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将帅不合就是军中的大忌,庞师古与葛从周严格来说,也并非就是那种嫉贤妒能之辈,尽管相互都不服对方,但在以前的征战中,配合的也还算默契。
不过自从拿下兖、郓二州底定山东后,二人的战功便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心态上逐渐起了变化,说白了就是他们都“膨胀”了!
这次庞师古铁了心要让葛从周看看,严格遵循主公的指示,到底能不能打好仗!
于是一道道军令从他的大营发了出去,内容无它就是将葛从周的西路军,严格限定在原有的计划上。这一下便把葛从周搞得束手束脚,但又无法公然反驳,弄得心里十分的憋屈。
十一月,庞师古的东路军经过一路的“遇水搭桥”,终于赶到了目标地域清口,而葛从周的西路军却已在安丰等候多时了。
收到庞师古的消息后,他终于也是松了口气。西路军长时间的空耗在安丰,他真担心时间一久,全军成了师老疲惫之态,而杨行密趁机动手各个击破,到了那时只怕一个“逗留不进”的大锅,立时就会扣在自己的头上了。
可高兴了没一会,葛从周突然就从椅子上窜了起来,一把抓起桌子上的军情通报,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然后又将庞师古派来送信的校尉唤了进来,仔细询问了一番。
“你确定庞帅扎营的位置是在这里?”,葛从周指着地图,向那名校尉问道。
“回将军,确是这里,标下不会弄错的,我家将军就是看中这里离水源很近,方便将士们取水”,那名校尉本就是庞师古的亲卫,自然了解他家大帅的意图了。
葛从周也知道这名校尉的回答不会有假,他只是存着万一侥幸之心,希望是自己弄错了而已,因为从递送过来的军报上看,庞师古竟将大营扎在了一块“绝地”之上!
清口又名淮泗口、清河口,乃是泗水入淮之口。一直以来泗水就是中原水运的要道,而清口扼南北交通之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朱全忠选择让东路军进驻此地,在战略上一点毛病都没有,但问题是庞师古好死不死,却选在河边扎营,而且那里地势低洼,周围方圆三十里内都极易蓄水,这无疑就是特么块“死地”!
葛从周越想越怕渐渐额头冒出了细汗,他虽然不服庞师古但大家彼此份属友军,如果东路军出了事情,他西路军立时就成了孤军深入的局面,同样也落不到好去。
想到此他一把抓住那名校尉道:“你先在这里等等,我马上给你家庞帅修书一封,你火速带回”,说完他便拿起笔来要言不烦的写了封信,提醒庞师古决不可在“绝地”扎营,以防敌军水攻。
那名校尉见葛从周如此郑重其事,自然也不敢多做耽搁拿了信后,便火速赶回到清口,将信交给了自家大帅。
“放屁,姓葛的越来越过分了,他只是个副帅,居然敢对某家指手画脚的,他以为他是谁啊!”,庞师古接到信后不仅没有“纳谏”,反倒暴跳如雷像是被踩到了尾巴。
也怪葛从周心里着急没加多想,人家庞大帅本来就忌讳这些,他还偏要去戳庞师古的敏感点,这下终于将把庞师古给惹毛了,直接提笔回信,就一句话“你行,你上啊!”。
接到信后葛从周长叹一声,就在他鼓起勇气,提笔准备写第二封信提醒时,东路军的败报便到了,主帅庞师古战死,被斩杀者过万,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亲自率军一路掩杀,东路军残兵正在向着徐州方向溃逃。
~~~
原来杨行密经过朱瑾的一番“心理建设”后,自觉局势尚有可为,便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准备与朱全忠好好周旋一番。
事实也印证了朱瑾所言,征伐江淮的梁军,果然出现了将帅不合的情况。不仅如此统帅庞师古为了证明自己“很行”,终于决定摆脱老朱的阴影,自行其是一把。
“真的是天助使相啊,庞师古也是打老了仗的,怎么就非要选在‘绝地’扎营呢?”,朱瑾先是高兴继而疑惑道。
“不管他啦,既然他非要前来送死,那我们就成全他”,杨行密搓着手,一副准备大干一场的架势,信心十足的说道。
