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又是一年冬
这也是好事,给村里人增加收入的机会。
于是,很快这件事就传开了。
余潇潇家每天都能收到村里人卖给自家的麻杆,好在麻杆随处可见,因此不贵,十斤一文钱。
看着是不多,可架不住麻杆漫山遍野的是,于是余潇潇一个春天家里收了几万斤麻杆,周围的山里的麻杆基本都被村里人薅秃了。
整个春天,余潇潇都埋在麻杆堆里制作麻线。
也不知道是不是四位属性的增长,余潇潇的手速极快,几万斤的麻杆在入夏半个月后,就完全制作成了麻线。
这段时间里,不管是大儿子沈夜的抄书大业,还是小儿子沈期的养鸡大业都在稳步继续着。
鸡蛋卖了一波又一波,鸡仔也长成了一波又一波,让沈期赚了不少钱,每天都乐呵呵的,伺候鸡崽们也越发上心了。
鸡生蛋蛋生鸡,鸡是越养越多,鸡仔们下蛋的时间提早了不少,鸡蛋也多了。
而大儿子沈夜从书肆里接的抄书的活,所要抄的书涉猎越来越广。
写字的速度也更快了几分,这就导致沈夜每个月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夏天的到来,让努力赚钱的余潇潇一家有了些许闷热,只是三人依旧不爱出门的不爱出门,专注养鸡的专注养鸡,一边自学一边抄书赚钱专注自学抄书赚钱。
夏天三个月的忙碌,余潇潇也只消耗掉了五十分之一的麻线,一共织出了11匹麻布。
这些麻布卖出去之后,之前余潇潇收购麻杆的本钱基本就赚回来了,之后再织出来的麻布就完全是纯利润。
余潇潇抠着手上磨出来的老茧,心里很是高兴,同时也在暗暗自嘲,曾经多咸鱼的一个人啊,如今都成劳模了都。
步入秋天,余潇潇看着村里人忙碌而欢喜的收获着,突然也想要买些田地了,就算不自己种租出去,每年交了税也能够自家小半年的吃用了。
再想一想自己家的存款,余潇潇除了失落就是失望,果然应了那句话,人穷志短。
羡慕够了有田地的人家,余潇潇抹了把脸,鼓励自己只要自己够努力,良田会有的,房子会有的,咸鱼的生活也会有的……
加油!我可以!
把自己鼓励的热血沸腾,余潇潇转身回屋一头扎进房间,疯狂织布。
似乎这就是平常人的生活,没有小说女主那样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每天都有新朋友,每天都体会着不同的感情……
秋天的三个月,余潇潇好似有了更多的时间,除了能每月达到四匹布的织布量,还能留下一个小时左右去和左邻右舍打交道、聊八卦、唠家常,知道全村的最新消息。
日子平淡如水,按部就班的过着。
转眼就要入冬了,又是余潇潇一家大赚特赚的时候。
余潇潇现在砍树完全不在话下,动作麻溜得很,不仅自己砍,还给村里人说自家收柴火。
不过这是第二次了,村里人都有些习惯了,听到消息不在来问真假,而是全家人一起行动,争取多赚点钱。
至于说周围山上的树会不会因为,余潇潇每年收购柴火而导致树木被砍伐光的问题,余潇潇提前就想好了,也跑去跟村长说过了。
余潇潇当时是这么个村长说的:“村长叔,我家每年冬天之前到冬天第一个月过去后,这段时间都会收柴火来烧炭,这是个长久活儿,可想着这周围山上树木多是多,可以耐不住每年这样砍啊,这要是全给砍完了,这个活计估计就得废了,您要说是吧?”
