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如旧 作者:若花辞树
分卷阅读52
仪殿。宫中没有皇后,皇帝指了李妃。与赵王之母程妃一同协理。两位妃子都是宫中老人,一概仪典都是经过的,并不出错。
皇帝等人到时,正可开宴。
夜幕降下,殿外白雪映出微弱的光,殿内灯火满堂,皇子皇女皆面带笑意,小皇孙们懵懂可爱,皇帝心中再是抑郁,见此场景,也不免开怀起来。
诸人有意讨皇帝欢心,按长幼上寿,皇帝或多或少地饮了,待到濮阳,更是满饮一盏。
晋王方才被濮阳扫了面子,又恨赵王见缝插针地与他难看,这时便欲讨回来。他与赵王坐得近,侧头,便低声问他:“不知二郎可知凉州有一校尉名周玘者?”
赵王听到周玘这名字,便知他要说什么,脸色霎时间挂了起来,双眼斜视着晋王:“不知,你这般关心,莫非还是你的人?”
“王兄说笑,我哪儿来的福气得此英才?”晋王笑吟吟的,似是十分庆幸地叹了口气,“牵武遇伏,自乱阵脚,兵士各处逃亡,他也像个不知兵的毛头小子一般只知保命窜逃,竟弃兵士于不顾。若非这位周校尉挺身而出,收拢残兵,只怕三万人,或死或虏,一个都剩不下来。”
赵王脸色已经很不好了,他本就是鲁莽的性子,但却不是全无头脑,晋王此时拿这事来说,便是欲激他失态,吵嚷出来,让阿爹厌弃他。
既然知晓他用意,赵王自然忍着了,只是猛灌了一杯酒,压下怒火,阴笑道:“晋王兄倒是知道的多。”
晋王见他忍住了,眼中闪过一缕失望,不过他二人宿怨已深,能见他这副强忍怒气的窝囊样,也着实有趣:“朝中谁人不知?牵刺史还得谢过这位周郎,若不是他,勇挑重担,救下一万余人,牵刺史只怕负罪更重。”
赵王冷哼了一声,扭头与旁人说话。
他二人声音不大,殿中又有歌舞助兴,坐在高处的皇帝,自未听闻。
待到宴尾,曲终人散,皇帝兴致未减,令取了内造的金钱来,挨个赐予皇孙们。
濮阳坐在位上,含笑看皇孙领赐,心中却已满是阴霾。
萧德文为皇长孙,站于诸皇孙之首,身后领着五名堂弟,最小的,还只刚学会走路。
他身着郡王服制,身姿笔挺,仪态端方,一举一动,已有帝室风范。上前跪下时,声音也是清晰可闻,使人心生好感。
长孙无父,且居宫外,皇帝平日便少见他,小孩长个快,今日见到,竟与人焕然一新之感,更令皇帝想起长子幼时的可爱,本就笑意温煦的容色,更显慈和起来。
濮阳坐在一旁,心中冷笑,面上则是温和可亲,待萧德文到她身前,便与其他人一般,令宫人奉上一只稠制红袋,袋中放了几枚金钱,赐予皇长孙。萧德文伸出双手,恭谨接过,口中乖巧道:“侄儿谢过濮阳姑母。”
说完,还抬起头,带着一种孩子特有的好奇,打量了濮阳一眼。
濮阳对他温柔一笑,伸出手,在他头顶轻抚了一下,很是亲和。
萧德文眨了下眼睛,抿出一个羞涩的笑,飞快跑去一旁的荆王处领赐。
濮阳则含笑目送他走远。她有一年没见过这侄儿,他小小年纪,却上来就能认得人,且还丝毫无惧,甚至透露出亲近之意,可见东海郡王府中必有人指点。
这是濮阳重生来第一次见萧德文,一见就败了心情。
宫宴散后,濮阳漏液归府。
她脑海中百转千绕,想着是谁在教萧德文,是他的母亲,还是另有高人。宴上的酒,这时发散上来,车中坐得有些闷,人也有些晕眩。濮阳掀开窗帘,欲透气,便看到远处府门口,有一人立在灯火下,像是在等她归来。距离隔得远,那人的面容模模糊糊,被一层暖光笼罩,看不清模样。
凉风吹拂,车中侍奉的侍女打了个哆嗦,濮阳却毫无知觉,愣愣地看着府门那处。
马车渐渐驶近,府门上的人也清晰起来。
是家令。
濮阳心间蓦然一痛,分明知晓不可能,她方才又是在期盼什么?
