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东是浦东
    权力从来都只会对权力的来源负责,而松江巡抚申时行和上海知县姚光启,他们的权力来源,从来不是地方的士绅豪强,而是来自于朝廷,所以,申时行和姚光启这些天上人,做起事来,就只会对朝廷的政令进行负责。
    永乐年间,以礼部左侍郎胡濙为首的巡抚天下的制度开始建立,当然总有人说胡濙是四处去找建文君朱允炆了,一个在皇帝位上都斗不过朱棣的失败者,朱棣何必对他在意?
    永乐年间,包括尚书蹇义等26人在内巡抚天下,其目的就只有一个:巡行天下,安抚军民。
    在洪熙年间巡抚以事为主,比如巡盐、巡河、巡关等,事毕即罢,临时派遣并不常设。
    至景泰三年,巡抚规制终于完全确定,自此之后,巡抚这个以侍郎或副都御史巡视天下的巡视官,就成为了大明政治舞台上,朝廷和地方博弈时,极其重要的一个抓手。
    申时行把袁慎给吊在了长杆上巡街,一方面是为了完成朝廷的政令,探索集体所有经济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则是警告,警告松江府、南衙、江南等势要豪右,这就是对劳资矛盾不重视的结果,匠人们闹起饷来,朝廷的立场非常明确,一切以稳定为先。
    游街的过程,完全由陈天德负责,陈天德带着几個衙役,吊着袁慎在上海整整巡了三趟,才意犹未尽的将袁慎放下,而申时行和姚光启二人边走边说,也跟了一路。
    “决定了,明天接着游街!”陈天德颇为兴奋的说道,这个没有了世俗欲望的陈天德,本来一生唯一的志向就是灭倭,现在多了一个,吊着这些个欺压良善的势要豪右四处招摇过市。
    “你愿意游街就游街吧,朝廷没有提走人犯之前,你还能游五六天的时间。”申时行稍微斟酌了一下,就同意了陈天德的想法,游街的效果蛮好的,因为申时行亲眼看到了百姓们的反应,没有鸡蛋、菜叶之类的东西,大多数百姓就恶狠狠的啐一口,怒骂两句。
    在申时行眼里,这代表着百姓心中的积怨在减少,这是好事。
    “得嘞!”陈天德带着一班衙役,从上海县衙的库房找了不少的旧木材,准备做一个游街的车,方便接下来的游街活动,这车做的极为坚固,万一日后还要用呢?
    “陛下曾经定义过商品经济的标准,那就是大规模自由雇佣关系的建立,现在看来,陛下的标准极其合理,松江府现在就差临门一脚了。”申时行来到了西厅,西厅外是一片不到两亩地的后园,上海县寸土寸金,这两亩地的后园已经是极为奢侈了。
    “当初陛下明确提出,要在开海后的二十年内,让松江府从小农封闭经济、小作坊经济,蜕变为商品经济,现在看来,陛下当年制定的这个目标,还是太过于保守了,在雇佣关系的合同公证、集体所有制经济确定后,松江府会提前五到六年,完成这一目标。”姚光启说完自嘲的笑了笑。
    他对这个标准知之甚详,陛下提出商品经济的时候,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标准。
    那时候他还在京师跟王谦打擂台,对陛下的一切主张,矛盾说、公私论、生产图说、阶级论、商品经济等等理论,嗤之以鼻,那时候的姚光启还是京师有名的姚大少,身边一群狐朋狗友,被称之为西城少年。
    现在,姚光启只觉得自己当初多少有点幼稚,当然,再来一次,恐怕他还是会那么选择。
    大规模、自由、雇佣关系,这是三个条件,首先是要规模化,强人身依附的佃户、地主的生产关系必须解除,至少要超过八成以上的相对平等的雇佣关系,才是大规模;自由,不仅仅是肉食者自由雇佣生产者,同样生产者也可以选择肉食者,生产者是自由人;
    雇佣关系,是一种相对平等的生产关系。
    相对平等,不是完全平等,因为雇主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所以朝廷为了维系平衡,就要作为穷民苦力的后盾提供支持,但这仍然不平等,但相比较之前,就是进步。
