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与民争利?
云逍筹办银行的事情,可不光是钱庄坐不住。
薛国观这个内阁大臣,以及张国维这个应天巡抚,同样也坐不住了。
云逍要办钱庄的想法,张国维当然还记得,当时他还提出,到时候要官府配合。
可万万没有想到,云真人办的这个,根本就不是想象中的钱庄啊!
二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约着王承恩、范景文这两个‘同志’,来到周氏园林见云逍。
“银行的事情,在坊间议论纷纷。”
“云真人办的这个银行,果真是如传闻中的那样?”
张国维身为应天巡抚,自然是最为紧张,迫不及待地向云逍询问。
“坊间议论?”
云逍哂然一笑,“是不是说贫道想银子想疯了,变着法子捞银子,又或者说是贫道仗着权势,与民争利?”
张国维讪讪一笑。
坊间流言,还真是这么说的。
王承恩道:“云真人办银行,那自然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也是为了黎民百姓的福祉。”
咱能不无脑吹吗……薛国观等人心中一阵腹诽。
云真人为国为民,凭本事赚银子,这自然是无可厚非。
可银行的事情,牵连实在是太大了,弄不好会搞出大风波,最终不仅于国家无益,老百姓也会跟着遭殃的啊!
云逍朝王承恩点了点头,“不错,贫道办的这个银行,还真是为了朝廷和百姓。甚至说,关系到大明富国强民,甚至是千秋大业,也不为过!”
薛国观等人都是一震。
云真人说的这么重要,那肯定是真的。
可怎么都看不出来,钱庄会重要到这种地步啊!
王承恩一阵得意。
怎么样,咱家说的不错吧?
可云真人的银行,真的有这么重要?
“那今金融的事情,老王把贫道说的整理一下,让陛下也了解一下。”
金融对国家经济至关重要,云逍觉得有必要给崇祯和大臣们上一课。
薛国观等人打起精神。
云逍也叫来秘书,现场做好记录。
“银行能够给大明带来诸多好处!”
云逍整理了一下语言,然后开讲:“首先,银行能够促进商业的繁荣。”
云逍所谓的银券,其实就是纸币。
只不过为了避开宝钞这个雷,才特意换了个名字。
他开办银行,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推行纸币,最终取代金、银、铜币。
单从货币这一点来说,就对大明的经济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后世的古装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剧中人拿铜钱或银子在店铺买东西。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方便快捷,爽利的很。
豪横一点的,直接‘啪’的一声,一沓银票打脸。
事实是,这样的剧情全特么的是扯淡。
不论是大明,还是其他朝代,市面上流通的铜钱,不管新旧、面值,还是轻重、大小都不一样。
这就导致钱币的实际价值,与面值完全不相符。
你拿十文旧铜钱,或者是小铜钱,有可能只能买到五文钱的东西。
铜钱还要稍好一些,银子则是更为复杂。
由于各地铸造的银锭,含银量各有不同,因此跨地交易必须重新换算。
这样的货币体系,不仅给商业发展造成掣肘,还会给造假者留出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有了纸币,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以纸币作为统一的交易货币,不仅方便携带,铜钱、银子的种种弊端,也全都可以被解决。
“前宋正是因为交子的出现,商人们交易时便不再使用沉重的银子和铜钱,这才有了空前的繁荣。”
张国维是个懂经济的人,看得比其他人还要透彻一些。
当然了,他也清楚纸币带来的危害,就要提出质疑。
云逍摆摆手:“你的顾虑,贫道自然清楚,且听贫道一项一项说完,再来为你解答。”
张国维不再发问,耐心地听下去。。
“其二,可以将天下闲散的银子,全都汇聚到一起。”
“贫道以前说过,银子只有流通起来,才能算作是钱,而埋在地窖里,跟石头和泥巴并没有任何区别。”
这番话,让薛国观等人连连点头。
大明原本是极度缺银国。
自隆庆、万历以来,通过南方海外走私贸易,使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全都流通到了大明。
于是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如今大明民间的有钱人,实在是太多了。
而这些有钱人,尤其是那些当官的,通常是把银子藏起来,全都变成了死钱。
如今银行通过支付利息的方式,吸引民间的白银,然后再放贷出去。
如此一来,死钱也就变成了活钱,因此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推动力。
范景文赞叹道:“这银行一出,就能把一潭死水搅成活水,妙啊!”
薛国观点点头,“如此一来,朝廷的赋税也就可以多了起来,国库也就不会再那么困窘了。”
云逍接着说道:“银行的第三点好处,解决‘火耗’这一顽疾!”
地方官员以火耗为名,大肆盘剥百姓。
百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对他们的剥削超出承受极限,那他们也就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
可百姓缴纳赋税,就要产生火耗,朝廷即使想禁,也无从禁起。
从银行缴纳,就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了。
薛国观连连点头:“光是火耗这一项,就能让天下百姓的负担减轻一大截,银行,的确是可以造福百姓。”
云逍笑道:“造福百姓的可不只有火耗这一项,还有青苗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银行也可以一并解决了。”
“居然还有这等好处?”
薛国观等人精神一振,身子前倾。
所谓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王安石执政后,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户贫富搭配,十人为保,互相检查。
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
这原本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但地方官府一通花式操作,让好事变成了恶事。
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
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
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一个小小的钱庄,不,银行,就能解决青苗法解决不了的问题?