第38章
本就严寒的冷风似在顷刻间愈加萧瑟起来。
侍女恐公主受寒,便轻声劝道:“寒风侵人,殿下将帘子放下吧。”
车驾驶近,家令袖手而立,遥遥见公主车驾,面上容色转为恭敬。濮阳又看了一眼,将手自帘上收回,心中却长长地叹了口气。
她觉得与女子相恋也没什么,喜欢就喜欢了,她活两世,对这些世俗拘束看得开,不过是世人偏见罢了。可先生未必如此认为。
总是她不肯死心。哪怕先生当面揭破,她也不肯死心。
车驾平稳停下,门从外打开,秦坤伸手,扶公主下车。
濮阳踏在地上,家令快步上前,弯身一礼,恭敬道:“殿下入宫行宴,一切可顺?”
濮阳道:“一切都好。”
府门口侍卫着甲捉刀,森严而深具皇威,使人一见便心生敬意。
濮阳入府,家令侍奉在侧,低声禀报今夜府中之况。两排侍婢提宫灯在前引路,身后是二十余名内侍。
“今事除夕,我令你送与先生的筵席,可如时送至?”濮阳边走边问。
公主说先生必然是指竹林小院中所居的卫先生。家令回道:“寅时末便送去了,先生令小的代为转达谢意。”
濮阳皱眉,真有心便当面致谢,何必使人代传,一点诚意也无,还是先生有意避她?
家令见公主不悦,也不知自己哪儿说错了,更为小心地侍奉着,不敢乱说一句话。
濮阳气闷一阵,又想到今晚所见萧德文,他府里怕是有人在教,皇长子比赵晋二王贤德得多,可惜英年早逝,想必他薨逝前是为长子做过打算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趁眼下萧德文还处弱势,她要先做些准备才是。
再往前走过一个拐角便是公主寝殿。
家令不好跟过去,便在此告退。
濮阳继续前行,刚过拐角,便见她寝殿的庭院外有人在那处等候。
足下脚步略一停顿,濮阳便加快了步子走过去。
卫秀已等了有一会儿了。
晚膳后,她提了盏灯,孤身出来,不知不觉就到了此处,里面是公主寝殿,再往里,便得有公主之令。想到有几日未见公主,她便在此等了等。
只是公主入宫饮宴,若是散宴迟,兴许就会宿在宫中。她等了一阵,濮阳到时,她正欲离去。
那盏孤灯微弱,只能照的亮提它的人,卫秀在寒风中,显出一种氤氲的暖意,暖意中便似藏着诱惑,引着濮阳靠近。
濮阳泰然自若,走到卫秀身前。卫秀已弯身行礼,濮阳便也随着还了一礼,笑道:“天寒地冻,先生怎在此处?”
分卷阅读52
-
分卷阅读52
仪殿。宫中没有皇后,皇帝指了李妃。与赵王之母程妃一同协理。两位妃子都是宫中老人,一概仪典都是经过的,并不出错。
皇帝等人到时,正可开宴。
夜幕降下,殿外白雪映出微弱的光,殿内灯火满堂,皇子皇女皆面带笑意,小皇孙们懵懂可爱,皇帝心中再是抑郁,见此场景,也不免开怀起来。
诸人有意讨皇帝欢心,按长幼上寿,皇帝或多或少地饮了,待到濮阳,更是满饮一盏。
晋王方才被濮阳扫了面子,又恨赵王见缝插针地与他难看,这时便欲讨回来。他与赵王坐得近,侧头,便低声问他:“不知二郎可知凉州有一校尉名周玘者?”
赵王听到周玘这名字,便知他要说什么,脸色霎时间挂了起来,双眼斜视着晋王:“不知,你这般关心,莫非还是你的人?”
