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另一只鞋子的故事
等过了一会儿,陶盆里的猪油、碱水和盐终于反应完,变成一盆有些泛黑的浓稠物。
对于为什么不是白白而是泛黑的浓稠物,姜团心里有数,这是因为碱水过滤的不够干净。
想要不那么黑,只要把碱水静止一夜就会好很多。不过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夏做实在懒得等,以后做的时候可以注意。
做好之后,他让人把浓稠物倒进准备好的竹筒里,等待凝固就行。
内侍装桶的时候,姜团看着那一坨一坨的东西,突然想到了奶油,然后从奶油想到了奶油蛋糕。
他其实不太爱吃甜食,不过他有一个毛病,即使不是特别爱吃的东西,一段时间不吃就想尝一尝。
现在到了他想尝一尝蛋糕的时候。
不过他知道做蛋糕不太容易,单单烤箱就需要花费些心思才能做出来。
其实别说蛋糕了,奶油他都不太有把握能做出来,因为蜂蜜不知道行不行,白糖还在制作中,缺少原材料啊!
有过多次想吃什么没什么的经历,姜团现在已经能非常淡定的面对这种情况。
觉得自己能做出来的,就自己去做,觉得做不出来的,就做梦,反正人总要活下去不是。
蛋糕做不出来,奶油没糖,烤箱好像可以努力一下。
即使最后做出来的烤箱做不成蛋糕,做个烤鸭也不错啊!想到这里,姜团又开始和嘉肴商讨起了烤箱的做法。
说起各种美食,嘉肴没姜团懂得多,可要说起灶台,嘉肴能甩姜团十万八千里。
姜团说烤箱他不太理解什么东西,说类似于烤炉的东西,他就懂了。
这不是就是个可以保温、加热、密封的灶台吗?
理解了烤炉的用法,他立刻拍着胸脯保证,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东西做出来,让对方吃上那个好吃到让人想把舌头吞下去的烤鸭。
就在姜团一边默默流着口水,一边和嘉肴讨论烤炉的做法时,加了碱水的馒头做出来了。
要不说专业的就是专业的,庖人不知道具体要往蒸馒头的面里放多少碱水,可他们会实验啊!
一锅馒头分成好几类,放了不同量的碱水,最多两锅就实验出来放碱水行不行,放多少能让馒头最好吃。
吃着松松软软没有酸味的馒头,姜团泪都差点流下来。他容易吗,想吃个以前不爱吃的馒头都折腾了这么久。
皇宫里姜团岁月静好的在做肥皂、美食,大夏最北边的镇安城却进入到紧急状态,匈奴打来了。
匈奴秋冬之际会不会打来,有时对镇安城的百姓来说,像是另一只鞋子的故事。
冬天到来,一只鞋子落了地,匈奴不来,另一只鞋子一直不落地,他们会少受点儿罪可心里总是担忧,就怕鞋子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落下来,那样会更难受。
等匈奴打来,另一只鞋子终于落地,他不得不承受痛苦的同时,心里绷着的弦倒是可以放松一下。
其他地方的百姓遭遇敌人的进攻会怎么办?大概率是跑的了就跑,跑不了的紧闭家门,绝不会出去冒险。
但是镇安城的百姓和别处的百姓很不一样,他们只把老弱病残送走或是藏起来,至于青壮年则拿上自己认为最厉害的武器,随时准备战斗。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匈奴太会挑时间,他们刚秋收没多久粮食都在家里,他们人可以很快的离开,粮食怎么办?
带着走肯定会耽误逃跑的时间,会死,不带走没有粮食吃,一样会死。既然都有可能会死,还折腾什么不如留在家里,说不定敌人攻不进来。
况且,这是他们的家园,凭什么让敌人肆无忌惮地进来?
