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页
用异能催生,再到田间地头转转,做做笔记,指挥其他人做事,做出一副勤劳的样子,就可以糊弄过去了。
大部分时间,她都能自由支配,可以静心修炼,闲暇时分,有心情了,也会去附近的庙宇或者是湖泊游船,日子过得十分悠哉。
在休沐日的时候,她的侄儿会过来这边看她,看到她这样子再看看自己,也不由得一声叹息。
他为了在科考不得停歇,有朝一日真考中了做官,为了治下百姓也要尽心尽力,想要过上这样的舒心日子,得要等他致仕才成了。
云舒瑶对他的羡慕笑而不语,她是定了主意要在这边做出了一定成绩之后才回京城的。
其实也不远。
因为小麦和水稻的她是一起着手的,小麦先出成绩,水稻慢一些,但之前就有方向了,现在不过在顺着这个方向继续延伸。
几年时间,足够了。
所以她在这里一待,就待到了康熙五十九年,得到了让她满意的结果,看看年份,感觉也差不多了,也想儿子女儿了,可以回去了。
她这一说要回去,黛玉:“……”
她十分不舍。
元哥儿就在书院上学,住在她家中,她很喜欢侄子。
现在他这一回去,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见面了。
元哥儿已经十二了,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郎,面如冠玉,文采斐然,陈漓数年悉心教导,不止一次说过若是自己有女儿、侄女,一定要和他结亲的话来,让元哥儿哭笑不得。
他是擅长读书没错,但从祖父、父亲论,谁又不擅长?
他并没有姑姑、姑父说的那么好。
在这点上,元哥儿觉得要多亏了祖母的“打击教育”,让他知道了外面的天地有多广,自己又有多渺小。
他被夸赞,一个是亲人,一个是家世,听到他耳边,自然好话更多。
云舒瑶这一回京,就先去面圣。
她这几年改良了水稻的种子,这种水稻它的产量提高的跟之前的小麦差不多,也能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增收三成至五成左右。
而且还研究了另一种方向,它虽然产量增加的不多,但它有个极大的优点就是耐旱,在一些缺水的地区,也能种植水稻了。
近距离的向皇上汇报的时候,云舒瑶注意着康熙的状态,然后发现这几年的时间,康熙他……衰老了许多。
听到了这样的好消息,只是让人代替他亲眼去看,面上看着激动,却不大对劲。
云舒瑶的感知非常人可比,所以她注意到了康熙在袖子下半遮掩着的手不受控制的在轻轻颤抖,于是他把手完全盖住了。
云舒瑶注意到了也当没注意到,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吗?
康熙之前是中过风的,现在看来,更严重了。
云舒瑶这几年做了什么,康熙很清楚,一切都有人仔细报上来,所以并没有耽误太长时间,云舒瑶就离开了皇宫。
她一回到去,就进了书房,问起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
林如海沉默了一阵,叹息:“有些事不能入他人耳,也不能留下文字。”
所以他没有告诉她。
要说起来,并没有闹出多大的乱子。
只是先太子在被圈禁中听到了十四阿哥被册封为抚远大将军的不知道因为什么恩怨,集了他的一些未被清算的死忠,发起了逼宫。
这场叛乱在刚开始就被消弭于无形了,然后太子直接自刎了,并没有动摇到当今,但对于一个父亲来说,一个亲手养大的儿子这样做,无疑伤到了他的心。
在这方面,康熙是个比较心软的。
无论是哪个阿哥,他顶多就是圈禁,没有杀子,那一闹,二阿哥去世,身边的人倒了血霉,血流成河。
之后,皇上的身体就出了一些问题。
近身的大臣多少都能察觉到一些,只是都讳莫如深,不曾在外面提起。
云舒瑶一声叹息:“原来如此。”
“那现在京中,哪位呼声最高?”
林如海:“十四。”
十四阿哥在西藏得了捷报,皇上大喜,立了碑文嘉奖,加上有德妃,有八爷党在背后支持,他的呼声是最高的。
云舒瑶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四阿哥呢?”
