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
    在江南商会与帝国交通部的共同牵头主导下。
    《帝国重载铁路第一期建设规划》正式推出,吸引了无数人的了解和关注。
    该规划打算修建长度达到十万公里的重载铁路。
    呈现为三纵三横的布局。
    可把帝国的二十四个省份连通起来。
    总投资额约为6500亿龙元——其中5000亿是铁路本身的投资,1500亿是车站、列车制造、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资。
    而江南商会已经提前认购了2500亿额度的‘铁路建设债券’,作为项目的启动建设资金。
    皇族勋贵群体,也非常兴奋与积极的,把这当成了一个难得的发财机会,认购了350亿龙元的金额。
    剩下的3650亿龙元的额度,便向全社会公开发行,允许任何人购买,但最低购买额度是500龙元\/股,且前面三年不会分红,等重载铁路投入使用产生了效益后,才会派发分红。
    此外债券可以私下买卖交易,满了五年后,可申请要回本金。
    总之这是一种中长期的投资项目,短期内看不到什么收益,需要一定的耐心,才能拿到少则5%多则10%的分红。
    只是对比帝国如今高速发展的状态,如果拿着现金去搞别的一些投资,每年拿到10%以上的年化收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某些好的项目,甚至能拿到20%乃至30%的高收益,风险也不会特别高。
    故而江南商会与帝国合作发行的‘铁路建设债券’,只能算稳健保守的投资,收益率也不是特别吸引人,这让李奇还是有些担心,可能会出现债券不太好卖的情况,吸引不到太多民间资金,说不定还是要江南商会,承担更多的投资份额。
    不过4月15日,上午二时。
    帝都债券发行交易所。
    铁路建设债券,正式对外发售后,当即涌入了数以万计的民众,都手里挥舞着龙元的,冲入了交易所内,纷纷提出了购买的申请。
    踊跃。
    帝国各阶层的百姓极其踊跃,积极程度远远超出想象。
    有商人群体,掏出几十万几百万龙元的购买。
    有中产阶级,倾尽家财的,拿出了全部存款,只为购买个二三十股。
    就连没多少积蓄的中下层民众,东拼西凑的都要买下一股,或者几家凑钱合力买下一股,唯独不能错过这个难得的投资机会。
    还有无数的外地人员,也纷纷涌入了帝都,只为买下大批的铁路建设债券。
    甚至一些外国的商人与投资者,也加入到了这场投资盛宴中。
    短短三四天的功夫。
    铁路建设债券,就卖掉了1800多亿龙元,且还在被加速购买,估计再过个三四天,就能全部卖完。
    这样的火热场面,李奇感到非常吃惊。
    连那些喜欢唱衰的文士大儒,也是个个目瞪口呆,陷入了沉默状态。
    又派人做了番调查,才了解了一些抢购债券者的内心想法:
    “帝国的发展跟增长,不可能一直那么快的,但物流运输行业,定会一直存在,这是个永远不会衰退的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
    “专家们在报纸上分析过了,第一期的重载铁路网投入使用后,即便把客运功能除外,只用于货运,那么极限情况下,每年能运输超过500亿吨的货物,假设每吨货物带来的利润是1龙元,一年的利润就是500亿,若再在客运市场挖掘一番,还能再赚个百亿龙元,完全能做到10%的年收益率。”
    “铁路带来的利益,不单是货运客运,所谓穷家富路,只要是在路上,都能带来大量消费,比如火车站的餐饮住宿服务,比如铁路交通枢纽地区的地产业、工业、服务业、教育医疗等,都能发展起来……这些周边的相关产业,每年也至少是几百上千亿龙元。”
    “没错,有不少的城市,为了让铁路经过当地,拿出了免费提供土地的政策,承诺动用大批的纳税工,参与到铁路的建设中,降低投资的成本,有很多城市,都在拼命的巴结讨好江南商会,只求铁路线经过当地。”
    “这绝对是稳赚不赔的投资,就算前几年看不到回报,或者收益率不高,但胜在长期稳定,重载铁路的使用年限,也至少是百年以上,所以只要一直持有铁路债券,就能拿一辈子的分红,子子孙孙都不愁吃穿,为三四代人带来保障。”
    “是啊,上百年的长期保障啊,这比一点眼前的利益,要吸引人多了。”
