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宦 作者:沈如
分卷阅读165
赵青对阮云卿真是感激不尽,云秀安然离开,身上的毒也解了,阮云卿早已将他的后路安排妥当,日后云秀定能在宫外安稳渡日,赵青心中也再无牵挂,也好安下心来,办自己的事了。
近年来一直跟在舒贵妃身边,赵青忍辱负重,凭借自己的力量,已让舒贵妃对他十分信任,手中的证据已经收拢得差不多了,只要等到合适的时机,他就可以将舒贵妃和舒尚书一网打尽,为他的父亲报仇了。
第122章 哗变
处理完这些杂事,阮云卿也闲了起来。
有了云秀之事在先,阮云卿便趁机向宋辚讨要连醉和赵青等人的解药。宋辚正忙得焦头烂额,闻言不禁又气又笑,真是恨不得把他抓到自己怀里,好好教训一番。
宋辚可以给阮云卿解药,那是因为他爱他、疼他,将阮云卿当做自己的爱人,只恨不得把一颗心都掏给他。可赵青等人的生死又与他有何相干,他犯得上如此好心,上赶着的将解药一一奉上么?那可是他用来牵制这些眼线的法宝,若是解了,他还怎么放心再去驱使这些眼线为他办事?
强硬半晌,最终还是抵不过阮云卿失落的眼神,宋辚先将云秀的毒解了,后又一再承诺,只要他夺下皇位,就将赵青等人的毒一并解了。这会儿正是紧要关头,不能出一点差错,没了百日红做为束缚,宋辚对赵青等人还真有些不放心。他本就多疑,这世上,除了阮云卿之外,宋辚是谁也不相信的。
转眼又过了月余,派出去的鹰军终于传回了冯魁的消息,然而这消息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令人震惊不已。
冯魁反了,他杀了萧玉成,反出边关,一路向南,连破十数座城池,已经往京城的方向杀过来了。
萧玉成死了,宋辚听到消息,好长时间都没回过神来。
这个如战神一般的人物,在东离军中一直是坚不可摧的象征,他战功赫赫,所向披靡,与北莽人打了无数场硬仗,是东离的擎天玉柱,也是玉龙关上绝对不能倒下的支撑。
如今这个支撑没了,宋辚简直不敢想像,此时的边关会是怎样的光景。
就同要应验宋辚的猜想一般,边关的战报源源不断的传了回来。
宏佑十四年十一月,萧玉成亡故,全军哗变。其麾下五十万大军一夜之间分崩离析,除去跟随冯魁造反的三十余万人外,其余二十万人马则化作十余股,跟随各自的主帅,在边关诸镇间自立为王。他们烧杀抢掠,攻城夺寨,隐隐向中原腹地扩张,大有蚕食中原之势。
这些人本就是些亡命徒,昔日震摄于萧玉成的威名,还能有所收敛,如今萧玉成一死,再加上冯魁言语挑拨,说宏佑帝枉杀功臣,怕他们功高震主,要将他们这些边关将士一一召回京中,然后斩尽杀绝,越发说得这些粗莽汉子个个胆战心惊。
多年来朝廷时常苛扣军饷,盘剥粮草,层层扒皮,到了玉龙关上,将士们所能见到的粮食,尽都是些陈年旧米,不仅粗粝难吃,还混了大半的沙土,用细箩筛上半晌,所剩的米粒连牙缝都填不满。如此也就罢了,冯魁是军中主帅,五十万将士的粮饷都要经他过手,才能发放到士兵手里,本来就没剩下多少,再被冯魁雁过拔毛,就更加所剩无几,发到兵士手中后,简直少得可怜,有时经过几日拼杀,打完一场恶仗后回到营中,他们才能有那么一小碗米汤和一块夹了麸皮米糠的粗面饼照果腹。
若不是因为萧玉成一身正气,战功赫赫,令人心生敬慕,又数次在收缴敌资后,全部分发下去,贴补手下的将士,而自己分毫不留。他们这五十万大军,也压根挨不到边关大捷,才被冯魁挑拨,恐怕早就已经反了无数次了。
军中积怨已久,一旦反噬后果可想而知。五十万大军听闻萧玉成已死,一瞬间如开闸的洪水一般,全军哗变。甚至因为冯魁打着给萧玉成报仇的旗号,原本连那些不耻他为人的将士们,也全都跟随在他身边,群情激愤,拉起一杆大旗,誓要杀入京中,割下宏佑帝的狗头,以慰萧将军在天之灵。
