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弹劾霍去病
听着霍去病的话,汉武帝气就不打一处来。
这个小孽障,越大越不省心。
卫宁见汉武帝脸色不好,一直在给霍去病使眼色。
汉武帝白了一眼卫宁,道:“他要能听,就会顺着你刚才的话顺坡下驴了。”
“这就是一头倔驴,你眼睛眨瞎了他都不会改口的。”
卫宁:“……”
汉武帝盯着倔强的霍去病,道:“那你就和朕说说看,为什么要故意杀李敢,他得罪伱了?”
霍去病回道:“他没得罪我,他打了我舅舅。”
“我舅舅气量大,两脸都被打肿了,硬是没将这事出去乱说。”
“他能受得了这个气,我不行,男儿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所以我就杀了李敢,公平!”
汉武帝气笑了,“公平个屁!”
“他打你舅舅,你就不能打他?何故非要杀了他?”
霍去病咬牙道:“除掉后患,免得麻烦。”
“此人小肚鸡肠,恩将仇报。”
“当初在河西,李广因好大喜功轻敌冒进,带着五万人中了匈奴单于的计谋,让大军险些全部死在沙漠。”
“我舅舅搭救李广后,便训斥了他,谁知李广气量小,当即便自杀了。”
“这能怪我舅舅吗?”
“他李敢当时要违抗军令带他父亲回长安,我舅舅下令阻止了他,不然他要是离开军营,早就当逃兵被砍了。”
“现在倒好,他非但不知感恩,还恩将仇报,我舅舅也一把年纪了,何尝受过这种屈辱?”
“匈奴人都没碰过他的脸,被一个小畜生给打了,所以我便杀了他,我一点都不后悔!”
霍去病是个真男人,快意恩仇,丝毫不计较后果,他的性子就这样,嚣张跋扈。
汉武帝捂着额头,指着霍去病:“你!”
他已不知该怎么去骂霍去病了,仔细听完,你会觉得霍去病也没做错什么。
可朕怎么对百官天下人交代?
李广和李敢都为大汉立过功勋,李广才死没多久,还是被卫青羞辱自杀的。
现在旁人若是知晓你霍去病又把李广的儿子给杀了,外人会怎么想?
他们会觉得你们卫家和霍家在大汉已经不可一世了,朕若不处理你,怎么对百官交代?
卫宁忽然开口,对汉武帝道:“父皇,方才我看到一头鹿。”
汉武帝狐疑的看着卫宁,不解的道:“什么?”
卫宁道:“那头鹿撞死了李敢。”
汉武帝:“……”
你是真当天下人是傻子啊,你这和当年的赵高指鹿为马有什么区别?
不过汉武帝当然不想处理霍去病,放眼整个大汉,除了卫宁,霍去病绝对是汉武帝的心头肉。
霍去病才在漠北封狼居胥山,为大汉建立不世之奇功,若是因为这点小事去处理霍去病,汉武帝自然不愿意。
他点了点霍去病的脑袋,道:“你啊你!”
“要不是你表弟替你求情,你看朕怎么收拾你!”
“已经是大司马了,还这么沉不住气,以后怎么帮着你表弟治理大汉?”
“朕以后就指望你们两个呢。”
“回宫之后,不要乱说话,就按照你表弟的话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知道了吗?”