薛国观这个内阁大臣,以及张国维这个应天巡抚,同样也坐不住了。
云逍要办钱庄的想法,张国维当然还记得,当时他还提出,到时候要官府配合。
可万万没有想到,云真人办的这个,根本就不是想象中的钱庄啊!
二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约着王承恩、范景文这两个‘同志’,来到周氏园林见云逍。
“银行的事情,在坊间议论纷纷。”
“云真人办的这个银行,果真是如传闻中的那样?”
张国维身为应天巡抚,自然是最为紧张,迫不及待地向云逍询问。
“坊间议论?”
云逍哂然一笑,“是不是说贫道想银子想疯了,变着法子捞银子,又或者说是贫道仗着权势,与民争利?”
张国维讪讪一笑。
坊间流言,还真是这么说的。
王承恩道:“云真人办银行,那自然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也是为了黎民百姓的福祉。”
咱能不无脑吹吗……薛国观等人心中一阵腹诽。
云真人为国为民,凭本事赚银子,这自然是无可厚非。
可银行的事情,牵连实在是太大了,弄不好会搞出大风波,最终不仅于国家无益,老百姓也会跟着遭殃的啊!
云逍朝王承恩点了点头,“不错,贫道办的这个银行,还真是为了朝廷和百姓。甚至说,关系到大明富国强民,甚至是千秋大业,也不为过!”
薛国观等人都是一震。
云真人说的这么重要,那肯定是真的。
可怎么都看不出来,钱庄会重要到这种地步啊!
王承恩一阵得意。
怎么样,咱家说的不错吧?
可云真人的银行,真的有这么重要?
“那今金融的事情,老王把贫道说的整理一下,让陛下也了解一下。”
金融对国家经济至关重要,云逍觉得有必要给崇祯和大臣们上一课。
薛国观等人打起精神。
云逍也叫来秘书,现场做好记录。
“银行能够给大明带来诸多好处!”
云逍整理了一下语言,然后开讲:“首先,银行能够促进商业的繁荣。”
云逍所谓的银券,其实就是纸币。
只不过为了避开宝钞这个雷,才特意换了个名字。
他开办银行,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推行纸币,最终取代金、银、铜币。
单从货币这一点来说,就对大明的经济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后世的古装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剧中人拿铜钱或银子在店铺买东西。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方便快捷,爽利的很。
豪横一点的,直接‘啪’的一声,一沓银票打脸。
事实是,这样的剧情全特么的是扯淡。
不论是大明,还是其他朝代,市面上流通的铜钱,不管新旧、面值,还是轻重、大小都不一样。
这就导致钱币的实际价值,与面值完全不相符。
你拿十文旧铜钱,或者是小铜钱,有可能只能买到五文钱的东西。
铜钱还要稍好一些,银子则是更为复杂。
由于各地铸造的银锭,含银量各有不同,因此跨地交易必须重新换算。
这样的货币体系,不仅给商业发展造成掣肘,还会给造假者留出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有了纸币,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以纸币作为统一的交易货币,不仅方便携带,铜钱、银子的种种弊端,也全都可以被解决。
“前宋正是因为交子的出现,商人们交易时便不再使用沉重的银子和铜钱,这才有了空前的繁荣。”
张国维是个懂经济的人,看得比其他人还要透彻一些。
当然了,他也清楚纸币带来的危害,就要提出质疑。
云逍摆摆手:“你的顾虑,贫道自然清楚,且听贫道一项一项说完,再来为你解答。”
张国维不再发问,耐心地听下去。。
“其二,可以将天下闲散的银子,全都汇聚到一起。”
“贫道以前说过,银子只有流通起来,才能算作是钱,而埋在地窖里,跟石头和泥巴并没有任何区别。”
这番话,让薛国观等人连连点头。
大明原本是极度缺银国。
自隆庆、万历以来,通过南方海外走私贸易,使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全都流通到了大明。
于是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如今大明民间的有钱人,实在是太多了。
而这些有钱人,尤其是那些当官的,通常是把银子藏起来,全都变成了死钱。
如今银行通过支付利息的方式,吸引民间的白银,然后再放贷出去。
如此一来,死钱也就变成了活钱,因此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推动力。
范景文赞叹道:“这银行一出,就能把一潭死水搅成活水,妙啊!”
薛国观点点头,“如此一来,朝廷的赋税也就可以多了起来,国库也就不会再那么困窘了。”
云逍接着说道:“银行的第三点好处,解决‘火耗’这一顽疾!”
地方官员以火耗为名,大肆盘剥百姓。
百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对他们的剥削超出承受极限,那他们也就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
可百姓缴纳赋税,就要产生火耗,朝廷即使想禁,也无从禁起。
从银行缴纳,就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了。
薛国观连连点头:“光是火耗这一项,就能让天下百姓的负担减轻一大截,银行,的确是可以造福百姓。”
云逍笑道:“造福百姓的可不只有火耗这一项,还有青苗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银行也可以一并解决了。”
“居然还有这等好处?”
薛国观等人精神一振,身子前倾。
所谓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王安石执政后,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户贫富搭配,十人为保,互相检查。
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
这原本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但地方官府一通花式操作,让好事变成了恶事。
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
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
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一个小小的钱庄,不,银行,就能解决青苗法解决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