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朱祖威——集邮圈里的“一团火”
第1章 朱祖威——集邮圈里的“一团火”
【集邮传记文学】
中国集邮人物列传(1)
顾雪林
(作者顾雪林简介:他今年的岁数暂时保密。
1970年北京101中学毕业后,在北京参加工作,当过工人、工厂会计、厂机加工车间副主任、电机车间主任;厂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厂文艺宣传队队长、厂理论批判组组长;
1978年在北京某技校任电机专业课辅导老师、班主任;
1980年—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4年,考入《中国教育报》,先后任报社人事处主任科员、记者部主任助理、成人教育部副主任、新闻部副主任、外国教育部主任(主编《打开世界教育之窗》一书)、社会周刊部主任、文化社会部主任、《中国教育报》编委、副编审;兼任《中国教育报》培训中心主任;2013年退休,曾任中国老教授协会编审委员会会长,负责主编丛书《中国百年老校》第一册和第二册。该丛书现已出到第四册。
现任集邮界社会职务: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会长、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会长、四方集邮联谊会副会长;
曾任集邮界社会职务:1992年任全国集邮联集邮宣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任北京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理事、集邮宣传顾问等)
现为起点中文网阅文作家专区驻网作家。
个人业余爱好:集邮;收藏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收藏鼻烟壶
个人博客:“京城翎管王”
......
一、集邮传记文学《中国集邮人物列传》的缘起
听闻我认识30多年的集邮朋友朱祖威(78岁)去世的消息,我万分震惊!
我过去总认为,北京的集邮活动很多,大家常有见面的机会。谁知世事难料,也许有一天,某一位朋友会走在你的前面!
我终于认识到,应当抓住和朋友们的每一个珍贵的见面机会!我开始对自己的集邮生涯进行断断续续的回顾与反思。
当夜深人静时,我端起一杯淡淡的绿茶,慢慢品尝;坐在电脑桌前,望着电脑里那些浸透着岁月时光的老照片,陷入沉思。我想起和这些集邮老朋友们在中国邮坛上的相互认识、交换邮品、制作邮品,一起开会、聊天、讨论和合作的那些往事。
原本已经有些淡忘的那些集邮往事,又渐渐地清晰起来,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特别是那些邮坛上的“集邮风云人物”:
集邮家:朱祖威、刘肇宁、吴凤岗、李伯琴、王渭、赵人龙、沈曾华、刘佳维(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郭迅、宋知新、马麟、葛建亚、岳晓湄、李近朱、刘格文、韩国光、鄂文江、蒋鹏凌、王泰来、林轩、施慧中、刘大有、曹大德、刘开文、李晓耕、白而强、宋玺瑰、张会成、王海涛(集邮家中的小字辈);
邮票设计家:黄里、卢天骄;
各级集邮组织的领导者:成志伟(集邮家)、杜庆云、许宇唐、贾明、李洪义、刘钟林、刘玉平(集邮家)、张林侠(集邮家)、张国华、严忠辉、康桐岭、关鹤舞(邮票鉴定专家)、李庆森、徐水清;
集邮记者和编辑:周家奎、李玲、董至德、刘劲、蔡旸、李潮、王宏伟(集邮摄影家)、王路、刘生平等。
他们的风采又再一次活跃在我的眼前,让我回忆起和他们在一起的那些集邮往事。那山那水,历历在目;一言一行,难以忘怀!
......
二、题外话——我的那点集邮往事
人们说,爱回忆往事,就是老了。也许吧,一直把自己当成集邮圈里“壮劳力”的我,就这样开始了渐渐“老“去的历程!
