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入宫了。
这是没有争议的事情。
刘辩想要做的事情,就没有失败的。
何太后也仅仅是过问了一句,此事就没再提。
她对灵帝的管控就在于继承人之争!
儿子必须是太子!
但是,对于刘辩,她就没有那种思绪,甚至巴不得他多娶几个女子,好生几个可爱的孙子。
如今何太后的心思全在刘民身上。
毕竟刘辩是一个不靠谱的主,三天两头就玩失踪。
随着刘民的年纪渐长,一个问题也突显出来。
那就是“师”的问题。
为此,刘辩和何太后再一次有了争议。
差一点决裂!
“民儿不可在永安宫夜宿。”
这是刘辩强调的事情,甚至多次告诫唐姬。
刘民的性子若是随唐姬,顶多是柔弱一点。
如果跟了何太后,对于刘辩而言,就是天崩地裂一般。
何太后的秉性不适合教育后辈!
哪怕她再喜欢,刘辩也只能尽力阻拦。
他之所以这么快娶妻生子,并且立下太子,就是为了稳定朝纲。
皇帝屡次出征,大臣心思各异。
刘辩只能做出一手防御。
这也会导致一个问题……刘辩到了壮年,太子也成长起来了。
当年汉武帝就是如此,怎么看太子都不顺眼。
太子的成长,代表着皇帝的老去。
后来汉武帝一番折腾,囯祚差一点丢了。
刘辩不会这么考虑,但是太子呢?
当几十年的太子,谁会甘心?
所以太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的事情,让他有事可做。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何太后这一关。
“皇帝,你太过分了!”
这里都是自己人,何太后可不会给刘辩面子。
“朕有自己的考虑。”
“你有什么考虑,你倒是说说,能说明白,哀家就听你的!”
何太后一直自称“本宫”,现在难得用一次“哀家”。
她神色悲愤,盯着刘辩。
“母亲的性格太强势了,不适合教导民儿。”刘辩直言不讳。
何太后的气势为之一泄。
这还是过错不成?
“若是民儿如母亲这般,他日与朕必争吵不休。”
何太后警惕地看向刘辩,仿佛要窥探他的灵魂深处。
如果事情真的如此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强势的皇帝,加上一个强势的太子,后果会如何?
“皇后性格温婉,适合教导民儿,朕再择一良师,可为民儿铺路。”
何太后竟然无法反驳!
难不成,她真的想看到儿孙相残?
在皇家,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刘辩不会是多考虑了一步。
这一步很重要,能避免很多不解。
凡事多谋一步!
如果刘民性格养好了,刘辩也不介意他监国,自己省得清闲。
南征北讨、开疆扩土才是他所愿。
时间过得很快的,不知不觉,刘辩都登基四年了。
司隶也是日新月异。
何太后理解了刘辩的想法,但是她仍然不甘心。
为什么自己的孙子,自己却不能多接触?
这是什么道理!
刘辩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何太后的性格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
灵帝在的时候,她就开始恣意妄为,更别提现在了。
只不过,何太后一次次退步,让刘辩心里很是温暖。
一个母亲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压制自己的性格,已经很了不起了。
“皇帝多生几个孩子!”何太后几乎是命令。
刘辩没有反驳。
次日上朝,刘辩提了提这件事。
为太子刘民择师!
简单地说,就是任命太子太傅。
至于态度府的一大堆属官,刘辩决定先放一放。
他主张精简朝廷,总不能一转眼就任命一大堆官员。
其实卢植、王允、杨彪等人都非常有竞争力。
只不过王允的侄儿刚提拔为太原太守,刺史被拒,现在他不好继续说话。
然而他脸上依旧春风得意,因为他知道,刘辩心里有他,肯定考虑过了。
毕竟貂蝉还是很有魅力的。
至于杨彪,恐怕也不会在此刻站出来,因为前一阵子戏志才上门拜访。
吓了杨彪一次。
是惊喜。
杨彪的儿子杨修出任了戏志才的副官,这件事戏志才已经向刘辩汇报过了。
刘辩也是同意了的。
太尉杨彪交出了驿站,权力的过渡非常顺利,毕竟他是在为儿子铺路,
世家都是煞费苦心!