林如海不说话了。
不争,即是争。
在他看来,四阿哥的可能性才是最高的。
无他,四阿哥在政事上的理念于国是最有利的。
而当今,圣名在外。
即使晚年宽容了些,纵容了不少人,但他难道不知道弊端所在?只是为了名,也是老了雄心不再,但他心中肯定也有数。
易地而处,若是自己处在圣上的位置,他只会选择四阿哥。
当然,揣摩圣意是大罪,哪怕是自己的枕边人,林如海也不会说出口,任何秘密,只要说出口,就有暴露的风险。
但这对云舒瑶来说就足够了。
这说明林如海并不看好十四。
前脚云舒瑶的嘉奖下来了,后脚林如海直接在宫里不出来了。
不仅仅是林如海,所有重臣都在宫里没有出来,然后其他皇子阿哥也纷纷进宫,有进无出。
琛玉脸色很凝重:“母亲,我们闭门谢客。”
因为刚得了嘉奖,他们家门外的巷子都被堵住了,现在情况很不妙。
--
大部分时间,她都能自由支配,可以静心修炼,闲暇时分,有心情了,也会去附近的庙宇或者是湖泊游船,日子过得十分悠哉。
在休沐日的时候,她的侄儿会过来这边看她,看到她这样子再看看自己,也不由得一声叹息。
他为了在科考不得停歇,有朝一日真考中了做官,为了治下百姓也要尽心尽力,想要过上这样的舒心日子,得要等他致仕才成了。
云舒瑶对他的羡慕笑而不语,她是定了主意要在这边做出了一定成绩之后才回京城的。
其实也不远。
因为小麦和水稻的她是一起着手的,小麦先出成绩,水稻慢一些,但之前就有方向了,现在不过在顺着这个方向继续延伸。
几年时间,足够了。
所以她在这里一待,就待到了康熙五十九年,得到了让她满意的结果,看看年份,感觉也差不多了,也想儿子女儿了,可以回去了。
她这一说要回去,黛玉:“……”
她十分不舍。
元哥儿就在书院上学,住在她家中,她很喜欢侄子。
现在他这一回去,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见面了。
元哥儿已经十二了,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郎,面如冠玉,文采斐然,陈漓数年悉心教导,不止一次说过若是自己有女儿、侄女,一定要和他结亲的话来,让元哥儿哭笑不得。
他是擅长读书没错,但从祖父、父亲论,谁又不擅长?
他并没有姑姑、姑父说的那么好。
在这点上,元哥儿觉得要多亏了祖母的“打击教育”,让他知道了外面的天地有多广,自己又有多渺小。
他被夸赞,一个是亲人,一个是家世,听到他耳边,自然好话更多。
云舒瑶这一回京,就先去面圣。
她这几年改良了水稻的种子,这种水稻它的产量提高的跟之前的小麦差不多,也能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增收三成至五成左右。
而且还研究了另一种方向,它虽然产量增加的不多,但它有个极大的优点就是耐旱,在一些缺水的地区,也能种植水稻了。
近距离的向皇上汇报的时候,云舒瑶注意着康熙的状态,然后发现这几年的时间,康熙他……衰老了许多。
听到了这样的好消息,只是让人代替他亲眼去看,面上看着激动,却不大对劲。
云舒瑶的感知非常人可比,所以她注意到了康熙在袖子下半遮掩着的手不受控制的在轻轻颤抖,于是他把手完全盖住了。
云舒瑶注意到了也当没注意到,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吗?
康熙之前是中过风的,现在看来,更严重了。
云舒瑶这几年做了什么,康熙很清楚,一切都有人仔细报上来,所以并没有耽误太长时间,云舒瑶就离开了皇宫。
她一回到去,就进了书房,问起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
林如海沉默了一阵,叹息:“有些事不能入他人耳,也不能留下文字。”
所以他没有告诉她。
要说起来,并没有闹出多大的乱子。
只是先太子在被圈禁中听到了十四阿哥被册封为抚远大将军的不知道因为什么恩怨,集了他的一些未被清算的死忠,发起了逼宫。
这场叛乱在刚开始就被消弭于无形了,然后太子直接自刎了,并没有动摇到当今,但对于一个父亲来说,一个亲手养大的儿子这样做,无疑伤到了他的心。
在这方面,康熙是个比较心软的。
无论是哪个阿哥,他顶多就是圈禁,没有杀子,那一闹,二阿哥去世,身边的人倒了血霉,血流成河。
之后,皇上的身体就出了一些问题。
近身的大臣多少都能察觉到一些,只是都讳莫如深,不曾在外面提起。
云舒瑶一声叹息:“原来如此。”
“那现在京中,哪位呼声最高?”
林如海:“十四。”
十四阿哥在西藏得了捷报,皇上大喜,立了碑文嘉奖,加上有德妃,有八爷党在背后支持,他的呼声是最高的。
云舒瑶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四阿哥呢?”
林如海不说话了。
不争,即是争。
在他看来,四阿哥的可能性才是最高的。
无他,四阿哥在政事上的理念于国是最有利的。
而当今,圣名在外。
即使晚年宽容了些,纵容了不少人,但他难道不知道弊端所在?只是为了名,也是老了雄心不再,但他心中肯定也有数。
易地而处,若是自己处在圣上的位置,他只会选择四阿哥。
当然,揣摩圣意是大罪,哪怕是自己的枕边人,林如海也不会说出口,任何秘密,只要说出口,就有暴露的风险。
但这对云舒瑶来说就足够了。
这说明林如海并不看好十四。
前脚云舒瑶的嘉奖下来了,后脚林如海直接在宫里不出来了。
不仅仅是林如海,所有重臣都在宫里没有出来,然后其他皇子阿哥也纷纷进宫,有进无出。
琛玉脸色很凝重:“母亲,我们闭门谢客。”
因为刚得了嘉奖,他们家门外的巷子都被堵住了,现在情况很不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