霍去病哦了一声,道:“知道了。”
“谢谢姨夫。”
霍去病狠狠剜他一眼,哼道:“谢朕干什么,谢你表弟吧。”
霍去病冲卫宁微微笑了笑。
……
翌日一早,汉武帝和卫宁离开甘泉宫,本打算直接要回未央宫的,不过汉武帝转道去了城南书院。
卫宁出资给戴德建设的书院现在越来越大,不仅仅有孩提前来入学,还有许多成年人也自费进来入学学习知识。
书院经过大半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利益链。
汉武帝此前对卫宁说过,不能指望这些儒家学者们各个都有大智慧大格局,还是要以利诱之。
不是每个人都是戴德这样伟大。
眼见书院有利可取,现在长安以及京畿附近全部都是民间书院。
随着书院发展的越来越快,卫宁觉得已经达到科考取仕的时机了。
国家取才不能再以传统的察举制度为主,现在或许还看不出来察举制的弊端,毕竟推举上来的人都是一些实打实的博学之人。
但已经开始有人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了。
若是有朝一日等一些大家族大势力彻底登上台面,那么国家的官职顷刻就会被他们垄断。
东晋十六国之后,隋朝建国第一时间要对付的就是门阀,当时的门阀已经完完全全可以控制官场,天子都拿他们没办法,究其原因还是官场上都是他们的人,可以左右天子的政见。
汉武帝听着卫宁的分析,蹙眉想了想,道:“以你之见,该怎么改察举制?”
卫宁沉思片刻,道:“以考取仕,国家确定考试取才,人人都可以参与科考,人人都可以为官,考试出类拔萃者入朝为官,如此可保证相对公平。”
汉武帝边走,边认真思考,又问卫宁道:“考什么?”
卫宁道:“咱大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就考什么。”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忠君爱国,汉武帝可以选拔进来一群猪头,但不能选拔进来一群心怀异心的人。
什么都没有皇权稳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汉武帝力排众议,独尊儒术,因为儒家的思想忠君爱国,是汉武帝乃至皇权需要的。
尽管儒家会有许多弊端,尽管国家再也不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场景,可那又怎样?那不是一个政治家该考虑的事。
天子永远都在为自己核心利益去考虑,站在这个时代去考虑,没有什么学术思想比儒家更符合统治者的需求。
父子二人一路探讨着回到未央宫,改革人才选拔制度不能拍脑门决定,需要百官群策群力,一项国策的下发,需要很多程序很多人去完善确定其中的可能性。
只是汉武帝和卫宁才回到未央宫,一则弹劾的奏疏便出现在汉武帝的的案牍前。
汉武帝看后,面色微微变了变。
卫宁好奇的问道:“怎么了?”
汉武帝深深看了一眼卫宁,道:“去病……被弹劾了。”
(本章完)
这个小孽障,越大越不省心。
卫宁见汉武帝脸色不好,一直在给霍去病使眼色。
汉武帝白了一眼卫宁,道:“他要能听,就会顺着你刚才的话顺坡下驴了。”
“这就是一头倔驴,你眼睛眨瞎了他都不会改口的。”
卫宁:“……”
汉武帝盯着倔强的霍去病,道:“那你就和朕说说看,为什么要故意杀李敢,他得罪伱了?”
霍去病回道:“他没得罪我,他打了我舅舅。”
“我舅舅气量大,两脸都被打肿了,硬是没将这事出去乱说。”
“他能受得了这个气,我不行,男儿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所以我就杀了李敢,公平!”
汉武帝气笑了,“公平个屁!”
“他打你舅舅,你就不能打他?何故非要杀了他?”
霍去病咬牙道:“除掉后患,免得麻烦。”
“此人小肚鸡肠,恩将仇报。”
“当初在河西,李广因好大喜功轻敌冒进,带着五万人中了匈奴单于的计谋,让大军险些全部死在沙漠。”
“我舅舅搭救李广后,便训斥了他,谁知李广气量小,当即便自杀了。”
“这能怪我舅舅吗?”
“他李敢当时要违抗军令带他父亲回长安,我舅舅下令阻止了他,不然他要是离开军营,早就当逃兵被砍了。”
“现在倒好,他非但不知感恩,还恩将仇报,我舅舅也一把年纪了,何尝受过这种屈辱?”
“匈奴人都没碰过他的脸,被一个小畜生给打了,所以我便杀了他,我一点都不后悔!”
霍去病是个真男人,快意恩仇,丝毫不计较后果,他的性子就这样,嚣张跋扈。
汉武帝捂着额头,指着霍去病:“你!”
他已不知该怎么去骂霍去病了,仔细听完,你会觉得霍去病也没做错什么。
可朕怎么对百官天下人交代?
