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让知青融入社会
第257章 让知青融入社会
待在一起时间久了,秦岭也能感觉到秦浩的情绪有些波动,于是好奇的问。
“县里派人来接你是有什么事吗?还是你给上级领导寄的信有回应了?”
秦浩摇摇头,没有丝毫隐瞒:“不是那件事,是我爸平反,官复原职了。”
“真的吗?那是好事啊!”秦岭表现得比秦浩这个当事人还要高兴。
秦浩一五一十的把秦一鸣的提议说了一遍,秦岭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凝固了。
“当兵很好啊,可以离开这个穷乡僻壤,将来你也能有更广阔的舞台.”
秦浩见她眼圈都红了,伸手将她揽入怀中,调侃道:“伱们女人啊,总是口是心非,分明就不想我走,还非要做出一副很大方的样子。”
说着肩膀上就挨了好几下,秦岭接连用小拳拳一通乱锤:“那我能怎么样?强行让你留下来?万一你将来后悔.”
秦浩直接将她的嘴唇堵住,良久,直到秦岭呼吸不过来才松开她。
“我已经跟我爸说了,继续留在这里,我们的事业还没完成呢,我怎么能走?”
“可是.”
“我做事从来不后悔。”
秦岭直接扑到秦浩怀里,泣不成声,刚刚她真的很害怕秦浩会一走了之,毕竟城市跟农村完全是两个世界,多少人为了回到城里,想尽各种手段。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多久,秦浩父亲平反让他去当兵的事情就传开了,作为知青当中的风云人物,自然备受关注。
对此,知青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秦浩一定会去当兵,也应该去当兵,让那些命好进入部队的人也看看,他们知青也都是好样的。
另外一派则是羡慕嫉妒恨,大家都是一起下乡的知青,凭什么秦浩就能去当兵?就因为他有个好老子?
这里面李奎勇最是不忿,三天两头的带着一群知青往县里跑,说是要检举秦浩。
县领导很是不悦:“李奎勇同志,看看你现在像个什么样子,还有没有一点思想觉悟,人家秦浩同志已经主动拒绝了入伍参军的申请,要坚定的留下来建设农村,要都跟你似的,我们农村什么时候才能发展起来?”
一番话说的李奎勇羞愧难当,跟他一起检举的知青也都闹了个大红脸。
“原来他没打算走?”
“难道他真的想要建立咱们知青自己的工厂?”
秦浩在过年期间走遍了各个村的知青点,把他的计划告诉了所有知青,95%的知青都在请愿书上签了字,虽然绝大多数知青都不看好秦浩的计划。
但这个年纪的人,多少还是抱有一丝幻想,即便是最后没成,他们也佩服秦浩能够站出来。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钟跃民耳朵里。
郑桐觉得匪夷所思:“这姓秦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这么好的机会,他不走?”
“跃民,跃民,想什么呢?”
钟跃民被拍了一下,这才回过神来,敷衍道:“哦,没,没什么。”
其实钟跃民的父亲也被放了出来,按照他父亲的说法,也会尽快帮他申请进入部队,他也早就想离开这个穷乡僻壤。
可是,郑桐他们几个就没那么好命了,只能继续待在农村,如果没有秦浩这档子事,钟跃民可以毫无负罪感的离开,可是被秦浩这么一闹,他又有些犹豫了,就这么走了,是不是显得有点对不住郑桐他们?
然而,最终,钟跃民还是走了,他已经过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想念现代化的社会,电话、电视机、收音机、汽车.
