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之后怎么治,再慢慢想就是了,总之齐王府不会再好过了。
知道操持完落雁凭云的丧事,齐王府的答复都没有来,大理寺那边却传召她去当证人。
那夜扶秋回齐王府带析春出来,就是打定了主意小姐不肯再回王府,所以重要的财物和张凭云那些证物口供都带了出来。
沈观鱼不须再往齐王府走一趟,素容着孝的就迈进了大理寺的门,她本不必为妹妹戴孝,但沈家没有人了。
头顶大理寺的牌匾庄严肃穆,赵究交代过她,只需将张凭云一案申诉清楚,其余的就是他的事情了。
从前未嫁时,沈钧身居大理寺卿,忙起来废寝忘食,沈观鱼作为长女常来大理寺给父亲送饭,父亲满身疲惫地出来,见到她时会笑一笑,问上几句家中好不好,然后又进去了。
沈钧死后,她只为了张凭云的事来过一遍,如今再踏入,沈观鱼的人生面目全非。
赵究不在堂上,主审的是刑部尚书兼内阁学士齐云斋,两边分坐着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官员,堂内阁老正襟危坐、气氛肃穆。
吴谟就站在堂下,被剥去了乌纱和仙鹤朱袍,高高在上的威势不在,单薄苍老地站在堂下,他浑浊的眼睛不时往左侧屏风看,那里有人在听着。
朝中官员参吴谟之事已经审得差不多了,一开始吴谟还能辩驳,甚至有官员帮腔,重重证据之下甚至是推人出来认罪,吴谟只领了一个老眼昏花、识人不明的罪过。
在赵究的眼皮子底下使这些手段,他心态稳得很,然而一案杀一卒,也有杀尽的时候,直到赵究吩咐将登州空印案一齐合并审了,他的面色开始绷不住。
皇帝敢推空印案到他身上,只怕已经掌握了十分的证据,他前头那些罪过能推的都推了,如今也是无人挡在面前,前朝大案终于要压到他身上了吗?
这一局棋是从下令官印改制那日就开始了吧,逼他不得不在改印前助三皇子调兵,否则文书作废,再调不动一兵一卒。
不!只怕更早!登州的事一传进他的耳朵里,赵究想的就不是查清案子了,吴谟想借这个案子动摇赵究,皇帝也有想法拔除自己掌权最大的阻碍。
心机深沉至此,不愧是天生的帝王。
众官听到空印案忍不住对视,这其中竟然也有吴谟动的手脚不成?
这时,传唤声响起,一身孝衣的沈观鱼迈了进来。
数双眼睛齐齐落在她的身上,有认识的低声传了一句:这是齐王府的世子妃,也是沈钧之女。
曾经的大理寺卿沈钧被誉为当世青天,还是有不少人认识的,可她一个宗室妇,竟来此审理国之大案的地方指认吴谟,实在是出乎所有人意料。
一个深宅妇人,能把话一五一十地好好说出来吗。
沈观鱼的身影出现屏风外,赵究放下茶盏,换了个姿势坐着,全部的心神才算彻底放在了外边的堂审上。
那些久居官场的大员目观沉稳、老练、有如千钧压身,等着要寻沈观鱼的破绽,要她心怀忐忑,不敢撒谎,
臣妇,为登州指挥佥事张凭云喊冤!
她声音沉稳利落,将那几件里衣和绣娘、绸铺老板还有当初捣衣娘的口供呈上高举过头。
其中捣衣娘口供直言当时张凭云的里衣是苎麻衣,可他的四件绣了名字的苎麻衣都好好放在家中,也有当初为衣裳绣名字的绣娘为证,这四件里衣确实没有偷换。
张凭云穿苎麻衣会起红疹之事有登州大夫为证,绸铺老板的账册也可证明张凭云在其铺子裁制里衣已有两年。
衣筐里被拿走那件苎麻衣一定不是他的,跟不可能带到值房之中换下放在衣筐里,此事实属诬陷。
沈观鱼口条清晰响亮地陈述完之后,众官员一齐查看了这些证物和证词,眉目严肃地问了沈观鱼几个问题,她都一一作答。
此时,登州指挥使罗丰棠亦出现在了堂中,登州空印案也牵连到了他,自然要到场。
张凭云无辜不代表罗丰棠无辜,他得洗清自己的冤屈:
齐大人,这指挥使的印是假的,有人借今朝新模,假造臣父亲的旧印鉴,以污蔑圣上当年准备起兵逼位,父亲当年印鉴在此,从未在那空印文书上用过,更未与陛下有夺权之心,齐大人多印几个或寻当年造的其他印鉴便知其中差别,且收拾张凭云衣篓的小厮前不久意外死了,在他房中火盆周围找出了一小片残存的绸片,同张凭云这两年在绸铺做的里衣乃是同样的料子。
吴谟手猛地一抖,忍不住背到身后藏住。
有罗丰棠的证言,只要再加以查证,那空印案确系污蔑,与整个登州军镇无关。
且张凭云死亡当夜,那口供就能写出几万份来撒遍京城,必是提前准备,大理寺卿违律弄死张凭云后又畏罪自杀,这两件事只可能是一人所为。
能逼死大理寺卿、仿造假印、污蔑皇帝的,朝中环顾上下,除了吴尚书还会有别人吗?
