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孤岛和绿洲(3)
她的脸本来就红, 现在感觉像火烧一样,不很友好地诘问:“你是谁?”
那两块眼里的光斑闪了闪,不过他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递给她一张纸巾, 扬了扬下巴示意她用纸巾擦鞋。她喜出望外, 说了声谢谢接过来,低头去擦鞋上的烂泥。头顶的声音又问:“你从福利院来?”
呵呵,凭她这身格格不入的打扮, 是不是路人甲都猜得出她的来历。幸好他这样问, 否则她几乎忘掉自己的身份。她是来公关的, 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她点头:“你好, 我叫艾微微。”
“艾,微,微。”他重复她的名字,一字一顿。他的口齿清晰, 声音醇厚好听, 但有一种怪怪的腔调, 也不是港台口音, 更像不是在说中文,而是在说一种什么外国话。他问:“为什么你姓艾?”
她支着晕乎乎的脑袋, 耐着性子解释:“我们福利院的孩子都是孤儿, 都姓艾。”
他释然地点头。本着友好交谈的原则,她问:“那你呢?”
“我?”他低头, 面带不屑地笑了笑。她的原意是问你叫啥,从哪里来, 不知他是不是误会了她的意思, 顿了顿, 垂着头回答:“我有很多亲戚,不过其实和你一样,就是个孤儿。”
这回答未免太深奥,特别是此时,在她云里雾里,头晕脑胀的时候。她用餐巾纸使劲擦那只沾满烂泥的鞋,心里再次哀叹,完了,这可是借来的鞋,回去是一定要挨张院长的骂了。
“拿来。”他在头顶说。
“什么?”她莫名其妙地抬头问。
他伸出手,下巴抬起指指远方:“鞋子拿来,我住在那边的院子里,帮你去水龙头下面洗一洗。”
她略一犹豫,还是把鞋递过去。他接过鞋,转身晃出亭外去。
不错,他走路样子不像是走路,倒有点象是根晃动的竹竿,不知是不是因为他个子高,又那样瘦。鞋子交递的时候,他的手掌拂过她的手背,很凉。
深宅大院,寒风冷月,她一个人靠在亭子里等,脑袋痛得要裂开来。四周一片漆黑,她昏昏沉沉,也不知是等了多久,终于有杂乱的脚步声走来。她警醒过来睁大眼睛一看,并不是那个年轻人,而是张院长。
“怎么躲在这儿?”张院长看见她松一口气,“找你很久了。”
她万分抱歉:“喝了一杯冰茶,头有点晕。”
张院长没来得及批评她,后面那位和张院长聊天的西装男子跟上来,看见她礼貌地笑:“找到就好了。”
张院长叫西装男子廖先生,两人脸上均一幅事态严重的严肃神情。廖先生说:“实在是抱歉,本来要招待你们在这里留一晚上,现在董事长突然发病,估计无法和艾微微同学见面了。这样,车子安排好了,就在后门口,今天只好先送你们回去。”
张院长连连点头,表示不耽误廖先生,立刻就可以动身。微微心里着急,因为脚上还少一只鞋,正想说能不能稍等片刻,那位季先生把一只鞋放在她面前的地上。
就是她那只圆头黑皮鞋,烂泥已经没有了,鞋面上还是湿的。她愣了一刻,张院长催促她快走,她只好站起来跟着张院长和季先生离开。七折八拐,穿过林荫遮蔽月光的石板小路,季先生打开一扇月洞门,外面是又一座小院,四周一排矮房子,院子中间一汪小池塘,池塘边种着一棵参天大树。
她慢下脚步打量四周,廖先生笑了笑解说:“咱们已经出了傅宅的后门,这里原来是傅氏私塾。汽车就等在门外面。”
车果然就等在外面。后来她只记得她们坐车穿过颠簸的石板小巷,离开南岛,奔驰在被黑夜包围的跨海大桥上。外面是漆黑纵深的大海,什么也看不见,车里有暖气,熏得她不到几分钟就眼睛一闭,沉沉睡下去。这一路山高水远她全没有知觉,等她醒来已经在福利院的门口。
后来张院长告诉她,捐款的事,只怕是不成了。
说一点也不气馁那是骗人,但她也早就习惯,对生活不抱有任何奢望。她才十五岁,换作别的姑娘正是青春无敌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年纪,她却先学会不要失望,永远不要相信好事会落在自己头上,这样才不会被挫折打败。
她只是觉得内疚:“对不起,如果我没喝那杯冰茶就好了。”
张院长长叹:“这事不怪你,怪你运气不好。傅董事长,就是坐在轮椅上的那个老人,后来过世了。”
人生无常,她还记得那位老人的目光逡巡在人群中,最后落在她脸上的神情,似乎是探寻的,也许有几分惊讶,表面平静无波,又好像有暗涛汹涌。
她又想起那天发生的诸多怪事,忍不住问张院长:“您和廖先生来找我的时候,路上有没有遇见什么人?”
张院长略一思索回答:“没有啊。”
她追问:“那他怎么会有我的鞋?”
张院长说:“不知道,我们分头找了一段路,并没有一直在一起。”张院长反过来敲微微的脑袋,“这孩子,鞋丢在哪里,自己不知道吗?”
她“啊”的一声低头避过,想了想,没有多解释。湖上月影,庭院深深,那天发生的事就像她做了一个浮光掠影般的梦。她曾经怀疑自已是不是遇见了鬼,那个像竹竿一样晃来晃去,说自己是孤儿的少年,是不是就是个孤独的鬼魂?可是也不像。每每回想那天的情景,她不太记得那人的眉眼,但清晰地记得他的手掌扫过她手背的感觉,干燥,微凉,但仍然是有温度的。
--
她的脸本来就红, 现在感觉像火烧一样,不很友好地诘问:“你是谁?”