钟跃民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走了,临走时只给郑桐留了一封信,等到郑桐醒过来,看到信的时候,他已经坐上了县里征兵的汽车。
“钟跃民,你姥姥的!”郑桐几下把信撕成碎片,他们之间这些年的友谊也像这些纸屑一样随风飘散。
接下来的小半年里,秦浩并没有等到上级领导的回信,他只能跟其他知青一样,每天下地干活,甚至他一度怀疑,自己的信是不是压根就没被上级领导看到。
秦岭好几次都劝他,干脆别等了,去部队报道。
直到有一天,县里来人把秦浩请了过去,县领导边走边低声对秦浩说道:“待会儿你可得小心点说话。”
秦浩心中一动。
很快,秦浩就被带到县领导的办公室。
“秦浩同志,来,请坐,我是京城来的,想要问你几个问题,可以吗?”
对方并没有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秦浩能够感觉到,这人身上的气场,明显是身居高位的存在。
“您请问。”
对方拿出一张纸条,看了一眼,正色道:“秦浩同志,你说要建造一个知青工厂,可是现在工厂都应该归属集体,你这不是在搞小集体圈子吗?”
秦浩坐直了身子,不紧不慢的回答:“这是两码事,我之所以要建造知青工厂,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知青彻底在农村扎根,同时利用他们在城市学到的知识改造农村。”
“当初上头号召我们知青上山下乡,改造农村,上千万知青响应政策,原本以为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可实际上到了农村却发现,压根不是这么回事,知青们自然会想尽各种方法回城。”
县领导在旁边听得冷汗都下来了,一个劲的给秦浩使眼色,奈何秦浩压根就不搭理他,他现在有些后悔,自己怎么就那么欠呢,在外面等着不就好了,何必来趟这趟浑水呢。
对方的脸色果然变得很难看,不过并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结。
“你的意思是,只要有了知青工厂,知青就不会想回城里了?”
秦浩摇摇头:“我的意思是,要给知青一点希望,让大家日子有了盼头,大家才会心甘情愿的留下来,才能不成为负担,从而为建设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方闻言,脸色有所好转,仔细一想,秦浩所说的似乎也挺有道理的。
县领导暂时松了口气,心里暗暗祈祷,秦浩不要再这么“大嘴巴”了,眼前这位可是不得了的大人物啊,一句话说错,他都要跟着吃瘪。
“可是,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如果允许知青开办工厂,岂不是在压缩大集体企业的生存空间?”对方顿了顿又问。
秦浩摆摆手:“不存在的,现在社会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商品过多,恰恰相反,我们的各项商品都存在严重缺失,特别是农产品,这可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吃饭问题。”
“我们这些知青的平均知识水平要远远高于普通农民,如果能够充分的把知青利用起来,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大规模的科技种植,比如粮种的改良、比如更加先进的储存方式,这些都可以极大的缓解群众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
对方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桌上的录音机,眼神有些触动。
“可是,知青依旧只是小集体.”
秦浩直接打断:“从小我接受过的教育就告诉我,要用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既然上级已经通过政策把知青从城市户口剥离出来,又没有给我们农村户口,就应该承认,这是一个独立的群体,知青工厂的存在不是要搞小集体,而是要让这个群体重新融入到整个社会当中,担任更有价值的社会分工。”
“这”对方诧异的看着秦浩,他没想到面前这个年轻人逻辑性这么强,而且很有说服力。
县领导已经听傻了,他的位置决定了他的眼界,他看待知青问题一直都是站在县里的角度,而秦浩却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视角,这让他意识到,这个年轻人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可怕”。
谈话到此就结束了,对方并没有给秦浩什么承诺,甚至没有提及自己的身份,只是告诉他,今天他们的谈话已经被录了下来,同时让秦浩等消息。
原本秦浩以为,等待消息的过程将会跟之前一样漫长,然而不到一个月,内参上就出现了一片没有署名的文章。
文章的标题很简单,也很显眼——【关于如何提高知青主观能动性的若干建议。】
很快,这篇文章就出现在了各大报纸上,由于文章中举了秦浩所在的杨树村知青试点作为例子,这让去年就火了一阵子的秦浩,彻底成了名人。
当然,相比于这些虚名,真正让秦浩高兴的是,上级终于给出了知青集体登记企业的政策试点指导意见。
按照这份指导意见所说,知青要想登记企业,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最少需要150名知青集体申请,同时所招收的工人也只能是知青,并且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内,此外,上级部门也不给任何财政拨款,设备、原材料都需要自己想办法。
“什么都不给,还怎么办企业?这不是为难我们嘛。”
“就是说啊,不想让我们建工厂就直说嘛,何必设置这么多门槛。”
知青们议论纷纷,不说别的,光是购买设备的钱就不是个人能够拿出来的,在六十年代,即便是有这么多钱,他也不敢拿出来。
然而,就在一片喧哗中,秦浩却带着150名知青,来到了县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
这些知青都是秦浩从各个村知青点招募来的,都是去年大豆产量排名前列的村子,秦浩虽然想要改变知青的命运,但机会还是要优先留给肯自力更生的人,对于那些好吃懒做的混子,他是一律不要的,免得到时候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150名知青浩浩荡荡的排队签字,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原本对秦浩的计划并不抱太大希望,谁又能想到,秦浩他真的做到了!
