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如今,冯骞才算是彻底对家族的前途放了心。
但凡这种科举出头的小家族都是这样,一个人考上来当官才是个起步,只有家里的第二代或第三代能接着在科举中露头,这个家族才算是在官僚阶层站稳了脚跟。
要不然就是镜花水月,最多二三十年的富贵而已。
冯家现在是两个知县和一个县丞,还有一个翰林官女婿,真是小家族中的顶级配置了。
饭桌上,冯骞让探花郎女婿紧挨着他的主位坐,把他三个儿子都撵到一边去。
他志得意满地对方瑜说:“子孙读书争气,这个家族才能繁盛长存。听说你外甥程彦之也是个读书的好材料,你也要多提携照顾啊。等以后你和婉儿有了儿子,也要从小教育,你做个严父,一定不能放纵儿子的教育。”
方瑜点头应下岳父的教诲,说:“我一定会好好盯着家里孩子的教育,把孩子们都培养成才。”
冯骞又说:“咱们同宁府的这些官宦人家有哪个不羡慕我冯骞的,哪怕是知府大人,也特意给我写了一封信,想让我带你去他府上做客呢。”
“他是此地知府,我也不好回绝他,方瑜啊,要不你就和我去一趟吧。”冯骞用商量的口气和女婿说话。
方瑜想了想,确实是不好回绝,就和岳父说:“等我休息好的吧,到时候和您一起过去,想来知府大人也不是特别急着见我吧。”
翁婿两个说好了这件大事,就安心地吃菜了。
吃过晚饭,冯婉跟着嫂子们说话,冯骞只带着方瑜去书房说事。
冯晋夫人对小姑子讲了方瑜在京城的动向:“一点也没有沾花惹草,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家外,真是难得一见的好男人。”
“平时你家方瑜就待在客院里读书写字,比你大哥用功多了,怪不得能这么年轻就考上探花,婉儿你可真是有福气啊!”
冯晋夫人继续说:“在你家方瑜眼里好像就看不到别的女人似的,连丫鬟用得都少,和你大哥去外边交际也是目不斜视。你也知道你大哥的德性,他都这么夸方瑜了,那方瑜肯定就真是很正经了。”
冯婉听大嫂讲完丈夫在京城的表现,心里很火热。
她原本都做好准备方瑜会带着女人回来了。
她在家里见多了这样的事。就算是最没出息的四哥,也仗着当知县的父亲的光儿,在县里收了几家清白女儿当小妾。
也许她真的很幸运吧!
也许她真能期待丈夫所说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吧?
作者有话说:
没到十点呢,我今天挺早的(一本正经地点头),嘻嘻!
话说,我家小博美的粑粑特别臭!
臭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她在客厅拉个粑粑,我立刻就能在卧室里闻到歹臭歹臭的呛鼻臭味……
第117章 满堂喝彩
这半年来方瑜一直都很辛苦, 现在好不容易到了家,和紧要的亲友走动两天,方瑜就专心在小家里修养了十日。
至于想要登门拜访探花郎的客人, 方府并不接待。
乐平县那就是冯家的天下, 身为冯家的女婿, 方瑜还真不用和县里的什么人客气。
冯婉就没那么清闲了。她现在开始清点家里的财物和人口,再过一个月还要赶着去京城呢。
方瑜和冯婉说了他的想法,大马车要赶制几辆,县城这边比京城便宜多了。还有就是直接去贫困的村里采买些十岁上下的男童和女童,在家里好好教导两年, 比直接去京城人牙子那里买的强。
其实这些事都好办,最难安排的还是想要一起跟着去京城的老太太。
方瑜可以理解老太太的心思, 只是她老人家今年都六十四了, 在古代妥妥是高龄老人。这路上一个多月的颠簸,老人家的身体能受住嘛。
方瑜和宜文是劝了又劝,老太太很固执, 她就要跟着大孙子走。
还有方仟吉,也是想跟着去京城做老太爷的。
更不用说大房和三房的人了, 那一个个心思都活泛起来, 想要去京城跟着享福。
方瑜将家里人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
他可不是从前的方瑜了,这种事肯定是要看他的安排。
小八和小九两个姑娘肯定是要带着走的, 老太太和方仟吉是有资格跟着去京城的,只是方瑜不喜这位父亲, 肯定是要找借口将他留下来的。
至于大房和三房, 想什么也是白想, 去京城生活他们也不会习惯, 留在县城才是好的归宿。
再一次, 方瑜来家里和老太太商量搬家的事。
方宜文也在一旁,帮着奶奶和弟弟做笔记。
“奶,一路上很辛苦的,我在马车上做时间长了都容易头晕目眩呢,更何况您了。”
方瑜这样劝也是有点私心的,他想和冯婉过二人世界,而且也怕这对太婆媳住得太近会有矛盾。
“不行,你这个大孙子去哪儿,我这个老婆子就跟去哪儿!”方老太太坚定地说:“你原先出去考试还有个归期,现在你是去京城当官了,哪还有时候回来。”
“再者说了,我这个老婆子都六十多了,还能有几年活头啊。我这辈子最疼你了,可舍不得与你分开。”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方瑜也不能再反对了。
宜文却想到个折中的方法,她笑着出主意:“弟弟过两天不是要去府城嘛,奶可以和弟弟同去,看这五六天的行程能不能受得住。要是行的话,奶就跟着弟弟一起去京城。要是很难受的话,这事就先缓一缓,等来年开春再说。”
