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比起普通人,‘子诚’的记忆力还是好到离谱的。
不一会儿,‘子诚’就从隔壁书铺挑了一本书来。他倒是没有挑《论语》、《诗经》这些读书人都要学的经典,这些经典都是要背诵的!虽然女子读书放松一些,但他想来杨宜君既然这样有信心,就算是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原因,她本人也该有点东西。
所以他挑的是一卷《唐书》,这卷《唐书》里面的内容都属于列传部分。
这样的史书,里面记载的东西大多数人都有点印象,但要说背诵,总不会有人提前背诵过。
杨宜君见是《唐书》,挑了挑眉,没有多做表示。只是接过这卷书,从头翻阅起来,她看书很快,一目十行,不多时就看完了,将书掷在身前桌上,对对面的人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公子尽可考校了。”
第26章 ‘子诚’见杨宜……
‘子诚’见杨宜君轻松,神色已经有些凝重了起来。大约是为了显示风度,也因为这没什么可讲究的,他并没有挑选章节,而是随意翻开这卷唐书的一页,瞟了一眼道:“列传第八十五,‘卢杞’。”
杨宜君没有一点儿迟疑,开口便流利背诵道:“卢杞,子子良,故相怀慎之孙......”
洋洋洒洒,无一错漏,至‘杞寻卒于澧州’而终。
杨宜君微笑:“之后便是‘子元辅’生平了,可要继续?背诵完‘列传第八十五’?”
背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子诚’知道今天是他们这边托大了。以为天下过目成诵之人何其少见,不该这样轻易遇到——至少不该遇到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就有过目成诵之能!
杨宜君不能说毫无名气,但她是一个长在边陲之地的小娘子,名气再大又能大到哪儿去?再者,她的名声,最多的是‘美貌’,次之也是她写的诗词,至于记性,这可没人宣扬过。
事实上,令狐熙他们都很惊讶宜君能‘过目成诵’。
只能说,杨宜君的演技很出色,将他们也骗过去了——杨宜君其实没有过目成诵的能力,她也相信世上有人能过目成诵,但那样的人千万之中无一个,她显然不是那样的幸运儿。不过,她的天赋也不差就是了,寻常的书籍看过一遍之后她都能零散背下一小半。若是能让她再多读几遍,背诵下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这样背诵下来的文字隔不久就会开始遗忘,就像正常的记忆一样。
所以刚刚杨宜君重新翻阅了一遍...说起来,听这些南吴士子说要在隔壁书铺挑书,杨宜君心里就准了七八分了,这也是她那样有自信的原因之一。
播州这样的边陲之地,书铺里就没有特别生僻的书!卖的那些书籍,杨宜君不敢说本本能背,至少也是读过不止一遍的!
而她运气确实很好,一般人不会没事儿背史书,她也没特别去背。但她最爱读史了,正史的话,她都有反复阅读。
没有特意去背,但基本上也背下来了。
‘子诚’已经信服杨宜君‘过目成诵’,不再出题,只是叹息一声:“杨娘子出题罢,尽可以去挑书。”
这时他已经做好准备了,虽然他如今的记忆力不如巅峰时期了,但也是很厉害的。再加上他的阅读量很大,很少有对于他来说生僻的书,他倒也不畏惧。
然而杨宜君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往桌上扔出一个锦囊:“书?不必了,用这个。”
杨宜君在‘子诚’去书铺挑书时已经吩咐酒楼的小厮寻来了她要的物件,是一套‘叶子牌’。这是博戏所用的有一种工具,最早用竹、木、牙、角等材料制成,如今随着造纸业发展,也有人尝试用特殊的硬纸制作。
用硬纸的话,会不太耐用,把玩性也不高,但胜在方便。平民百姓之家,以及经常要出远门的行商那里,这种纸牌很受欢迎。
‘叶子牌’各地都有,大同小异,播州这边沿用的是蜀中叶子牌的样式,总共有四种花色,每种十张,另外还有八张特殊花色,加起来就是四十八张一套。
杨宜君打开锦囊,倒出一副印刷颇为精美的蜀中叶子牌,这牌是全新的,看不到什么记号。就这样,她将一整副牌混杂打乱了一遍,然后递给‘子诚’:“公子可看过一遍,记住这叶子牌顺序便是。”
记叶子牌顺序和‘过目成诵’是不一样的,前者无规律,前后内容不相干。而后者是文章诗词,对于读书人的头脑来说更容易被接受...当然,若是真的记忆力出众,叶子牌因为记忆量没那么大,反而还要好记一些。
而杨宜君之所以出这个题来考验对面的记忆力,就是因为她觉得对方可能不擅长这个。
杨宜君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是‘记忆宫殿’,她因此知道了这种记忆技巧,也知道了未来社会还有比拼记忆力的比赛,很多‘记忆大师’靠这一特长就能维持不错的生活了——物阜民丰之下,维持生计就变得很简单了,只要略有长处就能生活地很好呢。
杨宜君发现相关比赛里最常见的就是记扑克牌的顺序,扑克牌是后世的一种纸牌,而记忆大师们也往往能在记忆扑克牌时展现出惊人的能力。让当初的杨宜君困惑的是,记忆大师们在记忆诗歌时就神奇不再了——还是比普通人表现好很多,但和记扑克牌时相比差得远了。
看完了全部的纪录片,杨宜君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
不一会儿,‘子诚’就从隔壁书铺挑了一本书来。他倒是没有挑《论语》、《诗经》这些读书人都要学的经典,这些经典都是要背诵的!虽然女子读书放松一些,但他想来杨宜君既然这样有信心,就算是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原因,她本人也该有点东西。
所以他挑的是一卷《唐书》,这卷《唐书》里面的内容都属于列传部分。
这样的史书,里面记载的东西大多数人都有点印象,但要说背诵,总不会有人提前背诵过。
杨宜君见是《唐书》,挑了挑眉,没有多做表示。只是接过这卷书,从头翻阅起来,她看书很快,一目十行,不多时就看完了,将书掷在身前桌上,对对面的人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公子尽可考校了。”
第26章 ‘子诚’见杨宜……
‘子诚’见杨宜君轻松,神色已经有些凝重了起来。大约是为了显示风度,也因为这没什么可讲究的,他并没有挑选章节,而是随意翻开这卷唐书的一页,瞟了一眼道:“列传第八十五,‘卢杞’。”
杨宜君没有一点儿迟疑,开口便流利背诵道:“卢杞,子子良,故相怀慎之孙......”
