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群里一露头,总少不了几个窜出来拍马屁,讨好他的家伙。
    他翻开通讯录,找了一会才找到那位负责教大体课的鱼老师电话。
    试着拨打过去。
    “你好,请问哪位?”
    电话那端传来略显清冷的声音。
    “鱼老师您好,我是3117班的李敬生呀!”
    “哦,是你啊!听说你现在自己开诊所了,过得还好吧?”
    老师们的消息也还是挺灵通的。
    不过他们通常只关注经常联系的学生,还有就是混得特别好的学生。
    李敬生毫无疑问,属于这其中逆袭的典范。
    从烂泥堆里面挣扎着爬出来,成为了同学们羡慕的成功人士。
    “谢谢您的关心,我现在除了工作比较忙,别的都挺好。今天打扰您,是想找您索要几张成年人的颅内血管解剖图。我遇到了一位从外省赶过来的年轻女患者……”
    李敬生把病人的情况与事情经过大致说了说。
    鱼老师听了后,倒也没有推辞。
    “这样,你加一下我的微信,一会我找几张实物图拍照给你。”
    “谢谢您!”
    李敬生觉得大多数老师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存在。
    当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
    “鱼老师,您的身体还好吗?”
    李敬生问道。
    “除了腰椎和颈椎有点问题,别的都还好。你也知道,这都是职业病,没办法避免。”
    “如果您有时间的话,可以到我诊所,让我帮您推拿按摩一下。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病变,一般都能取得显著疗效。”
    李敬生很真诚的说道。
    鱼老师当初教他的时候,也就四十五六岁,算是风华正茂。
    现在应该五十好几了。
    多年未见,也不知道这位老师有没有变化。
    听声音,还是那么的铿锵有力。
    “嗯,到时候有机会,我去找你。前些日子在新闻上看到你学会了手法正骨,而且水平还很厉害了,我都觉得难以置信。你的导师还有系里的几位老师都在讨论这件事,觉得你特别了不起,为母校争了光。”
    这个评价就很高了。
    李敬生还真不觉得自己的成就有什么了不起。
    至少现在还算不上有多高的水平,也就勉强达到主任级别。
    自称专家都觉得有些脸红。
    他谦虚了几句,与鱼老师结束了通话。
    双方加上微信好友后,没过多久,鱼老师发来了十几张人体头部血管的多个切面图。
    制作标本时,一般会给血管染色。
    静脉染成蓝色,动脉染成红色,神经染成黄色。韧带通常不染色。
    医学生初学解剖时,要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和不适,认真观察血管的分布,以及肌肉、神经的构造。
    复杂一点的血管和神经,往往都是树状分布。
    即便把它们的分布牢牢记住,但是真到了手术台上,给患者解剖时,基本上脑子一团浆糊。
    像李敬生现在得到了多次锻炼,才能做到镇定自若,心中有数。
    他查看鱼老师发来的这些实物图片,认真分析血管的走向与分布。
    鱼老师非常贴心,甚至还特意发过来了一张专门的血管标本图。
    就是那个病人全身的其它组织都被融解掉,只留下血管。包括毛细血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它们就像树根一样,密布于整具人体。
    头部的血管也是极为丰富。
    李敬生赶紧拿来那位女患者的头部影像学检查报告。
    即便做的是核磁共振与ct,但是仍然只能分辨主要组织与血管。
    毕竟现在观看到的也不是动态的。
    真正要查的话,做个mra或者是cta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比之下,他发现女患者的头部血管确实比正常人要更丰富一些。
    难道血管过于丰富也会造成头部病变?
    没听说过呀。
    但是患者头部形成的血管网络明显异于常人,这又怎么解释?
    他决定请教一下第二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罗主任。
    尽管不太喜欢罗主任的为人,但是第二医院也就只有罗主任在这方面的水平高一点。
    至于神经外科,那是一个高冷傲慢的科室,感觉比普外科还要更傲慢。
    李敬生至今与神经外科的医生没什么联系。
    心外科、神经外科,都是号称高精尖的外科室。
    这两个科室的医生,普遍有点傲气。
    也确实有牛b的资本。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
    “罗主任,您好,我是骨外科的李敬生!”
    “我存了李医生的电话,你不自报家门我也知道。有什么事情吗?”
    罗主任显得很是亲和。
    “有个病例想要请教一下您……”
    李敬生把患者的情况说了说。
    “呃……这个问题嘛——我也接触得比较少。不过我认为血管变得比正常人更丰富,如果不是全身血管如此,那就说明患者的头部血管发生了一些病变。血管的自我改变能力很强,比如当一根较粗的动脉血管发生堵塞时,只要这个堵塞的过程不是突然形成,那么周围的血管一定会做出反应。
    它们会慢慢代替这根被堵的血管。
    像这种颅内两侧的血管网路变得更丰富,我认为可以查个血管造影看看。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到他们人民医院或者侨邦查一个mra,甚至进一步做个dsa检查。”
    罗主任给患者诊病,从来不手软。
    只要他认为有必要的检查,都会给患者开一遍。
    “好的,谢谢您的指点!我让患者去做一个mra检查看看。”
    “要做的话,最好能够再查一个dsa。我觉得就算查不出问题,至少也能有一些发现。”
    罗主任强调。
    “行,我跟家属沟通一下。”
    李敬生觉得同时给患者申请做这两个检查,家属不一定会答应。
    而且他的小诊所也做不了,只能让患者去人民医院或者侨邦医院。
    通常情况下,做这两个检查都会要求预约,甚至有可能需要住院。
    他趁着还有一点时间,找家属谈了谈。
    没想到家属倒是十分信任他,非常爽快的就同意带女儿去做这两个检查。
    考虑到患者一家是外省过来的,人生地不熟,而且吃住都在车上,还要照顾没有行动能力的女儿,李敬生决定找找关系。
    侨邦那边没有熟人。
    人民医院却是有着大把的熟人。
    这次没有找连涛,而是找的王维维教授。
    一声老王不能白叫,有事情,肯定要找老王帮忙。
    论地位和人脉,以及对医院人事、各种规章制度的熟悉程度,王维维教授显然要强于连涛。这事让王维维教授来操作,要更容易一些。
    李敬生打电话跟王维维聊了聊这件事情。
    “敬生,这个病人的情况虽然不是我熟悉的领域。但是我听了你的想法后,建议要么直接做dsa。家属对你的信任度高,愿意配合,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mra检查与dsa其实是重合的,论准确度,mra要远低于dsa。
    脑部血管病变的金标准,目前大家都只认dsa检查结果。
    mra头部检查的费用虽说不是特别高,但是也得八百多。而且还得预约,排队。还不如直接一步到位,查dsa。不过你得跟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这个检查是有创检查,费用也很高。
    至少需要将近九千元。”
    做dsa,一般需要从股动脉穿刺,需要注入对比剂。
    它的精确度非常高。
    只是有很多患者不愿意注入对比剂,害怕有创检查。
    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mra检查。
    “行,我找家属先沟通一下,相信他们会理解咱们的一片善意。到时候谈好了,我再打电话给你。”
    李敬生觉得王教授说得非常有道理。

章节目录

苟在诊所练医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江边鱼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边鱼翁并收藏苟在诊所练医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