李广和李敢都为大汉立过功勋,李广才死没多久,还是被卫青羞辱自杀的。
现在旁人若是知晓你霍去病又把李广的儿子给杀了,外人会怎么想?
他们会觉得你们卫家和霍家在大汉已经不可一世了,朕若不处理你,怎么对百官交代?
卫宁忽然开口,对汉武帝道:“父皇,方才我看到一头鹿。”
汉武帝狐疑的看着卫宁,不解的道:“什么?”
卫宁道:“那头鹿撞死了李敢。”
汉武帝:“……”
你是真当天下人是傻子啊,你这和当年的赵高指鹿为马有什么区别?
不过汉武帝当然不想处理霍去病,放眼整个大汉,除了卫宁,霍去病绝对是汉武帝的心头肉。
霍去病才在漠北封狼居胥山,为大汉建立不世之奇功,若是因为这点小事去处理霍去病,汉武帝自然不愿意。
他点了点霍去病的脑袋,道:“你啊你!”
“要不是你表弟替你求情,你看朕怎么收拾你!”
“已经是大司马了,还这么沉不住气,以后怎么帮着你表弟治理大汉?”
“朕以后就指望你们两个呢。”
“回宫之后,不要乱说话,就按照你表弟的话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知道了吗?”
霍去病哦了一声,道:“知道了。”
“谢谢姨夫。”
霍去病狠狠剜他一眼,哼道:“谢朕干什么,谢你表弟吧。”
霍去病冲卫宁微微笑了笑。
……
翌日一早,汉武帝和卫宁离开甘泉宫,本打算直接要回未央宫的,不过汉武帝转道去了城南书院。
卫宁出资给戴德建设的书院现在越来越大,不仅仅有孩提前来入学,还有许多成年人也自费进来入学学习知识。
书院经过大半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利益链。
汉武帝此前对卫宁说过,不能指望这些儒家学者们各个都有大智慧大格局,还是要以利诱之。
不是每个人都是戴德这样伟大。
眼见书院有利可取,现在长安以及京畿附近全部都是民间书院。
随着书院发展的越来越快,卫宁觉得已经达到科考取仕的时机了。
国家取才不能再以传统的察举制度为主,现在或许还看不出来察举制的弊端,毕竟推举上来的人都是一些实打实的博学之人。
但已经开始有人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了。
若是有朝一日等一些大家族大势力彻底登上台面,那么国家的官职顷刻就会被他们垄断。
东晋十六国之后,隋朝建国第一时间要对付的就是门阀,当时的门阀已经完完全全可以控制官场,天子都拿他们没办法,究其原因还是官场上都是他们的人,可以左右天子的政见。
汉武帝听着卫宁的分析,蹙眉想了想,道:“以你之见,该怎么改察举制?”
卫宁沉思片刻,道:“以考取仕,国家确定考试取才,人人都可以参与科考,人人都可以为官,考试出类拔萃者入朝为官,如此可保证相对公平。”
汉武帝边走,边认真思考,又问卫宁道:“考什么?”
卫宁道:“咱大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就考什么。”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忠君爱国,汉武帝可以选拔进来一群猪头,但不能选拔进来一群心怀异心的人。
什么都没有皇权稳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汉武帝力排众议,独尊儒术,因为儒家的思想忠君爱国,是汉武帝乃至皇权需要的。
尽管儒家会有许多弊端,尽管国家再也不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场景,可那又怎样?那不是一个政治家该考虑的事。
天子永远都在为自己核心利益去考虑,站在这个时代去考虑,没有什么学术思想比儒家更符合统治者的需求。
父子二人一路探讨着回到未央宫,改革人才选拔制度不能拍脑门决定,需要百官群策群力,一项国策的下发,需要很多程序很多人去完善确定其中的可能性。
只是汉武帝和卫宁才回到未央宫,一则弹劾的奏疏便出现在汉武帝的的案牍前。
汉武帝看后,面色微微变了变。
卫宁好奇的问道:“怎么了?”
汉武帝深深看了一眼卫宁,道:“去病……被弹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