于是二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由朱瑾带人在上游筑堤拦水,然后来上个“水淹梁军”。
朱瑾当即领命带队出发,七日后月黑风高之时朱瑾破开大堤,汹涌的淮河水一下子就淹没了整座梁营。
被大水漫灌的庞师古拂晓时分仓惶下令,让手下人马立即向地势较高处转移。正慌乱间,突然感觉大地微微颤动起来,久经沙场的庞师古仰天长叹了一声,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
没错,朱瑾筑堤放水当工兵干的只是副业,人家真正的主业可是骑兵!在掘开大堤后他就立即带着自己的马队,由北向南一路掩杀过来。
“结阵、结阵....”,发觉情况不妙的庞师古,踩着地上的烂泥艰难的一边“走”,一边大声喊着。
毕竟是朱全忠手下的头号悍将,在大营被淹弓箭、巨盾全部损失的情况下,庞师古居然在短时间内,就将手下的溃兵组织了起来,草草结成了一个防御阵型。
这些梁军手持陌刀、长枪,却没有任何的防护和远程攻击武器,就是准备直接以身体硬刚朱瑾的骑兵冲击。
只可惜此刻的庞师古,无论再怎样努力,也终究不过是困兽犹斗了,压垮梁军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杨行密亲率的淮军步骑两万余人。
他在事先就与朱瑾约定,以上游来水冲击梁营为号,到时提前埋伏在南岸的淮军,待“洪峰”过后立即开始渡河。
只不过杨行密渡河后才发现,梁军的大营都泡在了水里,不要说发起进攻了,再往前走只怕就跟梁军一样,都喂了王八。
他当机立断命令手下绕过梁营,准备在半途截杀庞师古。虽然中途绕路浪费了些时间,可恰好在他赶到时,正遇上朱瑾的骑兵开始冲锋。
这样一来,庞师古先是被朱瑾的骑兵“当头一棒”,继而又被杨行密率军“拦腰一击”,两记重拳之下直接就被ko了。
此一战梁军算是彻底垮了下来,杨、朱二人合兵一处乘势向北猛追。尤其是朱瑾,报仇心切杀得兴起,带着骑兵一路竟然追到了徐州的外围,才被杨行密连下三道将令,给拦了下来。
随着杨行密的命令一同到来的还有他的口信,就只有一句话“走,跟着哥哥弄葛从周去”。
不过自从拿下兖、郓二州底定山东后,二人的战功便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心态上逐渐起了变化,说白了就是他们都“膨胀”了!
这次庞师古铁了心要让葛从周看看,严格遵循主公的指示,到底能不能打好仗!
于是一道道军令从他的大营发了出去,内容无它就是将葛从周的西路军,严格限定在原有的计划上。这一下便把葛从周搞得束手束脚,但又无法公然反驳,弄得心里十分的憋屈。
十一月,庞师古的东路军经过一路的“遇水搭桥”,终于赶到了目标地域清口,而葛从周的西路军却已在安丰等候多时了。
收到庞师古的消息后,他终于也是松了口气。西路军长时间的空耗在安丰,他真担心时间一久,全军成了师老疲惫之态,而杨行密趁机动手各个击破,到了那时只怕一个“逗留不进”的大锅,立时就会扣在自己的头上了。
可高兴了没一会,葛从周突然就从椅子上窜了起来,一把抓起桌子上的军情通报,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然后又将庞师古派来送信的校尉唤了进来,仔细询问了一番。
“你确定庞帅扎营的位置是在这里?”,葛从周指着地图,向那名校尉问道。
“回将军,确是这里,标下不会弄错的,我家将军就是看中这里离水源很近,方便将士们取水”,那名校尉本就是庞师古的亲卫,自然了解他家大帅的意图了。
葛从周也知道这名校尉的回答不会有假,他只是存着万一侥幸之心,希望是自己弄错了而已,因为从递送过来的军报上看,庞师古竟将大营扎在了一块“绝地”之上!
清口又名淮泗口、清河口,乃是泗水入淮之口。一直以来泗水就是中原水运的要道,而清口扼南北交通之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朱全忠选择让东路军进驻此地,在战略上一点毛病都没有,但问题是庞师古好死不死,却选在河边扎营,而且那里地势低洼,周围方圆三十里内都极易蓄水,这无疑就是特么块“死地”!