洋洋洒洒,无一错漏,至‘杞寻卒于澧州’而终。
杨宜君微笑:“之后便是‘子元辅’生平了,可要继续?背诵完‘列传第八十五’?”
背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子诚’知道今天是他们这边托大了。以为天下过目成诵之人何其少见,不该这样轻易遇到——至少不该遇到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就有过目成诵之能!
杨宜君不能说毫无名气,但她是一个长在边陲之地的小娘子,名气再大又能大到哪儿去?再者,她的名声,最多的是‘美貌’,次之也是她写的诗词,至于记性,这可没人宣扬过。
事实上,令狐熙他们都很惊讶宜君能‘过目成诵’。
只能说,杨宜君的演技很出色,将他们也骗过去了——杨宜君其实没有过目成诵的能力,她也相信世上有人能过目成诵,但那样的人千万之中无一个,她显然不是那样的幸运儿。不过,她的天赋也不差就是了,寻常的书籍看过一遍之后她都能零散背下一小半。若是能让她再多读几遍,背诵下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这样背诵下来的文字隔不久就会开始遗忘,就像正常的记忆一样。
所以刚刚杨宜君重新翻阅了一遍...说起来,听这些南吴士子说要在隔壁书铺挑书,杨宜君心里就准了七八分了,这也是她那样有自信的原因之一。
播州这样的边陲之地,书铺里就没有特别生僻的书!卖的那些书籍,杨宜君不敢说本本能背,至少也是读过不止一遍的!
而她运气确实很好,一般人不会没事儿背史书,她也没特别去背。但她最爱读史了,正史的话,她都有反复阅读。
没有特意去背,但基本上也背下来了。
‘子诚’已经信服杨宜君‘过目成诵’,不再出题,只是叹息一声:“杨娘子出题罢,尽可以去挑书。”
这时他已经做好准备了,虽然他如今的记忆力不如巅峰时期了,但也是很厉害的。再加上他的阅读量很大,很少有对于他来说生僻的书,他倒也不畏惧。
然而杨宜君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往桌上扔出一个锦囊:“书?不必了,用这个。”
杨宜君在‘子诚’去书铺挑书时已经吩咐酒楼的小厮寻来了她要的物件,是一套‘叶子牌’。这是博戏所用的有一种工具,最早用竹、木、牙、角等材料制成,如今随着造纸业发展,也有人尝试用特殊的硬纸制作。
用硬纸的话,会不太耐用,把玩性也不高,但胜在方便。平民百姓之家,以及经常要出远门的行商那里,这种纸牌很受欢迎。
‘叶子牌’各地都有,大同小异,播州这边沿用的是蜀中叶子牌的样式,总共有四种花色,每种十张,另外还有八张特殊花色,加起来就是四十八张一套。
杨宜君打开锦囊,倒出一副印刷颇为精美的蜀中叶子牌,这牌是全新的,看不到什么记号。就这样,她将一整副牌混杂打乱了一遍,然后递给‘子诚’:“公子可看过一遍,记住这叶子牌顺序便是。”
记叶子牌顺序和‘过目成诵’是不一样的,前者无规律,前后内容不相干。而后者是文章诗词,对于读书人的头脑来说更容易被接受...当然,若是真的记忆力出众,叶子牌因为记忆量没那么大,反而还要好记一些。
而杨宜君之所以出这个题来考验对面的记忆力,就是因为她觉得对方可能不擅长这个。
杨宜君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是‘记忆宫殿’,她因此知道了这种记忆技巧,也知道了未来社会还有比拼记忆力的比赛,很多‘记忆大师’靠这一特长就能维持不错的生活了——物阜民丰之下,维持生计就变得很简单了,只要略有长处就能生活地很好呢。
杨宜君发现相关比赛里最常见的就是记扑克牌的顺序,扑克牌是后世的一种纸牌,而记忆大师们也往往能在记忆扑克牌时展现出惊人的能力。让当初的杨宜君困惑的是,记忆大师们在记忆诗歌时就神奇不再了——还是比普通人表现好很多,但和记扑克牌时相比差得远了。
看完了全部的纪录片,杨宜君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