村长认真思索了半天,最终也是认同的点了头,好半天才开口:“理是这么个理,这事儿确实是个问题,但也好解决,山上那些树很多都是长种子的,我这就通知下去,让村民们没事多收集些种子,也不麻烦啥,顺手挖坑埋一些种子进去就成。
山上那些树都好养活的很,埋了种子不用管,自个就能长。
还有那些没长大的树,到时候也通知下去,让不要去霍霍砍了就成。
这也算全村赚钱的大事儿,没人会不当回事儿。”
余潇潇点点头表示认同,就没再说其他的了,村长叔说了句就回到家,这事就算是解决了。
等家里收了几千斤柴火后,余潇潇就不再带着家里孩子一块儿砍树了。
两个儿子对于烧炭这活儿绝对的熟悉,余潇潇就安排他们一人顾着一个,自己在院子里另外再起了一个泥包烧炭。
一家三口人三个泥包烧炭,那速度就是三倍,等忙到冬天的第一场雪后,余潇潇就拜托邻居们告诉村里人就不收柴火了。
村民们也赚了不少钱,倒也没谁跑来跟余潇潇抱怨,砍的柴火余潇潇不收了那就留着自家用,一点也不浪费。
与此同时,余潇潇一家推着两辆木板车的木炭以及存下来的鸡蛋活鸡,还有麻布匹去了镇子卖钱。
镇子上很多熟客,已经等待多时,也不跟余潇潇讨价还价了,各个买好自家今年冬天所需要的木炭,有的看着余潇潇还带了布和鸡蛋活鸡,看着觉得还不错,也都买了些。
剩下的布被余潇潇拿去卖给了布庄,鸡蛋和活鸡余潇潇送去了镇上最大的酒楼。
这是定好的,之前第一批鸡仔长大,余潇潇就发现了鸡蛋和活鸡摆摊卖根本就一时卖不完,于是余潇潇就想了个办法,打算去大户人家和酒楼饭店试试,看能不能定下一个长期供货渠道。
去大户人家问的时候,余潇潇可没敢像小说女主那样去人家正门问,胆小且很苟的余潇潇可不觉得自己有那个所谓的女主光环,能给所有人降智,让自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余潇潇很有自知之明的去了大户人家的后门,给后门开门的小斯递了铜板,才打开话匣子唠嗑询问套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原来大户人家一般都有自己的庄子佃户,粮食这些都是由庄子固定送过来的,完全不会出去外边采购什么,除了偶尔宴请客人需要大量的食材的时候,才会出去采买一些,顺便看看有没有运气碰到比较稀奇的食材。
于是,很快这件事就传开了。
余潇潇家每天都能收到村里人卖给自家的麻杆,好在麻杆随处可见,因此不贵,十斤一文钱。
看着是不多,可架不住麻杆漫山遍野的是,于是余潇潇一个春天家里收了几万斤麻杆,周围的山里的麻杆基本都被村里人薅秃了。
整个春天,余潇潇都埋在麻杆堆里制作麻线。
也不知道是不是四位属性的增长,余潇潇的手速极快,几万斤的麻杆在入夏半个月后,就完全制作成了麻线。
这段时间里,不管是大儿子沈夜的抄书大业,还是小儿子沈期的养鸡大业都在稳步继续着。
鸡蛋卖了一波又一波,鸡仔也长成了一波又一波,让沈期赚了不少钱,每天都乐呵呵的,伺候鸡崽们也越发上心了。
鸡生蛋蛋生鸡,鸡是越养越多,鸡仔们下蛋的时间提早了不少,鸡蛋也多了。
而大儿子沈夜从书肆里接的抄书的活,所要抄的书涉猎越来越广。
写字的速度也更快了几分,这就导致沈夜每个月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夏天的到来,让努力赚钱的余潇潇一家有了些许闷热,只是三人依旧不爱出门的不爱出门,专注养鸡的专注养鸡,一边自学一边抄书赚钱专注自学抄书赚钱。
夏天三个月的忙碌,余潇潇也只消耗掉了五十分之一的麻线,一共织出了11匹麻布。
这些麻布卖出去之后,之前余潇潇收购麻杆的本钱基本就赚回来了,之后再织出来的麻布就完全是纯利润。
余潇潇抠着手上磨出来的老茧,心里很是高兴,同时也在暗暗自嘲,曾经多咸鱼的一个人啊,如今都成劳模了都。
步入秋天,余潇潇看着村里人忙碌而欢喜的收获着,突然也想要买些田地了,就算不自己种租出去,每年交了税也能够自家小半年的吃用了。
再想一想自己家的存款,余潇潇除了失落就是失望,果然应了那句话,人穷志短。
羡慕够了有田地的人家,余潇潇抹了把脸,鼓励自己只要自己够努力,良田会有的,房子会有的,咸鱼的生活也会有的……
加油!我可以!