若此罪定了,就是谋大逆,灭九族都不为过,吴谟到如今还没有多大罪名落到头上,此案不知能不能定到他的头上。
锦衣卫自然不会错过此时,申敛匆匆上堂,将造印司的官员押到了堂上来。
见到那官员的时,吴谟面色如死灰,他吴家终究是要完了。
--
之后怎么治,再慢慢想就是了,总之齐王府不会再好过了。
知道操持完落雁凭云的丧事,齐王府的答复都没有来,大理寺那边却传召她去当证人。
那夜扶秋回齐王府带析春出来,就是打定了主意小姐不肯再回王府,所以重要的财物和张凭云那些证物口供都带了出来。
沈观鱼不须再往齐王府走一趟,素容着孝的就迈进了大理寺的门,她本不必为妹妹戴孝,但沈家没有人了。
头顶大理寺的牌匾庄严肃穆,赵究交代过她,只需将张凭云一案申诉清楚,其余的就是他的事情了。
从前未嫁时,沈钧身居大理寺卿,忙起来废寝忘食,沈观鱼作为长女常来大理寺给父亲送饭,父亲满身疲惫地出来,见到她时会笑一笑,问上几句家中好不好,然后又进去了。
沈钧死后,她只为了张凭云的事来过一遍,如今再踏入,沈观鱼的人生面目全非。
赵究不在堂上,主审的是刑部尚书兼内阁学士齐云斋,两边分坐着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官员,堂内阁老正襟危坐、气氛肃穆。
吴谟就站在堂下,被剥去了乌纱和仙鹤朱袍,高高在上的威势不在,单薄苍老地站在堂下,他浑浊的眼睛不时往左侧屏风看,那里有人在听着。
朝中官员参吴谟之事已经审得差不多了,一开始吴谟还能辩驳,甚至有官员帮腔,重重证据之下甚至是推人出来认罪,吴谟只领了一个老眼昏花、识人不明的罪过。
在赵究的眼皮子底下使这些手段,他心态稳得很,然而一案杀一卒,也有杀尽的时候,直到赵究吩咐将登州空印案一齐合并审了,他的面色开始绷不住。
皇帝敢推空印案到他身上,只怕已经掌握了十分的证据,他前头那些罪过能推的都推了,如今也是无人挡在面前,前朝大案终于要压到他身上了吗?
这一局棋是从下令官印改制那日就开始了吧,逼他不得不在改印前助三皇子调兵,否则文书作废,再调不动一兵一卒。
不!只怕更早!登州的事一传进他的耳朵里,赵究想的就不是查清案子了,吴谟想借这个案子动摇赵究,皇帝也有想法拔除自己掌权最大的阻碍。
心机深沉至此,不愧是天生的帝王。
众官听到空印案忍不住对视,这其中竟然也有吴谟动的手脚不成?
这时,传唤声响起,一身孝衣的沈观鱼迈了进来。
数双眼睛齐齐落在她的身上,有认识的低声传了一句:这是齐王府的世子妃,也是沈钧之女。
曾经的大理寺卿沈钧被誉为当世青天,还是有不少人认识的,可她一个宗室妇,竟来此审理国之大案的地方指认吴谟,实在是出乎所有人意料。
一个深宅妇人,能把话一五一十地好好说出来吗。
沈观鱼的身影出现屏风外,赵究放下茶盏,换了个姿势坐着,全部的心神才算彻底放在了外边的堂审上。
那些久居官场的大员目观沉稳、老练、有如千钧压身,等着要寻沈观鱼的破绽,要她心怀忐忑,不敢撒谎,
臣妇,为登州指挥佥事张凭云喊冤!
她声音沉稳利落,将那几件里衣和绣娘、绸铺老板还有当初捣衣娘的口供呈上高举过头。
其中捣衣娘口供直言当时张凭云的里衣是苎麻衣,可他的四件绣了名字的苎麻衣都好好放在家中,也有当初为衣裳绣名字的绣娘为证,这四件里衣确实没有偷换。
张凭云穿苎麻衣会起红疹之事有登州大夫为证,绸铺老板的账册也可证明张凭云在其铺子裁制里衣已有两年。
衣筐里被拿走那件苎麻衣一定不是他的,跟不可能带到值房之中换下放在衣筐里,此事实属诬陷。
沈观鱼口条清晰响亮地陈述完之后,众官员一齐查看了这些证物和证词,眉目严肃地问了沈观鱼几个问题,她都一一作答。
此时,登州指挥使罗丰棠亦出现在了堂中,登州空印案也牵连到了他,自然要到场。
张凭云无辜不代表罗丰棠无辜,他得洗清自己的冤屈:
齐大人,这指挥使的印是假的,有人借今朝新模,假造臣父亲的旧印鉴,以污蔑圣上当年准备起兵逼位,父亲当年印鉴在此,从未在那空印文书上用过,更未与陛下有夺权之心,齐大人多印几个或寻当年造的其他印鉴便知其中差别,且收拾张凭云衣篓的小厮前不久意外死了,在他房中火盆周围找出了一小片残存的绸片,同张凭云这两年在绸铺做的里衣乃是同样的料子。
吴谟手猛地一抖,忍不住背到身后藏住。
有罗丰棠的证言,只要再加以查证,那空印案确系污蔑,与整个登州军镇无关。
且张凭云死亡当夜,那口供就能写出几万份来撒遍京城,必是提前准备,大理寺卿违律弄死张凭云后又畏罪自杀,这两件事只可能是一人所为。
能逼死大理寺卿、仿造假印、污蔑皇帝的,朝中环顾上下,除了吴尚书还会有别人吗?
若此罪定了,就是谋大逆,灭九族都不为过,吴谟到如今还没有多大罪名落到头上,此案不知能不能定到他的头上。
锦衣卫自然不会错过此时,申敛匆匆上堂,将造印司的官员押到了堂上来。
见到那官员的时,吴谟面色如死灰,他吴家终究是要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