叛军势如破竹,不过半月就连夺数座州府,守城的将士压根抵挡不住这些才刚下了战场的煞神,这一路竟如同洪水过境,毫无阻滞,就已经攻到了入关后的最后一道关口,狐子岭。
宏佑帝听到消息,早吓得魂飞魄散,过了狐子岭,往南再过一座高山,叛军便入了中原腹地,到时一马平川,即无天险,也没有什么重要隘口,冯魁长驱直入,杀入京城,也不过就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朝堂上吵做一团,以刘同和舒尚书为首,主战与主和分作两派,日日在金殿上吵得不可开交。
舒尚书主和,因为连年争战,朝中不只兵源不足,无将可派,就连战马也没有储备,其他粮草、兵器、饷银等等,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筹措得齐的。如今的徭役税赋已十分繁复,除去一些富庶之地,其他地方的百姓们无不怨声载道,边关已经乱了,若再要强征重税,向百姓筹措粮草,那么不用等叛军攻入京城,周边的百姓们就要不堪重赋,揭竿而起了。
而刘同却主战,不是他不知民间饥苦,而是就算想和,冯魁那里恐怕也不会如他们所愿。此时的冯魁,心里最清楚不过,他如今只有一反到底这一条路了,宏佑帝绝容不下他,一旦退缩,他必死无疑,还不如舍得一身剐,将皇帝拉下马来,做个乱世枭雄,日后或许还能博得半壁江山,分邦自立,做个开国的君主。
而事实也正如刘同所料,就在朝堂上争吵不休的时候,冯魁已然率兵攻到了狐子岭,再往前一步,就会扼住入关的咽喉,到时他进可攻,退可守,若是再暗中勾结北莽,那么东离的江山,就真是陷入了死境。
宏佑帝也终于醒过味儿来,他喝退舒尚书,让刘同速速派兵抵挡,切莫让冯魁攻入狐子岭。
刘同苦笑一声,摊了摊手掌,向皇帝明言道:“朝中与北莽争战了近八年,早已无兵可派,无将可出,皇上可真是难为老臣了。”
“怎么会?”文官中有人言道:“不是还有西北军营的二十万大军么?速派他们出战迎敌就是了。”
舒尚书不免冷笑一声,“西北军营驻扎在京郊,只为拱卫京师所用,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防守,若是将西北军营调离,京城等于门户大开,到时京中的安危谁来守卫?万岁的安危又有谁来守卫?”
“倒不如御驾亲征。”一个留了三绺胡的官员说道:“叛军实属乌合之众,只要万岁带着西北军营的将士去狐子岭,定能震慑三军,让叛军不战而逃!”
众人又争论起来,最后支持御驾亲征的人倒占了大半,本来西北军营的调配权就在皇帝手中,那是皇帝保命的亲卫,
分卷阅读165
-
分卷阅读165
赵青对阮云卿真是感激不尽,云秀安然离开,身上的毒也解了,阮云卿早已将他的后路安排妥当,日后云秀定能在宫外安稳渡日,赵青心中也再无牵挂,也好安下心来,办自己的事了。
近年来一直跟在舒贵妃身边,赵青忍辱负重,凭借自己的力量,已让舒贵妃对他十分信任,手中的证据已经收拢得差不多了,只要等到合适的时机,他就可以将舒贵妃和舒尚书一网打尽,为他的父亲报仇了。
第122章 哗变
处理完这些杂事,阮云卿也闲了起来。
有了云秀之事在先,阮云卿便趁机向宋辚讨要连醉和赵青等人的解药。宋辚正忙得焦头烂额,闻言不禁又气又笑,真是恨不得把他抓到自己怀里,好好教训一番。
宋辚可以给阮云卿解药,那是因为他爱他、疼他,将阮云卿当做自己的爱人,只恨不得把一颗心都掏给他。可赵青等人的生死又与他有何相干,他犯得上如此好心,上赶着的将解药一一奉上么?那可是他用来牵制这些眼线的法宝,若是解了,他还怎么放心再去驱使这些眼线为他办事?