刘辩不会拒绝世家的存在,前提是,对他的统治有用。
与他作对,只有死路一条。哪怕仅仅是对朝廷政策不满,或者不执行,都会遭到打击。
刘辩从来没有想过与世家共治天下。
招贤榜依旧挂在洛阳广场上!
等到时机成熟,刘辩就开科举,对世家釜底抽薪。
先提拔小世家,打压大世家,再提拔寒门子弟,平衡朝中势力。
刘辩早就着手这么干了。
卢植是太子太傅的合适人选!
只是这家伙,身子骨不行了。
这段时间卢植常常生病,军旅生涯的病痛开始爆发。
把年幼的太子交给病怏怏的卢植,刘辩不放心。
而且卢植有了公孙瓒、刘备这两个弟子,若是刘民加进去,岂不是成为了他们的小师弟?
这是不行滴。
至于马日磾、韩融之流,刘辩根本不放心。
说到底,他还是看中了蔡邕!
蔡邕门人弟子无数,有教导的经验,为人又比较正派。
就是脑壳有点傻,董卓提拔他,他就为董卓说话。
“朕任命蔡邕为太子太傅,尔等可有异议?”
刘辩想要启用蔡邕,不是一天两天,毕竟有那一层关系在。
最近蔡邕又忙碌于报社主编一职,就暂且搁置了。
所谓报社主编,不在朝廷编制之中,位置很尴尬。
因此,太子太傅正适合他。
刘辩一宣布,很多人就露出失望的神色。
机会就这么没了!
不过没有一个人敢抱怨。
刘辩的声威已经达到了顶峰!
更何况,他做出的决定,就没有错误的。
这件事就定下了。
蔡邕事后才得知,收到任命后,感恩涕零。
他对于身份地位,还是非常有执念的,否则也不会接受董卓的征召。
这也是了却了刘辩的一桩心事。
当然,父亲才是儿子最好的老师,刘辩也会教导刘民为人处世。
至于会不会长成正人君子,就看他的造化了。
这是没有争议的事情。
刘辩想要做的事情,就没有失败的。
何太后也仅仅是过问了一句,此事就没再提。
她对灵帝的管控就在于继承人之争!
儿子必须是太子!
但是,对于刘辩,她就没有那种思绪,甚至巴不得他多娶几个女子,好生几个可爱的孙子。
如今何太后的心思全在刘民身上。
毕竟刘辩是一个不靠谱的主,三天两头就玩失踪。
随着刘民的年纪渐长,一个问题也突显出来。
那就是“师”的问题。
为此,刘辩和何太后再一次有了争议。
差一点决裂!
“民儿不可在永安宫夜宿。”
这是刘辩强调的事情,甚至多次告诫唐姬。
刘民的性子若是随唐姬,顶多是柔弱一点。
如果跟了何太后,对于刘辩而言,就是天崩地裂一般。
何太后的秉性不适合教育后辈!
哪怕她再喜欢,刘辩也只能尽力阻拦。
他之所以这么快娶妻生子,并且立下太子,就是为了稳定朝纲。
皇帝屡次出征,大臣心思各异。
刘辩只能做出一手防御。
这也会导致一个问题……刘辩到了壮年,太子也成长起来了。
当年汉武帝就是如此,怎么看太子都不顺眼。
太子的成长,代表着皇帝的老去。
后来汉武帝一番折腾,囯祚差一点丢了。
刘辩不会这么考虑,但是太子呢?
当几十年的太子,谁会甘心?
所以太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的事情,让他有事可做。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何太后这一关。
“皇帝,你太过分了!”
这里都是自己人,何太后可不会给刘辩面子。
“朕有自己的考虑。”
“你有什么考虑,你倒是说说,能说明白,哀家就听你的!”
何太后一直自称“本宫”,现在难得用一次“哀家”。
她神色悲愤,盯着刘辩。
“母亲的性格太强势了,不适合教导民儿。”刘辩直言不讳。
何太后的气势为之一泄。
这还是过错不成?
