国库空虚,正是商王奢侈无度所造成的。纵然我们借出了钱粮,恐怕也不够他挥霍的。”
比干默默点头,他明白姜子牙的话中之意,这不仅仅是借钱粮的问题,更是整个朝政需要根本性的改变。
“我愿意尝试。”比干最终说道,声音坚定,尽管前路茫茫,但他不能就此放弃。
姜子牙看着比干的眼神,其中满是坚毅和不屈,他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那么,我就期待着你的好消息。”
比干深深鞠了一躬,表示感谢,然后告辞离开。
他知道,接下来他将面临的,将是一场更艰难的斗争。他需要说服帝辛,需要让一个沉迷于骄奢淫逸的君王,真正为民着想,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就算是微弱的希望,比干也决不放弃。
比干回到家中,脸上的疲惫掩盖不住心中的焦虑。他立即召集了一众大臣,将自己与姜子牙的对话一一道来,并告诉他们自己打算进宫劝谏,希望陛下能够降下罪己诏,改变现状。
众大臣听后,议论纷纷,厅堂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看好比干的计划,认为这是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
“王叔,您这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啊!”一位年长的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向来独断专行,从不容许他人指责其过错,您这样直接劝谏,只怕会惹祸上身。”
“是啊,我们都知道您忠心耿耿,但这种事情……”另一位大臣摇头叹息,“恐怕会让您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比干的目光在众大臣间一一扫过,他的眼中透出坚毅的光芒:“我知道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但若连我都畏缩不前,那朝廷还有谁能站出来?只有陛下他真正改邪归正,我们大商才有救,百姓才能免受苦难。”
众大臣听后,陷入了沉默。他们心知比干所言极是,但这样的决定实在是太过危险。
终于,一位平日里与比干交好的大臣站了出来,他的声音虽低,却坚定无比:“王叔,我们都是朝廷的臣子,都是这片土地上的儿女。若您决定进宫劝谏,那我们也愿意与您同进退。”
比干看着这位大臣,眼中闪过一丝感激,随即他的目光在其他人身上一一停留,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片刻之后,众大臣纷纷点头,尽管他们心中仍旧忧虑,但比干的勇气和决心感染了他们,他们愿意支持比干,哪怕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比干深深地看了他们一眼,心中的重担似乎轻了一些:“诸位,我深知这一决定的重大,但我也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必能让陛下听见我们的心声。
明日,我将进宫,无论生死,都将为了朝廷和百姓尽到最后的责任。”
众大臣齐声应诺,决心已定,他们都知道,比干所要走的路,将是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但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他们愿意与比干一同前行。
翌日一早,朝霞映照下的王宫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比干穿上了一身由锦缎和织金绸料制成的隆重服饰,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向了宫殿。
他的心中虽然忐忑,但脸上却带着一份从容。
他知道,今日的一切言行,将会决定大商朝的未来,以及无数百姓的命运。
比干被宫卫引入了寝宫,商王帝辛正坐在龙椅上,一袭龙袍显得尊贵而威严。
他的目光落在比干的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比干,你可是筹措到钱粮了?”帝辛的声音冷冷地响起,直截了当地询问着。
比干跪拜于地,头微微低垂,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启禀陛下,臣已有了眉目,但需要陛下您作出决断。”
“哦?”帝辛眉头一挑,显得有些好奇,“说来听听。”
比干深呼吸一口气,缓缓地说:“陛下,若您肯下罪己诏,承认过往的不足,改变骄奢淫逸之风,勤政爱民,杨氏商号愿意借出钱粮,以解国难。”
话音刚落,整个寝宫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帝辛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怒火。
“比干!”帝辛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愤怒,“你这是何意?竟敢在朕面前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
比干的心中一紧,但他并未退缩,依然保持着跪姿,头也不抬:“陛下,臣无意冒犯,只是为了大商江山,为了天下苍生,臣不得不直言。”
帝辛勃然大怒,站起身来,指着比干怒斥:“你这是在教训朕吗?
朕乃人王,朕坐拥天下,这一切都是朕的,朕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即便是朕的叔父,却也只是区区一个臣子,你怎敢教训朕!
你这是包藏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