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老朱暴跳如雷,就算是天塌下来他估计都会是这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毕竟上辈子他见过的大场面实在是太多了。
    什么十年一遇的旱灾,百年一遇的洪水,千年一遇的大变革他都经历过了。
    区区一个皇帝发脾气又算得了什么?!
    真以为皇帝就是九霄至上的真龙啊?!
    稍稍一发怒就能让天地变色?!
    皇帝不也是人?!
    只是做的位置高一些罢了。
    现代的人没有什么优点,就是阶级观念不强,不会像古人那样轻易就把一个人给神话了。
    所以不管是老朱也好,徐达也好,叶瑾对他们的感觉都是当成普通的长辈对待。
    最多就是多了几分好奇。
    毕竟这二人可都是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笔,被史书重点记载的传奇人物。
    所以只要是正常人,都会对他们二人产生好奇心吧?!
    徐达这时候也一直面含笑意看着叶瑾。
    心里则对这个年轻人更高看了几分。
    毕竟能在当今天子面前做到面不改色的年轻人,全天下估计就只有他一人而已了。
    就连那些皇子皇孙,见到陛下现在这幅尊容的话,估计也都被吓得瑟瑟发抖了。
    这小子。
    难不成真的是那个孙猴子转世投胎?!
    才会这么无法无天吗?!
    “那麻烦徐伯伯您老当一回见证人,不管小侄说的再难听,郭伯伯都不能动手动脚,可以吗?!”叶瑾又道。
    徐达微微点头,笑道,“老夫就替你们当一回见证人,只要你言之有理,不管话说的再难听,老夫都护你周全…可以说了吧,小子?!”
    叶瑾这才坐在二人对面,“那我们从哪个方面开始说起?!”
    “分封藩王…”老朱冷着脸说道。
    他对这个话题格外关注。
    老朱从小就过得很苦,不但父母早亡,甚至连兄弟姐妹都没有一个人存活于世。
    所以他对亲情格外看重。
    侄儿朱文正立得有大功,但是也犯下了谋逆之罪,甚至还想投靠老朱的死敌张士诚。
    如果换成其他人的话,估计坟头草都老高了。
    但是老朱依然没有舍得杀了他,只是软禁了事。
    后来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长大了,老朱也封其为靖江王,虽然品级是郡王,但是所有规格和亲王一样。
    至于外甥曹国公李文忠,屡次忤逆了老朱,现在还不是活的好好的?!
    对侄儿和外甥都这么优待,更何况自己的亲生儿子了。
    所以在老朱登基称帝之后,在洪武二年(1369年)定封建诸王之制,洪武三年(1370)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
    明面上说是‘巩固大明江山',所以就采取“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国策。
    但是其实就是朱元璋的小农意识作崇。
    总而言之,就是朱元璋年轻时穷怕了,所以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永远富裕下去。
    再总而言之,这就是开历史倒车。
    不过叶瑾可不敢把实话给说出来。
    他又不是真的愣头青。
    而且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可就是当今天子。
    要是当着老朱的面说他在开历史的倒车’,是‘小农意识’,估计连徐达就救不了自己了。
    所以叶瑾想了想,才开口道,“陛下之所以分封建藩,已经将原因说的很清楚了,就是‘天下之大,必建屏藩,上卫国家,下安民生。今诸子既长,宜各有封爵,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道。’说白了,一方面是用诸王众建屏藩以卫京师’,一旦京师有变,裂土临民并手握重兵的藩王们随时可以起兵勤王!另一方面则是诸王守边塞,提防蒙元残余势力再一次南下入侵中原。”
    老朱和徐达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虽然老朱在分封诸王的时候存在很大的私心,但是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毕竟大明朝定都应天府,偏安一隅。
    而北方边境还有北元等诸多势力存在。
    如果北部边境不能得到巩固的话,大明王朝还是十分危险。
    于是,朱元璋采取了分封制,让自己的儿子们去北部驻守,自己儿子为自己守天下那绝对会尽职尽责,确保天下太平。
    而且朱元璋分封藩王得同时,也削弱了他们的实力。
    不但规定藩王们不得随意私自离开自己的封地,就连进京时间也要错开。
    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藩王们相互通气,一起造反。
    更何况京城的京军数量达到百万之巨,而所有藩王拥兵也才四十余万。
    而且作为明朝最重要财源的江西、江苏、浙江三省都紧紧握在中央手中,这几个地方占了明朝税赋的七成以上!