旁观的知青都羡慕得不行,恨不得直接把排队的人拉出来,自己顶上。
还真的有想要浑水摸鱼的,可惜秦浩早就防着这一手,派宁宇他们维持秩序,想要混进队伍的知青,都被“请”了出去。
“大家都是知青,凭什么要他们不要我们!”
“就是,这不公平,谁允许你们搞小集体的?”
恨人有恨己无,是人性的通病,很快就有不少知青提出了抗议。
正在排队的知青也不是吃素的:“谁让你们去年种地的时候不卖力?我们的产量比你们高,还有什么好说的?”
“你们这是不教而诛,有能耐咱们再种一季,看谁的产量高!”
“就是,你们不过就是碰巧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秦浩听到外面的喧哗声,也从里面出来,扫了正在闹事的知青一眼。
“以后有得是你们表现的机会,而且我们知青工厂往后肯定是要继续扩大生产的,大家不用担心,只要是肯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都欢迎加入!”
闹事的知青一看秦浩来了,顿时不敢言语了,生怕被秦浩记住,到时候不招他们就完蛋了。
眼见刚刚还闹得凶的知青们,被秦浩一句话治得服服帖帖,秦浩的威信再度提升了一个档次。
终于,150名知青签名完毕,随后秦浩就用“知青”作为工厂的注册名,成功完成了工商登记。
“知青,知青工厂,属于我们的工厂。”
“我不是在做梦吧?我们知青也能有自己的工厂!”
在一片欢腾中,秦浩毫无例外的被推举为知青工厂的厂长,宁宇成了保卫科长,秦岭则是妇女主任,另外还有一些有特长的知青,被任命为副厂长、车间主任等职务。
不过接下来,秦浩还需要继续忙碌,工厂虽然建起来了,可设备就只有一台压榨机,场地也没有,还有工厂以后主营什么产品,这些都要他来操心。
不过好在对于商业这块,算是秦浩的强项,首先软磨硬泡的从县领导手里弄到了一片荒地,虽说在县城外面,但面积大,而且附近就有水源,很适合生产。
至于建造所需的红砖,秦浩跟知青们一商量,干脆自己烧,反正相关工艺秦浩都很清楚,至于水泥跟钢筋就没办法了,只能钱买,好在有了集体的名义,可以直接开批条,只要给钱就行了。
很快,原本县城外的荒地上,就成了热闹的施工现场。
比较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不在名单上的知青,也主动过来帮忙,一方面他们是想着到秦浩这边刷刷存在感,好在下次工厂扩招的时候,第一批进工厂。
一方面则是觉得工厂尽快投入生产,才会更早的扩招。
对此,秦浩也做出了承诺,只要是来帮忙的知青,全部登记造册,将来招工的时候优先录取,就按照他们来报道的先后顺序招收。
这样一来,知青们干活都更有动力了,短短几天时间,就有两三百名知青前来义务帮忙。
工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本章完)
待在一起时间久了,秦岭也能感觉到秦浩的情绪有些波动,于是好奇的问。
“县里派人来接你是有什么事吗?还是你给上级领导寄的信有回应了?”
