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徐刺史跟林立文熟悉一点外,其他官员都跟他不怎么熟悉。于是大家便都以回赠年礼的方式,拉上许多贵重的礼品,派人去了屯田司府衙求取一些吉祥三宝。
    吉祥三宝便是林立文为了让自己送去做年礼的那三种芽菜显得更为高档些,特意给取的名字。
    此刻面对这些被众官员们派来拿着厚礼回赠年礼,并顺便求菜的众人,林立文全都笑容满脸,态度亲和的接待好。待到他们离去时,他还不仅都满足对方的要求回赠过去一篮子的三种芽菜后,连带着这三种芽菜的制作法子,林立文也干脆一并给了。
    毕竟这些芽菜论价值,确实真不值什么钱。偏那些官员们又是以回赠年礼的方式送礼,弄得林立文想拒绝也不能。
    既如此,林立文便只有给方子,才能显得诚意些了。
    且这样一来,因为有多人都知晓了发芽菜的制作方法,这法子便快速的被传播了出去,渐渐的吉州府城周边的一些老百姓也都知晓了。
    于是后来的老百姓餐桌上,便也能多了一盘绿芽菜。
    第63章 周北
    几乎是一眨眼的时间,就进入了春二月下旬。吉州这一年的雪季便又过去了。
    选了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林立文与林老二便坐上了赶去周北的牛车。
    虽说棉花种植技术已经传授给各官田前来学习的农家好手,再由他们去到各自的县城去教授当地百姓。但周北作为林立文在吉州各县城逐一巡查过后,选定的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所以对于这一片的棉花种植,林立文还是打算自己亲自过去。
    便是周北今年种植所需的棉花种子,都已经由林立文在去的试种棉花地里,在跟严侍郎汇报过后,亲自挑选留种出来了。
    此次随林立文一同过去周北的,还有一些屯田司的衙役。此刻他们便坐在后面的两辆牛车上,顺便看顾着放在上面一并带过去的棉种。
    林立文与林老二则都裹着厚重的棉衣,棉衣外面还各自套了一件,年前那些官员们回赠给他们年礼里的上等羊皮袍子用作挡风,然后坐在最前面的那架牛车上观看沿路的农田。
    毕竟是北地吉州,哪怕雪停了,如今这天也还是寒冷的厉害。
    今年林立文他们所看到的景象,与之去年过来这边巡查时,自然是有了不小的变化。
    去年将火耕水耨的开荒法子与新农具推广下去后,吉州的老百姓便纷纷热火朝天的投入大开荒的队伍中去了。
    于是他们如今这一路走下来,以前的一大片一大片的荒地再也不见。更甚至但凡平整一些的地里便可瞧见,上面都明显有着被开垦或是烧过的痕迹了。
    毕竟百姓们也不傻,以前不肯开荒是所耗费的力气太大,趁手的农具他们又制作不起。可如今,开荒反倒是成了最简单的那一步,老百姓自然就会抢着去开垦荒地了。
    这一路上,便是林立文他们偶然碰见的正在地里干活的老百姓,看着也比去年看着有活力些了。毕竟去年因为开了许多荒地,家里粮食变多了。而且新皇朝在开荒赋税上,其实真的还算友好的。头五年是免税,老百姓所开荒的地里不管产出多少粮食,便都是他们的。
    家里吃食多了,便用不着挨饿,而且冬日里还有了火炕可保暖。
    于是往日最难熬的季节非但不再难熬,反而变得舒适了起来。而这种日子,是吉州这地的百姓们以前从未有过的,又怎么能不让大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呢?
    日子一旦有了改善,人的整个精神状态自然就跟着变好了起来。
    然而也不是所有老百姓的生活状态都这般明显看着好转起来,尤其是在林立文他们乘坐的牛车进入到周北地界后,呈现给他们的依旧是与往年差不多的状态。
    这跟周北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周北这个地方,当初之所以从未被永兴帝看中,作为棉花的试种地的原因,便是因为它春季寒冷且降水量甚少。
    而很多种植作物,因为多是在春季播种。因此在春季期间,这些农作物对温度对降水量都是有一定需求的。
    甚至还有一句话,叫春雨润如油。
    偏周北这个地区的春季,甚至可以用得上干旱来形容了。而且周北的霜冻期也格外的漫长,这里的霜冻来得早,一般情况下八月下旬就会来,但却能一直等到来年春四月初才会结束。
    大郎,这周北真是吉州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林老二这一路瞧过来后,脸上便带着满满的担忧了。
    他们从吉州一路走来,中间穿过了两个县城。林老二在那两个县城沿路所看到的农地里,甚至都有了老百姓在地里劳作了。可自从进入到周北这地界后,却明显没法比。
    天气寒冷,地里干旱
    林老二都觉得,棉花种子种在这样的地方,别说是长多好了。只怕种子还未到出苗时,便先被冻死在地里了。
    如林老二这般疑虑的,还有周北的老百姓们。
    去年被派去吉州屯田司府衙上过农事班培训回来后的农家好手们,早在年刚过完,便在他们县太爷派来的衙役们的协助下,前往周北各村庄,教授大家棉花种植方法了。并且这些农家好手们还告诉大家,如今负责吉州棉花种植推广一事的屯田司员外郎林大人,在经过考察后认定他们周北是整个吉州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