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的私产全被她兑换成银票拿在身上,如今有一百两银子,可是这一百两银子放在汴京城里也不算什么。
    莺莺只好去做招牌的店铺去看招牌,花满蹊的招牌已经做好了,红底金漆气派非常,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莺莺摸摸招牌颇有些遗憾:可惜我还没寻到店铺,便在你这店里多放些日子。
    好嘞!头发花白的店铺掌柜不以为意。
    他从一窟鬼茶坊、刘家上色沉檀香、蒋检阅干湿脚气四时丸一堆木制招牌间直起身子来,忽得想起一事:
    对了,兀那小娘子,多年前也有家花满蹊来寻我做招牌,你可是分店?
    真的?莺莺喜出望外,这多年前的事情您还记得?
    大宋百姓生活富裕便有买花插花的闲情逸致,穷些便在大街上叫卖,再有钱些便设了摊子,少有开店的,是以老儿记得清清楚楚。掌柜的很得意。
    当年老板娘唤做蝶娘,是个利落人。
    那后来呢?莺莺急急切切问。
    掌柜的想了想:蝶娘忽然失踪,花满蹊本是赁来的店面,关了店也无甚可惜,她那店铺就开在这一片。
    莺莺心里一动,问他:不知老丈可知在这片租赁爿脚店需多少银钱?
    掌柜的摸了摸脑袋,想到一个地方:说来也巧,我知道有处店铺正开着呢,我唤中人带你去看。
    中人很快就到了,热情带着莺莺一行人去看房。
    商铺在一处热闹街巷上,临街一门一窗,颇为敞亮。
    商铺门前的青石板路再往前便是汴河,交通便利方便以后花农们划船运花过来。
    商铺背后还有个浅浅的小院,正好方便堆放拆卸下的花枝。
    莺莺一看就瞧中了,不过为了讲价便矜持些,只看不大说话。
    奶娘要老练些,上来就挑刺:这房后院也太窄了些,走人都得侧身,难免长青苔!
    中人笑:这却是有缘故的,墙那边是户人家,格局是个两进的院落,现在这商铺就是人家的。
    这商铺原来是个跨院不大住,便租给一个外地的行商,这个行商是个有头脑的,问过了主人家之后便请了泥水匠另开了一扇窗,将门窗都往巷子里开,临街卖些针头线脑,如今他要回乡这院落便空了下来。
    他是个会做生意的:那户人家有些势力呢,你们赁了他家的房子,泼皮无赖也不敢找麻烦。
    中人看莺莺意动,又道:要不是你们生意干净花香怡人也是雅事,我还不敢接单呢,人家又不差钱,让我找找不触犯刑律的生意,若不成就不赁了,赁价也比市面上便宜,就图个人气免得无人住塌了房。
    一听比市面上便宜,莺莺忙道:我们这做的是花卉买卖,又多是外接的订单,不会过于喧哗。
    中人应了声好:说了是两贯钱一季,我便请了房主来签约。
    低价就租到了好房子,莺莺一行人有些开心,便在商铺里候着主家过来。
    过一会中人带着主家进来,莺莺抬头一看愣了,不正是萧照?
    萧照也一愣:苏三娘子?
    作者有话说:
    24章要入V,当天万字,第二天也万字。
    第20章
    中人便笑:原来两人是熟识。
    他开玩笑:可惜两位早不知道,不然绕过我还能省下一笔中人费。
    莺莺笑:哪里,还要谢过您帮我筹谋寻找合适的铺子。
    莺莺说话中听,中人也高兴:回头店里开门我第一个上门恭贺!还要在外头旧识处替你家宣扬一二。
    莺莺也高兴:您来我店里我定然要给您折扣。
    这个小娘子真是随时随地都能做生意。
    萧照勾唇,笑道:多谢上回赠送的膏药。
    莺莺再看萧照走路仍旧有些瘸,便有些惋惜:可恩公还没好。
    她颇为愧疚,便说了个比市价高些的价格:三贯钱可行?
    萧照浅笑:不用,还是按照原来说的价格。
    他看见莺莺的唇角不自觉垂了下去,便知莺莺是因着无法报恩而歉疚,因而不自觉接着说了一句:不过
    他脑子转得飞快,想起一遭事:不过你住在这里须得将墙上青苔扫掉,下雨积水也得尽快扫进福寿沟,免得塌了我那边的院墙。
    原来可以帮恩人做些事,莺莺脆生生应了声好!
    上次她们瞧过没这商铺好的店铺都要三贯银一月,若不多做些事当真会让她良心不安,觉得占了恩人便宜。
    何况
    莺莺眼睛不自觉看向萧照腿脚:不知您腿脚现在可好?
    萧照摇摇头:很快就好了,军中难免棍棒磕碰,比这些麻烦得伤口都很快会痊愈了。
    原来恩公这把勇武。
    莺莺露出了没见识的表情。
    果然将萧照逗笑了,不过想起自己才与莺莺姐姐退亲,萧照便收了思绪,问中人:纸笔呢?
    --

章节目录

我在汴京卖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吃吃汤圆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吃汤圆呀并收藏我在汴京卖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