如果从1960年我参加小学集邮小组算起,我已经整整集邮62年了。
2022年,我到了活一天赚一天的时候了。
小时候,我曾很淘气,让很多教过我的老师都因管不住我而非常发愁。记得在小学一年级时,教自然课的李省三老师把我们几个淘气的男孩子组织起来,成立了班级集邮小组,指名让我当集邮小组长。
李老师拿出一些邮票说:“这些都是新中国邮票,可以组成一套一套的邮票,但每套里都缺一些邮票,看看你们谁能最先补齐一整套邮票。”
李老师让我补齐1958年发行的《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纪念》邮票中那枚20分面值的。我当时想:“这有什么难的?”我在家里翻箱倒柜,在外面四处托小朋友们帮忙,甚至无数次去翻垃圾箱,但直到1966年,8年过去了,我也没能攒到那枚20分的《关汉卿》邮票(后来我才知道,当时的20分是国际信函面值的邮票,在国内的信封上,根本收集不到。)我体会到了,集邮真难!
也就是从1960年寻找《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纪念》20分邮票开始,我开始了自己的集邮生涯。
集邮引导我活泼好动的儿童天性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让我充沛的儿童剩余精力有了宣泄的出口;集邮让我懂得了人情世故,学会了与人交往;集邮让我养成了做事要有坚持性,要有恒心的好品格;集邮让我养成了干净整洁的良好生活习惯;集邮提高了我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不懈追求。
这一晃,14年过去了。
到了1980年发行“猴票”的时候,我的集邮兴趣被生肖邮票的发行再次点燃。业余时间,我开始常常混迹于北京王府井东华门大街集邮总公司旁的邮票交换市场、海淀邮局旁的邮票交换市场、玉渊潭东墙外的邮票交换市场、工人体育馆北邮票交换市场等,直到后来的月坛邮市。
1984年6月,我考入中国教育报。很快,在1985年6月,我联系了在京的20余家报社和出版社的集邮协会,和其中60余位喜欢集邮的编辑记者们,组建了“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并担任会长至今。在当时北京市集邮协会秘书长李保联的帮助下,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成立当年就加入了北京市集邮协会,成为其团体会员。邮票设计家黄里为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成立一周年设计了纪念封,由北京宣武区集邮协会的袁连发用丝漏法印制。
1985年9月6日是我国的第一个“教师节”。当天晚上,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在北京北海公园联合中国教育报、北京市教育局和北京市集邮协会举办了“庆祝教师节集邮座谈会”活动。启功先生为活动纪念明信片题词“向伟大的人民教师致敬”(明信片为4分和八分两枚)。当时,我亲自请了《四世同堂》电视剧的剧组成员参加活动,邵华(演老太爷)、李婉芬(演“大赤包”)、李维康(演大嫂、著名京剧演员)、赵宝刚(演老二、现著名导演)、周国治(演大赤包的丈夫)等十几位演员和邮票设计家卢天娇、北京市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廖沫沙等应邀参加了活动,北京集邮界的朋友中很多人都参加了这个活动。在北京的集邮界,这是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第一次在社会活动中的集邮圈里亮相,获得了北京集邮界的积极肯定和热情鼓励。
我和集邮家王渭也是在这次活动上认识的。当时,我是活动的主持人,王渭找到我,说要上台朗诵一首祝福这次活动的诗歌,我请他上台朗诵了,他激情澎湃的诗朗诵,深深感染了我,我从此开始关注他。
以后,在京城内外各种集邮活动中或集邮研讨会上,我又先后认识了北京集邮家朱祖威、刘肇宁、李伯琴、张林侠、王渭、岳晓湄;邮票设计家黄里;全国集邮联邮展部主任刘玉平;《集邮》杂志编辑记者李玲、刘劲、董志德;《中国集邮报》记者周家奎、蔡旸、王宏伟;武汉集邮家郭迅、马驎;南京集邮家葛建亚;邯郸集邮家李庆森、宋玺瑰、张会成、王海涛等。我还和福建集邮家方友德、河北石家庄集邮家许锡良、旅日集邮家段跃中等人,很长时间都有通信联系。
我认为:一部完整的《中国集邮史》,应当如司马迁《史记》一样有集邮人物列传,但不要写成干巴巴的个人简历。
集邮人物列传,应当让那些真正活跃在邮坛上的风云人物生动活泼地跃然纸上,让喜爱集邮的读者们过目不忘。任何集邮活动,都是人参与策划的,集邮的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集邮人物创造的!