    “只可惜家中财力不足,不然定要买个三五十股,那样靠着分红,就足够躺平一辈子了。”
    “我掏空钱袋,也只买了一股,不过修建铁路,要招募数百万的工人,开出的待遇也颇高,我打算去干个三年。”
    “江南商会成立的铁路项目部,已经开始大量招人了,我要去碰碰运气。”
    ……
    重载铁路的融资与开工,可谓火热一片,成了4月份最主要的话题。
    但进入到5月仲夏后。
    许多人的注意力,却被转移到了另一件事物上,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橡胶。
    那便是只能生长在南方热带地区的橡胶树。
    尤其是江南商会与金凤藩国达成合作,在南广之地某块区域,种植的20万亩橡胶树林,经过近五年的生长后,因为水、光、温、肥充足,得到了良好的照料,故而到了可以割开树皮、收获橡胶的时刻。
    于是在数以万计‘割胶工’的忙碌下。
    每棵橡胶树都被割开了一个口子,插上一根竹管,便流出了如同奶蜜般的白色液体,缓缓滴入到绑在树上的金属桶中。
    只是这些橡胶树的生长时间还太短,还没有进入到大量产胶期。
    故而每亩橡胶林的橡胶产量,只有400公斤左右,过几年亩产量会增加到六七百公斤。
    即便产量不高。
    但江南商会那边,开出的收购价却是1龙元\/公斤,即每亩橡胶树林带来的毛收入,是足足400龙元,刨除各种成本,净利润不会低于300龙元\/亩。
    了解到这些数字后。
    金凤藩王凤武箐岚,感到非常的吃惊。
    “一亩的橡胶林,年收益居然超过400龙元?以后还会增加。”
    “南广之地的甘蔗产业,农人们辛辛苦苦的忙碌一年,种一亩地的甘蔗,能得到200至300公斤的白糖。以前白糖价高,每公斤售价约2角元,现在市面上白糖太多了,价格暴跌,每公斤只能卖1角元,一亩地的毛收入,只有二三十龙元,但除去各方面成本,净利润不超过10龙元。”
    “种橡胶树的净收益,竟然是种甘蔗的三十多倍,甚至是四五十倍。”
    “可是五年前,我太过看重甘蔗产业,一心扩大甘蔗的种植规模,导致白糖供大于求,价格大跌,橡胶却不能马上看到收益,仅仅只种了20万亩。”
    “若是当年听从江南商会的安排,至少种100万亩的橡胶树,以每亩300龙元的净利润算,岂不是能赚3亿龙元?若拿出十分之一的甘蔗地,全部种上橡胶,今年靠橡胶带来的利润,岂不是超过50亿龙元?”
    嗡~
    想到这里。
    凤武箐岚的身形,一阵摇晃,不由产生了强烈的后悔。
    没错。
    此时此刻,她简直肠子都要悔青了。
    悔不该自以为是,无视了江南商会的建议和指导。
    后悔自己总是陷入无端猜忌,总担心跟江南商会的合作,会存在什么陷阱。
    甚至明知道非常高明,但就是做不到按照李奇提供的那份《南广发展规划》,全力的执行,总要留几分心眼,导致五年时间过去了,南广之地的各项产业,是得到了很大发展,经济总量提高了三倍。
    但她最重视的农业这块,即便产量翻了几倍,但效益仅增加三成,等于是事倍功半,白费了许多力气。
    相反,她的二女儿凤武海棠,则堪称无脑的执行李奇制定的那些发展规划,从不迟疑。
    所以凤武海棠全权负责的‘香岛特区’,年经济总量已突破了百亿大关,今年更是有希望突破150亿龙元,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奇迹。
    两相对比之下。
    凤武箐岚有种无地自容、极其难堪之感,恨不得打个地洞钻进去,也把她身上善于权谋,但过于短视的短板,暴露的一览无余,让南广之地的许多官员,私下都颇有微词,认为她只是个庸主,很难带领藩国走向伟大,连合格的‘守成之君’都不是。
    这些私下的评论,任何主君听了都会产生杀心,会下令严厉惩罚一番,说不定会有很多人头落地。
    但凤武箐岚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是保持了沉默。
    因为那些官员,说的确实是事实,无法反驳的事实,为此恼羞成怒大开杀戒,只会带来更多不满。
    藩王府。
    “母上,奇哥哥早就说了,白糖这个东西有点过剩了,盲目扩大种植规模,只会导致价格暴跌。而种橡胶树的收益,至少是甘蔗的三十倍,当务之急,是赶紧扩大橡胶树的种植规模,抓住这个风口!”