“王兄说笑,我哪儿来的福气得此英才?”晋王笑吟吟的,似是十分庆幸地叹了口气,“牵武遇伏,自乱阵脚,兵士各处逃亡,他也像个不知兵的毛头小子一般只知保命窜逃,竟弃兵士于不顾。若非这位周校尉挺身而出,收拢残兵,只怕三万人,或死或虏,一个都剩不下来。”
赵王脸色已经很不好了,他本就是鲁莽的性子,但却不是全无头脑,晋王此时拿这事来说,便是欲激他失态,吵嚷出来,让阿爹厌弃他。
既然知晓他用意,赵王自然忍着了,只是猛灌了一杯酒,压下怒火,阴笑道:“晋王兄倒是知道的多。”
晋王见他忍住了,眼中闪过一缕失望,不过他二人宿怨已深,能见他这副强忍怒气的窝囊样,也着实有趣:“朝中谁人不知?牵刺史还得谢过这位周郎,若不是他,勇挑重担,救下一万余人,牵刺史只怕负罪更重。”
赵王冷哼了一声,扭头与旁人说话。
他二人声音不大,殿中又有歌舞助兴,坐在高处的皇帝,自未听闻。
待到宴尾,曲终人散,皇帝兴致未减,令取了内造的金钱来,挨个赐予皇孙们。
濮阳坐在位上,含笑看皇孙领赐,心中却已满是阴霾。
萧德文为皇长孙,站于诸皇孙之首,身后领着五名堂弟,最小的,还只刚学会走路。
他身着郡王服制,身姿笔挺,仪态端方,一举一动,已有帝室风范。上前跪下时,声音也是清晰可闻,使人心生好感。
长孙无父,且居宫外,皇帝平日便少见他,小孩长个快,今日见到,竟与人焕然一新之感,更令皇帝想起长子幼时的可爱,本就笑意温煦的容色,更显慈和起来。
濮阳坐在一旁,心中冷笑,面上则是温和可亲,待萧德文到她身前,便与其他人一般,令宫人奉上一只稠制红袋,袋中放了几枚金钱,赐予皇长孙。萧德文伸出双手,恭谨接过,口中乖巧道:“侄儿谢过濮阳姑母。”
说完,还抬起头,带着一种孩子特有的好奇,打量了濮阳一眼。
濮阳对他温柔一笑,伸出手,在他头顶轻抚了一下,很是亲和。
萧德文眨了下眼睛,抿出一个羞涩的笑,飞快跑去一旁的荆王处领赐。
濮阳则含笑目送他走远。她有一年没见过这侄儿,他小小年纪,却上来就能认得人,且还丝毫无惧,甚至透露出亲近之意,可见东海郡王府中必有人指点。
这是濮阳重生来第一次见萧德文,一见就败了心情。
宫宴散后,濮阳漏液归府。
她脑海中百转千绕,想着是谁在教萧德文,是他的母亲,还是另有高人。宴上的酒,这时发散上来,车中坐得有些闷,人也有些晕眩。濮阳掀开窗帘,欲透气,便看到远处府门口,有一人立在灯火下,像是在等她归来。距离隔得远,那人的面容模模糊糊,被一层暖光笼罩,看不清模样。
凉风吹拂,车中侍奉的侍女打了个哆嗦,濮阳却毫无知觉,愣愣地看着府门那处。
马车渐渐驶近,府门上的人也清晰起来。
是家令。
濮阳心间蓦然一痛,分明知晓不可能,她方才又是在期盼什么?
第38章
本就严寒的冷风似在顷刻间愈加萧瑟起来。
侍女恐公主受寒,便轻声劝道:“寒风侵人,殿下将帘子放下吧。”
车驾驶近,家令袖手而立,遥遥见公主车驾,面上容色转为恭敬。濮阳又看了一眼,将手自帘上收回,心中却长长地叹了口气。
她觉得与女子相恋也没什么,喜欢就喜欢了,她活两世,对这些世俗拘束看得开,不过是世人偏见罢了。可先生未必如此认为。
总是她不肯死心。哪怕先生当面揭破,她也不肯死心。
车驾平稳停下,门从外打开,秦坤伸手,扶公主下车。
濮阳踏在地上,家令快步上前,弯身一礼,恭敬道:“殿下入宫行宴,一切可顺?”
濮阳道:“一切都好。”
府门口侍卫着甲捉刀,森严而深具皇威,使人一见便心生敬意。
濮阳入府,家令侍奉在侧,低声禀报今夜府中之况。两排侍婢提宫灯在前引路,身后是二十余名内侍。
“今事除夕,我令你送与先生的筵席,可如时送至?”濮阳边走边问。
公主说先生必然是指竹林小院中所居的卫先生。家令回道:“寅时末便送去了,先生令小的代为转达谢意。”
濮阳皱眉,真有心便当面致谢,何必使人代传,一点诚意也无,还是先生有意避她?
家令见公主不悦,也不知自己哪儿说错了,更为小心地侍奉着,不敢乱说一句话。
濮阳气闷一阵,又想到今晚所见萧德文,他府里怕是有人在教,皇长子比赵晋二王贤德得多,可惜英年早逝,想必他薨逝前是为长子做过打算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趁眼下萧德文还处弱势,她要先做些准备才是。
再往前走过一个拐角便是公主寝殿。
家令不好跟过去,便在此告退。
濮阳继续前行,刚过拐角,便见她寝殿的庭院外有人在那处等候。
足下脚步略一停顿,濮阳便加快了步子走过去。
卫秀已等了有一会儿了。
晚膳后,她提了盏灯,孤身出来,不知不觉就到了此处,里面是公主寝殿,再往里,便得有公主之令。想到有几日未见公主,她便在此等了等。
只是公主入宫饮宴,若是散宴迟,兴许就会宿在宫中。她等了一阵,濮阳到时,她正欲离去。
那盏孤灯微弱,只能照的亮提它的人,卫秀在寒风中,显出一种氤氲的暖意,暖意中便似藏着诱惑,引着濮阳靠近。
濮阳泰然自若,走到卫秀身前。卫秀已弯身行礼,濮阳便也随着还了一礼,笑道:“天寒地冻,先生怎在此处?”
分卷阅读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