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鸿又交代道。
几位皇子也知道这一点儿,纷纷应是。
最终,几位皇子或愁眉苦脸或喜笑颜开或拧眉沉思的离开了求贤殿。
盛鸿让黎荞回屏风后继续处理奏折。
他则是摊开大盛的地图,一脸苦大仇深的瞧了起来。
嗯……他今后是不是该多多祭天好祈求老天保佑?
今后一年祭个五六七八次……
咳,算了,求的多了,老天爷或许会认为他心不灵。
还是老老实实办实事吧。
盛鸿出了第三道题目的事,很快传遍了朝堂。
几位皇子身边的人纷纷献策。
黎荞则是该干嘛干嘛,下班之后,他照常裹紧身上的披风往内城门口走去。
今日有风,一路上的官员都是这个造型。
来到自家马车跟前,旁边还停着辛知的马车。
翰林院距离内城门口近,辛知已经在马车上了,而且,黎瑜安也在。
黎瑜安与辛知成亲之后,两人是如胶似漆,一刻都舍不得分开,这么冷的天,黎瑜安硬是每天都送辛知上下班,两个人的黏糊程度,一点儿都不输给黎荞和陶竹刚成亲那会儿。
此时,看黎荞过来了,黎瑜安下了马车,他整个人裹的圆滚滚的,只露出一张嫩生生的小脸。
“舅舅,明日竹舅舅去善堂吗?辛家收拾了一堆旧衣物出来,明日我打算送过去。”
辛知站在他身旁,也道:“这次是将家里用不着的衣物,包括下人们的都收拾出来了,估计得装二三十辆马车。”
“竹哥儿明日应该去善堂的,辛苦你们了。”
黎荞不由带上了笑。
盛鸿说的不错,面临困境,应是上层对底层伸出援助之手。
不少人觉得他傻,但在大盛,和他一样傻的绝对有不少人,不然的话,上辈子时大盛又如何能度过难关?
这样的大盛,值得他付出。
在持续低温了十日之后,气温稍微上升了些。
在这期间,盛京不少人家都如同沈画、辛家那般,将自家用不着的衣物捐了出来。
善堂每日所接受的物资,由零零散散一下子变成了小山。
陶竹将这些物件能卖的都卖掉,好换取更多的普通棉衣棉被,以帮助更多的人。
而且,因为有暨北省的百姓不断赶来,再加上郎方府距离盛京很近,陶竹便将一部分衣物运送到郎方府交由江知府,好让江知府处理之后发给百姓。
江知府今年收购了一些棉花,而且,他是地方官,在郎方府他就是老大,因此,当他收购的棉花发放完毕之后,他便正大光明的将全府的一些富商请到自家府内,让这些富商捐一些用不上的衣物。
明总督亦是如此。
明总督更是老大,他也干惯了这种事,此时做起来驾轻就熟。
他又没有中饱私囊,他募捐来的每一分钱,他都用在了百姓身上,他每次干了这种事儿之后他都会如实写在折子里上报给盛鸿。
现在,百姓面临困境,他募捐起来更是底气十足。
而且,他也记着这些富商的好,今后这些人若是遇见什么不公之事,他自然会帮一把。
说起来,他这是行善,他这是给富商们一个接近他的机会。
其实那些富商巴不得捐呢。
*
作者有话要说:
西闪省和西山省不是一个地方哦~
第218章 各地捐衣物,黎荞剧情少 高志远快被气死了
锦城府的范家, 也在尽力筹措御寒衣物。
锦城在西山省,距离盛京有一段距离,但这一波低温也影响到锦城了, 因此范家人积极募捐。
另外,范家是做煤炭生意的,气温低,他家的生意就不错。
其他煤老板趁机将煤炭的价格提高了一些,但范家没涨价。
不过, 范家的平价煤炭只卖给普通百姓,还限购, 一旦发现普通百姓倒卖范家的煤炭, 那今后就进入他范家的黑名单,再不能从范家购买平价煤炭。
锦城府的知府大人,见范家如此操作, 便也公开募捐御寒衣物。
这多好的刷存在感的机会呀!
