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木头我家有!林立文说完,人群里立刻有人就喊道。
    我家也有
    主要是这几种木头都是村里常见的,大伙听说只需要这些木头就能制作出这般好使的木马,一个个的都兴奋了。
    至于怎么做的,秧马这东西还真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会点木工的,只需瞧上一眼就能做出个七八分来。甚至哪怕不会木工的,手巧一些,再稍微琢磨一下也差不离了。在古代还没什么专利保护,便是人家学了去也没地方说,这也就是林立文为什么会把制作方法跟大家直接说出来的原因之一。
    其二则是林立文想要打好村里关系。
    哪怕是在现代,在农村待过的都知道,越是乡下越需要人际关系。关系处好了,家里有点什么事,稍微吆喝一声,大家一股脑的就帮忙做了。关系要是处不好,如嘴角上的一些摩擦那都还是小事,背地里的各种小动作才更恶心人。
    更别说,这里还是古代。
    古代律法没有现代齐全,官府执行力更是没法比,将来还需要在这里开荒打下事业第一步的林立文也因此更重视在村里的关系。眼下能用一个简单的秧马,扭转大家对他的看法和拉进林家跟村里人的关系,对林立文来讲,简直是太值了。
    整个秧马的制作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就这些了林立文还说道:大家回去做的时候,若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到时候也可以直接来问我。
    人群一片哗然,谁也未曾想过一向来眼高于顶的林家大郎不仅大大方方的把秧马制作方法说了,态度还这般的和善,顿时让他们生出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大家顿时万分感谢:要是真做出来了,可得好生谢谢大郎
    林老太,林老大和林周氏这会也是又惊又喜,不仅林老头和林立文那边有人围着满口的夸赞,就是他们这边也有。都是往日关系好的,一个个的满嘴也都是夸他们家大郎。
    大郎真不愧是读过书的,从没下过地,也能想出这么好使的农具来
    这状况往日他们哪碰到过啊,林老大和林周氏又不是那种活络人,顿时就有点手足无措。还是林老太比较淡定:我家大郎打小就聪明,就是嘴不大爱说话。有什么事,只自己偷偷琢磨
    其实是以前的原主自持读书人身份,看不起村里人,觉得人家都是一群泥腿子,不屑跟他们说话。不过这会,村里人都深觉林老太说的对。
    瞧瞧,多好的林家大郎啊,以前会被大家误会成那样,都是因为他嘴不太爱说话了点。
    有了早上这一出,干完白日的农活后,当天下午就有人回去捣鼓起秧马来。
    大家都是第一次制住秧马,少不得就得去林家询问。而林立文也像他早上说的那般,甭管是谁来问,都获得了他仔细的回答。
    当询问的人实在过多时,林立文索性喊了林老二过来帮忙。毕竟昨晚上林老二有帮忙做过秧马,他也算有经验了。
    于是众人将林立文和林老二围了起来,由林立文进行口头上的指导,林老二来演示实际操作。
    在林立文教授众人时,林老头和林老大他们也在跟着一块学。他们家现如今也才一个秧马,白日的时候大家轮流着使用了下,感受了一把秧马的好使后,最后大半的时间还是归了林老头和林老太。所以明日下田的时候若想全家都能用上秧马轻省点,今晚必须得连夜赶制出来才行。
    于是这一晚,林家灯火亮了足足大半宿。一直到夜深,且顾着明日白天还需下田干活,众人这才陆陆续续的从林家离开。
    第二日,村里就有不少的人都在田里用上了秧马。
    坐在秧马上忙活的众人,还没觉着有多累,眼前一大片的秧苗就被拔完了。也不只是拔秧的,插秧的也一样。只觉得自己也就是动了几次秧马,秧田里就被插了一大片秧苗。
    等一日忙活完,有那家里水田较少的村民便发现,自家往年需要两三日才能忙活完的秧田,在有了秧马后,竟只花费了一日就干完了。
    像是一些家里水田多的就更惊喜了,因为他们的水田越是多,就越能感受到秧马的好使之处!
    于是大家看林立文的眼神便又不一样了,碰上林家其他人,也一个个的要多亲热有多亲热,要多热情就有多热情。
    就连钱家老爷,也因为这事对林立文感观好上了许多。虽说他家桑田全是佃出去给人种的,可农活上的一些事,钱老爷也是关心的。
    林立文搞出了秧马,现如今不单是整个林家村的人都用上了,便是那外村的,近日里也有不少人过来打探询问了。他们种植水稻的田地也是紧挨着河边,这段时间没少瞧见林家村的人骑着奇怪的凳子在水田里劳作。
    瞧得多了,见着这东西的好使之处了,便有不少人心动,林立文借机做起了秧马的生意。
    秧马确实没啥太大的技术含量,经过多方考虑的林立文没指望它赚村里人的钱。可对外乡人,林立文却不需要顾虑那么多了。
    因此最近这段时间,林家忙活完水稻栽种的事情后,一家子都在忙着赶制秧马。毕竟水稻移栽种植是有时间的,这生意也就这段时间好做。那些愿意花钱买秧马的外村人,大多数考虑的也正是这一点。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