    “陛下有些保守了。”申时行露出了一个笑容,他还记得,万历元年一月,刺王杀驾后,陛下撞了下,头上顶着一个包,那时候的陛下,是真的如履薄冰,也是自那之后,大明皇帝终于清楚的意识到: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作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这么多年,陛下真的很辛苦。
    “陛下真的和传闻中一样的…节俭吗?”姚光启就见过一次皇帝,他对这件事非常好奇,在上海他见到了无穷无尽的奢侈,但陛下作为人间至尊,却保持着节俭的高尚品德,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申时行眉头紧蹙的说道:“这不是谣言,连海总宪都劝陛下稍事奢靡,陛下的…节俭连海总宪都看不下去了,毕竟事关天朝上国的颜面。”
    “今年春天,尚衣监请命再织衮服,陛下不许,说先生曾言,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十八岁织造衮服仍能使用,不得织造。”
    “元辅、次辅、海总宪联名上奏说,十八岁那年织造的衮服,已经小了。”
    大明皇帝不穿紫衣而穿青衣,因为青衣染料便宜,最后闹到李太后都询问内阁为何如此苛责皇帝,搞得张居正连章请罪,但这件事最终还是因为皇帝坚持青衣而告终。
    之所以要重新织造,是因为陛下又壮了些,而且身高又增了几分,需要再织造一件。
    “这可是衮服啊。”姚光启愣愣的说道,这可是皇帝见外臣、番国使者、大典礼的礼服,这也要节俭一下,是姚光启完全想不到的。
    申时行眉头紧蹙的问道:“我最近听闻一件事,说上海县有人抱怨,现在上海越来越内地了,官衙里的所有书吏都是乡巴佬,无论是办什么事,买什么东西,都要说官话才行。”
    姚光启面色极为难堪的说道:“确有其事,我,姚光启,就是那个乡巴佬。他们骂的是我,也是骂的县衙里的书吏、衙役,还有到流动到上海的流民。”
    连姚光启,都被这些本地人给骂成了乡巴佬、芦柴棒、猪猡,姚光启亲耳听到过,那是本地的一名书吏,和另外一名本地书吏,在闲谈的时候,对姚光启脸上那道疤进行了嘲弄。
    姚光启没有过分为难两个书吏,就只是让他们离开了县堂罢了。
    姚光启撇了撇嘴角说道:“陛下圣明,思虑远甚,见倭患渐止,海贸利厚亦可补足国用,设松江市舶司统辖海贸诸事,遂渐罢海禁之策,以都饷馆都饷,改堪合为船引,自此商贸兴旺,松江府依大江,通衢九省,一时间天下商贾云集,船帆遮云蔽日,更数年,白银流入,繁华无数。”
    “时人自傲繁华本为寻常,奈何不思清泉之源。”
    作为姚大少,若不是穿着这身官服,他多少要跟这帮本地人好好盘盘道,但就是这身官服,他姚光启就什么都不能做,得注意影响,他这边犯错,王崇古都要受连累。
    “如此,松江府日后再聘吏员、衙役,一概不得从本地聘用。”申时行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明确表示了这个不成文的规矩,现在成文了。
    这不是因为本地人没有礼貌,而是考虑到朝廷和地方博弈。
    本地人有钱有势,再通过掌握吏员掌握权力,那松江府就不是大明的松江府,而是势要豪右的松江府了。
    “理当如此。”姚光启同意了这个地方性的政令,要保证松江府的向心力,不仅仅需要朝廷努力,也需要地方一起去努力。
    “华亭、青浦、上海、浦东四县驰道,获得了朝廷的准许。”申时行告诉了姚光启一个好消息。
    一条高速驰道的修成,对松江府的经济有着弥足珍贵的促进作用。
