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现在的收入,其实已经相当满意。
    小高的收入远高于她,羡慕归羡慕,她也明白这是小高靠自己的本事赚来的。
    “我们现在就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如果没什么大问题,我会再来找你的。”
    男子说完,很不高兴的带着儿子和老婆走了。
    第322章 这个责任推不脱,盘子越做越大了
    看着这对夫妇带孩子离开,甚至在离开时留下威胁意味十足的话语,唐萍充满担忧。
    “老板,下次遇到这种不太好沟通的家属,就别再硬劝啦!”
    她只能委婉的劝说自家老板。
    跟了李敬这么长时间,她知道老板的性格。
    根本劝不动。
    “没事,就算被他骂几句也没什么大损失。毕竟关系到一个小孩的生命,谨慎一些总是好的。”
    李敬生对于家属的威胁并不在乎。
    出了医疗事故,给人家误诊误治,那是大事情。
    像这种,他觉得孩子的病可能是个大病,建议家属去大医院检查一下,完全没什么问题。
    哪怕家属带孩子查了后,没查出问题,回来闹,别人听了事情经过后也是站在阳光诊所这一方的。
    “孩子的脚肿了,为什么让他去查肌酐呢?”
    汪宗孝感到很是不解。
    有时候,他看着李敬生给患者诊病,就觉得像在读一本‘天书’。
    完全搞不懂老板的诊断思维。
    “那你认为脚肿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李敬生反问道。
    “这个嘛……肾脏出现问题最容易引发下肢水肿。”汪宗孝的医学基础知识还算不错。“只是这个男童的脚部肿了,他的父母反应是撞伤的呀!这与肾脏没什么问题吧?”
    “家属说是撞伤的你就认为一定是撞伤,那还要我们医生干嘛?那个孩子的右腿肿大我仔细观察过,肿大是从上到下慢慢增粗,很均匀。只是在家属看来,好像只有脚踝部位肿了。因为那里的肿大最明显。”
    李敬生说着自己在诊断中的发现。
    几乎绝大多数下肢水肿都是由下至上慢慢加重。
    也可以简单的从物理学角度去理解,水往低处流。
    水肿多是因为体液循环发生了问题。
    不过追查病因不能简单的从循环方向入手,因为有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内分泌性水肿等多种原因。
    具体是哪一种,需要根据水肿的部位,以及颜色,时间,症状等等进行综合诊断。
    必要时,做一些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都非常有必要。
    “万一是下肢循环障碍导致的水肿呢?您为什么认定是肾脏出了问题的可能更大?”
    汪宗孝追问道。
    “汪医生最近这段时间好像变得爱提问了哈!问问题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势头,这是好现象。不过下次有问题,咱们可以留着中午休息时间或者下班后再讨论。”
    李敬生还有一大票候诊的病人呢。
    总不能让这些病人在那里听两人交流着与他们不相关的医术知识吧?
    “我认定那个小男孩的下肢水肿是因为肾脏引起,从他的肤色、眼睛、眼圈以及发生疼痛很长时间,还有出现低热,骨象也很差,从而做出的一个综合诊断。你只要在日常诊断中多积累,将来同样只需看两眼就能大概判断出是哪里出了问题。”
    对于诊所医生的培养,李敬生从不藏私。
    只要能帮到他们提升医术,从来都是竭尽全力。
    “明白了。我还有一些疑问,等您休息的时候再来请教。”
    汪宗孝开始认真接诊患者。
    这时,李敬生的手机响了。
    一看号码,是吴教授打来的。
    “李医生,现在忙吗?”
    吴教授现在跟他说话,非常客气。
    完全就是平级的语气和口吻。
    “正在诊所内坐着诊,有一些患者还没处理完。您有什么事情尽管说。”
    李敬生接到晋副院的电话,从来都是您有什么指示尽管吩咐。
    与吴教授这种级别,明显随意很多。
    这就是实力上去以后,自然而然该有的姿态。
    以他现在的地位与医术水平,让他谄媚的舔吴教授?脑子生锈了才会那么干。
    “昨天晚上你帮小欧诊断的那个患者,现在查出来了,确实存在慢性肠梗阻。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暂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那就等他的骨伤好了后再转到消化内科治疗。要是有危险的话,我就厚着脸皮请消化内科的医生过来联合诊治。”
    平会诊看起来只是大医院内的一件普通小事。
    但是申请平会诊需要时间。
    如果不认识对方科室的医生,那就只能按规矩办事。
    先提出会诊申请,然后被申请的科室视情况安排医生过去会诊。
    规定是二十四小时内处理。
    实际上,往往需要三天才能到位。
    而且派过来的医生只是普通医生,能派个主治过来就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因为每位临床医生都特别忙。
    现在大多数医院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十个临床医生可能要养活二十个非临床医生。比如医院的行政人员,后勤人员。
    可想而知,临床医生与护士有多忙。
    这种情况下,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有些顾不过来,怎么可能抽出时间跑去别的科室会诊?
    但是医院的规定没人敢违反,接到会诊,只能去。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医生都抱怨请其它科室的医生过来会诊,就像请祖宗似的。
    不但要等很长时间才会过来人,来的还有可能是个虾兵蟹将。
    关键对方还拉着个脸,说话处处呛人。
    吴教授算是骨外科的老江湖了,他对患者的态度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个患者存在慢性肠梗阻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是做手术之前没能排查出来。
    这属于术前检查不到位。
    可能患者本人都不知道有这个病。
    从医疗责任来划分,如果患者出事,医院肯定是要担责任的。
    最后肯定会把账算到吴教授头上。
    “吴教授,这事我可给不了您一个准信。不过像这种慢性肠梗阻,术前可能没什么事,但是术后出现症状加重,不及时处理的话,也容易很快进展为重症,甚至出现许多想都想不到的并发症。”
    李敬生的经验有限,也只能给出这样的意见。
    “没那么严重吧?”
    吴教授的语气中已经透出几分恐惧。
    “遇上这么个患者,我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算了,我还是请消化内科的医生过来一起诊治好了。谢谢李医生啊,再见。”
    挂掉电话后,估计是忙着找消化内科的医生帮忙去了。
    李敬生也就没有再理这事,继续接着为患者诊治。
    中午休息的时候,心胸外科的章主任给他发了一条信息过来。
    “那个肺部肿瘤的患者,病理结果出来了。”
    随即发了一张活检报告图给他。
    居然是肺错构瘤。
    李敬生看到病理结果,居然感到莫名的轻松,为那个胆小的患者松了一口气。
    肺错构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正常情况下不会恶变。
    切干净了一般不会再复发。
    “患者的术后引流、恢复都很不错,小伙子有没有兴趣今晚七点四十左右过来参加一台手术?”
    章主任向他发出了新的手术邀请。
    说明对李敬生在上一台手术中的表现感到满意。
    “没问题,我准时赶到。谢谢章主任栽培。”
    李敬生痛快答应。
    因为跟着章主任这样的精英手术团队一起手术,可以学到非常多的手术经验与技巧。
    甚至包括许多应对突发情况的抢救方法。
    对他的医术水平提升有着巨大帮助。
    正常情况下,他一个骨外科室的医生是没资格参加心胸外科手术的。
    就算人家需要开胸锯骨,要请骨外科的医生联合手术,也不可能请他。

章节目录

苟在诊所练医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江边鱼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边鱼翁并收藏苟在诊所练医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