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先帝下的密旨,笔迹是从前为先帝奉笔墨的是门下郎魏兰,字迹熟悉,其下印先帝皇帝之宝。
    大篇幅都在赞美朱晏亭与齐凌的良缘,落绢成墨,定下此事。
    而后,综其所言,不过一句话汝女位定,莫惜后事。
    留下这封订婚的密旨后,长公主与先帝一人在年尾、一人在另一年的年初,相继离世。
    无人知晓这对姐弟究竟达成了什么样的共识。
    只知先帝下旨以后,即颁布新律令,其中详列了许多从前未有过的诸侯国去国治郡之规,明令非齐氏不得承继诸侯国,不得异姓封王。
    长公主接旨以后,不修府库,不整刀兵,不事戎事,明知朱晏亭非齐氏女,不能袭国,却没有为自己的独生女提前作任何安排,猝然撒手人寰,任由章华去国治郡,百官遭贬,一世经营,化为泡影。
    齐凌道:非我有意隐瞒母亲,先帝下密旨时,唯有我、门下郎魏兰在。先帝特嘱我,密旨不可宣,亦不可心急,要等等,过几年再赢取阿姊。
    要等等。
    这三个字一出,太后心里似光耀明镜,登时恍然大悟,手抚绢书,久久说不出话来。
    她怔忪良久,长叹一声,伸手扶再度叩拜的朱晏亭:好孩子,你受委屈了,你快起来。
    朱晏亭面色如常,顿首再拜:多谢太后,臣女惶恐。
    皇帝政务繁忙,先行离去。太后执朱晏亭之手,细细询她起居之事,温言软语,事事周到,直如寻常的家中慈爱长辈。
    太后对她说:这几年,我虽担忧皇嗣,催着皇帝纳了些夫人,可惜一直无所出。我看他倒还喜欢听你的话,等回了长安,立刻完婚,生个嫡长子。方能令社稷有凭、群臣安心、朝堂安稳,这是一等一的大事。
    朱晏亭垂首称是。
    二人正言语间,忽听外面人来报:临淄王后求见。
    临淄王后正操办诸侯世家献女之事,正忙得焦头烂额之际,缘何会一大早就来。
    太后心生疑窦,忙下令传。
    急切的步履之声响起,临淄王后匆匆而至,看见朱晏亭也在,怔了一怔。
    她向太后行礼,朱晏亭也起身向她行礼。
    太后今日凤体可还安康?
    太后摆摆手:好,你且说罢,怎么了?
    临淄王后迟疑望了朱晏亭一眼,朱晏亭自觉身份未定,略微尴尬,正欲却身,却被太后握住了手。
    太后将她的一只手,握在两只手掌中间:你说罢,不碍事。她听听这些,以后好学着做。
    临淄王后骇然一惊,目中翻腾,又是惊色,又是喜色,嘴角不由自主扬起来:嗳。
    她深深看了朱晏亭一眼,收到她目中的微微笑意,很快抿一抿唇,收作正色:禀太后,臣妾将诸王、世家献来的美人都安顿在蕲年殿,这两日人一多,难免生事。今日一早就闹出了大事,是豫章王献来的谢氏女,掌了章华朱氏女,章华朱氏女不依不饶,说要告到太后来。
    朱晏亭闻言,目光微动,抬起眼睫。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三儿不知、离你远一点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疏星、离你远一点 6瓶;Vanessa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1章 琅琊(九)
    话分两头,朱、王两氏按照朱恪、王安二人的官爵,分到了琅琊城西一处叫做五里的驿馆,仅有五居,处在狭窄道闾中,连车马也停不下,更不消说住下仆从。为此王安发了好大的火,指责负责接引的临淄国小吏安排不周。
    小吏态度恭顺,唯诺相应,在案上翻翻捡捡,又展开另一卷文书,给王安看:公子,莫若将您与河西郑氏驿所调换?他们就大一点,是七居的。不过要公子自行前往商议。
    河西郑氏,乃是当今太后母族。小吏这一句话,不啻于一个软钉子,不卑不亢将王安顶了回来。
    王安面上一黑,奈何无可辩驳,与朱恪对视一眼,后者轻整袍袖,走上前去,递上名刺:我乃故章华长公主夫婿,烦劳通融,可有再稍大一点的居室?
    原来是朱公,恕在下有眼不识泰山。小吏双手接过名刺,对他作了一揖,道:并非在下有意为难,在下方才说的是实话,公若不信,可自己视簿。琅琊地长不过千丈,山东诸王、世家,并西极、百夷、北地使节,朝贺者少说千列、再加仆从,就是数万之数。连河西郑氏尚只得七居,公等邻居者乃颍川庞氏、上郡梁氏,绝不堕辱公名。
    举目一望,琅琊本不宽敞,此时更是摩肩接踵,车盈于道。
    人虽多,却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抬眼看去,只见插赤色帽缨的军列纵横布列,巡于道上,抬首眺去,几乎十步便设一高台,上布披坚持锐的□□手。
    二人观察良久,意稍平,只得遣部分仆从将车至城外安顿。只留三五仆、以及朝贺的宝物,居五里驿馆中,等候朝拜。
    王幼微与朱令月因为是献给皇帝的待选之女,身份不同,在进城之际就同父兄的车列分开,由专门的内侍牵引,入苍梧台。
    --

章节目录

三十六陂春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衣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冉并收藏三十六陂春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