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应了萧烈成的试探。
这并不是高文渊的自作主张,而是阿昱在临行前的叮嘱。
海西洲的钢铁固然好,但若是能在国内找到的钢料,冉昱还是更倾向于国内供货。大雍的主要钢场都建有蒸汽铁路线,国内供料不但能够保证稳定,还能节省一大笔运费,这对于贫穷的青州兵器局非常重要。
大雍最大的钢铁场在北郡,其次是西北冶铁场和东胡冶炼场,恒阊的铁场规模不大,供给中都郡都不够,不可能匀出来给外人。
高文渊从不觉得在都德能把谢家谈下来,因为谢彼得就是个不知所谓的公子哥,除非谢家长子谢航亲自过来大雍,否则和谢家的这门生意就是死棋。
他的目标首选是北郡,北郡有铁场有大矿,还有购置火器的迫切需要,有什么比这样的客户更适合谈判的?
他原本准备在仙匀探探行情,然后便动身北上。万万没想到,萧烈成竟然与他在仙匀走了个碰头,而且还表露出合作的意向
真是天意。
第49章 大哥
两厢情愿,一拍即合,聪明人才不会浪费时间,自然是相约东海郡再见。
萧烈成心中有事,身上又背负着父亲的命令,形色匆匆要先走一步。高文渊虽然觉得北郡是个不错的选择,可做生意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的道理,他还是准备给表弟蓄养一个鱼塘。
他先是把北郡的消息传回青州,然后便在仙匀城最出名的洋行一条街上溜达,四处打探。因为他持有远航贸易许可证,海西洲的商社和本地的洋行都对他十分看重,想与他合租的不在少数。高文渊也不拒绝也不接受,一手太极耍得飞起,很快就把进出港贸易的情况摸了个大概。
说起仙匀港,最有分量的自然是丰氏船行。创始人丰锁出身贫苦,靠着肯吃苦不服输成了大雍第一批船科生,后来还在传奇把头林卡的船上工作。丰家人秉承先祖传统,几百年来都在兢兢业业地跑船,一点点积攒出家底。后来远航贸易兴起,海运生意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丰家的船又大又稳,船上的把头和水手经验丰富,凭借着过硬的实力,丰家一跃成为仙匀港最大的船东。
高文渊临出来的时候,冉昱曾经拜托他代为问候助习丰师兄。正好高文渊自己也对丰家有兴趣,便捡了一日上门拜访。
丰迟收到拜帖的时候还满惊讶的。高文渊的继母是恒阊郡守马德才的远房侄女,恒阊郡隶属中都派系,与丰家同属一个社交圈子,小道消息还是听过不少。
尤其高坪靠着原配妻族的重振家业,又因为继室与长子清算家产,这事在商圈早就传得沸沸扬扬。
只是丰迟没想到,高文渊竟然是冉昱的表哥,而且还亲自上门拜访了。
阿昱的身体可是康健了?
丰迟关切地问道。
青州出事我邀他来仙匀,他说要整理家业。后来我才知道,兴福楼那日他也在,还跌入了护城河。仙匀距离东海只需船程,我家有的是船,城中海内外名医不少,他怎地就这样外道。
高文渊忙笑着道谢,心道表弟的人缘果然神奇,一个两个都想把他接走看护。在大学院听说不少大事想收他为徒,家里还有崔三和自己为他从小打到大,也不知都是中了什么邪。
不过借着表弟的邪,他也受邀参观了一下丰家的船厂。丰家目前在造的是一艘蒸汽和风帆混合船,船体的材质是木头,因为蒸汽机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需要使用风帆填补,这样一来,船体就不适宜采用更沉重的钢铁材质。
高文渊进入船坞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令人敬畏的巨帆,挂在甲板上足足有30米高,一看就是方形的主帆,面积几乎盖过整个船坞。
除了主帆之外,这艘风帆蒸汽混合动力船还拥有16张甚至更多的三角帆,这些三角帆的面积相对较小,但是它们却能灵活捕捉最佳受风角度。当船只处于迎风航行中,这些挂在桅杆之间的三角帆便可提供最大风力,使船能够借助自然的力量快速航行。
这种混合动力的设计来源于墨宗七代矩子宁非的创举,当年也是他首先在乌知河上建造出天下第一条蒸汽船,并且成功航行。后来为了弥补蒸汽机动力不足的问题,他又引入传统风帆的设定,在海况条件许可的区域切换自然风力助航,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确保风帆能够正常使用,大雍造船注定不能采用较沉重的铁壳。三百年来,造船匠人近乎将混合动力以及多角帆的设计精细化到极限。
不是大雍的船匠不想改变,而是在远海航行上,以目前的蒸汽机动力来说,根本没无法适应日益繁盛的海上贸易。商人们需要更大承载量,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运费,而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唯有引入自然力才能做到。
丰氏船行曾经测算过,在风力较大的海域桁帆可以快速调整承风的角度,最大限度的吃风,最高可以达到近18节的快速航行状态。而同样负载量的纯蒸汽船却只能以7节的速度缓慢航行,每天耗煤至少在24吨左右,成本和收益对比实在明显。
也是没办法,做生意总要考虑现实啊。
丰迟叹了口气。
之前在学院的时候,阿昱痴迷于研究木汽机,我就觉得他这个想法很好。要是以后能造出一种比蒸汽机很好的动力机关,那我们的船还能造的更大,跑得更快,甚至可以用上更为坚固的铁壳。
--
这并不是高文渊的自作主张,而是阿昱在临行前的叮嘱。
海西洲的钢铁固然好,但若是能在国内找到的钢料,冉昱还是更倾向于国内供货。大雍的主要钢场都建有蒸汽铁路线,国内供料不但能够保证稳定,还能节省一大笔运费,这对于贫穷的青州兵器局非常重要。
大雍最大的钢铁场在北郡,其次是西北冶铁场和东胡冶炼场,恒阊的铁场规模不大,供给中都郡都不够,不可能匀出来给外人。
高文渊从不觉得在都德能把谢家谈下来,因为谢彼得就是个不知所谓的公子哥,除非谢家长子谢航亲自过来大雍,否则和谢家的这门生意就是死棋。
他的目标首选是北郡,北郡有铁场有大矿,还有购置火器的迫切需要,有什么比这样的客户更适合谈判的?