谁是集邮风云人物,不是由所谓“集邮联”的几个人拍着脑袋决定的,而是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的影响决定的,是广大集邮者公认的。
在中国,应当更加关注那些活跃在各地的集邮活动家,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各地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判断集邮风云人物,不能只用是否在邮展上获奖作为唯一标准。全国各地广大集邮者的认可度,才应当是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下面,我谈谈上述这些一直和我有些交往,又让我非常难忘的集邮家们:
......
1、朱祖威——集邮圈里的“一团火”
集邮界有一个说法,集邮圈有能力组织全国性集邮活动的民间集邮活动家是“南郭北朱”。
“南郭”指的是武汉集邮家郭迅,他1993年举办全国性的“邮票上的***知识竞赛”,因国内20多家主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的大力宣传,在全国集邮界影响很大,一举成名!
“北朱”指的是北京集邮家朱祖威,他是1978年以后在我国成立的第一个集邮组织“鼓楼集邮协会”的创办人兼会长。他举办过无数集邮活动和集邮展览,发表过数不清的集邮文章和集邮论文,筹划过朝鲜等国家的邮票发行,他个人几大柜子的的集邮藏品极为丰富,很可能是全国第一。他连续举办多年的“外国邮票评选活动”,加强了中外集邮界的交流,把中国集邮推向了世界!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朱祖威的集邮生涯是非常坎坷的,其坎坷程度,超过了我们所有人!
在上世纪90年代,月坛邮市的开办让北京的集邮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朱祖威也热心联系了几家国家级集邮协会和一些个人集邮者,联合集资开办了“东单邮市”等。但因为种种原因,“东单邮市”被迫停办,导致朱祖威和许多个人投资者的几百万元钱被套在账上,一时人心惶惶。在那个年代,这几百万人民币不是个小数目(那时一套北京三环路附近的三居室,不过几十万元)。怎么办?天大的困难摆在了朱祖威面前。他说:“这个困难我来扛!”从此,各种各样要账的人缠住了朱祖威;同时,集邮界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满天飞。
为了还债,朱祖威卖掉了一枚他心爱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卖掉了无数枚“猴票”,也许还有整版的“猴票”,很多“珍邮”从此离开了朱祖威的集邮册,去天涯漂泊!
曾几次,我善意地提出资助朱祖威一些钱,他说:“欠你的和欠别人的还不是一样。”
曾经,我很担心这些事他扛不下来,他拍拍自己的胸脯说:“咱们志愿军老战士,这点困难算什么!”
有一天,朱祖威打电话约我和北京市集邮协会康桐岭一起吃个饭,想商量一下给一位我们三人都认识的债主(一位当时北京某工厂的集邮协会会长)还钱的事。我们两人到时,那位债主也到了,但他一直站在院里,不停地打电话。
过了一会,正在我们四人边吃边聊的时候,有两位北京某城区检察院的人前来拘传朱祖威去谈清欠那位债主邮款的问题。
我说:“债主就在这。”
他们说:“就是这位债主刚刚打电话让我们来拘传朱祖威的。”
这位债主绝情的所作所为,让我和康桐岭震惊不已!
我要求那二人出示证件,他们出示了,我看了,确实是法院的工作人员。当着我和康桐岭的面,他们把朱祖威带走了。朱祖威在从后门上车时,他回眸一望,我看见他近乎绝望和伤心的目光!
据说,朱祖威在该检察院被拘了几天以后,交了十几万元欠款才被放了出来。出来后,他已经几乎弹尽粮绝了。
我知道,这事对朱祖威的打击很大,也是导致他患上心脏病的原因之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为了还款,受尽了误解和屈辱。
在北京集邮界,朱祖威真不愧是一位有担当的铮铮铁汉,我非常佩服他!