--
但凡这种科举出头的小家族都是这样,一个人考上来当官才是个起步,只有家里的第二代或第三代能接着在科举中露头,这个家族才算是在官僚阶层站稳了脚跟。
要不然就是镜花水月,最多二三十年的富贵而已。
冯家现在是两个知县和一个县丞,还有一个翰林官女婿,真是小家族中的顶级配置了。
饭桌上,冯骞让探花郎女婿紧挨着他的主位坐,把他三个儿子都撵到一边去。
他志得意满地对方瑜说:“子孙读书争气,这个家族才能繁盛长存。听说你外甥程彦之也是个读书的好材料,你也要多提携照顾啊。等以后你和婉儿有了儿子,也要从小教育,你做个严父,一定不能放纵儿子的教育。”
方瑜点头应下岳父的教诲,说:“我一定会好好盯着家里孩子的教育,把孩子们都培养成才。”
冯骞又说:“咱们同宁府的这些官宦人家有哪个不羡慕我冯骞的,哪怕是知府大人,也特意给我写了一封信,想让我带你去他府上做客呢。”
“他是此地知府,我也不好回绝他,方瑜啊,要不你就和我去一趟吧。”冯骞用商量的口气和女婿说话。
方瑜想了想,确实是不好回绝,就和岳父说:“等我休息好的吧,到时候和您一起过去,想来知府大人也不是特别急着见我吧。”
翁婿两个说好了这件大事,就安心地吃菜了。
吃过晚饭,冯婉跟着嫂子们说话,冯骞只带着方瑜去书房说事。
冯晋夫人对小姑子讲了方瑜在京城的动向:“一点也没有沾花惹草,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家外,真是难得一见的好男人。”
“平时你家方瑜就待在客院里读书写字,比你大哥用功多了,怪不得能这么年轻就考上探花,婉儿你可真是有福气啊!”
冯晋夫人继续说:“在你家方瑜眼里好像就看不到别的女人似的,连丫鬟用得都少,和你大哥去外边交际也是目不斜视。你也知道你大哥的德性,他都这么夸方瑜了,那方瑜肯定就真是很正经了。”
冯婉听大嫂讲完丈夫在京城的表现,心里很火热。
她原本都做好准备方瑜会带着女人回来了。
她在家里见多了这样的事。就算是最没出息的四哥,也仗着当知县的父亲的光儿,在县里收了几家清白女儿当小妾。
也许她真的很幸运吧!
也许她真能期待丈夫所说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吧?
作者有话说:
没到十点呢,我今天挺早的(一本正经地点头),嘻嘻!
话说,我家小博美的粑粑特别臭!
臭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她在客厅拉个粑粑,我立刻就能在卧室里闻到歹臭歹臭的呛鼻臭味……
第117章 满堂喝彩
这半年来方瑜一直都很辛苦, 现在好不容易到了家,和紧要的亲友走动两天,方瑜就专心在小家里修养了十日。
至于想要登门拜访探花郎的客人, 方府并不接待。
乐平县那就是冯家的天下, 身为冯家的女婿, 方瑜还真不用和县里的什么人客气。
冯婉就没那么清闲了。她现在开始清点家里的财物和人口,再过一个月还要赶着去京城呢。
方瑜和冯婉说了他的想法,大马车要赶制几辆,县城这边比京城便宜多了。还有就是直接去贫困的村里采买些十岁上下的男童和女童,在家里好好教导两年, 比直接去京城人牙子那里买的强。
其实这些事都好办,最难安排的还是想要一起跟着去京城的老太太。
方瑜可以理解老太太的心思, 只是她老人家今年都六十四了, 在古代妥妥是高龄老人。这路上一个多月的颠簸,老人家的身体能受住嘛。
方瑜和宜文是劝了又劝,老太太很固执, 她就要跟着大孙子走。
还有方仟吉,也是想跟着去京城做老太爷的。
更不用说大房和三房的人了, 那一个个心思都活泛起来, 想要去京城跟着享福。
方瑜将家里人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
他可不是从前的方瑜了,这种事肯定是要看他的安排。
小八和小九两个姑娘肯定是要带着走的, 老太太和方仟吉是有资格跟着去京城的,只是方瑜不喜这位父亲, 肯定是要找借口将他留下来的。
至于大房和三房, 想什么也是白想, 去京城生活他们也不会习惯, 留在县城才是好的归宿。
再一次, 方瑜来家里和老太太商量搬家的事。
方宜文也在一旁,帮着奶奶和弟弟做笔记。
“奶,一路上很辛苦的,我在马车上做时间长了都容易头晕目眩呢,更何况您了。”
方瑜这样劝也是有点私心的,他想和冯婉过二人世界,而且也怕这对太婆媳住得太近会有矛盾。
“不行,你这个大孙子去哪儿,我这个老婆子就跟去哪儿!”方老太太坚定地说:“你原先出去考试还有个归期,现在你是去京城当官了,哪还有时候回来。”
“再者说了,我这个老婆子都六十多了,还能有几年活头啊。我这辈子最疼你了,可舍不得与你分开。”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方瑜也不能再反对了。
宜文却想到个折中的方法,她笑着出主意:“弟弟过两天不是要去府城嘛,奶可以和弟弟同去,看这五六天的行程能不能受得住。要是行的话,奶就跟着弟弟一起去京城。要是很难受的话,这事就先缓一缓,等来年开春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