他原本准备在仙匀探探行情,然后便动身北上。万万没想到,萧烈成竟然与他在仙匀走了个碰头,而且还表露出合作的意向
真是天意。
第49章 大哥
两厢情愿,一拍即合,聪明人才不会浪费时间,自然是相约东海郡再见。
萧烈成心中有事,身上又背负着父亲的命令,形色匆匆要先走一步。高文渊虽然觉得北郡是个不错的选择,可做生意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的道理,他还是准备给表弟蓄养一个鱼塘。
他先是把北郡的消息传回青州,然后便在仙匀城最出名的洋行一条街上溜达,四处打探。因为他持有远航贸易许可证,海西洲的商社和本地的洋行都对他十分看重,想与他合租的不在少数。高文渊也不拒绝也不接受,一手太极耍得飞起,很快就把进出港贸易的情况摸了个大概。
说起仙匀港,最有分量的自然是丰氏船行。创始人丰锁出身贫苦,靠着肯吃苦不服输成了大雍第一批船科生,后来还在传奇把头林卡的船上工作。丰家人秉承先祖传统,几百年来都在兢兢业业地跑船,一点点积攒出家底。后来远航贸易兴起,海运生意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丰家的船又大又稳,船上的把头和水手经验丰富,凭借着过硬的实力,丰家一跃成为仙匀港最大的船东。
高文渊临出来的时候,冉昱曾经拜托他代为问候助习丰师兄。正好高文渊自己也对丰家有兴趣,便捡了一日上门拜访。
丰迟收到拜帖的时候还满惊讶的。高文渊的继母是恒阊郡守马德才的远房侄女,恒阊郡隶属中都派系,与丰家同属一个社交圈子,小道消息还是听过不少。
尤其高坪靠着原配妻族的重振家业,又因为继室与长子清算家产,这事在商圈早就传得沸沸扬扬。
只是丰迟没想到,高文渊竟然是冉昱的表哥,而且还亲自上门拜访了。
阿昱的身体可是康健了?
丰迟关切地问道。
青州出事我邀他来仙匀,他说要整理家业。后来我才知道,兴福楼那日他也在,还跌入了护城河。仙匀距离东海只需船程,我家有的是船,城中海内外名医不少,他怎地就这样外道。
高文渊忙笑着道谢,心道表弟的人缘果然神奇,一个两个都想把他接走看护。在大学院听说不少大事想收他为徒,家里还有崔三和自己为他从小打到大,也不知都是中了什么邪。
不过借着表弟的邪,他也受邀参观了一下丰家的船厂。丰家目前在造的是一艘蒸汽和风帆混合船,船体的材质是木头,因为蒸汽机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需要使用风帆填补,这样一来,船体就不适宜采用更沉重的钢铁材质。
高文渊进入船坞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令人敬畏的巨帆,挂在甲板上足足有30米高,一看就是方形的主帆,面积几乎盖过整个船坞。
除了主帆之外,这艘风帆蒸汽混合动力船还拥有16张甚至更多的三角帆,这些三角帆的面积相对较小,但是它们却能灵活捕捉最佳受风角度。当船只处于迎风航行中,这些挂在桅杆之间的三角帆便可提供最大风力,使船能够借助自然的力量快速航行。
这种混合动力的设计来源于墨宗七代矩子宁非的创举,当年也是他首先在乌知河上建造出天下第一条蒸汽船,并且成功航行。后来为了弥补蒸汽机动力不足的问题,他又引入传统风帆的设定,在海况条件许可的区域切换自然风力助航,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确保风帆能够正常使用,大雍造船注定不能采用较沉重的铁壳。三百年来,造船匠人近乎将混合动力以及多角帆的设计精细化到极限。
不是大雍的船匠不想改变,而是在远海航行上,以目前的蒸汽机动力来说,根本没无法适应日益繁盛的海上贸易。商人们需要更大承载量,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运费,而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唯有引入自然力才能做到。
丰氏船行曾经测算过,在风力较大的海域桁帆可以快速调整承风的角度,最大限度的吃风,最高可以达到近18节的快速航行状态。而同样负载量的纯蒸汽船却只能以7节的速度缓慢航行,每天耗煤至少在24吨左右,成本和收益对比实在明显。
也是没办法,做生意总要考虑现实啊。
丰迟叹了口气。
之前在学院的时候,阿昱痴迷于研究木汽机,我就觉得他这个想法很好。要是以后能造出一种比蒸汽机很好的动力机关,那我们的船还能造的更大,跑得更快,甚至可以用上更为坚固的铁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