在2016年举行的一次有关“探讨发行***邮票”的集邮研讨会上,我问朱祖威:“还款的事进展如何了?”他笑着说:“还差一点就彻底还完了。”我为他高兴。但看到他气色不好,还特别嘱咐他要注意身体。并又一次提出:“要不要由我把还款的事在集邮界的会上说一说,减少一些误会。”朱祖威再次谢绝了,他说:“身正不怕影子歪!”。
谁知,几个月后,他就因心脏病发作而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我为失去这样一位赤诚而有担当的集邮朋友而万分悲痛!
小时候看三国,很喜欢关羽,他武艺高强,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也曾经受过“刮骨疗毒”的痛苦,最后还败走了麦城。而关羽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样的辉煌、痛苦和“走麦城”中,非常丰满地树立起来了。在这点上说,朱祖威有点像关羽,他一定是未来《中国集邮史》中,集邮人物形象特点最丰富、最丰满的一个人。也是让我最敬佩的集邮大师!
中国集邮事业的发展,太需要朱祖威这样有丰富藏品、有才华、有责任心、有创造力、有活力、有担当、有组织和活动能力的集邮家了!在中国邮坛,这样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太少太少了!
祖威走好,你是我永远引为自豪的集邮朋友!
? ?——我认为:一部完整的《中国集邮史》,应当如司马迁《史记》一样有集邮人物列传,但不要写成干巴巴的个人简历。
? 集邮人物列传,应当让那些真正活跃在邮坛上的风云人物生动活泼地跃然纸上,让喜爱集邮的读者们过目不忘。
? 任何集邮活动,都是人参与策划的,集邮的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集邮人物创造的!
? 谁是集邮风云人物,不是由所谓“集邮联”的几个人拍着脑袋决定的,而是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的影响决定的,是广大集邮者公认的。
? 在中国,应当更加关注那些活跃在各地的集邮活动家们,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各地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
? 判断集邮风云人物,不能只用是否在邮展上获奖作为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
(本章完)
【集邮传记文学】
中国集邮人物列传(1)
顾雪林
(作者顾雪林简介:他今年的岁数暂时保密。
1970年北京101中学毕业后,在北京参加工作,当过工人、工厂会计、厂机加工车间副主任、电机车间主任;厂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厂文艺宣传队队长、厂理论批判组组长;
1978年在北京某技校任电机专业课辅导老师、班主任;
1980年—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4年,考入《中国教育报》,先后任报社人事处主任科员、记者部主任助理、成人教育部副主任、新闻部副主任、外国教育部主任(主编《打开世界教育之窗》一书)、社会周刊部主任、文化社会部主任、《中国教育报》编委、副编审;兼任《中国教育报》培训中心主任;2013年退休,曾任中国老教授协会编审委员会会长,负责主编丛书《中国百年老校》第一册和第二册。该丛书现已出到第四册。
现任集邮界社会职务: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会长、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会长、四方集邮联谊会副会长;
曾任集邮界社会职务:1992年任全国集邮联集邮宣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任北京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理事、集邮宣传顾问等)
现为起点中文网阅文作家专区驻网作家。
个人业余爱好:集邮;收藏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收藏鼻烟壶
个人博客:“京城翎管王”
......
一、集邮传记文学《中国集邮人物列传》的缘起
听闻我认识30多年的集邮朋友朱祖威(78岁)去世的消息,我万分震惊!
我过去总认为,北京的集邮活动很多,大家常有见面的机会。谁知世事难料,也许有一天,某一位朋友会走在你的前面!
