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儿是唯一的骨血,比我的命还重要,我才不管什么万民。”燕王妃置气道。
燕王遂起身,抻了抻衮龙袍的袖子走到妻子身后,俯下身至她耳侧伸手轻轻搂住腰身,“你我夫妻这么多年了,我答应娘子的事哪件不曾办到呢?今日我也像娘子保证,一定会让言儿平安归来。”
“你就会说好听的话哄我,”燕王妃撇着头,“话说得轻巧,二郎现在是在虎穴之中。”
“我那皇兄虽然不聪明,然也不至于蠢笨到将手中把柄自毁,他不敢动我,便动我身侧之人,倒是可怜了晋王一家,”燕王旋即站起长叹一声,“我能救得了一次,可是救不了第二次,不过他这样做,是真要逼得我反目。”
说道晋国,燕王妃侧抬头道:“晋王与晋王妃二人是何等的仁善,晋国的百姓若失了这样一位仁主,又该何去何从,殿下真就一点法子都没有了吗?”
哒哒哒——
“大王,王妃。”内侍入内叉手道。
“何事?”燕王问道。
“王宫遵义门外,有晋国的人求见。”内侍道。
燕王夫妇相顾,燕王连忙抬手道:“让他们入宫到存心殿等候。”
“是。”
旋即转身将翼善冠戴上,“夫人,我去一下前朝。”
燕王遂疾步迈出坤宁宫,穿过崇信门一路至存心殿,焦急的等候在殿内,负手来回走动。
没过多久,内侍的声音与孩童的哭声一同响起,“哥儿,别哭了,咱现在到了您皇叔父的府中。”
“娘和爹爹为何不来?”孩童问完遂继续哭闹着。
燕王闻声迈出存心殿,内侍见之连忙带着孩子上前扑通一声跪下,“恳求殿下救救小主人吧。”
燕王上前将内侍扶起,晋与燕平日走动频繁,故而孩子见到燕王后反而不哭了,还不忘父亲所教授的礼仪,“侄儿见过叔父。”
燕王见到眼前这个六七岁的孩童,不禁心酸的将其抱起,用满是茧子的手替其轻轻擦拭着泪水,问道他身侧的内侍,“怎么回事?”
“昨日朝中来人,晋王殿下预感有大事发生,遂差奴婢带着小主儿连夜驾车逃离晋国,小主儿还未满十岁,故未受封,恳请燕王殿下庇护。”内侍旋即从贴里内掏出半块玉佩,“这是晋王殿下的给小主儿的信物。”
燕王闻之,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旋即接过玉佩,“皇权之争,受罪的竟是半点大的娃娃,稚子何辜,稚子何辜。”
-----------------------------------
——晋国——
晋王卸兵权,与妻及子,去冠冕,押于囚车内,途中被百姓所阻拦。
晋国百姓跪在街道两侧大喊着冤枉,更有昔日将领不肯归顺朝廷,率兵阻在街道中央,拦住了去路。
“狗官!”
一众士卒遂拔出腰刀将骑在马上的按察使护在身后,“莫要放肆。”晋王见之,抬手于囚车内呵斥道。
众将不解,“殿下,朝廷如此待您,您又何必...”
“晋国的军队也是大明的军队,你我皆是天子之臣,莫要因我,连累众将士无端受罪,而让百姓遭殃。”晋王劝道,“大丈夫能屈能伸,莫要做莽夫。”
几个身穿盔甲的将领楞了楞,对视一眼后,驾马将道让出,晋王一席话,使得百姓更加不舍,所过之处,泣涕涟涟,哀嚎一片。
——应天府——
比起晋国为君送行的哭嚎,而京城则处于一种人心惶惶的微妙气氛中,锦衣卫之名,士庶皆惧,昔日陪王伴驾数十载的功勋老臣,一夜之间就被抄家入狱,不但没有同僚为其求情,就连去狱中探望的人都不曾有,乃因武宗削藩之时,有求情大臣者,皆以同谋罪论处,至今朝,又逢皇帝多疑,便再无人敢上疏劝谏。
京城的街道上,一两宗室车架被拦在了去往紫禁城的街道上,马儿地摇晃着脖颈扑哧鼻息,檐--gt;gt;
下金铃声止。
拦路之人唇红齿白,正笑眯着一双深邃的眼睛,“奉公主之命,请世子入府。”
赵希言遂从车内弓腰走出,见是晋阳公主身侧的内侍,便挑眉道:“我暂有些事,等忙完,自会去见公主的。”
内侍依旧没有要放行的举动,而是看着赵希言身上的常服,“自上次世子着士人服,已许久不曾见世子着公服了,世子可是要进宫去?”
“是又如何,汝一寺人,还能管吾去何方不成?”赵希言沉着气道。
听见辱骂,内侍并未恼怒,反而笑眯眯道:“世子应该知道,公主因何差小人来阻拦吧。”
赵希言当然知道此刻晋阳公主并不希望自己入宫,内侍又道:“世子快要年十七了,已不是小孩子,有些东西已无需让人事事操心才对。”
“父王母妃尚不曾如此,你是什么身份,凭你也敢僭越我父王来训斥吾?”赵希言大怒道。
内侍遂坐在马上拱手,“小人不敢。”
赵希言见他仍未让开,遂踏出车屋外的朱漆金饰栏杆,一把夺过车夫手中长鞭。
挞!——
几匹骏马架着车厢疾步冲来,内侍的马受惊,遂往旁侧躲去,内侍仍然没有一句重话说出,只是弯腰安抚着坐下受惊的马,旋即直腰目送着赵希言的车架离去。
——紫禁城——
赵希言入了宫,长跪在皇帝召见大臣的殿廷外,直至午后,大臣们一个个从殿内离去,见燕王世子如此,纷纷摇头。
--
燕王遂起身,抻了抻衮龙袍的袖子走到妻子身后,俯下身至她耳侧伸手轻轻搂住腰身,“你我夫妻这么多年了,我答应娘子的事哪件不曾办到呢?今日我也像娘子保证,一定会让言儿平安归来。”
“你就会说好听的话哄我,”燕王妃撇着头,“话说得轻巧,二郎现在是在虎穴之中。”
“我那皇兄虽然不聪明,然也不至于蠢笨到将手中把柄自毁,他不敢动我,便动我身侧之人,倒是可怜了晋王一家,”燕王旋即站起长叹一声,“我能救得了一次,可是救不了第二次,不过他这样做,是真要逼得我反目。”
说道晋国,燕王妃侧抬头道:“晋王与晋王妃二人是何等的仁善,晋国的百姓若失了这样一位仁主,又该何去何从,殿下真就一点法子都没有了吗?”
