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这般安排妥当了之后,王县令便唤人将两头大肥猪赶上牛车,返回县衙去了。
    这会见着天色也不早了,林立文则带着许师爷和一姓刘的衙役走进林老太刚收拾出来的两间房间,笑着说道:许师爷,差爷。你们且先看看,这房间可还满意。若是有哪不如意的,我这边再立刻给你们收拾妥当。
    这年头地广人稀,老百姓房屋虽修建的简陋,但房子空间却是足够大且足够多的。再者林家可不止有自家修建的屋地,当初林三姑嫁的那户逃荒而来的人家把房子便修建在了林家的旁边。
    再后来,朝廷发布归乡函告,林三姑随婆家一起返乡,于是他们之前修建的屋子便全留给了林家。林家就又重新修建了一下,将两家的屋子合并到了一处。
    劳烦大郎这般费心了,这屋子我瞧着甚好。许师爷说着,还一脸满意的点着头。
    另一衙役还说道:是我等给大郎添麻烦了。
    虽说林立文只是一普通农户,可就凭着他制作出来的那许多好使农具,便当得大家投以敬意。更何况,今日他们也瞧见了棉地的丰收景象。因此两人心中更知,待日后棉花采摘完毕且由王县令将之上报后,林立文这农户小子便要就此鲤鱼翻身了。
    第二日,这俩人也早早的起来了,随林立文与林家众人一起去了棉地。
    在林家人与村民们在地里采摘棉花之时,他们便在地里来回查看检验。
    林家的棉地并不多,拢共也就十四亩多一点。加之又有林家村民们的帮忙,第一批棉花采摘只花了一日半便摘完了。
    且这还是因为昨日王县令的到来,使得他们耽误了许久。真要细算的话,其实一天都用不上。
    等从地里回来后,许师爷便让刘衙役与林家人一起,对刚采摘回来的棉花进行称重,他则拿着笔墨纸砚进行登记。
    时七月二十七日,采摘露田棉四亩,此次收获棉花三十七斤有余。
    换算成现代斤两便差不多有六十斤了。
    许师爷登记的手,不由得一顿,目光看向刘衙役。得到对方满脸笑容的肯定后,才郑重的将数据登记上。
    时七月二十七日,采摘初开荒山地棉十亩,此次收获棉花一百一十四斤有余。
    你说多少?许师爷怀疑自己耳朵刚刚出现幻听了。
    说实话,刚看到秤上显示的重量时,刘衙役也以为自己眼睛出现幻觉了。当时他还忍不住伸手狠揉了自己眼睛好几下,把眼皮都揉得发热了,可映入他眼帘的重量却还是原来的数字。
    其实不止是刘衙役,与他一并来给棉花称重的林老头他们,这会也狠是被秤上所显示的重量震撼了一把。
    刘衙役便激动的说道:师爷,确实是一百一十四斤有余。
    他这话才刚出口,原本坐在一旁桌子上登记数据的许师爷立即将笔一搁,人快速的站了起来,走到秤前仔细的确认了一番。
    竟真有如此多的产量!许师爷惊呼出声,内心只觉得难以置信,便看向林立文询问道:大郎,这地当真是才开垦出来的荒地?
    须知那十亩荒地还有昨日采摘的五十三斤有余,还未曾算进来。
    把这两次棉花采摘的数量加到一块,那十亩荒地棉花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亩产十六斤,接近十七斤了!
    对于林立文所种棉花头批采摘便有如此高产之事,许师爷早就有心理准备的。但让他这般震惊的是,露田高产便算了,为何才开垦出来的荒地上种植的棉花,产量竟还比露田里的高出接近一倍来了!
    林立文便讲解了一番棉花连作的危害。
    原来棉花竟不能在同一片土里,连续多年种植啊!许师爷听完后,很是感叹了一声才又重新坐回桌前,将此事也详细的登记了上去。
    登记完后,许师爷和刘衙役看林立文的眼神皆带着满满的钦佩。
    搁往年,棉花亩产十斤都能说得上一句风调雨顺。可林立文种下的棉地头批产量便能有这么多了,等第二批第三批采摘完,那得是多少啊?
    虽说刚采摘下来的棉花还含有一些杂质和水分,但林家这棉花都是上上品,又都是人工一个一个的细心采摘下来的,故这些占比并不大。
    这时林立文却还说道:棉花种子和肥力上我正在想法子改善待改善后,明年产量还能有所增长。
    眼下都已经丰产到骇人了,这要是还能增加产量,那还得了!
    许师爷光只是在脑海中这般一设想,整个人就激动到身体都有点发抖了起来。
    也就是林家棉地还未采摘完,若不然,许师爷恨不得立刻就架上牛车,快速奔去县衙告知王县令!
    而对比之下,林立文显得沉稳许多。
    待到棉花登记完毕后,林立文就笑着对许师爷和刘衙役说道:昨日得了圣上嘉奖,全家喜不自胜故于明日杀猪一头,宴请全村村民也恭请师爷与差爷一并吃席。
    杀上一头猪来做席面宴请全村人的事是林老头提出来的,毕竟林家得了圣上这么大一笔嘉奖,可谓是极大的荣耀,刘老头便控制不住想要显摆一番。
    许师爷就点着头说道:此事确是该好生庆祝。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