我终于认识到,应当抓住和朋友们的每一个珍贵的见面机会!我开始对自己的集邮生涯进行断断续续的回顾与反思。
当夜深人静时,我端起一杯淡淡的绿茶,慢慢品尝;坐在电脑桌前,望着电脑里那些浸透着岁月时光的老照片,陷入沉思。我想起和这些集邮老朋友们在中国邮坛上的相互认识、交换邮品、制作邮品,一起开会、聊天、讨论和合作的那些往事。
原本已经有些淡忘的那些集邮往事,又渐渐地清晰起来,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特别是那些邮坛上的“集邮风云人物”:
集邮家:朱祖威、刘肇宁、吴凤岗、李伯琴、王渭、赵人龙、沈曾华、刘佳维(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郭迅、宋知新、马麟、葛建亚、岳晓湄、李近朱、刘格文、韩国光、鄂文江、蒋鹏凌、王泰来、林轩、施慧中、刘大有、曹大德、刘开文、李晓耕、白而强、宋玺瑰、张会成、王海涛(集邮家中的小字辈);
邮票设计家:黄里、卢天骄;
各级集邮组织的领导者:成志伟(集邮家)、杜庆云、许宇唐、贾明、李洪义、刘钟林、刘玉平(集邮家)、张林侠(集邮家)、张国华、严忠辉、康桐岭、关鹤舞(邮票鉴定专家)、李庆森、徐水清;
集邮记者和编辑:周家奎、李玲、董至德、刘劲、蔡旸、李潮、王宏伟(集邮摄影家)、王路、刘生平等。
他们的风采又再一次活跃在我的眼前,让我回忆起和他们在一起的那些集邮往事。那山那水,历历在目;一言一行,难以忘怀!
......
二、题外话——我的那点集邮往事
人们说,爱回忆往事,就是老了。也许吧,一直把自己当成集邮圈里“壮劳力”的我,就这样开始了渐渐“老“去的历程!
如果从1960年我参加小学集邮小组算起,我已经整整集邮62年了。
2022年,我到了活一天赚一天的时候了。
小时候,我曾很淘气,让很多教过我的老师都因管不住我而非常发愁。记得在小学一年级时,教自然课的李省三老师把我们几个淘气的男孩子组织起来,成立了班级集邮小组,指名让我当集邮小组长。
李老师拿出一些邮票说:“这些都是新中国邮票,可以组成一套一套的邮票,但每套里都缺一些邮票,看看你们谁能最先补齐一整套邮票。”
李老师让我补齐1958年发行的《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纪念》邮票中那枚20分面值的。我当时想:“这有什么难的?”我在家里翻箱倒柜,在外面四处托小朋友们帮忙,甚至无数次去翻垃圾箱,但直到1966年,8年过去了,我也没能攒到那枚20分的《关汉卿》邮票(后来我才知道,当时的20分是国际信函面值的邮票,在国内的信封上,根本收集不到。)我体会到了,集邮真难!
也就是从1960年寻找《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纪念》20分邮票开始,我开始了自己的集邮生涯。
集邮引导我活泼好动的儿童天性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让我充沛的儿童剩余精力有了宣泄的出口;集邮让我懂得了人情世故,学会了与人交往;集邮让我养成了做事要有坚持性,要有恒心的好品格;集邮让我养成了干净整洁的良好生活习惯;集邮提高了我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不懈追求。
这一晃,14年过去了。
到了1980年发行“猴票”的时候,我的集邮兴趣被生肖邮票的发行再次点燃。业余时间,我开始常常混迹于北京王府井东华门大街集邮总公司旁的邮票交换市场、海淀邮局旁的邮票交换市场、玉渊潭东墙外的邮票交换市场、工人体育馆北邮票交换市场等,直到后来的月坛邮市。
1984年6月,我考入中国教育报。很快,在1985年6月,我联系了在京的20余家报社和出版社的集邮协会,和其中60余位喜欢集邮的编辑记者们,组建了“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并担任会长至今。在当时北京市集邮协会秘书长李保联的帮助下,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成立当年就加入了北京市集邮协会,成为其团体会员。邮票设计家黄里为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成立一周年设计了纪念封,由北京宣武区集邮协会的袁连发用丝漏法印制。