哒哒哒——
“大王,王妃。”内侍入内叉手道。
“何事?”燕王问道。
“王宫遵义门外,有晋国的人求见。”内侍道。
燕王夫妇相顾,燕王连忙抬手道:“让他们入宫到存心殿等候。”
“是。”
旋即转身将翼善冠戴上,“夫人,我去一下前朝。”
燕王遂疾步迈出坤宁宫,穿过崇信门一路至存心殿,焦急的等候在殿内,负手来回走动。
没过多久,内侍的声音与孩童的哭声一同响起,“哥儿,别哭了,咱现在到了您皇叔父的府中。”
“娘和爹爹为何不来?”孩童问完遂继续哭闹着。
燕王闻声迈出存心殿,内侍见之连忙带着孩子上前扑通一声跪下,“恳求殿下救救小主人吧。”
燕王上前将内侍扶起,晋与燕平日走动频繁,故而孩子见到燕王后反而不哭了,还不忘父亲所教授的礼仪,“侄儿见过叔父。”
燕王见到眼前这个六七岁的孩童,不禁心酸的将其抱起,用满是茧子的手替其轻轻擦拭着泪水,问道他身侧的内侍,“怎么回事?”
“昨日朝中来人,晋王殿下预感有大事发生,遂差奴婢带着小主儿连夜驾车逃离晋国,小主儿还未满十岁,故未受封,恳请燕王殿下庇护。”内侍旋即从贴里内掏出半块玉佩,“这是晋王殿下的给小主儿的信物。”
燕王闻之,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旋即接过玉佩,“皇权之争,受罪的竟是半点大的娃娃,稚子何辜,稚子何辜。”
-----------------------------------
——晋国——
晋王卸兵权,与妻及子,去冠冕,押于囚车内,途中被百姓所阻拦。
晋国百姓跪在街道两侧大喊着冤枉,更有昔日将领不肯归顺朝廷,率兵阻在街道中央,拦住了去路。
“狗官!”
一众士卒遂拔出腰刀将骑在马上的按察使护在身后,“莫要放肆。”晋王见之,抬手于囚车内呵斥道。
众将不解,“殿下,朝廷如此待您,您又何必...”
“晋国的军队也是大明的军队,你我皆是天子之臣,莫要因我,连累众将士无端受罪,而让百姓遭殃。”晋王劝道,“大丈夫能屈能伸,莫要做莽夫。”
几个身穿盔甲的将领楞了楞,对视一眼后,驾马将道让出,晋王一席话,使得百姓更加不舍,所过之处,泣涕涟涟,哀嚎一片。
——应天府——
比起晋国为君送行的哭嚎,而京城则处于一种人心惶惶的微妙气氛中,锦衣卫之名,士庶皆惧,昔日陪王伴驾数十载的功勋老臣,一夜之间就被抄家入狱,不但没有同僚为其求情,就连去狱中探望的人都不曾有,乃因武宗削藩之时,有求情大臣者,皆以同谋罪论处,至今朝,又逢皇帝多疑,便再无人敢上疏劝谏。
京城的街道上,一两宗室车架被拦在了去往紫禁城的街道上,马儿地摇晃着脖颈扑哧鼻息,檐--gt;gt;
下金铃声止。
拦路之人唇红齿白,正笑眯着一双深邃的眼睛,“奉公主之命,请世子入府。”
赵希言遂从车内弓腰走出,见是晋阳公主身侧的内侍,便挑眉道:“我暂有些事,等忙完,自会去见公主的。”
内侍依旧没有要放行的举动,而是看着赵希言身上的常服,“自上次世子着士人服,已许久不曾见世子着公服了,世子可是要进宫去?”
“是又如何,汝一寺人,还能管吾去何方不成?”赵希言沉着气道。
听见辱骂,内侍并未恼怒,反而笑眯眯道:“世子应该知道,公主因何差小人来阻拦吧。”
赵希言当然知道此刻晋阳公主并不希望自己入宫,内侍又道:“世子快要年十七了,已不是小孩子,有些东西已无需让人事事操心才对。”
“父王母妃尚不曾如此,你是什么身份,凭你也敢僭越我父王来训斥吾?”赵希言大怒道。
内侍遂坐在马上拱手,“小人不敢。”
赵希言见他仍未让开,遂踏出车屋外的朱漆金饰栏杆,一把夺过车夫手中长鞭。
挞!——
几匹骏马架着车厢疾步冲来,内侍的马受惊,遂往旁侧躲去,内侍仍然没有一句重话说出,只是弯腰安抚着坐下受惊的马,旋即直腰目送着赵希言的车架离去。
——紫禁城——
赵希言入了宫,长跪在皇帝召见大臣的殿廷外,直至午后,大臣们一个个从殿内离去,见燕王世子如此,纷纷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