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是有的。”
“是啊,百万,这百万中平民百姓占了多少?”
“这,京中衙门多,官员多,百姓比例比他处应该低些,五成,或是六成吧。”
唉,这公公,眼界有,心思也细,可有些事儿看的却并不明白。
“底层官员是不少,可咱们大明官员的俸禄不说和宋比,历朝历代都是最低的。即便有投献的土地租子可以做补充,三节两寿的好处可以拿,可京城开销也大啊!各种人情往来就能让人急白头发。给上峰送礼能是差的额?同僚之间能跌了体面?一次一二十两都是抠唆的了,一二百都不在少数。所以啊,底层官吏真说起来,走出来的时候体面或许不差,真说到内里……可未必比普通小富户人家有钱。”
这个答案让皇帝多少有点尴尬,可这会儿他一个字都不想说,只想听包三儿说理由。想听听为啥这挣钱还和百姓有钱没钱有关系。
“官员除了官服,家常衣裳能少了去?没钱,那不也得寻实惠的?若是这么算,公公唉,这毛毡衣裳若是真能兴起来,怕是京城七到八成的人都需要。甚至勋贵人家仆妇都少不得置办,毕竟能省钱谁也不会愿意多花钱不是?这么一来,你们说,这需求有多少?那需求多了,哪怕一件只挣一个钱,又该是如何大的买卖?”
理是这个理,可勋贵人家的仆妇和底层官员等同……这个雷埋的,皇帝心里又是一哽。
等等这里头是不是还有个雷?投献?这个词他听先生说过,三节两寿也知道,可为啥包三儿说起的时候,那表情有点不对呢?总觉得有些嘲讽。
“你说的倒是也有理。”
张诚一句有理刚说完,后头的话还没出口,皇帝就抢先提出了问题。
“京城居大不易,这是一定的,可走礼一次就要一二百……投献的银钱真能补上这样的开销?怎么听着有些吓人呢。”
呵呵,就等你问这个了,这层盖子呀,包三儿可是等了很久了,就想着怎么揭开呢。
“大明国库不丰,若非张阁老有才,善于谋国,如今怕是……那么这国库的银子去哪儿了呢?为什么明明人丁年年涨,开荒常常有,税赋却越来越不够用呢?”
包三儿招手,让人送了一壶酒上来,咪上一口,摆出一脸我就是喝醉了随便说的模样。笑着说道:
“这事儿原本不该是我这样的人考量的,没得吃着百姓的饭,操着阁老的心对吧,又没人给我俸禄。可是吧,我这人有个毛病,做工闲着的时候爱瞎想,又常和各处的锦衣卫探子们闲话,知道的多了,这想的也就杂了些,若是说错了,两位,权当是我喝醉了啊。”
说话间包三儿眼睛眨也不眨的看向了两人,意思很明确,你们要是同意我这喝醉了随便说的,那我就说,要是不同意,那我就真胡说。
包三儿架子搭的听好,也挺符合人设。虽然大明不以言论罪,可有几个普通人随便议论朝政的事儿?若是包三儿没有这警惕的模样,你说这两个会怎么想?
他们这会儿其实没怎么想,可包三儿表现的这么明显,他们立马就想了。聪明人想的多,特别是靠着心眼灵活才爬上来的张诚,眼珠子一转,就自己给包三儿想出了理由。
“包三爷怕是看中了杂家这身皮吧。可惜了,杂家也就是个不当事儿的,即使您有那为国为民的心呢,怕也帮不上什么忙。”
这是说包三儿想走内官的路线,混个官?这是个不错的理由,大明历来有这样的传统嘛,看看那些大太监的子侄,哪个是白身。特别他还是锦衣卫,本就是体制内,靠着这个关系往上爬就更容易了。
“切,我是个手艺人,做好手艺,自有我的好处,往你们这漩涡里扑腾?没这本事,也没这能耐。就是吧,公公,我自来信奉衙门里头好修行。不过是酒后闲话,话赶话说到这里,若是有一天能因此救上几个人,那这功德,我可就白赚了。”
不信,一个人做不合常理的事儿,不是为财就是为利,若是两样都不是,那必定是为权为名。为功德?骗谁呢?反正他们宫里没这样的人。
不过这会儿为了哄他说出来,让自家主子听到想听的,张诚还是笑着点了点头,附和道:
“您倒是个有善心的,那咱们就且说且听?闲话嘛,说到哪儿是哪儿。”
“先说那投献,要我说啊,咱们大明什么都好,就是读书人太多。”
嚓,啥?读书人太多?这是什么不好?这儒家最想要的世界呀!
皇帝眼睛都瞪圆了,下意识的扣了下耳朵,总觉的有些幻听。下意识的反问:
“读书人多不好?”
“读书人多是好,读书明理嘛。可读书人多了,免税的田地也多了呀。虽然自来咱们都是有规矩的,比如正德和嘉靖年间,就两次定下了规矩,举人免税好像一百还是二百来着。反正挺明白的。可这规矩……也就是些寒门出身的、没有靠山的、又没当上官的大概还守着,其他的……别处不说,江南好些县,都快没收税的地儿了。全在豪门贵胄名下,几千几万的,都是寻常的,几十万的都不在少数。”
皇帝已经不是眼睛瞪圆了,而是嘴巴都长大了,心里就一个感觉,这不是朕知道的大明!!