    所以老朱觉得天下财辅尽在中央政府掌控,又有百万大军坐镇京师,所以各地藩王除非是脑袋被驴踢了才会起兵造反。
    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件事,他自己就是在鄱阳湖以20万击败了陈友谅的70万,才最终得以问鼎天下的。
    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来不吸取教训。
    ·求鲜花…0
    老朱也是人。
    所以他也不能免俗。
    而且坐镇边塞的诸多藩王不但常年与蒙古人打交道,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麾下的兵马虽然不如京军数量多,但是却都是百战之师。
    等他和朱标百年之后,第三代的继承人能压制住这些拥有骄兵悍将的藩王吗?!
    显然不能。
    所以到时候天下大乱就不远了。
    比如说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等等。
    而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在太子朱标和朱元璋先后逝世之后,大明帝国的第三代继承人朱允灼继承大统,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削藩。
    然后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起兵造反。
    最终攻陷应天府,造反成功。
    如果老朱知道自己仅仅过世4年,自己的好大儿就起兵造反的话,会不会气的棺材板都压不住啊?!
    所以不管分封藩王的制度制定的再完善,兄弟阅墙的祸事都是不可避免的。
    这也是叶瑾将分封藩王的国策定为最粗鄙的国策的原因。
    这种开历史倒车的国策就应该扫进垃圾桶里了。
    但是老朱倒好,居然又从垃圾桶里给捡起来重新用了。
    所以说你是‘小农思想’作祟,一点都没有冤枉你。
    “而且朝廷在分封藩王的时候,也制定了诸多的限制政策,比如说京师驻扎的三大营全都是精锐之师,完全可以应付各地叛军。而且江南之地乃是我朝赋税重地,只要将江南地区牢牢掌控在朝廷的手中,朝廷就有用不完的钱粮。”
    “中央朝廷又有百万雄师,又有赋税重地,所以陛下和朝堂诸公才会觉得万无一失。”叶瑾又说道。
    老朱和徐达对视了一眼。
    这小子不是说藩王制度十分落后吗?!
    这会儿怎么夸起来了?!
    老朱好奇问道,“你既然知道藩王制度有诸多好处,那为何刚才又信口雌黄?!”
    “是啊,藩王坐镇边塞,又能拱卫京师,又能抵御外族入侵,怎么在你的嘴里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徐达也好奇问道。
    叶瑾深深的看了二人一眼,才淡淡开口道,“当年汉高祖刘邦和晋武帝司马炎也是这样想的。”
    “所以才会有了后来的七国之乱,以及八王之乱了。”
    “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来不吸取教训。”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明明已经有了两起这么惨重的教训了,但是为何陛下和朝堂诸公视而不见啊?!”
    “他们是觉得藩王们都是道德高洁之辈,不会被世俗的权势所玷污?!还是对中央朝廷十分自信?!觉得久疏战阵的京军打的赢藩王们如狼似虎的边军?!”
    “当然了,只要陛下坐镇一日,这天下就乱不起来。太子殿下自幼就有明君之相,所以将来太子殿下荣登大宝之位也不会有半点差池。但是陛下和太子能够千秋万代吗?!”
    “若是陛下和太子殿下仙逝驾崩之后,就算是坐镇边塞的藩王不反,谁敢保证他们的麾下没有野心之辈,不会再来一次黄袍加身?!”
    “所以小侄才会说分封藩王,乃是我朝最大的失策。如此遗祸子孙的国策早就该扫进垃圾堆里了,为何还要捡起来重新用啊?!”
    “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就把嘴给闭上。”老朱怒道。
    连遗祸子孙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都说的出口。
    这个小王八蛋是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是吧?!
    徐达则强忍着笑意。
    分封藩王的国策是朱元璋乾纲独断、一言决之定下来的。
    他们这帮子老臣虽然也觉得有些不妥当,但是这毕竟是人家老朱家的家事,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更何况。
    历朝历代的哪个开国之君不都是只能同甘苦不能共富贵?!
    自己这些老臣夹着尾巴做人就好了,瞎掺和人家的家事作甚?!。
    曹国公李文忠还是自己这个老伙计的亲外甥呢。
    就是因为在朝堂上忤逆了他,现在不但大权旁落,而且还被幽禁府中不能随意进出。
    自己若“零七零”是想安享晚年,有些事情还是少掺和的好。

章节目录

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钩鱼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钩鱼王并收藏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