    在凤武箐岚面前,凤武海棠劝道。
    “呃……”
    凤武箐岚陷入沉吟,她心里知道,二女儿给的这个台阶非常合适,改弦更张正当其时。
    但——
    她还是有些犹豫顾虑的道:“海棠,你说的有道理,只是橡胶这个东西,江南商会在别的地方也种了不少,再过个五年,说不定就完全不缺了,届时就算我们种的橡胶开始产胶了,恐怕也卖不出那么高的价,这个风口可能已经错过了。不如多种些棉朵树、可可豆之类的,不能再盲目的扩张了。”
    “母上,你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凤武海棠摇头道:“我问过江南商会的郑代表,他说20万亩的橡胶林,收获的天然橡胶,只能满足100万辆汽车的生产需要。而橡胶的用途极其广泛,帝国未来各类车辆的年产量,会增加到5000万台以上。大部分的工业产品,也都要用到橡胶,还有出口市场……总之就是把橡胶树增加到1亿亩,估计也是勉强够用。未来十年,我们仍可疯狂的种植。”
    “1亿亩?”
    凤武箐岚吸了口气,点了点头,但还是有些迟疑的道:“价格方面呢,能不能保证1龙元\/公斤的价格不变,以后跌了怎么办?”
    “至少十年内不会跌的。”
    凤武海棠感到极其的无语,又不得不耐心解释道:“万岛之国卖给江南商会的橡胶,是5龙元\/公斤,年年上涨,爱买不买,江南商会现在买到了1龙元\/公斤的橡胶,已经省了很多的开销了,而且橡胶不足的问题,还要困扰一段时间,价格更不可能下跌,除非某天完全够用为止。”
    “那就好,我们就把橡胶树的种植面积,增加到500万,不,1000万亩吧,想办法多种一些,还有棉朵树、可可豆等树木,种植面积也要扩大十倍以上,满足江南商会的需要。”
    凤武箐岚这才说道。
    “母上英明。”
    凤武海棠点了点头,但还是忍不住感到有些心累。
    平庸。
    她觉得自己的母上,虽然表面上看颇为精明,听得进一些劝谏,似乎是一位明主。
    但本质上,她就是个平庸的妇人,用‘头发长见识短’形容最为贴切不过,偏偏还性格多疑,没有魄力,导致五年过去了,金凤藩国除‘香岛特区’等少数几块地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藩国大部分的区域,都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在这位母上的带领下,金凤藩国别说是‘三十年增长五十倍’,能增长个五倍都很不错了。
    说到底!
    凤武箐岚的战略执行与配合能力,实在太差了,就是个‘猪队友’般的存在,总是自以为是,总担心利益受到损害,浪费了大量时间与机会。
    国士李奇制定的那份《南广发展战略》,凤武箐岚能执行个十分之一,都算不错,不要指望全盘的采纳。
    这让藩国内的无数有志之士,心里非常焦急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不满,都认为南广之地缺的不是资源,不是人才,更不是决心与斗志,缺的只是一位明主而已。
    而已沦为一条毒虫的世女凤武珊瑚,显然不会是什么明主,只会把藩国带入深渊。
    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凤武海棠。
    且随着‘香岛特区’的飞速发展,主动投奔凤武海棠的人才越来越多,已形成了一个顶级幕僚智囊团,加之这些人才,都能获得前往江南商会的大本营——江南省,进修学习半年左右的机会。
    而进修学习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受到了极大震撼,都会接受这样的一个观念:只要努力学习江南商会的先进之处,南广之地,也能成为第二个的江南省,会变的一样发达。
    只是他们的理想与抱负,要想得到实现,只靠一个香岛特区是不够的。
    他们要想拥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发挥舞台,得先帮他们的‘谋主’,处于一个更高的位置才行。
    而南广之地的未来,就维系在南海郡主的身上,其他都是糟糕选项,看不到什么希望。
    于是在凤武海棠不太知情的情况下。
    她的那些幕僚智囊们,私下聚在一起,制定了一个颇为惊心动魄的计划,计划名称为‘变天’。

章节目录

女帝欠了我百万亿:只能生娃抵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三思两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思两行并收藏女帝欠了我百万亿:只能生娃抵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