相比起其他地方百姓对匈奴人是生理上的厌恶,镇安城百姓对匈奴大多是真真正正的恨之入骨。
他们有的是镇安城当地人,和匈奴属于世仇,有的是将士们的家眷,亲人都在军营里自然非常讨厌所有的敌人。
除了仇恨匈奴对自己家园的侵略外,今年镇安城的百姓又多了一个仇恨对方的理由,那就是匈奴的恶神抢夺他们大夏的气运,让他们不得不忍受各种灾害。
是的,没有错,关于匈奴抢夺大夏气运的故事,随着豆腐的到来,已经传遍整个镇安城。
各种仇恨交织在一起,让今年镇安城百姓对匈奴的战意格外高涨,各家青壮年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武器,准备随时上战场。
只是战争不是儿戏,就算百姓们不怕死,宗政亮等将领也不会轻易让那些人上战场。有时候没有经过训练、不懂配合、听不懂指挥的伙伴,不仅不会帮上忙,反而是扯后腿的一把好手。
没办法,他们只能安抚百姓暂时以保护自己为主,要是真想帮忙就老老实实听话。
百姓们倒是很好哄,大将军让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闹出来什么乱子。
而对于匈奴的到来,宗政亮第一步的计划是坚守。
他把城外的百姓迁进城来,粮食和贵重物品都搬进来,不给匈奴留下一丝一毫,算是大夏版的坚壁清野。
先观察一下匈奴这次派多少兵马来,将领是谁、武力值如何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
其实最开始时宗政亮对这个计划很不满,在他看来将士们已经有了一定数量配备好马鞍等东西的马匹,一定数量的铁质兵器,对上匈奴绝对有一战之力。
再加上适当的计划,给匈奴人狠狠来一下,一点儿问题没有。
可惜他的豪言壮语,被宁松和其他将领给无情的否决了。
是,他们已经试过马鞍等东西和锋利的铁质兵器,确实会让将士们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可他们拿到东西的时间太短,没有经过多长时间的训练,贸然出击说不定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发生意外。
不如等一等,先让将士们适应一下,也先看看匈奴人的行动是什么。
说起这次匈奴的到来,镇安城的将领们很纳闷,他们不知道陛下到底是派出了多少探子,才能得到准确的消息说匈奴一定会来镇安城。
对于为什么不是白白而是泛黑的浓稠物,姜团心里有数,这是因为碱水过滤的不够干净。
想要不那么黑,只要把碱水静止一夜就会好很多。不过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夏做实在懒得等,以后做的时候可以注意。
做好之后,他让人把浓稠物倒进准备好的竹筒里,等待凝固就行。
内侍装桶的时候,姜团看着那一坨一坨的东西,突然想到了奶油,然后从奶油想到了奶油蛋糕。
他其实不太爱吃甜食,不过他有一个毛病,即使不是特别爱吃的东西,一段时间不吃就想尝一尝。
现在到了他想尝一尝蛋糕的时候。
不过他知道做蛋糕不太容易,单单烤箱就需要花费些心思才能做出来。
其实别说蛋糕了,奶油他都不太有把握能做出来,因为蜂蜜不知道行不行,白糖还在制作中,缺少原材料啊!
有过多次想吃什么没什么的经历,姜团现在已经能非常淡定的面对这种情况。
觉得自己能做出来的,就自己去做,觉得做不出来的,就做梦,反正人总要活下去不是。
蛋糕做不出来,奶油没糖,烤箱好像可以努力一下。
即使最后做出来的烤箱做不成蛋糕,做个烤鸭也不错啊!想到这里,姜团又开始和嘉肴商讨起了烤箱的做法。
说起各种美食,嘉肴没姜团懂得多,可要说起灶台,嘉肴能甩姜团十万八千里。
姜团说烤箱他不太理解什么东西,说类似于烤炉的东西,他就懂了。
这不是就是个可以保温、加热、密封的灶台吗?
理解了烤炉的用法,他立刻拍着胸脯保证,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东西做出来,让对方吃上那个好吃到让人想把舌头吞下去的烤鸭。
就在姜团一边默默流着口水,一边和嘉肴讨论烤炉的做法时,加了碱水的馒头做出来了。
要不说专业的就是专业的,庖人不知道具体要往蒸馒头的面里放多少碱水,可他们会实验啊!
