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烈酒伤身,还是得知真相伤心。那之后他生了一场大病,高热数日不下。
    母亲衣不解带在旁照料,搂着他,泪水一滴滴的落到他的脖子里。
    最昏沉的时候,他听见哭声,一股急切从心中升起,拼命睁开眼。一眼便看见父皇一夜之间苍白的鬓发,面色凄怆望着他,神情悲伤欲绝。
    母亲没有看见他睁开了眼,泣涕连连:陛下,麒麟属土,我朝属水德,土能克水,凌儿自幼多病,恐怕就是福薄不胜尊位。
    他想起白泽属水,忆起夕日宫人的话,多希望自己从没醒过来。
    这一睁眼,成了一生之憾。
    他命硬,熬过那一遭,而后滴酒不沾,独居东宫,只向两宫晨参暮省。
    一直到永安八年,齐泽四岁时,生病殁了。
    母亲日夜哭泣,几乎失明,也随之大病一场,他日夜侍疾,衣不解带。母亲人苍白如死,枯槁如木,眼如干涸之泉,如此经月,才对他说了第一句话。
    凌儿,凌儿原谅母后。
    心照不宣。
    他点了点头。
    母亲的病根是那时候坐下的,从那之后,一年总有半年都在榻上。
    永安九年,她这一生比儿子还要重要的敌人、端懿皇太后、自己的祖母,薨逝于长信宫。
    之后就是大厦崩塌,永安十年,张氏之乱,夷三族。
    他曾和已故父皇那一年有过一次对话,在残阳似血的暮色下,满头大汗的弓马后,难得的一次敞开心扉的话。
    太子觉得张氏之乱杀的人太多了?
    他是太子,不能为叛徒说半个字。但这不能改变他觉得残杀幼童是禽兽不为的暴行,只以沉默相应。
    父亲笑了:你当朕是铁石心肠吗?
    一片斜阳之廊,只有二人,他衣襟开敞箕坐,肚腹袒露,十分随便。
    那三岁的张光是我舅舅的孙儿,出生那会儿朕还抱过他,这么软的一小团。他在胸口比了一比,又陷入了长久的静默。
    太子,哎国之初成,即有兵、法、刑以御敌、靖世、驭民。如若人人都是善人、仁人,不修兵戎就相安无事,不定规矩就自生章法,不施赏罚就循规蹈矩,要国何为?要朕何为?
    儿懂。父皇说过,立国以法家之霸道与儒家之王道杂之,不可纯任德教。
    错了,错了。父亲大笑着反驳了他自己才刚刚说过的话:这都是我骗自己的话。什么霸道、王道。什么法政、德政。我要做些违背良心的事了,就告诉自己这是为大局着想,这是霸道,是为江山万年稳固之计。
    冷笑摇头:今日还是还是不提黎民百姓吧,苍生已经实苦,不堪掺在我们争斗里,昨日作了锦上之花,今日再为伐异之辞。
    又安静了很久,最后一点夕阳都要从屋檐上沉下去了,他下一句话才慢悠悠响起来。
    当有一日,你周围的人都在盼着你死的时候,你不会对他们留一点情面的。
    那是唯一一次,他那以纯善德政、雍敦厚道出名的父皇在他面前展露了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转过头,天阴得很,神情也辨认不清。
    父皇张口想问什么,最终没有问。想说什么,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那次谈话终结在这场诡谲的对视里,那是他最后一次单独和父亲说话。
    父皇到晚年性情大变。
    他为政之初,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仁厚德重。到晚年一改作风,专擅嗜杀。
    他放任甚至催促外戚、朝臣向着太子聚集、汇拢,培养起他自己的人和威望,像参天大树悉心培育一株会把自己绞死的藤蔓。
    病渐笃那年,更是背离诸侯,发布推恩之令,镇压了第一波反派,带走三个诸侯王,并在永安十二年下旨让章华除国,和章华长公主于同年病逝。
    脏手便仓促离去,留下简这个不好不坏的谥号。
    甚至没能追封庙号。
    齐凌的梦杂乱飘忽,一幕一幕都笼罩着夕色,与和孝简皇帝谈话时一样。
    一时看见父皇转过头来,阴冷盯着自己。
    一时看见母亲含泪拽着他的手,喃喃着在她去世之前问的那句话:我虽嫁作天子妇,也是郑氏女。
    看着朱晏亭跪在清凉殿,流着泪望着他:可我生下来就是章华国王女了。
    他看到齐鸿拽着他的袖子,齐渐捧着一把与他人一样高的弓奔来。
    看到齐湄咯咯笑着唤皇兄。
    看到老燕王持剑跨上马。
    看到豫章王后谢掩歪着头,发髻上插着一朵宜春花。
    豫章王闯进门来,嘴里说:陛下竟生母葬礼行诛杀事。
    刘凤之说:昭台宫行刺之事非皇后不能为,陛下早决。
    曹舒禀告:恒王殿下逗留禁中,用心不轨,陛下早决。
    陛下早决。
    陛下早决。
    嗡嗡不绝。
    他都知道。
    黑色暗朝从四面八方涌至,没过身躯,钻入眼鼻。
    --

章节目录

三十六陂春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衣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冉并收藏三十六陂春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