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放心,我一定努力习字!有人立即喊道。
    我也定会好生识字!
    多谢大人愿意给我等这次机会!
    听着这些人的保证,林立文只点了点头,说道:既如此,你们便跟着我先去隔壁做登记。
    待到登记做完后,这些人又被吴六带去挑选宿舍。并被告知,今日做好登记者都有半日时间可回家收拾行李。但若是明日辰时前未赶至学堂者,便等于自动放弃入学,学堂以后也将永不录用。
    那些人听完这话后,自是连连保证。
    毕竟这般好的机会,天上即便是掉馅饼也只可能掉这一次。这些人自是十分珍惜,匆匆忙忙的赶至家里,都在当日便拿着行礼赶了过来。
    第二日,这些人便被林立文安排去了另外一间学堂。
    对于时下普通老百姓识字率早就有所了解的林立文,也是早早的将教习他们识字的先生给请好了。
    只是用来教习大家识字,因此对教习先生的水平要求也不高。人选是林立文庄子上一位佃户家的表亲,考了多年秀才都未曾得中后,年纪大了,家中负担也不小,便也渐渐断了继续念书的心思。
    林立文也考核过对方,识字这一块自是没问题的。至于为人上,瞧着应是个脾性较好的。
    只是很显然,即便大家肯吃苦,可他们到底没有正经上过学,又只有五天的教习时间,因此第二次考核依旧有几人未能通过。
    见着自己第二次考核依旧未能通过后,这些人自是十分受挫。
    怎么?还不舍得走,可是还想学技艺?林立文问道。
    想。这些人因为难过,回答时便有些有气无力。
    林立文又问道:你们这次依旧未能考核通过,便需得一边加紧识字一边跟上学习进度如此辛苦,可还愿意留下?
    我愿意!自是愿意的!再次峰回路转,众人无不激动的喊道。
    那便先留下来吧。林立文说道。
    原本以为彻底没了希望的众人,一听这话,一个个的顿时喜笑颜开了起来。
    第127章 《农学》
    然后待到这些人回家收拾行李,好些人便也听闻了,那位林大郎所开设的学堂,便是第二次考核未曾通过者居然也收下了。
    其实对农学招人一事,好些老百姓都动心了。只是因着要识字者这一条要求,使得大家不敢前去报名。
    不是说,不识字者不收么?
    听闻是林大郎见其求学之心性坚定,故破例收下的
    哎呀,早知晓我也去了!
    这一留下,便不止是能学到技艺,半年后还能有不低的薪酬拿。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他们跑来林立文这里学农事上的技艺,冲着的不就是这些东西么?
    但可惜,凡事没有早知晓这一说。
    再者,农学那里已经将最终入学名单确定好,林立文也对外宣布暂时不再招收学子了。
    众人此时便只能叹息:时也运也终是那几人运气好。
    然对于林立文来说,若是可以,他是想敞开了去收人。虽然这样一来,所费银钱必不是小数目。但钱这个事,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京中那些个官大人们身上羊毛又肥又厚,林立文若用心去薅,学堂这一块的资费便能出来不少。再者既是农事学堂,培养学子们自给自足也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真正难的是,学员若是太多,单只靠林立文一人,必然是教习不过来的。而用识字考核,筛除掉大部分的人选,其实是对于现阶段来讲,林立文仔细思量过后的唯一选择。
    林立文这一次开办农学,也是有提前与永兴帝报备过的。因而对于各官大人派遣人员入学一事,永兴帝也是知晓的。
    但正如林立文之前所言一般,这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大好事。
    朝臣们行事的目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只要行事后的结果带来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永兴帝自也是十分乐意的。
    最后,待到林立文将入读名单送来,永兴帝还命人在庄田处设置一大武侯铺(注1),用以负责田庄和农学的治安。
    皇朝的武侯铺分大小两规格,大铺规制是三十人。于是京城各文武百官对林立文所开办农学的态度,也越发的重视了。
    便是入学的学子们,心情也跟着激情澎湃了起来。他们本来的目的,或是受背后自家大人的指派,亦或者只是单纯奔着农事技艺而来。但到了此刻,一些人也忍不住幻想。若是学得好了,是不是也有希望被圣上注意到?
    因为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武侯铺的设置,是代表着永兴帝对农学的重视程度。
    永兴二十五年,七月初一,时下第一所农学正式开课。
    面对端坐在下面的众多学子,林立文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八个字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这是林立文创办这所农学的初衷,也是希望这些学子们能牢记于心的使命。
    既是教学,课本必不可少。
    而论起课本的编制,林立文是在牧州时升起的念头,也是从那时候他便开始着手准备起来了。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