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得了!对于经常来帮林立文过来拿取东西的黄书成,铁匠师傅也是分外熟悉的。
    把定制铁钉的事办完后,林立文与林老二这才架着牛车,赶去了林二姑的铺面。
    二兄,大郎!你们怎的又拿这许多的东西来!林二姑在瞧见他们这次拿来的东西后,还吓了一大跳。
    林老二回道:二郎住你这已经很是麻烦了,断没有还让你们帮忙养的道理。
    这事还是林立文在家里主动提起的。
    亲戚这东西,虽讲究的是情分。可情分也是需要互相维护的,对方给予一分好,自家便也得还人家一份情。只有这样形式,亲戚才能越处越亲。
    所以他们这次拿来的东西分别是五斤小米和大米,一只鸡,一只鸭,还有一篮子的鸡蛋和鸭蛋,大半桶的活鱼以及各种样式的干菜。
    面对这许多的东西,黄书成便说道:都是一家人,哪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再说了,你们这也拿得太多了。
    林家还不是第一次往城里给他们稍东西了,但凡他们有事来城里,必会往铺里捎来不少东西不说,每月月初,林老二架着牛车送林立泽来念书时,也会捎带上一回口粮。
    最后这样算下来,林立泽除了住在他们家需要帮忙照看一二外,非但口粮不需要他们补贴,反倒是他们在这里面占了不少便宜去了。
    而这样做的结果便导致黄家那边的老人和兄弟妯娌们,都无人对林立泽借住的事而生出什么意见和不满来。
    不多不多林老二高兴的指着那些东西一一说道:两样米和鸡鸭是自家的,菜干这些是娘和你们两个嫂子晒制的至于这一篮子的蛋和鱼,那都是村里人送与大郎,自家没吃完存下来的。
    林立文是八月上旬开始教授村民们养猪的。
    而眼下,已是冬月中旬,村民们养得早的那批猪已经养够三个月了。这用饲料喂养了三个月长大的猪,几乎都长得肥硕了起来。
    虽进献给圣上猪头一事还未传回消息,可便是没有这一出,现在的林家村也多了许多特意跑来求购猪头,猪蹄等物的富户乡绅们了。因为再有两三月,便又到了县试开考的时日了。
    带有这种需求而来求购猪的人,给出的价格还很高,有一些村民们实在没忍住,便将猪给卖了。而在将猪这么一卖出去后,那就是一笔对他们来讲,能称得上巨款的银钱。
    于是村民们本就感恩林立文一直在农事上的帮助,眼下又得了人家这般好的养猪法子,赚了这许多的钱,大家可不就越发的想对林立文好了么?
    林立文最近又因为长身体,疯狂抽条中。村民们便把家里鸡鸭下的蛋大多都拿去给了林立文,还一个劲的说着:大郎,你太瘦了,要多补补,多吃点蛋!
    且还一直都有大郎爱吃鱼的传说,故他们往家里送鱼这事便从未停过。
    最后,将东西拿给林二姑与黄书成后,林老二与林立文又驾车去了学堂那边,看完林立泽后这才返回的林家村。
    林立文定制的那件农具,是在十日后才被黄书成托人送到家里来的。
    东西一被送来,林立文便立刻取来棉花进行试用。
    众人便只见他左手往里面喂棉,右手则转动机子上的曲柄,左脚再踩动踏板那些大家一直一来都靠双手去剥的棉花,便轻易的将棉与籽分离了。
    大郎,这物件唤做什么?可太好使了!有村民也在试用一番后,惊喜的朝着林立文询问道。
    林立文回答:此物是一名唤赶车的轧花机,与棉花脱籽时可省力便捷许多。(注2)
    可这物件也有一个缺点,那便是需要用到一部分的铁。
    铁价贵,村民们便舍不得花这钱。再者,虽今年棉花产量有所增加。可大部分的村民们皆只种植了几亩地的棉花。全收获下来,也不过只有几十斤。
    手工剥棉籽是辛苦,可一来数量不多,二来如今是农闲时间,他们也不需要赶工。故这种轧花机虽用起来非常好使,可最终却没有一个村民们表示也要去制作一台。
    大家只询问林立文:大郎,你家这轧花机,可愿往外租用?
    这种问法,便是有偿的租用。
    可。林立文回答的也很干脆,不过他又开口道:我这里还有一法子,可助大家于脱棉籽一事上轻省许多。
    众人闻言,便急切的问道:还请大郎细说一下。
    然林立文可不止是要细说,他甚至还一早便让林老二帮忙把这物件给制作了一小篮子出来。
    大郎,你这东西又如何使用啊?村民们满脸疑惑的一边询问林立文,一边指着一篮子的打磨好的,瞧着有点似于妇人梳妆所用的那种带着手柄的镜子样式木块。可偏这些木块上面还却又密密麻麻的扎满了如梳子一般的,打磨得一头很是尖锐的竹制细齿。
    这物件使用起来很是简单。林立文说着,取来一团棉花,将其放置在木块扎满了细齿的那一面,然后再拿起另外一块木块,用它也扎满了细齿的那面,与放置了棉花的那块木板来回摩擦。
    摩擦几下过后,众人便惊奇的发现,这棉花与棉籽真就被脱离开了!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