若是在黎大人跟前挂了号, 也不奢望黎大人能在圣上跟前给他美言几句,只要黎大人提及范家人的高尚无私行径时顺带提一句他, 再配合他自己的政绩表,那说不定就升官有望了。
苍舟府的知府大人也开始募捐衣物。
黎荞在苍舟府有耕地,还派了贴身侍卫过来, 苍舟府的知府便也跟着效仿盛京善堂, 好为自己攒一波业绩。
乱世出英雄, 天灾试能力,圣上这些年的科考题全围绕着各种天灾转悠, 现在, 似乎天灾真的来了, 那此时不表现什么时候表现?
必须稳住府内的局势, 好教圣上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
不然的话,圣上这十多年培养出来的科考人才,说不定会顶替他的位置。
这不是不可能啊。
天下士子被圣上折磨了十多年,对各种天灾早就烂熟于心了,别说是进士了,就是新考中的举人,都有一定的救灾治灾能力。
那么多人嗷嗷等着做官,他们这些身在官位的人若是不好好干,那随时都能被圣上给踢开。
圣上提拔人才不走寻常路,喜欢让良才、能人跳级升官。
看看黎大人。
看看明总督。
羡慕啊!
平城距离盛京较远,这一波低温对平城的影响不如盛京那边大。
但庄丰收想到上次入京的经历,不由忧心。
盛京虽是京都,但底层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盛京都这样了,更何况是其他地方的底层百姓。
他让庄武敲着铜锣,号召村子里的人到村口的柳树下开大会,等家家户户都来了人,他说出了他的目的:
谁家若是有用不着的旧棉衣棉被,可以捐出来。
不过,平城百姓用不上这些衣物,募捐来的衣物会送到外地去。
具体送到哪儿,待他给黎荞写信,征询黎荞的意见之后再做决定。
一说此事要征询黎荞的意见,三柳村的村人甚是积极,其实吧,以三柳村众人的省吃俭用,哪怕这会儿家中有上千两银子的积蓄,那很多人也舍不得捐衣物。
毕竟三柳村富起来的日子太短,从黎荞洗心革面算起,今年也不过第十年。
除了这十年内出生的小娃娃,余下的村人谁没吃过苦?
不少老人更是经历过前朝末年的战乱,节俭两字刻在了他们骨子里,虽是旧衣物,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何必捐给别人?
可现在黎荞陶竹在盛京建了善堂。
黎荞陶竹在为底层百姓募捐,甚至夫夫俩自掏腰包收购棉花。
他们身为黎大人的根,不能丢黎大人的脸,这一次必须捐!
于是村人回家,将从前那些打着补丁或穿了多年洗的发白但一直没舍得扔的旧棉衣翻了出来,就连黎春桃等黎家人,也没捐太好的衣物。
一方面是舍不得。
另一方面,按照他们的思维,这些衣服挺好的,不破不烂,洗的干干净净,还能再穿好几年。他们捐助的对象是缺衣服的穷苦人家,穷苦人家还讲究什么?
若是他们快要冻死时有人给他们捐这样的衣服,那他们肯定感恩戴德。
庄丰收也是这个思路,有衣服穿就行了,不用讲究那么多,因此庄家捐的也是不穿的旧衣物。
三柳村村人的行径,引起附近村子的关注。
这是在行善啊,而且,看三柳村村人捐的衣服,附近村子的村人也捐得起。
于是,陆陆续续的,附近村子也有人给庄丰收送来了旧棉衣旧被褥。
这事儿极快传到了县城,王掌柜毫不犹豫,立马也将家中用不着的旧衣物捐了出来。
其他人也跟着捐,好的捐不起,但差的棉衣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
当平城这边忙着捐衣物时,盛京这边,边城传来了消息。
胡人又南下了,但只是小规模的骚扰,边城那边的兵力完全可以碾压。
但盛鸿觉得不妙,这冬天才过一半呢,真正的寒冬腊月还没有到来,就胡人的生存条件,今年肯定还会进犯边城。
他又调了五千精兵过去,还有一系列的御寒物资,好平衡边城的物价,免得人心不稳。
高志远快要被气死了。
圣上好有钱啊!
一次又一次的调兵,而且,还自掏腰包运送来了干柴木炭棉衣米面等物资,将整个边城打造的犹如堡垒一般坚固。
这种情况下,胡人别说是攻破边城打到盛京了,胡人连六皇子都杀不了!
若是胡人杀不了六皇子,那他颠颠的跑到边城不就白忙活了吗?
气死!