1985年9月6日是我国的第一个“教师节”。当天晚上,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在北京北海公园联合中国教育报、北京市教育局和北京市集邮协会举办了“庆祝教师节集邮座谈会”活动。启功先生为活动纪念明信片题词“向伟大的人民教师致敬”(明信片为4分和八分两枚)。当时,我亲自请了《四世同堂》电视剧的剧组成员参加活动,邵华(演老太爷)、李婉芬(演“大赤包”)、李维康(演大嫂、著名京剧演员)、赵宝刚(演老二、现著名导演)、周国治(演大赤包的丈夫)等十几位演员和邮票设计家卢天娇、北京市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廖沫沙等应邀参加了活动,北京集邮界的朋友中很多人都参加了这个活动。在北京的集邮界,这是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第一次在社会活动中的集邮圈里亮相,获得了北京集邮界的积极肯定和热情鼓励。
我和集邮家王渭也是在这次活动上认识的。当时,我是活动的主持人,王渭找到我,说要上台朗诵一首祝福这次活动的诗歌,我请他上台朗诵了,他激情澎湃的诗朗诵,深深感染了我,我从此开始关注他。
以后,在京城内外各种集邮活动中或集邮研讨会上,我又先后认识了北京集邮家朱祖威、刘肇宁、李伯琴、张林侠、王渭、岳晓湄;邮票设计家黄里;全国集邮联邮展部主任刘玉平;《集邮》杂志编辑记者李玲、刘劲、董志德;《中国集邮报》记者周家奎、蔡旸、王宏伟;武汉集邮家郭迅、马驎;南京集邮家葛建亚;邯郸集邮家李庆森、宋玺瑰、张会成、王海涛等。我还和福建集邮家方友德、河北石家庄集邮家许锡良、旅日集邮家段跃中等人,很长时间都有通信联系。
我认为:一部完整的《中国集邮史》,应当如司马迁《史记》一样有集邮人物列传,但不要写成干巴巴的个人简历。
集邮人物列传,应当让那些真正活跃在邮坛上的风云人物生动活泼地跃然纸上,让喜爱集邮的读者们过目不忘。任何集邮活动,都是人参与策划的,集邮的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集邮人物创造的!
谁是集邮风云人物,不是由所谓“集邮联”的几个人拍着脑袋决定的,而是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的影响决定的,是广大集邮者公认的。
在中国,应当更加关注那些活跃在各地的集邮活动家,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各地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判断集邮风云人物,不能只用是否在邮展上获奖作为唯一标准。全国各地广大集邮者的认可度,才应当是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下面,我谈谈上述这些一直和我有些交往,又让我非常难忘的集邮家们:
......
1、朱祖威——集邮圈里的“一团火”
集邮界有一个说法,集邮圈有能力组织全国性集邮活动的民间集邮活动家是“南郭北朱”。
“南郭”指的是武汉集邮家郭迅,他1993年举办全国性的“邮票上的***知识竞赛”,因国内20多家主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的大力宣传,在全国集邮界影响很大,一举成名!
“北朱”指的是北京集邮家朱祖威,他是1978年以后在我国成立的第一个集邮组织“鼓楼集邮协会”的创办人兼会长。他举办过无数集邮活动和集邮展览,发表过数不清的集邮文章和集邮论文,筹划过朝鲜等国家的邮票发行,他个人几大柜子的的集邮藏品极为丰富,很可能是全国第一。他连续举办多年的“外国邮票评选活动”,加强了中外集邮界的交流,把中国集邮推向了世界!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朱祖威的集邮生涯是非常坎坷的,其坎坷程度,超过了我们所有人!