包三儿看到了他的模样,却半点眼神都没给。
--
“是啊,百万,这百万中平民百姓占了多少?”
“这,京中衙门多,官员多,百姓比例比他处应该低些,五成,或是六成吧。”
唉,这公公,眼界有,心思也细,可有些事儿看的却并不明白。
“底层官员是不少,可咱们大明官员的俸禄不说和宋比,历朝历代都是最低的。即便有投献的土地租子可以做补充,三节两寿的好处可以拿,可京城开销也大啊!各种人情往来就能让人急白头发。给上峰送礼能是差的额?同僚之间能跌了体面?一次一二十两都是抠唆的了,一二百都不在少数。所以啊,底层官吏真说起来,走出来的时候体面或许不差,真说到内里……可未必比普通小富户人家有钱。”
这个答案让皇帝多少有点尴尬,可这会儿他一个字都不想说,只想听包三儿说理由。想听听为啥这挣钱还和百姓有钱没钱有关系。
“官员除了官服,家常衣裳能少了去?没钱,那不也得寻实惠的?若是这么算,公公唉,这毛毡衣裳若是真能兴起来,怕是京城七到八成的人都需要。甚至勋贵人家仆妇都少不得置办,毕竟能省钱谁也不会愿意多花钱不是?这么一来,你们说,这需求有多少?那需求多了,哪怕一件只挣一个钱,又该是如何大的买卖?”
理是这个理,可勋贵人家的仆妇和底层官员等同……这个雷埋的,皇帝心里又是一哽。
等等这里头是不是还有个雷?投献?这个词他听先生说过,三节两寿也知道,可为啥包三儿说起的时候,那表情有点不对呢?总觉得有些嘲讽。
“你说的倒是也有理。”
张诚一句有理刚说完,后头的话还没出口,皇帝就抢先提出了问题。
“京城居大不易,这是一定的,可走礼一次就要一二百……投献的银钱真能补上这样的开销?怎么听着有些吓人呢。”
呵呵,就等你问这个了,这层盖子呀,包三儿可是等了很久了,就想着怎么揭开呢。
“大明国库不丰,若非张阁老有才,善于谋国,如今怕是……那么这国库的银子去哪儿了呢?为什么明明人丁年年涨,开荒常常有,税赋却越来越不够用呢?”
包三儿招手,让人送了一壶酒上来,咪上一口,摆出一脸我就是喝醉了随便说的模样。笑着说道:
“这事儿原本不该是我这样的人考量的,没得吃着百姓的饭,操着阁老的心对吧,又没人给我俸禄。可是吧,我这人有个毛病,做工闲着的时候爱瞎想,又常和各处的锦衣卫探子们闲话,知道的多了,这想的也就杂了些,若是说错了,两位,权当是我喝醉了啊。”
说话间包三儿眼睛眨也不眨的看向了两人,意思很明确,你们要是同意我这喝醉了随便说的,那我就说,要是不同意,那我就真胡说。
包三儿架子搭的听好,也挺符合人设。虽然大明不以言论罪,可有几个普通人随便议论朝政的事儿?若是包三儿没有这警惕的模样,你说这两个会怎么想?
他们这会儿其实没怎么想,可包三儿表现的这么明显,他们立马就想了。聪明人想的多,特别是靠着心眼灵活才爬上来的张诚,眼珠子一转,就自己给包三儿想出了理由。
“包三爷怕是看中了杂家这身皮吧。可惜了,杂家也就是个不当事儿的,即使您有那为国为民的心呢,怕也帮不上什么忙。”
这是说包三儿想走内官的路线,混个官?这是个不错的理由,大明历来有这样的传统嘛,看看那些大太监的子侄,哪个是白身。特别他还是锦衣卫,本就是体制内,靠着这个关系往上爬就更容易了。
“切,我是个手艺人,做好手艺,自有我的好处,往你们这漩涡里扑腾?没这本事,也没这能耐。就是吧,公公,我自来信奉衙门里头好修行。不过是酒后闲话,话赶话说到这里,若是有一天能因此救上几个人,那这功德,我可就白赚了。”
不信,一个人做不合常理的事儿,不是为财就是为利,若是两样都不是,那必定是为权为名。为功德?骗谁呢?反正他们宫里没这样的人。
不过这会儿为了哄他说出来,让自家主子听到想听的,张诚还是笑着点了点头,附和道:
“您倒是个有善心的,那咱们就且说且听?闲话嘛,说到哪儿是哪儿。”
“先说那投献,要我说啊,咱们大明什么都好,就是读书人太多。”
嚓,啥?读书人太多?这是什么不好?这儒家最想要的世界呀!
皇帝眼睛都瞪圆了,下意识的扣了下耳朵,总觉的有些幻听。下意识的反问:
“读书人多不好?”
“读书人多是好,读书明理嘛。可读书人多了,免税的田地也多了呀。虽然自来咱们都是有规矩的,比如正德和嘉靖年间,就两次定下了规矩,举人免税好像一百还是二百来着。反正挺明白的。可这规矩……也就是些寒门出身的、没有靠山的、又没当上官的大概还守着,其他的……别处不说,江南好些县,都快没收税的地儿了。全在豪门贵胄名下,几千几万的,都是寻常的,几十万的都不在少数。”
皇帝已经不是眼睛瞪圆了,而是嘴巴都长大了,心里就一个感觉,这不是朕知道的大明!!
包三儿看到了他的模样,却半点眼神都没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