不过,就算是六皇子真的来了,他一时间也没寻着好的主意……因为他只知道六皇子是死在了明年,具体哪一天死的,以什么方式死的,他根本不知。
但正是因为不知,所以他来了边城。
几位皇子也知道这一点儿,纷纷应是。
最终,几位皇子或愁眉苦脸或喜笑颜开或拧眉沉思的离开了求贤殿。
盛鸿让黎荞回屏风后继续处理奏折。
他则是摊开大盛的地图,一脸苦大仇深的瞧了起来。
嗯……他今后是不是该多多祭天好祈求老天保佑?
今后一年祭个五六七八次……
咳,算了,求的多了,老天爷或许会认为他心不灵。
还是老老实实办实事吧。
盛鸿出了第三道题目的事,很快传遍了朝堂。
几位皇子身边的人纷纷献策。
黎荞则是该干嘛干嘛,下班之后,他照常裹紧身上的披风往内城门口走去。
今日有风,一路上的官员都是这个造型。
来到自家马车跟前,旁边还停着辛知的马车。
翰林院距离内城门口近,辛知已经在马车上了,而且,黎瑜安也在。
黎瑜安与辛知成亲之后,两人是如胶似漆,一刻都舍不得分开,这么冷的天,黎瑜安硬是每天都送辛知上下班,两个人的黏糊程度,一点儿都不输给黎荞和陶竹刚成亲那会儿。
此时,看黎荞过来了,黎瑜安下了马车,他整个人裹的圆滚滚的,只露出一张嫩生生的小脸。
“舅舅,明日竹舅舅去善堂吗?辛家收拾了一堆旧衣物出来,明日我打算送过去。”
辛知站在他身旁,也道:“这次是将家里用不着的衣物,包括下人们的都收拾出来了,估计得装二三十辆马车。”
“竹哥儿明日应该去善堂的,辛苦你们了。”
黎荞不由带上了笑。
盛鸿说的不错,面临困境,应是上层对底层伸出援助之手。
不少人觉得他傻,但在大盛,和他一样傻的绝对有不少人,不然的话,上辈子时大盛又如何能度过难关?
这样的大盛,值得他付出。
在持续低温了十日之后,气温稍微上升了些。
在这期间,盛京不少人家都如同沈画、辛家那般,将自家用不着的衣物捐了出来。
善堂每日所接受的物资,由零零散散一下子变成了小山。
陶竹将这些物件能卖的都卖掉,好换取更多的普通棉衣棉被,以帮助更多的人。
而且,因为有暨北省的百姓不断赶来,再加上郎方府距离盛京很近,陶竹便将一部分衣物运送到郎方府交由江知府,好让江知府处理之后发给百姓。
江知府今年收购了一些棉花,而且,他是地方官,在郎方府他就是老大,因此,当他收购的棉花发放完毕之后,他便正大光明的将全府的一些富商请到自家府内,让这些富商捐一些用不上的衣物。
明总督亦是如此。
明总督更是老大,他也干惯了这种事,此时做起来驾轻就熟。
他又没有中饱私囊,他募捐来的每一分钱,他都用在了百姓身上,他每次干了这种事儿之后他都会如实写在折子里上报给盛鸿。
现在,百姓面临困境,他募捐起来更是底气十足。
而且,他也记着这些富商的好,今后这些人若是遇见什么不公之事,他自然会帮一把。
说起来,他这是行善,他这是给富商们一个接近他的机会。
其实那些富商巴不得捐呢。
*
作者有话要说:
西闪省和西山省不是一个地方哦~
第218章 各地捐衣物,黎荞剧情少 高志远快被气死了
锦城府的范家, 也在尽力筹措御寒衣物。
锦城在西山省,距离盛京有一段距离,但这一波低温也影响到锦城了, 因此范家人积极募捐。
另外,范家是做煤炭生意的,气温低,他家的生意就不错。
其他煤老板趁机将煤炭的价格提高了一些,但范家没涨价。
不过, 范家的平价煤炭只卖给普通百姓,还限购, 一旦发现普通百姓倒卖范家的煤炭, 那今后就进入他范家的黑名单,再不能从范家购买平价煤炭。
锦城府的知府大人,见范家如此操作, 便也公开募捐御寒衣物。
这多好的刷存在感的机会呀!
若是在黎大人跟前挂了号, 也不奢望黎大人能在圣上跟前给他美言几句,只要黎大人提及范家人的高尚无私行径时顺带提一句他, 再配合他自己的政绩表,那说不定就升官有望了。
苍舟府的知府大人也开始募捐衣物。
黎荞在苍舟府有耕地,还派了贴身侍卫过来, 苍舟府的知府便也跟着效仿盛京善堂, 好为自己攒一波业绩。
乱世出英雄, 天灾试能力,圣上这些年的科考题全围绕着各种天灾转悠, 现在, 似乎天灾真的来了, 那此时不表现什么时候表现?