在上世纪90年代,月坛邮市的开办让北京的集邮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朱祖威也热心联系了几家国家级集邮协会和一些个人集邮者,联合集资开办了“东单邮市”等。但因为种种原因,“东单邮市”被迫停办,导致朱祖威和许多个人投资者的几百万元钱被套在账上,一时人心惶惶。在那个年代,这几百万人民币不是个小数目(那时一套北京三环路附近的三居室,不过几十万元)。怎么办?天大的困难摆在了朱祖威面前。他说:“这个困难我来扛!”从此,各种各样要账的人缠住了朱祖威;同时,集邮界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满天飞。
为了还债,朱祖威卖掉了一枚他心爱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卖掉了无数枚“猴票”,也许还有整版的“猴票”,很多“珍邮”从此离开了朱祖威的集邮册,去天涯漂泊!
曾几次,我善意地提出资助朱祖威一些钱,他说:“欠你的和欠别人的还不是一样。”
曾经,我很担心这些事他扛不下来,他拍拍自己的胸脯说:“咱们志愿军老战士,这点困难算什么!”
有一天,朱祖威打电话约我和北京市集邮协会康桐岭一起吃个饭,想商量一下给一位我们三人都认识的债主(一位当时北京某工厂的集邮协会会长)还钱的事。我们两人到时,那位债主也到了,但他一直站在院里,不停地打电话。
过了一会,正在我们四人边吃边聊的时候,有两位北京某城区检察院的人前来拘传朱祖威去谈清欠那位债主邮款的问题。
我说:“债主就在这。”
他们说:“就是这位债主刚刚打电话让我们来拘传朱祖威的。”
这位债主绝情的所作所为,让我和康桐岭震惊不已!
我要求那二人出示证件,他们出示了,我看了,确实是法院的工作人员。当着我和康桐岭的面,他们把朱祖威带走了。朱祖威在从后门上车时,他回眸一望,我看见他近乎绝望和伤心的目光!
据说,朱祖威在该检察院被拘了几天以后,交了十几万元欠款才被放了出来。出来后,他已经几乎弹尽粮绝了。
我知道,这事对朱祖威的打击很大,也是导致他患上心脏病的原因之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为了还款,受尽了误解和屈辱。
在北京集邮界,朱祖威真不愧是一位有担当的铮铮铁汉,我非常佩服他!
在2016年举行的一次有关“探讨发行***邮票”的集邮研讨会上,我问朱祖威:“还款的事进展如何了?”他笑着说:“还差一点就彻底还完了。”我为他高兴。但看到他气色不好,还特别嘱咐他要注意身体。并又一次提出:“要不要由我把还款的事在集邮界的会上说一说,减少一些误会。”朱祖威再次谢绝了,他说:“身正不怕影子歪!”。
谁知,几个月后,他就因心脏病发作而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我为失去这样一位赤诚而有担当的集邮朋友而万分悲痛!
小时候看三国,很喜欢关羽,他武艺高强,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也曾经受过“刮骨疗毒”的痛苦,最后还败走了麦城。而关羽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样的辉煌、痛苦和“走麦城”中,非常丰满地树立起来了。在这点上说,朱祖威有点像关羽,他一定是未来《中国集邮史》中,集邮人物形象特点最丰富、最丰满的一个人。也是让我最敬佩的集邮大师!
中国集邮事业的发展,太需要朱祖威这样有丰富藏品、有才华、有责任心、有创造力、有活力、有担当、有组织和活动能力的集邮家了!在中国邮坛,这样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太少太少了!
祖威走好,你是我永远引为自豪的集邮朋友!
? ?——我认为:一部完整的《中国集邮史》,应当如司马迁《史记》一样有集邮人物列传,但不要写成干巴巴的个人简历。
? 集邮人物列传,应当让那些真正活跃在邮坛上的风云人物生动活泼地跃然纸上,让喜爱集邮的读者们过目不忘。
? 任何集邮活动,都是人参与策划的,集邮的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集邮人物创造的!
? 谁是集邮风云人物,不是由所谓“集邮联”的几个人拍着脑袋决定的,而是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的影响决定的,是广大集邮者公认的。
? 在中国,应当更加关注那些活跃在各地的集邮活动家们,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各地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
? 判断集邮风云人物,不能只用是否在邮展上获奖作为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
(本章完)