那两块眼里的光斑闪了闪,不过他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递给她一张纸巾, 扬了扬下巴示意她用纸巾擦鞋。她喜出望外, 说了声谢谢接过来,低头去擦鞋上的烂泥。头顶的声音又问:“你从福利院来?”
呵呵,凭她这身格格不入的打扮, 是不是路人甲都猜得出她的来历。幸好他这样问, 否则她几乎忘掉自己的身份。她是来公关的, 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她点头:“你好, 我叫艾微微。”
“艾,微,微。”他重复她的名字,一字一顿。他的口齿清晰, 声音醇厚好听, 但有一种怪怪的腔调, 也不是港台口音, 更像不是在说中文,而是在说一种什么外国话。他问:“为什么你姓艾?”
她支着晕乎乎的脑袋, 耐着性子解释:“我们福利院的孩子都是孤儿, 都姓艾。”
他释然地点头。本着友好交谈的原则,她问:“那你呢?”
“我?”他低头, 面带不屑地笑了笑。她的原意是问你叫啥,从哪里来, 不知他是不是误会了她的意思, 顿了顿, 垂着头回答:“我有很多亲戚,不过其实和你一样,就是个孤儿。”
这回答未免太深奥,特别是此时,在她云里雾里,头晕脑胀的时候。她用餐巾纸使劲擦那只沾满烂泥的鞋,心里再次哀叹,完了,这可是借来的鞋,回去是一定要挨张院长的骂了。
“拿来。”他在头顶说。
“什么?”她莫名其妙地抬头问。
他伸出手,下巴抬起指指远方:“鞋子拿来,我住在那边的院子里,帮你去水龙头下面洗一洗。”
她略一犹豫,还是把鞋递过去。他接过鞋,转身晃出亭外去。
不错,他走路样子不像是走路,倒有点象是根晃动的竹竿,不知是不是因为他个子高,又那样瘦。鞋子交递的时候,他的手掌拂过她的手背,很凉。
深宅大院,寒风冷月,她一个人靠在亭子里等,脑袋痛得要裂开来。四周一片漆黑,她昏昏沉沉,也不知是等了多久,终于有杂乱的脚步声走来。她警醒过来睁大眼睛一看,并不是那个年轻人,而是张院长。
“怎么躲在这儿?”张院长看见她松一口气,“找你很久了。”
她万分抱歉:“喝了一杯冰茶,头有点晕。”
张院长没来得及批评她,后面那位和张院长聊天的西装男子跟上来,看见她礼貌地笑:“找到就好了。”
张院长叫西装男子廖先生,两人脸上均一幅事态严重的严肃神情。廖先生说:“实在是抱歉,本来要招待你们在这里留一晚上,现在董事长突然发病,估计无法和艾微微同学见面了。这样,车子安排好了,就在后门口,今天只好先送你们回去。”
张院长连连点头,表示不耽误廖先生,立刻就可以动身。微微心里着急,因为脚上还少一只鞋,正想说能不能稍等片刻,那位季先生把一只鞋放在她面前的地上。
就是她那只圆头黑皮鞋,烂泥已经没有了,鞋面上还是湿的。她愣了一刻,张院长催促她快走,她只好站起来跟着张院长和季先生离开。七折八拐,穿过林荫遮蔽月光的石板小路,季先生打开一扇月洞门,外面是又一座小院,四周一排矮房子,院子中间一汪小池塘,池塘边种着一棵参天大树。
她慢下脚步打量四周,廖先生笑了笑解说:“咱们已经出了傅宅的后门,这里原来是傅氏私塾。汽车就等在门外面。”
车果然就等在外面。后来她只记得她们坐车穿过颠簸的石板小巷,离开南岛,奔驰在被黑夜包围的跨海大桥上。外面是漆黑纵深的大海,什么也看不见,车里有暖气,熏得她不到几分钟就眼睛一闭,沉沉睡下去。这一路山高水远她全没有知觉,等她醒来已经在福利院的门口。
后来张院长告诉她,捐款的事,只怕是不成了。
说一点也不气馁那是骗人,但她也早就习惯,对生活不抱有任何奢望。她才十五岁,换作别的姑娘正是青春无敌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年纪,她却先学会不要失望,永远不要相信好事会落在自己头上,这样才不会被挫折打败。
她只是觉得内疚:“对不起,如果我没喝那杯冰茶就好了。”
张院长长叹:“这事不怪你,怪你运气不好。傅董事长,就是坐在轮椅上的那个老人,后来过世了。”
人生无常,她还记得那位老人的目光逡巡在人群中,最后落在她脸上的神情,似乎是探寻的,也许有几分惊讶,表面平静无波,又好像有暗涛汹涌。
她又想起那天发生的诸多怪事,忍不住问张院长:“您和廖先生来找我的时候,路上有没有遇见什么人?”
张院长略一思索回答:“没有啊。”
她追问:“那他怎么会有我的鞋?”
张院长说:“不知道,我们分头找了一段路,并没有一直在一起。”张院长反过来敲微微的脑袋,“这孩子,鞋丢在哪里,自己不知道吗?”
她“啊”的一声低头避过,想了想,没有多解释。湖上月影,庭院深深,那天发生的事就像她做了一个浮光掠影般的梦。她曾经怀疑自已是不是遇见了鬼,那个像竹竿一样晃来晃去,说自己是孤儿的少年,是不是就是个孤独的鬼魂?可是也不像。每每回想那天的情景,她不太记得那人的眉眼,但清晰地记得他的手掌扫过她手背的感觉,干燥,微凉,但仍然是有温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