一锅馒头分成好几类,放了不同量的碱水,最多两锅就实验出来放碱水行不行,放多少能让馒头最好吃。
吃着松松软软没有酸味的馒头,姜团泪都差点流下来。他容易吗,想吃个以前不爱吃的馒头都折腾了这么久。
皇宫里姜团岁月静好的在做肥皂、美食,大夏最北边的镇安城却进入到紧急状态,匈奴打来了。
匈奴秋冬之际会不会打来,有时对镇安城的百姓来说,像是另一只鞋子的故事。
冬天到来,一只鞋子落了地,匈奴不来,另一只鞋子一直不落地,他们会少受点儿罪可心里总是担忧,就怕鞋子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落下来,那样会更难受。
等匈奴打来,另一只鞋子终于落地,他不得不承受痛苦的同时,心里绷着的弦倒是可以放松一下。
其他地方的百姓遭遇敌人的进攻会怎么办?大概率是跑的了就跑,跑不了的紧闭家门,绝不会出去冒险。
但是镇安城的百姓和别处的百姓很不一样,他们只把老弱病残送走或是藏起来,至于青壮年则拿上自己认为最厉害的武器,随时准备战斗。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匈奴太会挑时间,他们刚秋收没多久粮食都在家里,他们人可以很快的离开,粮食怎么办?
带着走肯定会耽误逃跑的时间,会死,不带走没有粮食吃,一样会死。既然都有可能会死,还折腾什么不如留在家里,说不定敌人攻不进来。
况且,这是他们的家园,凭什么让敌人肆无忌惮地进来?
相比起其他地方百姓对匈奴人是生理上的厌恶,镇安城百姓对匈奴大多是真真正正的恨之入骨。
他们有的是镇安城当地人,和匈奴属于世仇,有的是将士们的家眷,亲人都在军营里自然非常讨厌所有的敌人。
除了仇恨匈奴对自己家园的侵略外,今年镇安城的百姓又多了一个仇恨对方的理由,那就是匈奴的恶神抢夺他们大夏的气运,让他们不得不忍受各种灾害。
是的,没有错,关于匈奴抢夺大夏气运的故事,随着豆腐的到来,已经传遍整个镇安城。
各种仇恨交织在一起,让今年镇安城百姓对匈奴的战意格外高涨,各家青壮年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武器,准备随时上战场。
只是战争不是儿戏,就算百姓们不怕死,宗政亮等将领也不会轻易让那些人上战场。有时候没有经过训练、不懂配合、听不懂指挥的伙伴,不仅不会帮上忙,反而是扯后腿的一把好手。
没办法,他们只能安抚百姓暂时以保护自己为主,要是真想帮忙就老老实实听话。
百姓们倒是很好哄,大将军让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闹出来什么乱子。
而对于匈奴的到来,宗政亮第一步的计划是坚守。
他把城外的百姓迁进城来,粮食和贵重物品都搬进来,不给匈奴留下一丝一毫,算是大夏版的坚壁清野。
先观察一下匈奴这次派多少兵马来,将领是谁、武力值如何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
其实最开始时宗政亮对这个计划很不满,在他看来将士们已经有了一定数量配备好马鞍等东西的马匹,一定数量的铁质兵器,对上匈奴绝对有一战之力。
再加上适当的计划,给匈奴人狠狠来一下,一点儿问题没有。
可惜他的豪言壮语,被宁松和其他将领给无情的否决了。
是,他们已经试过马鞍等东西和锋利的铁质兵器,确实会让将士们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可他们拿到东西的时间太短,没有经过多长时间的训练,贸然出击说不定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发生意外。
不如等一等,先让将士们适应一下,也先看看匈奴人的行动是什么。
说起这次匈奴的到来,镇安城的将领们很纳闷,他们不知道陛下到底是派出了多少探子,才能得到准确的消息说匈奴一定会来镇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