    诚然,松江府多水道,但也不都是所有的货物都要用水路运输,大明各地巡抚,都在上奏朝廷请命修驰道,毕竟大工鼎建,大家都能一起发财,但从未获准,而松江府是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地方。
    这也是第一条由地方衙门主持修建的驰道。
    “修驰道,利国利民,但这事儿,难办。”姚光启眉头紧蹙的说道:“朝廷能修驰道,那是因为朝廷有十万京营锐卒。”
    “松江府有十万水师!”申时行站了起来说道:“难办就不办了吗?就是再难办,也要将他办下来,无无论如何都要修成。”
    申时行当然清楚修建一条驰道的难度,但他还是要做,排除万难,他入阁要有拿得出的成绩,防止被被人攻讦幸进和裙带。
    “第一个难点,就是说服来自浙党的青浦县知县徐秉正,他是大司空汪道昆的人。”姚光启虽然没有说自己,但申时行也要说服他姚光启,他是晋党的人。
    驰道是晋党和浙党的地盘,王崇古是官厂总办,汪道昆领工部,负责驰道营建,这块的利益,早就被瓜分的一干二净,张党的势力主要集中在了官场吏治,毫无疑问,这次松江府修驰道,就是张党对驰道、官厂团造的一次伸手。
    作为晋党和浙党,没有拿够好处,恐怕不会善罢甘休,从朝野到民间风力舆论,都会教申时行做人。
    哪怕申时行是天上人,是皇帝钦定,让他来松江府镀金的人,但依旧会面对重重阻力。
    要知道,但凡是大工鼎建,都是一场分赃的盛宴,即便是没有贪墨,其分包下去的工单,都会让人吃到打嗝的地步。
    “要是不答应,我就找先生去。”申时行十分坦然的说道。
    到了松江府之后,申时行第一次将张居正抬了出来,人要学会借力,借势,自己不能办成,或者出让的利益过多的情况下,就要靠座师了。
    姚光启扶额,然后两手一摊的说道:“你这不是耍赖嘛,你搬出先生来,那所有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不认,能怎么办呢?问问王崇古乐不乐意跟张居正作对,王崇古宁愿逃跑,都不愿意面对张居正,斗不过是现状,王崇古不是没有挣扎过。
    “所以就不要狮子大开口了。”申时行笑着说道:“狮子大开口,那真的要请西山老祖出面了。”
    西山老祖,是皇帝陛下给张居正的绰号,虽然没有公开叫过,但《西游记》在大明非常的流行,皇帝陛下还是少年郎的时候,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跑到西山请张居正出面,被民间广泛戏称,快去请西山老祖。
    “上海县、浦东县段,都归上海县衙修建。”姚光启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上海段和浦东段,归上海县衙,归晋党。
    申时行嘴角抽动了一下,厉声说道:“这都大中午了,姚知县,这是做白日大梦呢?顶多把营建驰道所需要的官厂给上海县,你这手伸的也太长了,浦东县又不归你管!”
    浦东,是黄浦江以东,所以叫浦东,浦东县是松江府报闻朝廷新设立的县,现在也就是奏闻了朝廷设立,还没有正式挂牌,县衙都没有营造,所以是上海县衙代管,但,代管就是代管。
    姚光启把手伸了过去,申时行决计不能接受。
    上海是上海,浦东是浦东。“最少也得上海段归上海县营造,要么就别谈了,找先生去吧,说不过就找座师,别人怕是笑伱申时行是没断奶的娃娃了。”姚光启面色变了数变,手指在袖子里不停的掐算着,最终放弃了对浦东段的要求,但上海段,是决计不能让出去了。
    上海知县阎士选跑去杭州当知府,也不愿意在松江府这地界,跟天上人斗法了。
    阎士选面对申时行,都是胆战心惊,天天被申时行的师爷董炜当孙子一样的训斥,海龙帮是不是申时行的爪牙,这种事阎士选问都不能问。
    但同为天上人的姚光启,就敢当着申时行的面儿,骂他是没断奶的娃。
    你申时行不过是张居正的弟子罢了,他姚光启可是老王家的女婿,还是老王家上赶着、主动接纳的女婿,论亲疏远近,姚光启是老王家族党的一部分!