秦浩摇摇头,没有丝毫隐瞒:“不是那件事,是我爸平反,官复原职了。”
“真的吗?那是好事啊!”秦岭表现得比秦浩这个当事人还要高兴。
秦浩一五一十的把秦一鸣的提议说了一遍,秦岭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凝固了。
“当兵很好啊,可以离开这个穷乡僻壤,将来你也能有更广阔的舞台.”
秦浩见她眼圈都红了,伸手将她揽入怀中,调侃道:“伱们女人啊,总是口是心非,分明就不想我走,还非要做出一副很大方的样子。”
说着肩膀上就挨了好几下,秦岭接连用小拳拳一通乱锤:“那我能怎么样?强行让你留下来?万一你将来后悔.”
秦浩直接将她的嘴唇堵住,良久,直到秦岭呼吸不过来才松开她。
“我已经跟我爸说了,继续留在这里,我们的事业还没完成呢,我怎么能走?”
“可是.”
“我做事从来不后悔。”
秦岭直接扑到秦浩怀里,泣不成声,刚刚她真的很害怕秦浩会一走了之,毕竟城市跟农村完全是两个世界,多少人为了回到城里,想尽各种手段。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多久,秦浩父亲平反让他去当兵的事情就传开了,作为知青当中的风云人物,自然备受关注。
对此,知青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秦浩一定会去当兵,也应该去当兵,让那些命好进入部队的人也看看,他们知青也都是好样的。
另外一派则是羡慕嫉妒恨,大家都是一起下乡的知青,凭什么秦浩就能去当兵?就因为他有个好老子?
这里面李奎勇最是不忿,三天两头的带着一群知青往县里跑,说是要检举秦浩。
县领导很是不悦:“李奎勇同志,看看你现在像个什么样子,还有没有一点思想觉悟,人家秦浩同志已经主动拒绝了入伍参军的申请,要坚定的留下来建设农村,要都跟你似的,我们农村什么时候才能发展起来?”
一番话说的李奎勇羞愧难当,跟他一起检举的知青也都闹了个大红脸。
“原来他没打算走?”
“难道他真的想要建立咱们知青自己的工厂?”
秦浩在过年期间走遍了各个村的知青点,把他的计划告诉了所有知青,95%的知青都在请愿书上签了字,虽然绝大多数知青都不看好秦浩的计划。
但这个年纪的人,多少还是抱有一丝幻想,即便是最后没成,他们也佩服秦浩能够站出来。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钟跃民耳朵里。
郑桐觉得匪夷所思:“这姓秦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这么好的机会,他不走?”
“跃民,跃民,想什么呢?”
钟跃民被拍了一下,这才回过神来,敷衍道:“哦,没,没什么。”
其实钟跃民的父亲也被放了出来,按照他父亲的说法,也会尽快帮他申请进入部队,他也早就想离开这个穷乡僻壤。
可是,郑桐他们几个就没那么好命了,只能继续待在农村,如果没有秦浩这档子事,钟跃民可以毫无负罪感的离开,可是被秦浩这么一闹,他又有些犹豫了,就这么走了,是不是显得有点对不住郑桐他们?
然而,最终,钟跃民还是走了,他已经过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想念现代化的社会,电话、电视机、收音机、汽车.
钟跃民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走了,临走时只给郑桐留了一封信,等到郑桐醒过来,看到信的时候,他已经坐上了县里征兵的汽车。
“钟跃民,你姥姥的!”郑桐几下把信撕成碎片,他们之间这些年的友谊也像这些纸屑一样随风飘散。
接下来的小半年里,秦浩并没有等到上级领导的回信,他只能跟其他知青一样,每天下地干活,甚至他一度怀疑,自己的信是不是压根就没被上级领导看到。
秦岭好几次都劝他,干脆别等了,去部队报道。
直到有一天,县里来人把秦浩请了过去,县领导边走边低声对秦浩说道:“待会儿你可得小心点说话。”
秦浩心中一动。
很快,秦浩就被带到县领导的办公室。
“秦浩同志,来,请坐,我是京城来的,想要问你几个问题,可以吗?”
