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杨越赵武见状,忙上前来帮林立文分担,他才得以解放。
    林立文觉得自己实在不能白拿汉子的甜瓜,便将甜瓜一选种的法子与对方说的:可截去瓜两头,只留取中间瓜籽为种此法可减少畸形瓜果。(注1)
    汉子也知晓林立文极善农事,得了这选中法,整个人也很是高兴。
    待到林立文走后,汉子还将此事告知了亲朋好友。
    然时人终究对水果不太重视,如汉子这般种植一些甜瓜,也只是为着一时解馋。他们更为关心的,依旧是之前林立文说的,官府要引河道之水进行灌溉之事。
    众人便将汉子团团围了起来:那林大郎当真说了,最迟今年冬季官府便会来帮我们解决?
    汉子肯定的回答:我亲耳听见的,这还能有假?
    众人闻言,皆喜不自胜。
    要知道西州历来干旱荒凉,此地百姓受此苦已久。他们也不是不知晓好些河道里有水,可河道水流那般湍急,便是极为善水的汉子,也绝不敢下河。
    可今日那林大郎却说,官府将要为他们解决这事。并且还连具体的解决时间,都一并说了出来。
    这林大郎果真是个有本事的!
    要我说,他既是个十分有本事的,更是个难得的大好人!
    这引水灌溉一事若是真能成,那我们以后地里是不是就再不会缺水了?
    那些河道水如此多,不说地里以后都不缺水,最起码地里的粮食产量肯定能增多不少的
    众人越是这般议论下去,精神便越发的亢奋。
    很快,这消息也跟风一样的,快速飘散至周围附近一些村庄的老百姓耳朵里。
    真的假的?
    那林大郎说的,事情还能有假的不成?
    若真能如此,往后咱们云县的日子,便要好过了!
    毕竟林大郎的名号,他们还是相信的。先就不说家中那些农具了,如他来了西州后,教授大家的这些制肥法子,在施肥进地里后,麦苗的长势明显有了变化。
    即便眼下距离收获还有一段时间,但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只要后续不出大的意外,今年麦子的亩产量必然会有所增长了。
    另一边。
    与汉子分开后的林立文他们,此时也在说这引河道之水灌溉农田之事。
    确切一点来讲,是张五郎在向林立文询问。因为只要是西州的人,便没有谁会对水源之事不看重的。
    若非之前还有汉子在,张五郎其实当时便很想问了。
    此刻,张五郎询问语气里,便不免带上了几分急切:大人可是心中已经有了那河道引水的法子了?
    确实如此。林立文点点头,冲着正一脸期待的望着他的张五郎说道:此法子我其实早已汇报与刺史大人,故我等今日出来,一则是巡查麦地施肥后的长势,二则便是巡查府城近邻的云县与源县的河道情况。待到巡查完毕后,便可回去与刺史大人商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了。
    就像之前反复说过的,西州最大的问题是水源。
    所以教授当地百姓制肥施肥等,从来都只是林立文计划里的第一步。
    实际上,前些日子各县城按照他的吩咐,派遣衙役们下乡传授老百姓们制肥施肥等事时,林立文便一直在忙水车的制作。
    水车这物件,林立文学过也了解过,但是却没有制作过。因此绘制水车图,着实费了他不少的心力和时间。
    一直等到各县城的县令将他们当地现阶段的麦田施肥基本情况,统计完后上交到西州府州屯田司衙门里来后,林立文那时方才完成。
    林立文对各地的施肥情况进行查阅一番,便将这些数据分类统计好,做成文书交至刺史府去。
    针对一些细节部分,林立文还在一旁为其仔细解说了一番。使得闫刺史对各县城麦地的情况,也能了解的更为清楚些。
    有劳大郎这般费心了。在知晓各县城施肥后麦地长势一片良好,闫刺史终于能松气,笑容便也出来了。
    其实衙役们下乡后会这般负责又细心的教授老百姓,说到底还是因为任务完成度不同的嘉赏等级。
    如在牧州时一般,完成度越高,嘉赏越多。而这些嘉赏,对西州的衙役们来说,最少都有他们平时一月的俸禄。且等到日后地里麦子成熟,林立文还会根据各地区的增产情况,对他们进行嘉赏,所以这些衙役们又如何能不去尽心呢!
    然林立文这一次来,却不止是为着送文书和讲解各地麦田情况。他便又拿出来了一张图纸,递到了闫刺史面前。
    林立文所画的图纸,很是简单明了。
    闫刺史盯着看了大半天,除了看出这物件与车轮有几分相似外,其实别的东西,他还真没怎么看出来。
    好在林立文早考虑到这一点,因此除了图纸,他还带来了一份水车小模型。
    这份模型是屯田司衙门里的一位匠人,按照林立文给出来的图纸,经过仔细研究方才制作出来的。
    制作得特别用心不说,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十分的好。
    闫刺史看着还是有点懵:这物件还能将河道之水引出来?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