    “没断奶的娃怎么了!”申时行一甩袖子,点头说道:“行,那就上海段归你,但上海段,半数的营造费用要上海县衙出,上海段总计八十里,每里7500银,总计需要60到75万银,上海县衙要拿出三十五万银来。”
    “三十五万银?申巡抚,要么把我片了,论斤卖了,看能不能卖这么些银子?申巡抚真的是好大的口气,一张嘴就要三十五万银!三十五万银,多半个先帝陵寝了!”姚光启猛地站了起来说道:“不行,绝对不行。”
    “上海县衙能拿出多少来?你不肯拿,那上海段就归松江府好了。”申时行老神在在的说道:“连银子都没有,修什么驰道,金桥银路,这是穷鬼能碰的?”
    姚光启骂申时行没断奶,申时行骂姚光启是穷鬼,在互相伤害这块,显得格外的幼稚。
    这就是闭门谈的意义,门里吵翻天了,达成共识,出了门,大家都还是温文尔雅的儒学士。
    “最多二十五万银,不能再多了!”姚光启合计了一番,给了个报价。
    “行。”申时行也没犹豫,立刻点头说道。
    “嗯?”
    姚光启额头的青筋直跳,他知道,自己要的价低了,这个老狐狸!恐怕申时行在来之前,压根没想能榨出银子来。
    二十五万银,半个先帝皇陵了,上海县没有市舶司,但有钞关,也算是富裕之地,但这二十五万银也是积蓄的一部分了。
    申时行颇为平静的说道:“那就到第二个困难,征地了。”
    “这个的确难搞。”姚光启眉头都拧成了疙瘩,低声说道:“要不就不进城了,你看,京师的驰道就不进城。”
    京师的驰道不进城,因为进城实在是太贵了,北衙的东西城、外城,那都是跟着成祖文皇帝靖难的正燕字旗的老爷,说服这些老爷出让自己的祖地,这些老爷们怎么可能答应?皇帝要是强拆,武勋恐怕都会心有戚戚,朝廷的办法,就是不进城。
    “还是得进城。”申时行摇头说道:“京师的驰道也要入城了。”
    当初图省劲儿,已经被证明了这种偷懒的办法不可取,京师糟糕的交通现状,让顺天府丞王希元十分头疼,已经在研究是不是在城里修建驰道,来防止交通拥堵的难题了。
    “还是得拆。”姚光启对此十分认可,而后闭目良久才说道:“可是很难拆,这不是银子的问题。”
    “要不,把这个袁慎多吊几天,也去青浦、华亭游一下街?”
    姚光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继殷正茂拆门、凌云翼杀人、王家屏糊涂、王一鹗立碑之后,松江府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为难势要豪右的办法,游街。
    你总得有办法收拾这些豪强,才能把政令推动下去。
    拆房子,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这需要官选官阶级能够背靠背的站在一起,如果他们当官的都在内讧,那一定是百事无成。
    所以申时行要说服姚光启,也要说服青浦知县徐秉正。
    把人挂在长杆上游街肯定是不对的,杀人不够头点地,既要杀人,还要游街羞辱人,这其实做的有点过分。
    但申时行才不管这些,至于造成的恶劣影响,申时行也根本不管不顾,其实孔夫子把政治活动的基本原则说的非常清楚: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这话的意思是已经既定事实就不要再说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谏言了,过去的错误就不要再追究了,眼前、当下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普遍肉食者鄙的缘故。
    申时行的当务之急,就是把朝廷的政令彻底的执行下去,能把朝廷的政令执行下去,已经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儿了,申时行作为松江巡抚承担了极大的压力,身上的担子极重。
    朝廷要修一条驰道最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资金来源,有了银子,朝廷就可以利用行政力量向下推行,但是松江府是地方衙门,地方衙门修驰道,那要考虑的问题就会复杂很多。
    申时行专门从京师格物院请来了一个擅长绘测的五经博士,专门配备了一个五十人的勘测队伍,来对线路进行勘测,确定路线、确定修桥的数量、确定沿途站点和钞关,进度非常快。
    行动是极为迅速的,圣旨抵达松江府的第七天,五经博士就到了,休息了一天后,就开始了勘测。
    要修驰道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松江府,然后申时行又又又被骂了。
    这次松江地面几乎所有的杂报,都在连章批评申时行,批评的内容一共有两个。
    一个自然是袁慎游街,你申时行总是要退的,今天袁慎被游街,明天就是你申时行的儿子、孙子遭这个罪,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第二个则是对驰道修建的质疑,这个质疑主要是三个方面,所有驰道修建的来料、营造等等,都是由松江府衙主持,松江府衙吃肉,真的是一点汤都不往外流,吃独食!