对方并没有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秦浩能够感觉到,这人身上的气场,明显是身居高位的存在。
“您请问。”
对方拿出一张纸条,看了一眼,正色道:“秦浩同志,你说要建造一个知青工厂,可是现在工厂都应该归属集体,你这不是在搞小集体圈子吗?”
秦浩坐直了身子,不紧不慢的回答:“这是两码事,我之所以要建造知青工厂,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知青彻底在农村扎根,同时利用他们在城市学到的知识改造农村。”
“当初上头号召我们知青上山下乡,改造农村,上千万知青响应政策,原本以为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可实际上到了农村却发现,压根不是这么回事,知青们自然会想尽各种方法回城。”
县领导在旁边听得冷汗都下来了,一个劲的给秦浩使眼色,奈何秦浩压根就不搭理他,他现在有些后悔,自己怎么就那么欠呢,在外面等着不就好了,何必来趟这趟浑水呢。
对方的脸色果然变得很难看,不过并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结。
“你的意思是,只要有了知青工厂,知青就不会想回城里了?”
秦浩摇摇头:“我的意思是,要给知青一点希望,让大家日子有了盼头,大家才会心甘情愿的留下来,才能不成为负担,从而为建设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方闻言,脸色有所好转,仔细一想,秦浩所说的似乎也挺有道理的。
县领导暂时松了口气,心里暗暗祈祷,秦浩不要再这么“大嘴巴”了,眼前这位可是不得了的大人物啊,一句话说错,他都要跟着吃瘪。
“可是,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如果允许知青开办工厂,岂不是在压缩大集体企业的生存空间?”对方顿了顿又问。
秦浩摆摆手:“不存在的,现在社会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商品过多,恰恰相反,我们的各项商品都存在严重缺失,特别是农产品,这可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吃饭问题。”
“我们这些知青的平均知识水平要远远高于普通农民,如果能够充分的把知青利用起来,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大规模的科技种植,比如粮种的改良、比如更加先进的储存方式,这些都可以极大的缓解群众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
对方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桌上的录音机,眼神有些触动。
“可是,知青依旧只是小集体.”
秦浩直接打断:“从小我接受过的教育就告诉我,要用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既然上级已经通过政策把知青从城市户口剥离出来,又没有给我们农村户口,就应该承认,这是一个独立的群体,知青工厂的存在不是要搞小集体,而是要让这个群体重新融入到整个社会当中,担任更有价值的社会分工。”
“这”对方诧异的看着秦浩,他没想到面前这个年轻人逻辑性这么强,而且很有说服力。
县领导已经听傻了,他的位置决定了他的眼界,他看待知青问题一直都是站在县里的角度,而秦浩却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视角,这让他意识到,这个年轻人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可怕”。
谈话到此就结束了,对方并没有给秦浩什么承诺,甚至没有提及自己的身份,只是告诉他,今天他们的谈话已经被录了下来,同时让秦浩等消息。
原本秦浩以为,等待消息的过程将会跟之前一样漫长,然而不到一个月,内参上就出现了一片没有署名的文章。
文章的标题很简单,也很显眼——【关于如何提高知青主观能动性的若干建议。】
很快,这篇文章就出现在了各大报纸上,由于文章中举了秦浩所在的杨树村知青试点作为例子,这让去年就火了一阵子的秦浩,彻底成了名人。
当然,相比于这些虚名,真正让秦浩高兴的是,上级终于给出了知青集体登记企业的政策试点指导意见。
按照这份指导意见所说,知青要想登记企业,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最少需要150名知青集体申请,同时所招收的工人也只能是知青,并且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内,此外,上级部门也不给任何财政拨款,设备、原材料都需要自己想办法。
“什么都不给,还怎么办企业?这不是为难我们嘛。”
“就是说啊,不想让我们建工厂就直说嘛,何必设置这么多门槛。”
知青们议论纷纷,不说别的,光是购买设备的钱就不是个人能够拿出来的,在六十年代,即便是有这么多钱,他也不敢拿出来。
然而,就在一片喧哗中,秦浩却带着150名知青,来到了县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
这些知青都是秦浩从各个村知青点招募来的,都是去年大豆产量排名前列的村子,秦浩虽然想要改变知青的命运,但机会还是要优先留给肯自力更生的人,对于那些好吃懒做的混子,他是一律不要的,免得到时候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150名知青浩浩荡荡的排队签字,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原本对秦浩的计划并不抱太大希望,谁又能想到,秦浩他真的做到了!