把自己鼓励的热血沸腾,余潇潇转身回屋一头扎进房间,疯狂织布。
似乎这就是平常人的生活,没有小说女主那样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每天都有新朋友,每天都体会着不同的感情……
秋天的三个月,余潇潇好似有了更多的时间,除了能每月达到四匹布的织布量,还能留下一个小时左右去和左邻右舍打交道、聊八卦、唠家常,知道全村的最新消息。
日子平淡如水,按部就班的过着。
转眼就要入冬了,又是余潇潇一家大赚特赚的时候。
余潇潇现在砍树完全不在话下,动作麻溜得很,不仅自己砍,还给村里人说自家收柴火。
不过这是第二次了,村里人都有些习惯了,听到消息不在来问真假,而是全家人一起行动,争取多赚点钱。
至于说周围山上的树会不会因为,余潇潇每年收购柴火而导致树木被砍伐光的问题,余潇潇提前就想好了,也跑去跟村长说过了。
余潇潇当时是这么个村长说的:“村长叔,我家每年冬天之前到冬天第一个月过去后,这段时间都会收柴火来烧炭,这是个长久活儿,可想着这周围山上树木多是多,可以耐不住每年这样砍啊,这要是全给砍完了,这个活计估计就得废了,您要说是吧?”
村长认真思索了半天,最终也是认同的点了头,好半天才开口:“理是这么个理,这事儿确实是个问题,但也好解决,山上那些树很多都是长种子的,我这就通知下去,让村民们没事多收集些种子,也不麻烦啥,顺手挖坑埋一些种子进去就成。
山上那些树都好养活的很,埋了种子不用管,自个就能长。
还有那些没长大的树,到时候也通知下去,让不要去霍霍砍了就成。
这也算全村赚钱的大事儿,没人会不当回事儿。”
余潇潇点点头表示认同,就没再说其他的了,村长叔说了句就回到家,这事就算是解决了。
等家里收了几千斤柴火后,余潇潇就不再带着家里孩子一块儿砍树了。
两个儿子对于烧炭这活儿绝对的熟悉,余潇潇就安排他们一人顾着一个,自己在院子里另外再起了一个泥包烧炭。
一家三口人三个泥包烧炭,那速度就是三倍,等忙到冬天的第一场雪后,余潇潇就拜托邻居们告诉村里人就不收柴火了。
村民们也赚了不少钱,倒也没谁跑来跟余潇潇抱怨,砍的柴火余潇潇不收了那就留着自家用,一点也不浪费。
与此同时,余潇潇一家推着两辆木板车的木炭以及存下来的鸡蛋活鸡,还有麻布匹去了镇子卖钱。
镇子上很多熟客,已经等待多时,也不跟余潇潇讨价还价了,各个买好自家今年冬天所需要的木炭,有的看着余潇潇还带了布和鸡蛋活鸡,看着觉得还不错,也都买了些。
剩下的布被余潇潇拿去卖给了布庄,鸡蛋和活鸡余潇潇送去了镇上最大的酒楼。
这是定好的,之前第一批鸡仔长大,余潇潇就发现了鸡蛋和活鸡摆摊卖根本就一时卖不完,于是余潇潇就想了个办法,打算去大户人家和酒楼饭店试试,看能不能定下一个长期供货渠道。
去大户人家问的时候,余潇潇可没敢像小说女主那样去人家正门问,胆小且很苟的余潇潇可不觉得自己有那个所谓的女主光环,能给所有人降智,让自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余潇潇很有自知之明的去了大户人家的后门,给后门开门的小斯递了铜板,才打开话匣子唠嗑询问套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原来大户人家一般都有自己的庄子佃户,粮食这些都是由庄子固定送过来的,完全不会出去外边采购什么,除了偶尔宴请客人需要大量的食材的时候,才会出去采买一些,顺便看看有没有运气碰到比较稀奇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