强硬半晌,最终还是抵不过阮云卿失落的眼神,宋辚先将云秀的毒解了,后又一再承诺,只要他夺下皇位,就将赵青等人的毒一并解了。这会儿正是紧要关头,不能出一点差错,没了百日红做为束缚,宋辚对赵青等人还真有些不放心。他本就多疑,这世上,除了阮云卿之外,宋辚是谁也不相信的。
转眼又过了月余,派出去的鹰军终于传回了冯魁的消息,然而这消息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令人震惊不已。
冯魁反了,他杀了萧玉成,反出边关,一路向南,连破十数座城池,已经往京城的方向杀过来了。
萧玉成死了,宋辚听到消息,好长时间都没回过神来。
这个如战神一般的人物,在东离军中一直是坚不可摧的象征,他战功赫赫,所向披靡,与北莽人打了无数场硬仗,是东离的擎天玉柱,也是玉龙关上绝对不能倒下的支撑。
如今这个支撑没了,宋辚简直不敢想像,此时的边关会是怎样的光景。
就同要应验宋辚的猜想一般,边关的战报源源不断的传了回来。
宏佑十四年十一月,萧玉成亡故,全军哗变。其麾下五十万大军一夜之间分崩离析,除去跟随冯魁造反的三十余万人外,其余二十万人马则化作十余股,跟随各自的主帅,在边关诸镇间自立为王。他们烧杀抢掠,攻城夺寨,隐隐向中原腹地扩张,大有蚕食中原之势。
这些人本就是些亡命徒,昔日震摄于萧玉成的威名,还能有所收敛,如今萧玉成一死,再加上冯魁言语挑拨,说宏佑帝枉杀功臣,怕他们功高震主,要将他们这些边关将士一一召回京中,然后斩尽杀绝,越发说得这些粗莽汉子个个胆战心惊。
多年来朝廷时常苛扣军饷,盘剥粮草,层层扒皮,到了玉龙关上,将士们所能见到的粮食,尽都是些陈年旧米,不仅粗粝难吃,还混了大半的沙土,用细箩筛上半晌,所剩的米粒连牙缝都填不满。如此也就罢了,冯魁是军中主帅,五十万将士的粮饷都要经他过手,才能发放到士兵手里,本来就没剩下多少,再被冯魁雁过拔毛,就更加所剩无几,发到兵士手中后,简直少得可怜,有时经过几日拼杀,打完一场恶仗后回到营中,他们才能有那么一小碗米汤和一块夹了麸皮米糠的粗面饼照果腹。
若不是因为萧玉成一身正气,战功赫赫,令人心生敬慕,又数次在收缴敌资后,全部分发下去,贴补手下的将士,而自己分毫不留。他们这五十万大军,也压根挨不到边关大捷,才被冯魁挑拨,恐怕早就已经反了无数次了。
军中积怨已久,一旦反噬后果可想而知。五十万大军听闻萧玉成已死,一瞬间如开闸的洪水一般,全军哗变。甚至因为冯魁打着给萧玉成报仇的旗号,原本连那些不耻他为人的将士们,也全都跟随在他身边,群情激愤,拉起一杆大旗,誓要杀入京中,割下宏佑帝的狗头,以慰萧将军在天之灵。
叛军势如破竹,不过半月就连夺数座州府,守城的将士压根抵挡不住这些才刚下了战场的煞神,这一路竟如同洪水过境,毫无阻滞,就已经攻到了入关后的最后一道关口,狐子岭。
宏佑帝听到消息,早吓得魂飞魄散,过了狐子岭,往南再过一座高山,叛军便入了中原腹地,到时一马平川,即无天险,也没有什么重要隘口,冯魁长驱直入,杀入京城,也不过就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朝堂上吵做一团,以刘同和舒尚书为首,主战与主和分作两派,日日在金殿上吵得不可开交。
舒尚书主和,因为连年争战,朝中不只兵源不足,无将可派,就连战马也没有储备,其他粮草、兵器、饷银等等,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筹措得齐的。如今的徭役税赋已十分繁复,除去一些富庶之地,其他地方的百姓们无不怨声载道,边关已经乱了,若再要强征重税,向百姓筹措粮草,那么不用等叛军攻入京城,周边的百姓们就要不堪重赋,揭竿而起了。
而刘同却主战,不是他不知民间饥苦,而是就算想和,冯魁那里恐怕也不会如他们所愿。此时的冯魁,心里最清楚不过,他如今只有一反到底这一条路了,宏佑帝绝容不下他,一旦退缩,他必死无疑,还不如舍得一身剐,将皇帝拉下马来,做个乱世枭雄,日后或许还能博得半壁江山,分邦自立,做个开国的君主。
而事实也正如刘同所料,就在朝堂上争吵不休的时候,冯魁已然率兵攻到了狐子岭,再往前一步,就会扼住入关的咽喉,到时他进可攻,退可守,若是再暗中勾结北莽,那么东离的江山,就真是陷入了死境。
宏佑帝也终于醒过味儿来,他喝退舒尚书,让刘同速速派兵抵挡,切莫让冯魁攻入狐子岭。
刘同苦笑一声,摊了摊手掌,向皇帝明言道:“朝中与北莽争战了近八年,早已无兵可派,无将可出,皇上可真是难为老臣了。”
“怎么会?”文官中有人言道:“不是还有西北军营的二十万大军么?速派他们出战迎敌就是了。”
舒尚书不免冷笑一声,“西北军营驻扎在京郊,只为拱卫京师所用,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防守,若是将西北军营调离,京城等于门户大开,到时京中的安危谁来守卫?万岁的安危又有谁来守卫?”
“倒不如御驾亲征。”一个留了三绺胡的官员说道:“叛军实属乌合之众,只要万岁带着西北军营的将士去狐子岭,定能震慑三军,让叛军不战而逃!”
众人又争论起来,最后支持御驾亲征的人倒占了大半,本来西北军营的调配权就在皇帝手中,那是皇帝保命的亲卫,
分卷阅读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