必须稳住府内的局势, 好教圣上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
不然的话,圣上这十多年培养出来的科考人才,说不定会顶替他的位置。
这不是不可能啊。
天下士子被圣上折磨了十多年,对各种天灾早就烂熟于心了,别说是进士了,就是新考中的举人,都有一定的救灾治灾能力。
那么多人嗷嗷等着做官,他们这些身在官位的人若是不好好干,那随时都能被圣上给踢开。
圣上提拔人才不走寻常路,喜欢让良才、能人跳级升官。
看看黎大人。
看看明总督。
羡慕啊!
平城距离盛京较远,这一波低温对平城的影响不如盛京那边大。
但庄丰收想到上次入京的经历,不由忧心。
盛京虽是京都,但底层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盛京都这样了,更何况是其他地方的底层百姓。
他让庄武敲着铜锣,号召村子里的人到村口的柳树下开大会,等家家户户都来了人,他说出了他的目的:
谁家若是有用不着的旧棉衣棉被,可以捐出来。
不过,平城百姓用不上这些衣物,募捐来的衣物会送到外地去。
具体送到哪儿,待他给黎荞写信,征询黎荞的意见之后再做决定。
一说此事要征询黎荞的意见,三柳村的村人甚是积极,其实吧,以三柳村众人的省吃俭用,哪怕这会儿家中有上千两银子的积蓄,那很多人也舍不得捐衣物。
毕竟三柳村富起来的日子太短,从黎荞洗心革面算起,今年也不过第十年。
除了这十年内出生的小娃娃,余下的村人谁没吃过苦?
不少老人更是经历过前朝末年的战乱,节俭两字刻在了他们骨子里,虽是旧衣物,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何必捐给别人?
可现在黎荞陶竹在盛京建了善堂。
黎荞陶竹在为底层百姓募捐,甚至夫夫俩自掏腰包收购棉花。
他们身为黎大人的根,不能丢黎大人的脸,这一次必须捐!
于是村人回家,将从前那些打着补丁或穿了多年洗的发白但一直没舍得扔的旧棉衣翻了出来,就连黎春桃等黎家人,也没捐太好的衣物。
一方面是舍不得。
另一方面,按照他们的思维,这些衣服挺好的,不破不烂,洗的干干净净,还能再穿好几年。他们捐助的对象是缺衣服的穷苦人家,穷苦人家还讲究什么?
若是他们快要冻死时有人给他们捐这样的衣服,那他们肯定感恩戴德。
庄丰收也是这个思路,有衣服穿就行了,不用讲究那么多,因此庄家捐的也是不穿的旧衣物。
三柳村村人的行径,引起附近村子的关注。
这是在行善啊,而且,看三柳村村人捐的衣服,附近村子的村人也捐得起。
于是,陆陆续续的,附近村子也有人给庄丰收送来了旧棉衣旧被褥。
这事儿极快传到了县城,王掌柜毫不犹豫,立马也将家中用不着的旧衣物捐了出来。
其他人也跟着捐,好的捐不起,但差的棉衣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
当平城这边忙着捐衣物时,盛京这边,边城传来了消息。
胡人又南下了,但只是小规模的骚扰,边城那边的兵力完全可以碾压。
但盛鸿觉得不妙,这冬天才过一半呢,真正的寒冬腊月还没有到来,就胡人的生存条件,今年肯定还会进犯边城。
他又调了五千精兵过去,还有一系列的御寒物资,好平衡边城的物价,免得人心不稳。
高志远快要被气死了。
圣上好有钱啊!
一次又一次的调兵,而且,还自掏腰包运送来了干柴木炭棉衣米面等物资,将整个边城打造的犹如堡垒一般坚固。
这种情况下,胡人别说是攻破边城打到盛京了,胡人连六皇子都杀不了!
若是胡人杀不了六皇子,那他颠颠的跑到边城不就白忙活了吗?
气死!
不过,就算是六皇子真的来了,他一时间也没寻着好的主意……因为他只知道六皇子是死在了明年,具体哪一天死的,以什么方式死的,他根本不知。
但正是因为不知,所以他来了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