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和真正的实操,差别往往很大。
    比如扎静脉血管,有的护士很牛,可以飞针,而且一扎一个准。
    患者甚至感受不到太多的疼痛。
    就像被蚂蚁咬了一下,然后静脉通道已经建立成功了。
    有人对着仿生的橡胶血管练习扎针技术,看似每交都能扎得准,但是一到患者身上就失手。同样是因为真正的人体与仿生出来的人体组织区别极大。
    “那我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陈医生虚心请教。
    “没别的办法,唯有多看,多学,多钻研,有上手机会就多练习。”
    李敬生觉得想要快速提升手法正骨技术,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病人身上多实践。
    只是这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没有哪个病人愿意被当成小白鼠。
    这就必须有老师站在后面掠阵。
    只要徒弟正骨两次还没成功,抢在患者和家属没发火之前,老师赶紧接手。并且帮徒弟说几句打圆场的话。
    “你这个关节错位其实不是一般的错位,它的角度很刁钻,这就导致复位难度成倍增加。某某医生平时给一般的患者复位都能成功,你这个可能是太难了一点。我亲自帮你复位试试。”
    这样跟患者解释几句,患者和家属也就能够理解。
    自然不会再多说什么。
    这时候,只要老师把患者治好了,那就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事后,徒弟需要多用心去琢磨,看看到底是哪里没掌握好,然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下次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变得越来越强。
    陈医生人还是挺勤奋的,态度也很端正,就是有点不爱钻研,悟性不怎么好。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徐医师才不愿意教他。
    “赶紧干活啊!外面那么多患者等着,你们两人还磨叽个啥呢?”
    徐医师进来后,看到两人不干活就有些不高兴。
    沉着脸骂两人。
    具体来说,徐医师好像每次只要看到陈医生缠着李敬生,他就会不高兴。
    生怕李敬生把手法正骨绝学传授给此人。
    “黎丽,叫号叫号!”
    李敬生催促她。
    “已经叫了哦,那个1号患者躺在那儿,但是家属不知道哪去了?”
    她早就叫了号。
    “那就让2号先治吧!”
    李敬生看了一眼躺在平板床上的患者,直接让叫下一个。
    医生的时间宝贵,不可能等着这个患者白白浪费时间。
    有的家属就诊时因为没弄清楚流程,比如要多喝水,膀胱充盈才能照清楚。然后病人检查前把尿排掉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做超声检查看不清楚,那就只能让病人先去多喝点水,过半小时左右再去检查。
    那个躺在平板床上的患者是个老人,年龄看着挺大的。
    家属没在场,医生肯定不敢动他。
    2号病人被两个家属抬着进来的。
    “哟,这腿怎么弄的?伤成这样!”
    李敬生发现患者的右腿大腿至踝骨位置瘀血严重,肿得粗了好几圈。
    大腿都快赶上腰那么粗了。
    这么严重的伤势,看着着实吓人。
    “别提了,卸货时不小心给砸到了腿。幸亏当时躲得快,只砸到了右腿。要是砸在身上,人只怕已经没了。”
    家属是一男一女。
    女的四十多岁,脚大手大,膀圆腰粗。
    一看就是经常干力气活的女人。
    男家属二十岁出头,同样身体强壮,有着一张憨厚的脸。
    看这两人应该是母子。
    躺在担架上的男子同样是四十多岁,表情痛苦,脸色苍白。身形也是非常粗壮。
    这一家三口不知道干的是什么活?
    开大货车给人送货的?
    李敬生倒也没有多问。与病情无关的事情,他一般不乱打听。
    很多都属于病人的隐私。
    问多了,家属会感到尴尬,甚至不高兴。
    “拍片子了吗?”
    “拍了!”
    患者的儿子急忙把资料袋递给李敬生。
    “这是在你们当地医院拍的啊?”
    “对!当地攻院说是要做手术,还不一定能治好,有可能终身残疾。我们打听到你们这儿专门治疗骨伤,于是叫了车连夜赶过来了。”
    小伙子挺实诚,有一说一。
    “丰城赶过来可不近,万一在我们这里也治不了怎么办?”
    李敬生一边看片子,一边跟家属聊着。
    “有六百多公里,确实挺远的。万一这里也治不了,我们就再找其它医院问问。我爸才这个年纪,要是一条腿残疾了,今后可怎么生活呀!”
    小伙子似乎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愣了愣,思考片刻后才回答。
    “医生,求你们一定帮忙想想办法。我儿子还没谈对像,他爸爸的一条腿要是残疾了,哪个姑娘愿意上门啊?我老公现在是全家的顶梁柱,他倒下了,我们这个家庭以后的日子会怎样,我都不敢去想。”
    患者的妻子说着,别过头去抹眼泪。
    儿子还年轻,不懂生活的艰辛。
    要是有个残疾父亲,找对象肯定会成为一大阻碍。
    条件好一点的姑娘,根本不会考虑嫁进这样的家庭。
    “从他拍的片子来看,伤得非常严重,右股骨中间位置骨折了。而且是横断骨折,断端可以看到重叠,这个别说是手法复位,就算手术治疗都很费劲。”
    李敬生现在不但手法正骨有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且骨外科诊断达到了熟练级。
    经过综合诊断后,他认为这个患者的骨伤超乎想像的严重。
    当地医院说的并没错,手术治疗仍有致残的风险。
    “老师,这个患者的伤情特别严重,请您帮忙看看。”
    李敬生寻求徐医师的帮助。
    徐医师接过后,看了看。
    “给他摸骨了没有?”
    “还没!”
    李敬生不等徐医师发火骂人,赶紧过去给患者摸骨。
    摸完后,他的表情凝重。
    又从桌子的抽屉内取出一根银。
    刺向患者的右腿脚底。
    “痛吗?”
    “有一点点痛。”
    患者说话的声音相当虚弱。
    受伤这么重,又连夜赶了六百多公里到江离市求诊。患者的状态肯定是不太好。
    “试着动一下你的右腿。”
    李敬生对患者说道。
    患者试着动右腿,结果根本动不了。
    “与拍的片子没什么出入,软组织也受到了较严重的损伤。神经应该有一定损伤,但是总体情况看起来还没有糟糕到极点。”
    潜意思就是“至少我觉得可以抢救一下。”
    徐医师听了后,微微点头。
    “这个患者全权交给你处理。”
    徐医师认真的说道。
    李敬生的眼睛瞪大,从徐医师的眼神中看出鼓励,还有坚定。
    “那好吧,我给他主治没问题,但是请老师帮我多把把关。”
    “你的水平其实已经不比我差了,完全有能力处理这种高难度的骨伤病例。”
    徐医师对他说道。
    身为老师,自然知道徒弟的手法正骨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
    有时候想起来,徐医师都有些难以置信。

章节目录

苟在诊所练医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江边鱼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边鱼翁并收藏苟在诊所练医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