“若是民儿如母亲这般,他日与朕必争吵不休。”
何太后警惕地看向刘辩,仿佛要窥探他的灵魂深处。
如果事情真的如此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强势的皇帝,加上一个强势的太子,后果会如何?
“皇后性格温婉,适合教导民儿,朕再择一良师,可为民儿铺路。”
何太后竟然无法反驳!
难不成,她真的想看到儿孙相残?
在皇家,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刘辩不会是多考虑了一步。
这一步很重要,能避免很多不解。
凡事多谋一步!
如果刘民性格养好了,刘辩也不介意他监国,自己省得清闲。
南征北讨、开疆扩土才是他所愿。
时间过得很快的,不知不觉,刘辩都登基四年了。
司隶也是日新月异。
何太后理解了刘辩的想法,但是她仍然不甘心。
为什么自己的孙子,自己却不能多接触?
这是什么道理!
刘辩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何太后的性格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
灵帝在的时候,她就开始恣意妄为,更别提现在了。
只不过,何太后一次次退步,让刘辩心里很是温暖。
一个母亲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压制自己的性格,已经很了不起了。
“皇帝多生几个孩子!”何太后几乎是命令。
刘辩没有反驳。
次日上朝,刘辩提了提这件事。
为太子刘民择师!
简单地说,就是任命太子太傅。
至于态度府的一大堆属官,刘辩决定先放一放。
他主张精简朝廷,总不能一转眼就任命一大堆官员。
其实卢植、王允、杨彪等人都非常有竞争力。
只不过王允的侄儿刚提拔为太原太守,刺史被拒,现在他不好继续说话。
然而他脸上依旧春风得意,因为他知道,刘辩心里有他,肯定考虑过了。
毕竟貂蝉还是很有魅力的。
至于杨彪,恐怕也不会在此刻站出来,因为前一阵子戏志才上门拜访。
吓了杨彪一次。
是惊喜。
杨彪的儿子杨修出任了戏志才的副官,这件事戏志才已经向刘辩汇报过了。
刘辩也是同意了的。
太尉杨彪交出了驿站,权力的过渡非常顺利,毕竟他是在为儿子铺路,
世家都是煞费苦心!
刘辩不会拒绝世家的存在,前提是,对他的统治有用。
与他作对,只有死路一条。哪怕仅仅是对朝廷政策不满,或者不执行,都会遭到打击。
刘辩从来没有想过与世家共治天下。
招贤榜依旧挂在洛阳广场上!
等到时机成熟,刘辩就开科举,对世家釜底抽薪。
先提拔小世家,打压大世家,再提拔寒门子弟,平衡朝中势力。
刘辩早就着手这么干了。
卢植是太子太傅的合适人选!
只是这家伙,身子骨不行了。
这段时间卢植常常生病,军旅生涯的病痛开始爆发。
把年幼的太子交给病怏怏的卢植,刘辩不放心。
而且卢植有了公孙瓒、刘备这两个弟子,若是刘民加进去,岂不是成为了他们的小师弟?
这是不行滴。
至于马日磾、韩融之流,刘辩根本不放心。
说到底,他还是看中了蔡邕!
蔡邕门人弟子无数,有教导的经验,为人又比较正派。
就是脑壳有点傻,董卓提拔他,他就为董卓说话。
“朕任命蔡邕为太子太傅,尔等可有异议?”
刘辩想要启用蔡邕,不是一天两天,毕竟有那一层关系在。
最近蔡邕又忙碌于报社主编一职,就暂且搁置了。
所谓报社主编,不在朝廷编制之中,位置很尴尬。
因此,太子太傅正适合他。
刘辩一宣布,很多人就露出失望的神色。
机会就这么没了!
不过没有一个人敢抱怨。
刘辩的声威已经达到了顶峰!
更何况,他做出的决定,就没有错误的。
这件事就定下了。
蔡邕事后才得知,收到任命后,感恩涕零。
他对于身份地位,还是非常有执念的,否则也不会接受董卓的征召。
这也是了却了刘辩的一桩心事。
当然,父亲才是儿子最好的老师,刘辩也会教导刘民为人处世。
至于会不会长成正人君子,就看他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