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李培恩不会如此频繁地动用锦衣卫。
    他深知,依赖秘密警察的统治虽便捷,但随之而来的后果同样严重。
    通常情况下,按照李培恩的思路。
    面对这样的境况,他倾向于招募多样背景的船员,以此分散潜在的危机。
    然而,目前初露头角的李培恩,尚未具备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来应对。
    因此,让锦衣卫在船员中发展密探,成了眼下应急的权宜之计。
    毕竟,这五艘巨轮是李培恩最宝贵的资产,不容任何闪失。
    立于船首,望着四周滚滚江水和对岸绵延的芦苇丛,陈晖困惑地向李培恩发问:
    “大人,属下觉得,像船上的大批粮食终究离不开水上运输。”
    “何不直接存于常州府,或暂放松江县城呢?”
    “如此重的粮食,搬来搬去岂非徒增困扰?”
    李培恩转过头,目光深沉地注视陈晖片刻,然后慢慢回应:
    “你能提出这些问题,想必已深思熟虑过了。”
    “那么,你先告诉我,为何我要带着这么多粮食奔波此行?”
    陈晖在李培恩的目光下略显局促,听罢问题后,他猜测着回答:
    “属下愚昧,如有不当,还望大人见谅……”
    “我想,大人此举是为了展示给灾民看,让他们知晓大人掌握了这些粮食!”
    李培恩闻言,微微点头。
    让灾民知道李培恩有粮食至关重要。
    唯有让他们相信李培恩拥有充足的食物,
    这些灾民才会坚定地追随李培恩。
    这也是李培恩坚持让许寿从灾民中挑选船员的原因之一。
    经过这几天的装载,亲历粮食的灾民将成为李培恩在灾民中的稳定力量。
    只要他们存在,就能维持灾民的基本稳定。
    李培恩没有将这批粮食存于崇明岛,
    湿度大不过是次要因素。
    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愿将粮食置于可能聚集数万灾民的崇明岛上。
    他本能地想要将粮食与灾民分隔开来,以最小化潜在的风险。
    乐观地说,李培恩的这种特质叫作极度谨慎。
    悲观一点,也可以视为隐性的疑虑重重。
    关键在于,李培恩能否把握好这个度。
    船只驶入黄浦江后,一座绿树覆盖的小山映入李培恩的眼帘。
    途经一处回水湾,他看到江边码头旁的小渔村。
    李培恩感觉此地颇为宜人,于是招呼船长前来询问:“此处是何方?离松江县尚有多远?”
    船长环视四周,答道:“恐怕已身处松江县境内,不过要抵达松江城,恐怕还需数十里的行程。”
    “好吧,那我们就尽快向松江县进发。”李培恩点头示意,接着又问船长:
    “你看那个回水湾的小码头,若加以修缮,能否停泊大型船只?”
    船长侧首,望向渐渐远离的小码头,沉思片刻后说:
    “此处水流平缓,船只抛锚应可安稳。但是否能靠岸,还要看码头附近的水深。”
    “那么像我们这样的船,吃水深度通常是多少?”李培恩继续追问。
    提到船只,船长立刻兴致勃勃。
    “我们这几艘都是大型宝船,空载时吃水至少十尺,满载则可能达到十五尺左右。”
    “这类船本应在海上驰骋,若在江河中航行,稍有不慎就会触底……”
    见船长打开了话匣子,李培恩立刻跟进:
    “看来你以前经常出海啊?能否告诉我,在郑家时,你们主要航行的是哪条路线?是去倭国,还是吕宋,或者是去鸡笼山?”
    船长听到李培恩提及的地名,脸上显露出惊异之色。
    因为这三个地名,正是大明海上贸易的三大航线。
    首当其冲的是通往倭国的航道,对明朝商人来说,这是最为熟悉的路线。
    然而,自从几年前倭国在朝鲜败于明军之后,由幕府统治的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闭关政策。
    因此,现在仍坚持这条航线的明朝商人寥寥无几,只有那些在倭国内部拥有稳固关系的人还在这条航线上奔波。
    至于接下来的吕宋岛和鸡笼山航线,才是现今大明海商最常走的两条路线。
    鸡笼山实指宝岛,目前是荷兰人在东亚海上贸易的关键中转站。
    而吕宋早在百年前就被西班牙人占领,成为其殖民地。
    实际上,当今大明的海上贸易并非真正的远洋贸易。
    因为这些海商并未亲自驾驶船只长途跋涉,带着货物去世界的另一端寻求丰厚利润。
    他们只是简单地依赖大明丰富的资源,在各色外国商人中赚取相对低风险的收益。
    而海上贸易中真正丰厚的利润,却心甘情愿地落入敢于承担风险的西方人手中。
    船长讲述完往昔往返鸡笼山的经历后,李培恩又好奇地问道:“那么你们以前的货物,都在哪里采购?总归需要进货吧?”

章节目录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浩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浩尼并收藏权谋大明,阉党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