旁观的知青都羡慕得不行,恨不得直接把排队的人拉出来,自己顶上。
还真的有想要浑水摸鱼的,可惜秦浩早就防着这一手,派宁宇他们维持秩序,想要混进队伍的知青,都被“请”了出去。
“大家都是知青,凭什么要他们不要我们!”
“就是,这不公平,谁允许你们搞小集体的?”
恨人有恨己无,是人性的通病,很快就有不少知青提出了抗议。
正在排队的知青也不是吃素的:“谁让你们去年种地的时候不卖力?我们的产量比你们高,还有什么好说的?”
“你们这是不教而诛,有能耐咱们再种一季,看谁的产量高!”
“就是,你们不过就是碰巧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秦浩听到外面的喧哗声,也从里面出来,扫了正在闹事的知青一眼。
“以后有得是你们表现的机会,而且我们知青工厂往后肯定是要继续扩大生产的,大家不用担心,只要是肯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都欢迎加入!”
闹事的知青一看秦浩来了,顿时不敢言语了,生怕被秦浩记住,到时候不招他们就完蛋了。
眼见刚刚还闹得凶的知青们,被秦浩一句话治得服服帖帖,秦浩的威信再度提升了一个档次。
终于,150名知青签名完毕,随后秦浩就用“知青”作为工厂的注册名,成功完成了工商登记。
“知青,知青工厂,属于我们的工厂。”
“我不是在做梦吧?我们知青也能有自己的工厂!”
在一片欢腾中,秦浩毫无例外的被推举为知青工厂的厂长,宁宇成了保卫科长,秦岭则是妇女主任,另外还有一些有特长的知青,被任命为副厂长、车间主任等职务。
不过接下来,秦浩还需要继续忙碌,工厂虽然建起来了,可设备就只有一台压榨机,场地也没有,还有工厂以后主营什么产品,这些都要他来操心。
不过好在对于商业这块,算是秦浩的强项,首先软磨硬泡的从县领导手里弄到了一片荒地,虽说在县城外面,但面积大,而且附近就有水源,很适合生产。
至于建造所需的红砖,秦浩跟知青们一商量,干脆自己烧,反正相关工艺秦浩都很清楚,至于水泥跟钢筋就没办法了,只能钱买,好在有了集体的名义,可以直接开批条,只要给钱就行了。
很快,原本县城外的荒地上,就成了热闹的施工现场。
比较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不在名单上的知青,也主动过来帮忙,一方面他们是想着到秦浩这边刷刷存在感,好在下次工厂扩招的时候,第一批进工厂。
一方面则是觉得工厂尽快投入生产,才会更早的扩招。
对此,秦浩也做出了承诺,只要是来帮忙的知青,全部登记造册,将来招工的时候优先录取,就按照他们来报道的先后顺序招收。
这样一来,知青们干活都更有动力了,短短几天时间,就有两三百名知青前来义务帮忙。
工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