    高达240万银的修建费用,真的有这个必要吗?松江府水路丰富,完全够用了。
    除了昂贵的修建费用之外,最大的质疑,就是贪腐,这一下子不知道多少银子进了申巡抚自己的口袋!
    “不是,其他的质疑也就罢了,都算是有点眉目,这破坏地气龙脉,是几个意思?”申时行看着手中的一份杂报,不敢置信的说道,申时行对这个真的不懂,按照这份杂报的说法,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山水为龙,开山架桥铺路,就是破坏地气。
    申时行是逆贼!要坏我大明江山,颠覆朝廷!修驰道就是造反。
    要是修驰道是造反的话,陛下修了五龙驿路后,又修了绥远、京开、京密驰道,那陛下造了多少次反了?陛下自己造自己的反?
    “朝廷修驰道的时候,一个个憋着不敢说话,因为知道,胡说八道会招致陛下的雷霆之怒!轮到我们松江府了,就破坏地气了,我申时行要坏大明江山了?!欺软怕硬!”申时行气急败坏的说道。
    师爷黄贞林拿过了杂报看了半天,从备忘录里翻了翻,低声说道:“抚台,用他们的风水师,他们就闭嘴了,这家杂报就是几个风水师办的,平日里就写些风水宅院的文章,这不是好不容易有了个大工鼎建,就过来凑热闹了。”
    “要钱来了?”申时行拿过了师爷的备忘录,看了半天,才发现还真是这么个事儿。
    这家杂报背后的四个人,都是风水大师,谁家破土动工,都要请这四个人去看,只要他们去看,那就是哪哪都好,不请,就一顿阴阳怪气,血光之灾之类的怪话,有些人家为了讨个吉利,就让他们去看看,有些则是真的信这个。
    久而久之,这四个风水大师,拥有了一大批信他们灵验的拥趸。
    “敢敲诈到我的头上?”申时行怒不可遏,都觉得他这个端水大师好欺负,连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都欺负到他头上了。
    “抚台息怒,稍安勿躁,抚台平素里很少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不理他们就是,这种人就是专门干这个的,抚台理他们一句,他们就会跟狗皮膏药一样缠上抚台不死不休。”师爷黄贞林赶忙劝申时行不要跟这些人一般见识,这是人家的生存之道。
    黄贞林左思右想,低声说道:“就跟以前为了邀名,故意被打廷杖是一样的。”
    这个例子就非常直观了,申时行立刻就懂了这些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朝廷理他们,但凡是理他们一下,这名头就算是打出去了,对于风水大师而言,名声就是银子。
    申时行选择了…隐忍,懒得理这些江湖术士。
    “宏源大染坊那边的事儿处理的如何了?”申时行问起了宏源大染坊的集体所有制探索的进程。
    “很不好,没活儿了。”黄贞林无奈的说道:“袁慎被游街后,宏源大染坊一点活儿也没有了,这工坊其实不怕赔钱,就怕没活儿干。”
    工坊的生意,有旺季,有淡季,尤其是这淡季的时候,主要就是养人,旺季加班加点,淡季就少干一些,但唯独不能闲着,工坊只要闲下来,就离关门歇业没多远了,因为匠人大多数几天没活干,生计就会出问题。
    “袁慎不就是接了个大活儿,因为赶工期又不想发工钱,才跟匠人们闹起来吗?这个大活儿呢?”申时行眉头紧锁,问完他其实已经知道了答案。
    这探索之路,荆棘满地。
    这才刚出发,就遇到了巨大难题。
    肉食者之间存在普遍的默契,不是不需要大染坊染布,而是袁慎被抓了,袁家轰然倒塌,大染坊没活干,这是肉食者的反抗,甚至不需要人居中联袂,抵抗集体所有制的模式出现,就是所有肉食者共同的默契。
    官厂当然可以匀一批布,让大染坊先干着,但接济得了一时,接济不了一世。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朕真的不务正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吾谁与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吾谁与归并收藏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