葛从周越想越怕渐渐额头冒出了细汗,他虽然不服庞师古但大家彼此份属友军,如果东路军出了事情,他西路军立时就成了孤军深入的局面,同样也落不到好去。
想到此他一把抓住那名校尉道:“你先在这里等等,我马上给你家庞帅修书一封,你火速带回”,说完他便拿起笔来要言不烦的写了封信,提醒庞师古决不可在“绝地”扎营,以防敌军水攻。
那名校尉见葛从周如此郑重其事,自然也不敢多做耽搁拿了信后,便火速赶回到清口,将信交给了自家大帅。
“放屁,姓葛的越来越过分了,他只是个副帅,居然敢对某家指手画脚的,他以为他是谁啊!”,庞师古接到信后不仅没有“纳谏”,反倒暴跳如雷像是被踩到了尾巴。
也怪葛从周心里着急没加多想,人家庞大帅本来就忌讳这些,他还偏要去戳庞师古的敏感点,这下终于将把庞师古给惹毛了,直接提笔回信,就一句话“你行,你上啊!”。
接到信后葛从周长叹一声,就在他鼓起勇气,提笔准备写第二封信提醒时,东路军的败报便到了,主帅庞师古战死,被斩杀者过万,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亲自率军一路掩杀,东路军残兵正在向着徐州方向溃逃。
~~~
原来杨行密经过朱瑾的一番“心理建设”后,自觉局势尚有可为,便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准备与朱全忠好好周旋一番。
事实也印证了朱瑾所言,征伐江淮的梁军,果然出现了将帅不合的情况。不仅如此统帅庞师古为了证明自己“很行”,终于决定摆脱老朱的阴影,自行其是一把。
“真的是天助使相啊,庞师古也是打老了仗的,怎么就非要选在‘绝地’扎营呢?”,朱瑾先是高兴继而疑惑道。
“不管他啦,既然他非要前来送死,那我们就成全他”,杨行密搓着手,一副准备大干一场的架势,信心十足的说道。
于是二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由朱瑾带人在上游筑堤拦水,然后来上个“水淹梁军”。
朱瑾当即领命带队出发,七日后月黑风高之时朱瑾破开大堤,汹涌的淮河水一下子就淹没了整座梁营。
被大水漫灌的庞师古拂晓时分仓惶下令,让手下人马立即向地势较高处转移。正慌乱间,突然感觉大地微微颤动起来,久经沙场的庞师古仰天长叹了一声,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
没错,朱瑾筑堤放水当工兵干的只是副业,人家真正的主业可是骑兵!在掘开大堤后他就立即带着自己的马队,由北向南一路掩杀过来。
“结阵、结阵....”,发觉情况不妙的庞师古,踩着地上的烂泥艰难的一边“走”,一边大声喊着。
毕竟是朱全忠手下的头号悍将,在大营被淹弓箭、巨盾全部损失的情况下,庞师古居然在短时间内,就将手下的溃兵组织了起来,草草结成了一个防御阵型。
这些梁军手持陌刀、长枪,却没有任何的防护和远程攻击武器,就是准备直接以身体硬刚朱瑾的骑兵冲击。
只可惜此刻的庞师古,无论再怎样努力,也终究不过是困兽犹斗了,压垮梁军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杨行密亲率的淮军步骑两万余人。
他在事先就与朱瑾约定,以上游来水冲击梁营为号,到时提前埋伏在南岸的淮军,待“洪峰”过后立即开始渡河。
只不过杨行密渡河后才发现,梁军的大营都泡在了水里,不要说发起进攻了,再往前走只怕就跟梁军一样,都喂了王八。
他当机立断命令手下绕过梁营,准备在半途截杀庞师古。虽然中途绕路浪费了些时间,可恰好在他赶到时,正遇上朱瑾的骑兵开始冲锋。
这样一来,庞师古先是被朱瑾的骑兵“当头一棒”,继而又被杨行密率军“拦腰一击”,两记重拳之下直接就被ko了。
此一战梁军算是彻底垮了下来,杨、朱二人合兵一处乘势向北猛追。尤其是朱瑾,报仇心切杀得兴起,带着骑兵一路竟然追到了徐州的外围,才被杨行密连下三道将令,给拦了下来。
随着杨行密的命令一同到来的还有他的口信,就只有一句话“走,跟着哥哥弄葛从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